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角钢十字截面构件承载力设计值与真型塔试验不符,目前对此问题的研究多集中于对现象的描述,不够深入。同时,现广泛使用的计算模型可推导出自相矛盾的结论,这给构件设计带来很大困惑。为研究承载力差异的产生原因,对常用规格双节间双角钢构件进行构件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建立考虑弯曲、翘曲、扭转等因素的理论计算模型,并用能量原理和里茨法得到构件在两种典型屈曲模式下的柱子曲线。结果表明,考虑整体和局部稳定的计算模型能较好地与试验结果吻合;两种屈曲模式下双角钢构件承载力的差异可达10%以上。以此为基础分析现有设计方法的不足,给出考虑不同角钢宽厚比的建议承载力计算公式。建议公式为试验值的下限,可为此类构件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依托工程,对悬索拉线塔变截面格构柱进行稳定极限承载力分析。首先对变截面格构柱进行特征值屈曲分析,获得前2阶屈曲模态,分析屈曲模态,为主柱施加初弯曲提供依据;用屈曲分析得到的临界荷载反算出格构柱的长细比,与《钢规》中的换算长细比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然后考虑材料弹塑性和格构柱的几何非线性,对结构进行ANSYS大挠度弹塑性分析,得到格构柱真实的稳定极限承载力,采用《钢规》中公式分别按照a,b和c类截面求得相应稳定极限承载力,并与ANSYS值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分析初始缺陷大小对格构柱稳定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基于极限平衡法和Mohr-Column屈服理论,采用规范推荐的破裂面方程,通过公式推导,提出了一种计算输电线路原状土扩底基础抗拔承载力的理论分析方法。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测试结果进行验证分析,并与目前规范计算法和相关文献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证实所提计算方法与试验和其他算法具有较好的吻合性,并且能相对准确地计算输电线路原状土基础抗拔承载力大小。  相似文献   

4.
大规格高强度角钢构件是指肢宽不小于220 mm、肢厚不小于20 mm,材质为Q420及以上的角钢构件,其在输电线路工程中已开始应用,但对于大角钢构件轴压承载力计算方法尚缺乏深入研究。针对输电线路工程常用的大角钢构件展开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提出大角钢构件轴压承载力计算方法,并与国外主要规范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具有较好的可靠性。针对某输电塔,分别按照b类截面、推荐计算方法进行设计,采用推荐计算方法设计时,输电塔重可降低1.8%,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变截面无叶蜗壳脉冲涡轮的变工况计算方法。利用Z6110型柴油机与变截面涡轮匹配的试验数据,对涡轮进行了热力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曹建刚 《新疆电力》2002,(2):51-53,64
通过对外包钢筋砼加固RC柱的正截面承载力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探讨 加因固后主柱应力水平对加固柱承载力的影响,采用混凝土Chen-chen模型给出混凝土本构关系矩阵,采用八结点等参砼单元,三结点等参钢筋单元;引入双弹簧联结单元模拟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滑移,编制加固柱从受荷到破坏的全过程分析有限元程序,并用该程序对试验柱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XLPE电缆排管敷设时稳定载流量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排管敷设方式的交联电缆载流量的理论计算,包括单根电缆,等负载等截面多根电缆,负载不等、线芯截面不同的电缆,部分电缆等截面、等负载,部分电缆不等负载、不同截面的4种情况下埋地排管敷设方式的电缆载流量计算公式,并与无锡供电公司排管敷设载流量试验结果相比较,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误差不超过7%,符合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8.
开展了4组12根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RFP)复合横担支柱绝缘子轴心受压稳定性试验,分析了其破坏过程、破坏特征、管件变形、极限承载力及破坏形式,与欧拉公式、Perry-Robertson公式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试验结果采用最小二乘法推导了GRFP圆管构件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其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应用公式R=ρ·l/S计算电阻时,要注意l是电流流动路径的长度,S是和电流流动方向正交的截面。在电流不是均匀分布的情况下,应当用积分的方法进行计算。在选取积分的体积元时,要使体积元的长度和截面也符合上述要求。  相似文献   

10.
袁季修 《中国电力》1993,(10):40-45
本文介绍了架空地线复合光缆(OPGW)截面的选择方法,接地故障电流在OPGW和其他地线中的分布计算,OPGW的温升计算,与OPGW并联的地线载面选择方法等.文中实例说明,在短路电流很大时,并联的地线两端采用适当距离的良导体是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应用公式R=ρ.l/S计算电阻时,要注意l是电流流动路径的长度,S是和电流流动方向正交的截面。在电流不是均匀分布的情况下,应当用积分的 方法进行计算。在选取积分的体积元时,要使体积元的长度和截面也符合上述要求。  相似文献   

12.
基础外荷载的坐标转换是直接影响斜柱式基础设计的一项关键参数。通过引入3个空间直角坐标向量,提出了一种斜柱式基础不同力系下荷载转换的新方法,给出了基础承载力及斜柱本体强度计算时应区别采用的2种不同荷载转换公式。结合实际算例,验证了这种转换方法的正确性。计算表明:采用转换公式计算得到的荷载,能够更准确反映斜柱式基础的实际受力特点;基础承载力和斜柱配筋计算应区别采用不同的转换外荷载,这对基础优化设计是一次较好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13.
在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需要结合地基条件对承载力特征值进行深度与宽度的修正,而地基规范中提供的承载力修正系数针对性不强,在工程实践中应慎重采用。本文根据某电厂工程的浅层与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成果,并采用地基承载力的经验公式与理论公式进行承载力计算,通过综合分析各种承载力试验成果与计算结果,推荐了主要持力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在此基础上推算出持力层的深度修正系数。对比前期工程的平板载荷试验成果,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地基承载力取值的主要因素,旨在为类似工程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特高压工程建设的大规模开展,具有载流量大、力学性能稳定等优势的大截面导线逐步应用于实际线路建设中。准确而合理地对该类型导线进行弧垂计算,是近年来线路设计与防振防舞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文中充分考虑大截面导线的抗弯特性,采用超长弹性细杆模型的常扭率曲率方程,利用谐波平衡法计算了单档内导线曲率的分布函数,并结合Frenet-Serret矢量方程进行数值积分求解,得到导线的静态构形。经与悬链线公式和试验测试结论等结果比较,验证了文中方法的优势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根据钢筋钢纤维混凝土牛腿受弯试件的试验结果,讨论了钢纤维体积率对牛腿裂缝宽度、挠度以及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等的影响,建立了钢筋钢纤维混凝土牛腿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模型,给出了与钢筋混凝土牛腿计算公式相衔接的钢筋钢纤维混凝土牛腿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理论分析建立了恒定急变流能量方程,进而导出了陡坡控制断面水深的表达式。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符合较好。为推求陡坡水面线,引入了边界层排挤厚度,概念明确,方法简便。算例表明,本文算法与实测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双角钢十字截面构件中填板受力性能和承载力计算方法,用3种规格不同长细比的双角钢组合截面构件足尺试验、有限元分析、板的弹塑性理论考察了填板的应力状态与双角钢构件的受力性能的关系。利用参数化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构件截面规格、填板厚度等主要因素对填板受力的影响,根据其应力状态特点提出计算填板内力的合理有效的方法,并与试验和有限元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建议的填板计算方法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供工程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给出了罗果夫斯基(Rogowski)线圈截面上磁场强度不均匀时计算互感系数M值的公式,讨论了线圈截面是圆形和矩形时的结果。此结果适用于一般环形线圈。对于毫微亨量级的M值在振荡回路中进行了测试,理论值与实测值很好地符合。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再生混凝土柱在荷载与氯盐环境耦合作用下的受力性能,以再生骨料取代率、持荷大小、钢筋锈蚀率为变量,设计了10个钢筋再生混凝土大偏压柱构件,经过持续荷载作用状态下的通电锈蚀过程后进行承载力试验,以研究构件刚度、承载力、延性等特征,并取出钢筋测定实际锈蚀率。结果表明,随着再生骨料取代率、持荷的增大,构件锈胀裂缝数量增加、纵筋实际锈蚀率增大;构件刚度、承载力及延性均随再生骨料取代率增大而降低,但随持荷大小的变化规律各有不同;随着锈蚀率的增大,构件锈胀裂缝开展程度明显增加,构件刚度及承载力降低;锈蚀率超过3%时,构件延性随锈蚀率增大而降低,但当锈蚀率小于等于3%时,构件延性与未锈蚀构件相当。混凝土截面应变分布满足平截面假定,承载力试验结果与锈蚀钢筋混凝土柱承载力计算模型符合情况良好。研究结果可为再生混凝土柱在海洋环境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型钢混凝土在高强度、高刚度、大跨度结构中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变电所二次设备室设计中,由于跨度较大,使用了型钢混凝土梁的设计。结构设计中,梁正截面的受弯和斜截面的受剪是主要设计过程,本文介绍了型钢混凝土梁正截面按极限承载力计算时的基本假定和工程实际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同时介绍了影响梁斜截面抗剪的主要因素和工程实际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均大于荷载作用,能够在实际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