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印刷工程研究生是印刷工业数字化发展和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高层次人才,对印刷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重点分析国内外印刷工程学科现状与发展的基础上,以全球化视野剖析了现代印刷工程学科的内涵,提出了印刷工程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及其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分析印刷工程学科属性入手,讨论了印刷工程学科的信息可视化与传播技术内涵,探讨影像科学及技术与印刷工程学科的关系,认为用影像科学与技术可以更好地代表印刷工程的技术内涵,并且符合长远的技术发展趋势,建议用影像科学与技术作为培养印刷工程研究生的学科。  相似文献   

3.
我国纺织学科研究生的国际化教育程度是反映我国纺织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方面。以江南大学纺织学科国际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为例,研究符合我国纺织教育实际的国际化研究生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及教学体系,提出与现阶段研究生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纺织学科研究生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为我国纺织学科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曹健  司伟 《国外丝绸》2005,20(6):29-30
结合苏州大学纺织科学工程一级学科的研究生培养实践,对纺织学科研究生培养工作进行了探析。提出了纺织学科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应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践能力培养,提高研究生的动手能力,改革考核机制,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强化课程体系建设,制定科学系统的培养计划,促进内部交流、发挥群体优势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印刷工程方向研究生培养为讨论对象,首先分析了我国印刷工程方向高等教育发展与研究生培养现状,然后就当前研究生培养中的瓶颈问题展开讨论,最后结合西安理工大学印刷包装工程学院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做出的积极探索,提出了研究生培养应在搭建高水平研究平台、改善培养条件及培养方式国际化等方面做出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当前印刷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基本模式,分析了面向新世纪印刷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及对印刷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对面向新世纪印刷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了构建特色有效的印刷工程课程体系,探讨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专业设置方向,整合与时俱进的印刷工程毕业实践信息,进而为印刷工程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指导,本文对山东省开设印刷工程专业高校的培养方案进行了探究,就开办学校、专业挂靠院系、课程体系、实践环节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并对培养方案的改进提出可行性建议,希望对高校印刷工程专业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印刷工程专业的学科架构,在此基础上总结得出印刷工程专业具有"交叉性"和"两面性"两个重要学科特点,并提出了印刷工程专业理论型和应用型两个人才培养层次,然后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印刷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先从知识方面、能力方面和素质方面论述了印刷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素质要求;又从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拓展体系三方面探讨了应用型人才相应教学体系的建设;最后,论述了印刷工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正>印刷材料是现代印刷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当前高校印刷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中,"印刷材料与适性"是印刷工程学科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印刷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印刷技术得到  相似文献   

10.
随着印刷行业中电子出版概念的提出,各印刷相关院校相继在印刷工程专业下开设了电子出版专业方向,本文在分析了当前各高校电子出版专业方向课程结构的基础上,提出该课程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如理论性过强、应用性不足、特色不明显、缺乏行业认同等.在此基础之上,根据作者所在高校对电子出版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提出了全新的课程体系以及该课程体系的逻辑结构和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为培养适应新时代科技、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印刷人才,需要构建一个全面、科学的印刷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本研究选取国内开设印刷工程本科专业的院校为研究对象,统计了开设印刷工程本科专业院校的地区分布及专业挂靠学院情况,对各高校印刷工程本科专业的教学计划安排表或课程表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重点讨论了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分类及设置情况,并结合印刷工程专业教育现状提出了构建新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以期为高校印刷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在分析地方工科院校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为提高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研究生培养能力,提出了基于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从制定培养方案、建立联络与管理制度、完善培养质量的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借助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平台,突出培养方案的工程特性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这对于拓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功能、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同时为校企产学研合作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实践教学是本科培养目标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培养目标的实现、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根据印刷工程和包装工程的专业特点,以及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提出了针对本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作为制订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安排的参考。在建立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时,按照学习阶段将实践教学分为基础课阶段、专业基础课阶段、专业课阶段、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4个阶段,按实践教学内容和阶段的不同,划分为基础和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基本技能训练、课程设计、专业(工艺)、生产实践和毕业设计7种类型。最后针对实践教学的实施提出了一些想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加强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是提高研究生专业知识、能力水平与德育素养的必然趋势.结合《学术规范与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的课程特点,本文从建立专业课教师思政化与思政课教师专业化相结合的课程思政师资队伍,融合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思政知识体系,构建定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课...  相似文献   

15.
随着印刷领域工业技术的不断革新,培养满足行业实际需求的工程创新型人才是印刷工程专业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本研究结合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行业对印刷工程专业高等人才的需求特点,提出以工程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以产学研用教育资源平台建设为基础,改革产学研用创新人才培养方法,探索研究印刷工程专业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字印刷的迅猛发展、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培养数字印刷人才成了目前高等教育的迫切任务.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了数字印刷专业的办学思路:以大印刷为背景加强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融合;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加强实践教学;以学科建设及重点实验室建设等为动力加强数字印刷专业的基础理论研究;以中德双学历教育为基础加强学生国际化视野培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培养人才.在上述办学思路的引导下,制定了数字印刷专业培养目标以及人才培养规格,以期培养出合格的符合行业要求的数字印刷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7.
针对艺术设计教育快速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及思考:1)专业培养目标分类型、分层次.2)借鉴与融合理工学科的教学方法.3)课程设置的改革一方面建构柔性化课程平台;另一方面既重视显性课程发展,更注重隐性课程建设.4)重视创新能力培养.5)确立专业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8.
课程居于教学的核心,是教学活动中内容和过程的统一。"信息记录材料及应用"作为印刷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印刷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必然要进行课程改革以满足人才需求。本研究以印刷工程本科专业教学定位为出发点,围绕"强化基础,注重实践,突出创新"的课程建设思路,从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实训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突出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注重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信息记录材料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In Europe, graduate studies in Food Science have various characteristics: a specific focus or a multi-disciplinary program among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a training period (internship) in industry; and exposure to different languages. A 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system (ECTS) is used to facilitate exchange of students. The European Union finances the exchange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through networks of universities and schools in Europe and with institutions around the world where exchange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scientific information occur. Distance education,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opportunities where the student alternates between course work and working in the industry are other modes of education. The organization of Ph. D. programs varies depending on the country. Other initiatives for collaboration with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include international Master's programs and courses which prepare students for teaching (for example, courses i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pedag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