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引导中国软件专业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工程化、专业化发展,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机构与用人软件企业的深入沟通与合作,科学开展人才培养,促进软件人才结构改善,加速我国软件产业国际化进程,保障软件产业持续稳步发展,由政府、行业、企业和院校及社会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的每年一届的“第十二届软博会软件人才培养与发展论坛”,于2008年6月12口在北京展览馆举办。  相似文献   

2.
张捷 《福建电脑》2007,(12):196-196
当前社会,软件专业人才短缺,我国高校每年毕业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有数十万之多,却难以满足软件产业的直接需要.软件人才培养模式落后、人才质量不适应市场是制约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本文从几个方面说明了如何进行软件专业的课堂教学创新和改革,探讨了通过教学创新和改革培养出合格软件人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当前,全国高职院校各专业正积极研究探索"双证"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而我国软件产业人才短缺,因此,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育不能仅停留在学历教育上,需结合企业、行业对软件人才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需求,对软件技术专业"双证"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朱志良 《计算机教育》2006,(3):64-65,68
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日益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促进软件产业快速发展,关键是人才。目前,我国软件人才队伍的规模、结构和水平还不能适应国家软件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软件人才的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正成为我国软件产业振兴的瓶颈。高等院校在软件人才培养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令人尴尬的是,尽管社会需求量极大,每年毕业的学生不多,但许多软件企业却反映招聘不到合适的软件人才,从而造成一部分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高校应届毕业生与企业需要的人才在…  相似文献   

5.
谈我国计算机软件人才教育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计算机软件人才的培养方面,主要是依靠高等院校,其中大量是本科生,少量是研究生,博士生则更少。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高校设置的计算机专业有420多个,我国高校每年有7万多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根据我国的软件产业发展规划,我国软件人才的缺口约为每年50万人,并且这个缺口还在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计算机软件人才紧缺已经成为抑制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培养大量的软件适用型人才是发展IT事业的首要任务。目前,我国各类高等院校每年都有大量的计算机专业、软件专业的毕业生走向社会,然而,这些毕业生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无法适应企业的需求和满足软件产业发展的需要,因此造成了一方面大量的企业找不到合格的员工,另一方面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局面.这不得不引起对我国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当今时代对于软件人才的需求,切实实现职业教育的质量的大幅度提升,培育出高素质的软件人才,有必要进行依托软件产业职业教育集团创新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依托软件产业职业教育集团,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校企合作办学,能够保证软件专业设置的科学性、课程安排的合理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针对性,有利于促使学校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大批合格的优质软件人才.  相似文献   

7.
从软件人才需求反思软件人才培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首先对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接着对我国软件从业人员结构、软件人才的需求趋势、软件人才的供给情况、软件人才的供需错位原因等进行研究,并通过调查统计分析,最后提出了我国软件人才教育培养应需要反思的几个问题以及大连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如何冲破困惑走向成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信息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高等教育中的计算机专业教育快速发展。繁华的背后也隐藏着问题和危机,如何正确认识和分析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大推动了软件产业的发展,软件产业已经成为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核心产业,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和战略制高点。人才培养是软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软件产业的大发展给作为软件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使其面临一系列困惑和挑战。在发展与困惑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兼顾市场人才需求导向和高校人才培养规律,在开展知识创新、培养创新性人才,充分实现服务社会的职能上多下功夫。以学科特色立足、以创新打造实力、以质量赢得声誉,应该成为计算机专业院(系)发展的共识,并以此为推动我国软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件人才的培养是发展我国软件产业的关键,培养足够数量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是实现社会信息化的保证。本文对我国软件人才培养的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机构提供的非学历培训现状进行分析,指出高等学校应该在培养目标的调整、师资力量的配备、实践环节的提升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而非学历培训则应该更注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同时应该提倡有行业针对性的专业教育。  相似文献   

10.
以“展示十五软件产业成果,宣贯十一五软件规划,走自主创新,软件强国之路”为主题的2006年第十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定于6月1日~3日在北京展览馆隆重举办。新阶段新任务作为“十一五”规划开局的第一年,2006年我国软件产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软件产业基地、软件出口基地和国家重点软件企业将继续作为龙头和骨干,形成我国软件业生态链条,以本地化特色和人才优势与跨国软件企业一道共同参与国际化竞争与合作。在国际化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业界的交流,加强与用户的沟通,需要有我国软件产业和企业的声音。而已经连续举办九届的中…  相似文献   

11.
软件工程专业转型试点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软件创新型高质量人才。文章依据辽宁省转型试点的培养目标,基于我国软件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提出兼顾专业需求和产业需求的框架设计,包括课程体系框架设计、实施计划及人才培养模式,并具体说明该模式的创新点及效果。  相似文献   

12.
高校软件人才培养的思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从分析我国软件人才体系的缺陷入手,总结了高校软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印度和爱尔兰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如何在我国高等学校中培养符合我国软件产业发展需求的软件人才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郭雪妍 《福建电脑》2010,26(12):172-173
伴随着国家及广东省软件产业的发展战略,培养符合软件企业需求的实用人才成为各高职院校软件专业急需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进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构建面向软件企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我国软件技术产业已经成为21 世纪发展过程中最具有全球化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与此 同时,软件技术人才的匮乏也成为制约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校企合作办学是实现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主要形 式。本文主要分析基于校企合作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升软件人才素质和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软件人才。  相似文献   

15.
软件职业岗位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件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新兴产业,具有非常巨大的发展潜力,迫切需要大量的具有实践能力的编程人员。培养大批能够胜任软件职业岗位群要求的软件程序员可以极大地促进软件产业的发展,也是我国软件产业能否立足的关键。本文是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高职院校软件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ZGC059)研究成果之一,文章以软件开发岗位为职业分析对象,对软件职业岗位群和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群进行了分析描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分析了软件产业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得出了软件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软件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的结论。通过调查分析,归纳出软件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目前高校软件人才培养的弊端,结合软件产业特点与发展趋势,提出了独立学院实施项目驱动模型、参与学科竞赛、企业实训等可行性方案,经过实践论证,对独立学院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素质全、宽口径软件人才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分析了软件产业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得出了"软件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软件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的结论。通过调查分析,归纳出软件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目前高校软件人才培养的弊端,结合软件产业特点与发展趋势,提出了独立学院实施项目驱动模型、参与学科竞赛、企业实训等可行性方案,经过实践论证,对独立学院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素质全、宽口径"软件人才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出发,给出了一些软件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的实际做法,希望以此促进我国软件人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对软件人才的急迫需求,但大量的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生却由于实践动手能力欠缺难于找到满意的工作,因此,探索与研究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软件人才创新培养方案,以思想品德教育、文化身心健康教育为基础,以专业教育为主体,人才培养目标层次定位为技术型,人才市场目标定位为流行实用的技术,处理好素质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知识构建之间的关系。目标是学生就业能称职,也能兼顾创业能力,继续学习也有基础。  相似文献   

20.
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对软件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索高素质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以重庆市为例,提出以软件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校企深度联合为平台,以学生的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高素质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符合重庆IT高地战略的需要,为人才培养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