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内耗检测技术研究了氮对Fe-14.1Mn和Fe-17.6Mn合金阻尼性能的影响,以及氮对Fe,Mn系合金相组成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14.1Mn比Fe-17.6Mn合金具有更高的阻尼性能;合金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0.2%的氮,两种合金的阻尼性能略有改变,同时Fe-17.6Mn合金的σb从465MPa增加到695MPa,δ从3.7%增加到12.6%,而Fe-14.1Mn合金的σh从470MPa增加到690MPa,δ从5.4%降到4.0%。  相似文献   

2.
通过内耗检测技术研究了氮对Fe-14.1Mn和Fe-16.5Mn合金阻尼性能及对Fe-Mn系合金相组成和抗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14.1Mn比Fe-16.5Mn合金具有更高的阻尼性能;合金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2%的氮,两种合金的阻尼性能略有改变,合金在固溶处理时,发生了γ-ε转变,转变生成的马氏体越多,合金的阻尼性能越好;并且含氮合金在1mol/L硫酸水溶液中的抗腐蚀性能提高2倍。  相似文献   

3.
锰基高阻尼合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简要介绍了锰基高阻合金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其高阻尼的物理本质,并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丁胜  李宁  文玉华  黄姝珂  张伟 《铸造技术》2007,28(6):800-803
利用JN-1型倒扭摆仪对比研究了Fe-Mn合金经等通道转角挤压(ECAP)及不同温度退火后的阻尼性能变化,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分析了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合金经ECAP及较低温度(600℃)退火后,组织中存在大量高密度位错和明显的带状组织,阻碍阻尼源的运动,导致阻尼性能消失;随退火温度升高(700~800℃),高密度位错和带状组织逐步消失,ε马氏体数量较未ECAP的多且片层更细小,单位体积内界面面积增加,振动的阻尼源增多,故阻尼性能显著提高;当退火温度进一步升高时(900~1000℃),由于ε马氏体片有所长大,合金的阻尼性能出现下降趋势,但仍高于未ECAP状态。  相似文献   

5.
用内耗检测技术研究了Ti对Fe-14Mn、合金Fe-17Mn和Fe-23Mn合金阻尼性能的影响和Ti对Fe-Mn系合金相组成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17Mn合金比Fe-14Mn和Fe-23Mn合金具有更高的阻尼性能;在Fe-Mn合金中加入1.0wt%左右的钛,合金的阻尼性能受到轻微影响;合金在固溶处理时,转变生成的ε马氏体越多,合金的阻尼性能越好;并且含钛合金对3%的NaCl溶液的耐蚀性能提高近2倍.  相似文献   

6.
根据位错运动理论,分析了Fe-Mn合金中Shockley不全位错的运动方式以及产生阻尼的机制,并依据这种模型讨论了水冷和深冷2种热处理工艺对合金阻尼性能的影响.利用倒扭摆测试合金的阻尼性能,采用SEM观察合金的微观组织,通过XRD测定合金的相组成以及层错几率.结果表明,Fe-Mn合金阻尼性能随应变振幅的变化数据符合Shockley不全位错脱钉内耗模型;合金经深冷处理后层错几率增加,即Shockley不全位错数量增加,所以其阻尼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万迪庆  于田 《铸造》2012,61(10)
Mg-Si合金是一种获得高阻尼高强度性能的潜在合金系.文中详细介绍了Mg-Si合金的阻尼机制,综述了现有铸造Mg-Si阻尼合金存在的问题及其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铸造Mg-Si阻尼合金的研究方向:综合考虑合金的力学性能与阻尼性能兼顾的变质处理将是该合金系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Fe-27Mn-3.5Si合金的ε马氏体和堆垛层错在其减振能力上所起的作用;同时通过热处理或冷轧的方法改变合金的显微组织,研究了Fe-Mn基合金中ε马氏体、堆垛层错及γ/ε相界等显微组织对减振性能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铸造CuAlBe系高阻尼合金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芦笙  陈静  林萍华 《铸造》2001,50(9):527-533
通过对比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CuAlBe(B)阻尼合金成分,结果显示:控制Al和Be含量使合金为共析或伪共析成分,可保证铸态组织全部为热弹性马氏体,合金元素地马氏体的固溶强化效果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通过金相组织观察、X射线衍射和电阻-温度曲线的分析可见,由于Be有效地稳定了β相,使CuAlBe(B)合金在铸造条件下就可获得热弹性马氏体。大应力扭摆式阻尼测试结果证实了该合金具有较好的阻尼性能。微量的B可以显著细化CuAlBe(B)阻尼合金的晶粒,改善合金的强度和塑性。本试验所优化的铸造CuAlBe(B)阻尼合金性能优良,σb=767MPa,δ=7.62%,S.D.C=18.70%,满足工程阻尼材料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变频、变温和不同应变振幅下,对不同热处理后的新型阻尼TNCH-Z钛合金的低频阻尼特性进行研究,同时对该合金的声频内耗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室温低频范围内,合金的阻尼性能受应变振幅影响较大:应变振幅增加,合金的阻尼性能随之提高;合金的相变阻尼随频率的加快而降低。由于马氏体相变的影响,合金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在-50~100℃相变范围内,合金的内耗峰值tanφ=0.08(加热)/0.09(冷却),马氏体相的内耗值高于母相的。受到热处理制度的影响,该合金的内耗峰宽化,提高了该合金的使用温度。该合金在声频范围内的内耗值达到10-2级。  相似文献   

11.
Wires of 55 binary and ternary cobalt, iron, nickel, and chromium alloys were twisted and the decay of the free torsion vibration was measured at torsion stresses between 500 and 8,000 psi. Especially high damping was observed on the following alloys: Co-28 pet Fe-7 pet Ni, Co-20 pet Fe, and Co-35 pet Ni. This effect is explained in terms of magneto-mechanical hysteresis, since the damping may be reduced to as low as 1 pet of the normal amount when measured in a magnetic field. High damping binary Co-Ni alloys appear to be suitable base alloys for new steam turbine blade materials.  相似文献   

12.
采用内耗检测技术研究了Ti对Fe-14Mn、Fe-17Mn和Fe-23Mn合金阻尼性能的影响,研究了Ti对Fe-Mn系合金相组成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17Mn比Fe-14Mn和Fe-23Mn具有更高的阻尼性能;在Fe-Mn合金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钛,合金的阻尼性能均受到影响,合金在固溶处理时,发生了γ...  相似文献   

13.
金属阻尼材料是一种用来减振和降噪的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利用其制造相关振动源构件,可以有效地解决机械制造及相关工程领域中的振动和噪声问题。介绍了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MnCu可变形M2052(Mn-20Cu-5Ni-2Fe)合金的阻尼机理、研究开发过程以及应用前景,并提出该合金的一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15.
减振合金的开发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减振合金按其振动衰减机理可分为复合型、超塑性型、铁磁性型、位错型、位错 -孪晶型和孪晶型 6类。复合型减振合金有片墨铸铁 (含C 3%~ 3 5% ,Si 2 %~ 2 5% ) ,常用铸态材料或铁素体化退火材料 ;还有Novinight(ノビナィト )铸铁 (Ni 30 %~ 34 % ,Co 4 %~ 6% ,C 2 %~ 6% ,Si 1 5%~ 2 6% ,Mn 0 2 % ,余为Fe)。超塑性型有Al Zn合金 (Al 2 2 % ,Zn 78% ) ,须采取 2 50℃× 2h水冷或 150℃× 2 6h水冷热处理后使用。铁磁性型合金有 12Cr钢 (含Cr12 % )经 90 0℃× 2h炉冷热处理后使用 ;Sile…  相似文献   

16.
《金属功能材料》2005,12(5):23-23
Fe-Al减振合金在切削刀具上的应用 妨碍切削加工高效率化和高精度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在切削过程中刀具所产生的振动,特别是车床镗孔加工时使用的镗杆,其形状细长且刚性较低因而很容易发生振动,所以解决在镗削加工时抑制振动的方法历来都是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金属功能材料》2004,11(4):46-47
性能优异的“M2052”锰基减振合金。新近开发成功的一种新型锰基减振合金“M2052合金”,其化学成分含Mn73%、Cu20%、Ni5%、Fe2%(均为原子百分比),故定名为M2052,M即代表Mn基,20即Cu含量,5和2分别代表Ni和Fe含量。这一合金不同于传统的减振合金,其强度与软钢同等,减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