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广义Ruzicka隔振系统的简谐振动隔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学谦 《机械强度》2003,25(4):466-469
提出广义Ruzicka隔振系统的概念,该系统在实际工程系统中有广泛应用,如铁路机车车辆和汽车的隔振系统中。通过建立广义Ruzicka隔振系统的运动方程,导出简谐激励下隔振系统的绝对传递率,而简单隔振系统和Ruzicka隔振系统则可作为广义Ruzicka隔振系统的特例。取铁路客车的1/4车体模型作为应用实例,研究Ruzicka和广义Ruzicka隔振系统的简谐隔振性能,并对参数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由于机器制造、加工及材料本身物理特性的不确定性导致双层隔振系统实际为不确定模型。基于快速摄动法推导了参数变异对双层隔振系统的激振、传递率、动反力及机组振动烈度的影响关系式,分析了参数变异的影响规律,并采用蒙特卡洛法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功率修正误差对倾倒力矩影响最大,回转质量误差对离心惯性力及力矩影响最大;而双层隔振系统动反力受参数变异影响最大,其中两级隔振装置转动惯量及刚度参数占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3.
双层混合隔振系统的CMAC和PID复合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双层被动隔振系统隔离低频结构噪声的效果,采用混合隔振思想,将小脑模型神经网络(cerebellar model articulation controller,CMAC)理论与PID控制算法相结合,设计了双层混合隔振系统CMAC与PID复合控制器,仿真分析了双层混合隔振系统在不同低频正弦激励信号下的加速度和加速度功率谱。仿真结果表明,采用CMAC与PID复合控制的双层混合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要优于被动双层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MATLAB的汽车振动系统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汽车的振动模型,应用MATLAB中的Simulink,分析了某国产汽车系统的隔振效果,对汽车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神经网络与PID控制算法,提出了一种针对微制造平台振动的混合控制方法.该方法较好地实现了神经网络与PID算法的结合,弥补了微制造系统动态性能差的缺陷.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6.
利用神经网络与PID控制算法,提出了一种针对微制造平台振动的混合控制方法。该方法较好地实现了神经网络与PID算法的结合,弥补了微制造系统动态性能差的缺陷。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7.
电镀磨料法是制造超硬磨料工具的常用方法,电镀质量直接影响到电镀超硬磨料工具的寿命和使用性能,而电镀工艺是影响电镀质量的主要因素.文中首先对原有的电镀基础工艺中镀前处理及镀底镍工序进行了改进,提出了镀前处理中增加去毛刺、电化学除油、阳极处理等过程及镀底镍工序中带电入槽和冲击电流的一套新的电镀工艺,并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新的工艺增强了镀层的结合力,提高了电镀质量;其次实验研究了电镀液配方及电流密度、镀液温度、PH值等工艺参数对电镀质量的影响,并得到了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8.
简谐地面运动作用下系统瞬态振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结构动力学的基本理论,推导了简谐地面运动作用下,瞬态振动反应的理论解,并与稳态振动的理论解比较,详细研究了瞬态振动的各种动力反应(位移、加速度和内力)的振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参数范围内,瞬态振动不能忽略,有时甚至是动力反应中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9.
采用有限元ANSYS优化设计手段,以传递到基础上力的最小极值为目标函数,对隔振器的刚度和阻尼进行优化设计,得到最优值,提高水泵隔振系统的隔振性能,达到水泵双层隔振系统优化设计的目的。该方法将隔振系统评价方法和有限元分析技术结合起来,对于其它机械设备隔振系统的优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复杂激励环境下精密隔振系统的振动传递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基础干扰单独作用下被动隔振系统和主动隔振系统振动传递率的基础上,定义了基础干扰和直接干扰同时作用的复杂激励环境下隔振系统的振动传递率概念,推导了复杂激励环境下被动隔振系统和主动隔振系统振动传递率的有关计算公式。系统研究了复杂激励环境下加速度反馈、速度反馈和位移反馈对隔振系统振动传递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汽车本身就是一个具有质量、弹性和阻尼的振动系,各部分的结构、特性决定了它的固有频率,在行驶中,车速、车轮、发动机、传动系的精度、旋转件的不平衡及悬挂系统的减振阻尼效果等都会形成激振源,当激振与整车的固有频率接近时,引起整车共振。针对国内某款车型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传动系问题,从控制零件配合尺寸、装配方法及相关子零件的参数控制等方法解决问题,从而降低汽车噪声及振动,同时也为汽车工程技术人员在汽车开发过程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双层主动隔振系统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研究了在消极隔振情况下,双层主动隔振系统在其主动隔振执行器的3种不同安装方式的动力学特性,分析了主动控制力与被动隔振器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双层主动隔振系统,隔离中低频振动时,主动隔振执行器安装于中间质量与基础之间的隔振性能最好,安装于隔振对象与中间质量之间的隔振性能最差;隔离高频振动时,主动隔振执行器安装于隔振对象与中间质量之间或仅作用于隔振对象时的隔振性能均较好,但主动隔振执行器安装于中间质量与基础之间所需的主动隔振控制力也不大。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一种可作横向隔振的双层混合隔振平台,并对其动力学性能作了详细分析,考察了平台阻尼比、考虑结构耦合等因素对系统隔振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复杂激励下双层隔振系统的主动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子结构矩阵分析法,研究了复杂激励下双层隔振系统的功率流传递特性;采用输入到基础的功率流最小为目标的最优控制策略,对主动作动器安装在3种方式下的控制效果进行了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复杂激励下双层隔振系统低频的耦合以刚体模态为特征,高频则显示基础动态特性;作动器3种安装方式下的主动控制都能取得较好的隔振效果,其中安装在机器与中间质量之间的隔振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依据矿井提升机钢丝绳的形变公式,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罐笼的振动模型;通过同一参量不同参数值的输入,不仅直观地得到了参量变化对提升系统振动的影响情况,实现了参数的优化,而且对整个提升系统的优化设计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结合双层隔振系统的工作原理,将双层隔振系统悬吊于悬臂梁下,颗粒阻尼添加于中间质量块,组成带颗粒阻尼的双层隔振系统。在系统底部质量块上施加白噪声激励,识别出系统的固有频率。对无颗粒阻尼双层隔振系统和带颗粒阻尼双层隔振系统,分别测出在一定频率范围,不同电压激励下的幅频特性曲线,实验证明添加颗粒阻尼后系统的阻尼比有显著的提升,共振峰有了大幅度减小。说明颗粒阻尼对系统有显著减振效果。且在高振动加速度下,系统的一阶共振峰向低频偏移,可有效防止共振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