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压裂和酸化作业中铁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压裂酸化措施返排液处理技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卫秀芬 《油田化学》2007,24(4):384-388
基于大庆油田压裂液用量、压裂返排液污染物含量和川东气田酸化废液水质等数据,论证了发展压裂、酸化返排液处理技术的必要性。综述了国内外当前研发的压裂、酸化返排液处理技术及所用处理剂,包括絮凝沉降、氧化、中和、Fe/C微电解、H202/Fe^2+催化氧化及活性炭吸附。展望了发展趋势。表2参11。  相似文献   

3.
钻井废水达标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系统地阐述了钻井废水的来源、组成、污染特征及处理现状,并针对具体情况,设计了酸化-混凝-氧化的组合处理工艺。实验结果表明:酸化可以有效地降低钻井废水的COD值、色度和悬浮物;用PAC混凝沉降可进一步降低酸化处理后污染物的浓度,其中色度和SS可达到一级排放标准;采用Fenton试剂催化氧化可以使钻井废水的COD值达到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石油是当今时代非常珍贵的资源,它在很多领域都有用处,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同时,石油需要经过开采以及一些处理才能够进行各种用途的使用,这就涉及到了油田作业这一名词,油井作业是石油开采的流程之一,它能够把石油从油井中开采出来供人们使用.但是在工作人员进行油田作业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油井含水率增加,或...  相似文献   

5.
钻井废水酸化-中和-混凝处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酸化-中和-混凝组合法对钻井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了酸化-中和预处理的机理,筛选出了各处理过程处理剂的加量范围。试验结果表明,酸化能达到较好的破乳效果,在适当的工艺条件和加量下可有效降低钻井废水的COD值、悬浮物及油含量;用CaO作中和试剂,能进一步去除有机物,降低COD值及油含量。酸化-中和-混凝可在同一混凝池中进行,且经酸化-中和预处理后,可大幅地降低混凝剂的加量。  相似文献   

6.
《石油学报》2004,25(6):F003-F00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压裂酸化技术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1985年,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在油气田增产改造方面的专业中心。主要从事:压裂酸化应用技术与应用理论研究;为中油集团公司和中油股份公司生产决策提供技术信息与科学依据;为国内油气田进行综合性科研攻关和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以及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7.
水解酸化改善钻井废水可生化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废水生物处理具有运行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但钻井废水的可生化性差,影响着用生物法对其进行处理,以实际钻井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解酸化法处理钻井废水,可显著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经48h水解酸化,钻井废水的表观BOD5/COD值由0.004提高到0.034。用接触氧化反应器处理经水解酸化处理的废水,处理效果比较稳定,COD平均去除率达35.5%。  相似文献   

8.
酸化与加砂压裂协同作业技术及其优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酸化和加砂压裂是有效的增产技术措施:酸化主要是通过解除孔隙、裂缝中的堵塞物质,或扩大沟通地层原有的孔隙、裂缝,提高地层的渗透性能;加砂压裂主要通过水力作用在地层中形成人工裂缝,再加砂支撑裂缝,提高地层的导流能力.为了充分发挥酸化和加砂压裂的技术优势,需要酸化和加砂压裂协同作业.为使酸化与加砂压裂能较好地协同作业,更加全面地发挥技术优势,将酸化与加砂压裂协同作业技术体系划分为间接协同和直接协同两大系列,并通过施工范例分析了多种类型酸化与加砂压裂协同作业的技术特色、作用原理,对于扩大推广应用领域和范围,促使技术攻关深层次选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近年来国内石油天然气工业研究和应用钻井废水处理新技术、新工艺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一些新型处理方法、复合处理工艺及配套处理装置。对今后钻井废水无害,化处理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压裂酸化选井选层的模糊决策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要获得好的压裂酸化增产效果,选择合适的施工井是很重要的。影响压裂酸化选井的因素多,而且因素本身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关系复杂。传统的选井方法依据经验,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研究了一种新的选井选层的模糊决策方法,并对6口压裂候选井进行了优选。该方法改变了以往选井选层中只考虑单一优化目标函数的作法,综合考虑了候选井层的多个性能指标,克服了以往选井选层方法的盲目性,因而更加合理,结果与实际更相符。  相似文献   

11.
混凝离心处理钻井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瑜  夏素兰  张剑鸣  周芳 《油田化学》2003,20(3):277-279,284
实验研究了适用于车载式钻井废水处理装置的混凝处理及离心分离处理工艺。实验用钻井废水样取自四川气田 5个不同构造的钻井现场 ,pH值 7.1~ 8.5 ,色度 2 4 9~ 10 0 0 ,CODcr5 5 0~ 2 5 32 2 ,石油类 0~ 12 6 4mg/L ,悬浮物 180 0~ 2 70 0mg/L ,含渣率 (混凝离心 1min后含水残渣占原废水的体积百分率 ) 3.8%~ 2 0 %。结果表明 ,聚合氯化铝 (PAC)的混凝沉降效果最好 ,加量随含渣率和含油量增大而增大 ;含渣率 <6 %的废水加入适量PAC ,在沉降池中停留 15~ 2 0min ;含渣率 6 %~ 15 %的废水除加入PAC外还需加入助凝剂PAM ,沉降时间 2 0~ 2 5min ;含渣率 >15 %的废水除加入PAC和PAM外 ,还需进行离心分离 ,离心分离因数 2 80 0 ,离心时间 >5s。采用以上方法可实现水、渣、油有效分离 ,残渣含水 86 .2 %~ 95 .4 %。图 6参 4。  相似文献   

12.
油气田含硫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国内外油气田含硫污水处理技术进展,内容如下.①国内油气田含硫污水分布及其中S的存在形式;②含硫污水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包括汽提法、各种氧化法、中和法、真空抽提法、化学沉淀法、电化学法;③含硫污水生物处理法,包括厌氧和好氧氧化法;④各种方法比较;⑤选用原则.  相似文献   

13.
含硅多核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含硅多核无机高分子絮凝剂(Si-IPF)是近10余年来发展迅速的高效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代表。对Si-IPF的发展历程,国内研制的品种(文献报道的有24种),合成原料,制备工艺,化学结构特征,絮凝特性,商品化问题作了评述,其中分析了硅离子,金属离子相互作用对Si-IPF分子结构和絮凝特性的影响,指出通过膏化技术,同质反应工艺或表面载体技术提高Si-IPF存储稳定性的途径和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国内含阳离子基团的钻井液处理剂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含阳离子基团的钻井液处理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深水井钻井作业过程中钻井液面临低温糊筛跑浆、大尺寸井眼携岩、天然气水合物、泥页岩地层的水化分散、窄密度窗口的防漏堵漏等难题,因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技术手段。同时,归纳了国内外近年来深水水基钻井液技术和合成基钻井液新技术的发展及体系在现场的应用情况。介绍了国外深水恒流变体系的新进展,该体系主要由乳化润湿剂,少量有机土配合聚合物增黏剂,以及流型调节剂组成。英国BP公司对恒流变合成基钻井液体系从4个性能参数上给予了界定,包括4.4℃,49℃下塑性黏度和动切力的比值,初切(10 s)和终切(10 min)以及10 min和30 min切力的比值,为恒流变体系的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聚合醇在钻井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聚合醇作为水基钻井液处理剂的开发背景,国外现有聚合醇主要剂种的化学结构及推荐用途(列表),聚合醇的主要物化性质溶解性和浊点,聚合醇的抑制机理(渗透说,浊点说,吸附说)及国外3种应用效果良好的聚合醇钻井液体系(聚合醇/氯化钾/聚合物、聚合醇/沥青、聚合醇/羟基铝体系。表1参12。  相似文献   

17.
壳聚糖-聚丙烯酰胺对钻井废水的絮凝脱色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烧杯实验,研究了用壳聚糖-聚丙烯酰胺(PAM)絮凝法处理成分复杂、脱色困难的钻井废水的方法和条件.该方法的絮凝脱色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的无机-有机复配混凝法和PAM-活性炭吸附法,并且试剂用量少,沉降时间短,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8.
中国钻井现场污水及废弃钻井液脱水处理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钻井作业施工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介绍了目前中国油田对钻井作业现场污水和废弃钻井液脱水处理的方法及配套装置,展现了目前中国废弃物处理装置研发的最新动向.中国的脱水装置(板框压滤机、带式压滤机、卧式螺旋离心机)虽然已有改进,但在处理规模、处理效率、能源消耗等方面仍需提高改进,今后可以从解决降低废弃钻井液含水总量的方法上开拓思路,探讨出治理钻井废弃液的更好方案.  相似文献   

19.
桩西联采油废水氧化塘的逗留时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肖昌胜  李晓东  谢嘉 《油田化学》2002,19(3):279-281
胜利油田桩西采油厂桩西联合站采油污水外排前经串联的两座长333m,宽125,底部起伏很大的氧化塘处理至符合二级排放标准。采用NO^-3-N(NaNO3)作为示踪剂,从入口一次性投放,连续166h定时测定出口污水中NO^-3-N质量浓度,由平均流量求得污水在串联两氧化塘内逗留时间分布密度J‘(t)和分布函数J(t),进一步求出逗留时间tM=75h,扩散因素d=1.328传质准数Pe=1/d=0.753<5。这些数据表明该氧化塘显著偏离理想反应池。此结果可作为该氧化塘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