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川东北地区已有的气井井旁地震资料,总结了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滩气藏的地震响应特征,结合模型正演分析,建立了气藏分布的识别模式。据该模式,利用已有的地震资料,作提高讯噪比和速度反演处理后,对区内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分布进行了识别预测。到目前为止,已预测圈定鲕滩储层有利分布区块25块,累计面积达630km2,估算的天然气资源量达5000×108m3以上。展示了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广阔的勘探远景。  相似文献   

2.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分布规律、勘探方法与远景预测   总被引:75,自引:7,他引:75  
20世纪末在四川盆地东北部发现了渡口河等以孔隙性鲕粒白云岩为储层的飞仙关组气藏.这些储层的分布与飞仙关组鲕粒滩的分布规律有关.研究表明当时的古地理格局控制了飞仙关组鲕粒滩的分布,因而影响着鲕滩气藏的分布.研究区的鲕粒滩集中分布在环早期开江-梁平海槽的碳酸盐岩台地边缘,它们随着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区的扩大和开江-梁平海槽的消亡而发育迁移,形成了宣汉黄金口-开县地区、达县-梁平地区等几个鲕粒岩集中发育区块.由于孔隙性鲕粒白云岩的形成与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和深埋藏溶解作用有关,故储层呈大小不等的透镜状分布在致密的鲕粒灰岩中,使鲕粒气藏具有岩性-构造复合圈闭的特点.孔隙性白云岩储层的声速平均5 540 m/s,致密灰岩的大于6 200 m/s,故在地震剖面上储层表现为在一定层位的弱反射背景出现的一段连续的强振幅反射.因此,鲕滩气藏的勘探可遵循"占边缘、找亮点、套构造"的思路进行综合预测勘探.除目前重点勘探的五宝场地区外,宣汉黄金口-万源区块和达川-梁平区块是很有希望的勘探后备区块,万源-南江区块和广元-昌平区块是鲕滩气藏勘探的远景区块.  相似文献   

3.
渡口河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气藏是四川盆地近年来钻探发现的重要气藏之一,也是目前川东地区在飞仙关组内发现的储层品质最佳、资源量最丰富的气藏,预测含气面积逾100 km2 ,天然气资源量达数百亿立方米。气藏的储集岩以白云石化改造形成的残余鲕粒云岩为主,辅以鲕粒灰岩;储层孔、洞、缝发育,有效厚度大;储层的空隙类型多,储集空间主要是残余粒间、粒内溶蚀孔、洞;裂缝和孔隙喉道为渗滤通道;气藏的圈闭类型为岩性圈闭,属常压、高含硫化氢的气藏。紧邻的五宝场地区地震预测存在5 个岩性圈闭,天然气资源量达数百亿立方米,可作为重要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4.
根据川东地区飞仙关组已钻资料,对飞仙关组的鲕滩气藏控制因素及储集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飞仙关组的鲕滩气藏控制因素为沉积相、白云石化作用和埋藏溶解作用;从飞仙关组的鲕滩气藏储集条件看,鲕滩气藏多为构造圈闭气藏,保存条件良好。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成藏条件的关键因素是储层与圈闭。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综合沉积相、成岩相、烃类运聚优势相、局部构造、钻井显示和油气测试结果等因素,对川东的北部地区进行了有利区带预测和划分,即环开江—梁平海槽外缘分布的川东碳酸盐连陆台地边缘鲕粒滩发育区、环开江—梁平海槽内缘分布区是川东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有利分布区。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分布研究与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鲕滩储层主要是鲕粒坝(滩)经云化及溶蚀作用改造后形成的残余鲕粒云岩类孔隙性储渗体,是四川气田目前勘探的重点区层。储层分布明显受沉积相带控制,庞家山—月溪场—紫水坝一线以西为储层发育的最有利区,向北东方向储层物性变差。目前已发现渡口河、铁山坡、罗家寨及金珠坪等四个大中型鲕滩岩性—构造复合圈闭气藏,获天然气探明+控制+预测储量1822.77×10~8m~3。储层预测表明,在四川盆地东北部近4000km~2范围内,储层地震异常分布广泛,分布面积达上千平方千米,资源潜力大,勘探领域广阔。  相似文献   

6.
川东北地区礁滩相储层预测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敬朋贵 《石油物探》2007,46(4):363-369
随着地质认识的深入和勘探思路的转变,川东北地区在原来认为是勘探不利区的海槽相区,相继发现了飞仙关组鲕滩孔隙型气藏、长兴组礁滩孔隙型气藏,探明了普光特大型气田。钻探表明,川东北地区长兴-飞仙关组气藏多为构造-岩性复合型气藏,加强储层预测研究是取得勘探成功的关键。为此,在达县-宣汉地区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古地貌分析、地震相分析和多属性分析技术进行了礁滩相储层展布预测;应用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岩性反演方法对礁滩相储层孔隙度、有效厚度进行了定量预测。在长兴组和飞仙关组预测储层发育区,毛坝3井、普光5井、普光6井均钻获长兴组礁滩相优质储层,完井测试获高产天然气流;大湾1井、大湾2井钻获飞仙关鲕滩优质储层:预测结果与钻探结果吻合。将以上方法技术应用于通南巴构造带和元坝地区,预测元坝地区可能发育大规模的礁滩相储层,是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7.
四川盆地飞仙关组高能鲕滩储层地震层序识别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四川盆地泛开江—梁平海槽的形成、发展和消亡过程对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相的演化和鲕滩储层的分布有着明显地控制作用,也因而决定了鲕滩气藏的分布。鲕滩储层的发育与沉积前的古地貌密切相关,台缘高能鲕粒滩储层是飞仙关组最重要的储层,寻找有利的古地貌和高能鲕滩储层的关键是识别出飞仙关组早期高位域与晚期高位域的沉积特征。利用地震层序预测技术,将四川盆地飞仙关组飞一段至飞三段划分成4套四级地震层序,利用地震层序分析方法研究飞四段沉积前各地震层序顶界古地貌格局、高能滩相的发育特征及迁移规律特征。从空间上直观地了解不同时期古地貌的变迁情况,从区域上识别晚期高位域高能滩储层发育的层段及所处古地貌位置。结论认为:飞仙关组早期沉积是早期高位域的欠补偿沉积,而非晚期高位域的快速充填沉积。实钻证实,地震层序预测技术适用于勘探开发程度低的地区,可有效提高鲕滩储层的钻探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仪陇地区飞仙关组鲕粒滩型储层埋藏深度较大,沉积地质背景较为复杂,钻至深层的探井较少,难以准确预测鮞粒滩型储层的空间分布,制约了飞仙关组的油气勘探。飞仙关组储层主要为该组的一段、二段鲕粒滩,岩性以亮晶鲕粒灰岩和残余鲕粒灰岩为主,大多分布于台缘带上。地震正演模拟结果显示,鲕粒滩在地震剖面上外形呈现为透镜状,具有较强振幅和较低频率。采用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在鲕粒滩发育的台缘带上,利用地震振幅属性有效地预测仪陇—平昌地区飞仙关组鲕粒滩储层的空间展布。鲕粒滩型储层的识别及其分布特征与实际钻探结果匹配度较高,证明通过地震属性分析对鲕粒滩型储层的识别及分布进行预测是切实可行的,为下步对该类储层进行勘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沉积相分析、地震正演模拟与地震属性分析有机结合能有效进行深层鲕粒滩储层识别与勘探。  相似文献   

9.
川东北通南巴构造带飞仙关组鲕滩储层预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武丽  董宁  朱生旺 《石油物探》2009,48(3):277-284
川东北通南巴构造带位于造山带前陆,强烈的构造活动导致其结构和构造非常复杂,储层特征难以确定。针对这一问题,在对通南巴构造带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和地震响应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正演模型;基于正演模拟结果,提取了20多种地震属性,并对其敏感性逐一进行分析,优选出瞬时相位、瞬时振幅、瞬时频率、相干及波形等多种对鲕滩储层比较敏感的属性,从而预测了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分布特征。其中,河坝场构造为Ⅰ类鲕滩储层,马路背构造和狮子坪构造为Ⅱ类鲕滩储层,而母家梁构造和黑池梁构造为Ⅲ类。这套鲕滩储层预测技术方法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研究区储层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川东北龙会—铁山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广泛发育,钻井测试成果显著,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前景。但也存在储层发育层段地震响应特征多变,飞仙关组内部各期次古地貌演化规律不明确,储层横向发育规律不清等问题。在地震地质分析基础上,深入挖掘飞仙关组古地貌演化模式,挖掘储层横向发育规律,从而有效预测鲕滩储层纵横向展布特征。研究表明,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受海退背景的影响而呈现进积趋势,主要发育在每期次台缘带附近。储层纵向上主要发育在Sq3段和Sq2段,横向上发育在龙会场构造、铁山南构造主体和两翼高部位以及蒲包山构造西翼下倾方向,同时研究区走滑断层对油气藏建设具有积极作用,但需要注意后期地质活动对气藏的破坏作用。结果显示研究取得的认识与实际数据吻合度高,对进一步拓展四川盆地礁滩气藏勘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