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广义Ruzicka隔振系统的简谐振动隔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广义Ruzicka隔振系统的概念,该系统在实际工程系统中有广泛应用,如铁路机车车辆和汽车的隔振系统中。通过建立广义Ruzicka隔振系统的运动方程,导出简谐激励下隔振系统的绝对传递率,而简单隔振系统和Ruzicka隔振系统则可作为广义Ruzicka隔振系统的特例。取铁路客车的1/4车体模型作为应用实例,研究Ruzicka和广义Ruzicka隔振系统的简谐隔振性能,并对参数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3.
为了提高双层被动隔振系统隔离低频结构噪声的效果,采用混合隔振思想,将小脑模型神经网络(cerebellar model articulation controller,CMAC)理论与PID控制算法相结合,设计了双层混合隔振系统CMAC与PID复合控制器,仿真分析了双层混合隔振系统在不同低频正弦激励信号下的加速度和加速度功率谱。仿真结果表明,采用CMAC与PID复合控制的双层混合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要优于被动双层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MATLAB的汽车振动系统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春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8,(2):83-84
建立了汽车的振动模型,应用MATLAB中的Simulink,分析了某国产汽车系统的隔振效果,对汽车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神经网络与PID控制算法,提出了一种针对微制造平台振动的混合控制方法.该方法较好地实现了神经网络与PID算法的结合,弥补了微制造系统动态性能差的缺陷.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6.
利用神经网络与PID控制算法,提出了一种针对微制造平台振动的混合控制方法。该方法较好地实现了神经网络与PID算法的结合,弥补了微制造系统动态性能差的缺陷。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7.
8.
简谐地面运动作用下系统瞬态振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结构动力学的基本理论,推导了简谐地面运动作用下,瞬态振动反应的理论解,并与稳态振动的理论解比较,详细研究了瞬态振动的各种动力反应(位移、加速度和内力)的振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参数范围内,瞬态振动不能忽略,有时甚至是动力反应中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9.
10.
针对某型出口内燃动车柴油发电机组动力包的双层隔振系统解耦优化问题,经分析认为,一级、二级隔振器的刚度是影响双层隔振系统解耦的主要因素。根据双层隔振系统解耦理论和解耦原则,确定一级、二级隔振器的刚度;按照公共构架、车体主要模态频率的变化范围确定一级、二级隔振器刚度的可能取值;利用Matlab编程,对可能刚度方案进行排序。以双层隔振系统12自由度综合解耦度最大、绕曲轴方向的α解耦度最大、机组的振动烈度最小和二级隔振器安装位置的动支反力最小为优化目标进行编程,来比较由解耦理论和原则确定的刚度和优化刚度的综合隔振效果。结果表明,根据隔振解耦理论和原则得出的隔振器刚度综合隔振性能较好,但不是最优的。优化的刚度方案可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前对带子系统的动力包双层隔振系统子系统参数设计的研究甚少。针对这一现状,笔者采用试验的方法,分别研究了某型内燃动车动力包双层隔振系统子系统各隔振参数(隔振器总刚度、阻尼、隔振器刚度比)对其隔振性能及动态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将子系统设计成双层隔振主系统的动力吸振器,能使动力包双层隔振系统在发动机常规工况和停机或启动工况皆具备优良的隔振性能,并且隔振系统在子系统隔振器参数取较小的刚度,适当大的阻尼和合适的刚度比时能取得较好的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采用有限元ANSYS优化设计手段,以传递到基础上力的最小极值为目标函数,对隔振器的刚度和阻尼进行优化设计,得到最优值,提高水泵隔振系统的隔振性能,达到水泵双层隔振系统优化设计的目的。该方法将隔振系统评价方法和有限元分析技术结合起来,对于其它机械设备隔振系统的优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针对单一线性阻尼被动隔振无法兼顾共振区与隔振有效区的隔振性能问题,提出了时滞立方非线性主动阻尼控制策略。以具备分段线性刚度液固混合介质受控隔振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尺度摄动法对受控系统进行主共振分析,建立了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的概念,并考察时滞对受控系统幅频特性与传递率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主动时滞的引入,立方非线性速度反馈增益既可调控阻尼,还可以调整隔振系统的等效刚度;与单一线性阻尼相比,立方速度反馈在不改变隔振有效区隔振效果的同时,显著降低了共振区的传递率;对于因鞍结分岔在主共振造成的幅值跳跃,通过选择合适的反馈时滞可以有效抑制跳跃的出现;通过稳定性分析发现,受控系统并非是全时滞稳定,因此最后给出控制器中反馈增益和时滞的参数区间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汽车本身就是一个具有质量、弹性和阻尼的振动系,各部分的结构、特性决定了它的固有频率,在行驶中,车速、车轮、发动机、传动系的精度、旋转件的不平衡及悬挂系统的减振阻尼效果等都会形成激振源,当激振与整车的固有频率接近时,引起整车共振。针对国内某款车型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传动系问题,从控制零件配合尺寸、装配方法及相关子零件的参数控制等方法解决问题,从而降低汽车噪声及振动,同时也为汽车工程技术人员在汽车开发过程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双层主动隔振系统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研究了在消极隔振情况下,双层主动隔振系统在其主动隔振执行器的3种不同安装方式的动力学特性,分析了主动控制力与被动隔振器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双层主动隔振系统,隔离中低频振动时,主动隔振执行器安装于中间质量与基础之间的隔振性能最好,安装于隔振对象与中间质量之间的隔振性能最差;隔离高频振动时,主动隔振执行器安装于隔振对象与中间质量之间或仅作用于隔振对象时的隔振性能均较好,但主动隔振执行器安装于中间质量与基础之间所需的主动隔振控制力也不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