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军环  夏勇  张燕 《建筑与文化》2016,(11):214-216
色尔古藏寨在特定的地域和时代条件下产生,其建造具有明显的防御保卫的特点,是冷兵器时代防御建筑的典例。文章基于防御性聚落民居的类型框架,从聚落外部空间、聚落内部结构、建筑单体空间三个层次,通过实地调研和测绘,试图对色尔古藏寨的防御性进行分析归纳,以期深入挖掘其防御性建筑内涵和文化特征,并为当代建筑规划设计考虑的安全因素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对丹巴嘉绒藏寨的实地调研,对该民族村寨的文化、建筑等内容的现状进行总结,并通过对我国民族村寨现有保护理论的研究,以丹巴嘉绒藏寨为例,对我国少数民族村寨的文化、建筑的保护方法进行初步探讨研究,并提出丹巴甲居藏寨的具体保护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嘉绒藏区小金县藏寨向花村、夹金村灾后重建规划为例,从藏寨的总体轮廓景观、绿地景观、节点景观和地域建筑景观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尝试从嘉绒藏区传统藏寨和藏居中提取创作灵感,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创造有地域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嘉绒藏区景观体系,试图探寻一条适宜于嘉绒藏区旅游藏寨景观生态重建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4.
李娜  许从宝  梁玥琳 《华中建筑》2007,25(11):129-131
旅游发展驱动的少数民族建筑景观的变迁,是旅游对区域文化影响的重要表现.文章通过对九寨沟树正寨的实地问卷与深入访谈调查,分析了居民和游客对藏寨建筑景观特色变迁的感知,认为居民对藏寨建筑景观的特色并没有清晰的认识,保护没有得到重视,而游客也缺乏对真实藏族传统文化的认识.研究认为,少数民族旅游地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重在认清民族文化的差异和精华,增强当地居民的自我认同,促进社区居民参与旅游规划和管理,培养主人意识,形成对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自觉性;同时还需要深化旅游地的管理,以引导为主,积极应对经济水平提高以后居民对生活环境改造的合理要求.  相似文献   

5.
韩志辉 《城乡建设》2021,(19):78-81
笔者以川西理县甘堡藏寨为例,结合川西传统聚落山地适应性产生的背景与构建方式,重点分析其街巷格局、入户空间、建筑形态的构建特色,形成系统的分析方法,并对甘堡藏寨利用山地特色制定相应规划策略与模式引导,以期为该类型聚落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张伟  李柔锋  陈洁 《四川建筑》2014,(3):78-79,83
嘉绒藏族地区是川西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于理县、马尔康、北川、小金等地,是藏、汉、羌三个民族汇聚之处,同时受到藏传佛教的影响,这一地区的建筑又区别于其他藏族建筑而独具特色。文章以木堆藏寨为例,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探索嘉绒藏寨建筑空间,为民族地区乡土建筑保护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文化空间是一种时空与人的活动相结合的文化的活态存续;民族村寨既是包含生产生活活动的物质空间,又是民族非物质文化的载体,是一种典型的文化空间形态,其文化空间属性价值更甚于历史、经济或社会价值。在这样的理论建构下,关注于民族村寨文化实践与社会空间的相互作用,归纳民族村寨的文化空间价值特征,并提取出文化特征场所、建成空间形态、农林活动环境3个文化空间层面。依照“价值保护”的思路,民族村寨的保护内容、保护重点、发展建设布局和形态,都应以文化空间特征价值为依据来确定和规划。而在制度和规范层面制定从文化空间视角出发的民族村寨价值保护的规划原则,对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村寨保护实践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8.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大遗址保护和当地村镇发展出现了明显矛盾。作为中国大遗址的突出代表,一直以来汉长安城遗址都深陷"保护限制发展,发展破坏保护"的双输尴尬局面。在此背景下,以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内的北徐寨为例,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北徐寨发展之间的矛盾进行了探析。在此基础上,对遗址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协同之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新时期背景下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问题,提出少数民族村寨继承性发展概念,以侗族村寨滚正村为例,探讨适应少数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的规划技术方法。通过典型形态要素识别、空间单元分类导控以及传统民居建筑类型演化的方式,达到少数民族村寨文化传承与当代发展共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对历史文物及传统村落文化越来越重视,政府也加强了对各地文化遗产的保护。河南省新郑市人和寨是一种特殊的传统村落形式:"寨"。通过对人和寨进行大量文献搜索和调研统计,并对村落选址、民居建筑进行测绘分析与比较,总结出人和寨发展问题并提出建议和措施,对我国传统民居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四川鲜水河流域传统藏寨景观特征在其特定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宗教文化、茶马古道文化等多重环境因素的长期滋养下,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内涵。该文以流域内的拉日马石板藏寨为研究案例,从宏观、中观及微观层面对其聚落选址、村落布局、平面形态、建筑特色等景观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该地区传统藏族聚落的风貌保护规划和可持续更新提供基础性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2.
基于民族村寨景观空间的视角,以广西三江高定侗寨为例,首先分析了其景观空间特征,并在新农村建设及旅游发展背景下探讨了村寨传统生活和景观空间的变迁,最后在探讨民族村寨景观空间保护意义的基础之上,对桂北高定侗寨传统景观空间提出了一些保护思路。  相似文献   

13.
《建筑》2016,(16)
正藏族建筑在藏族文化宝库中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藏式建筑不仅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建筑史上也写下了不朽篇章。7月18日,首届藏区古村落保护发展论坛暨玉树市仲达乡藏娘八寨现场观摩暨资源对接会在青海玉树闭幕。业内知名专家学者纵论藏式建筑与藏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价值、保护措施和建议,高屋建瓴的观点引起共鸣和  相似文献   

14.
广西程阳八寨旅游景观保护与开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阳八寨以其独特的侗族景观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但是随着旅游业的深入,程阳八寨暴露出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目前程阳八寨开发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开发和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对黔东北土家族聚居区传统村寨景观的破坏十分严重,为了实现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二者的和谐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相处更加协调,本文研究了黔东北土家族聚居区传统村寨景观存在的问题,通过保护思路、保护重点与保护措施的阐述,旨在促进村寨景观保护工作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民族建筑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何在提高少数民族民居建筑水平的同时,保护建筑地方特色,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选取云南傣族村寨,综合运用建筑学、人类学的调查方法,从人类学视角对居民家庭结构、建筑发展,到价值取向、组织方法进行研究,由表及里的探寻少数民族村寨的更新机制及影响因素,进而探讨保护少数民族村寨地方特色的措施。最后提出应建立人文、经济、建筑等多学科交叉的民族建筑研究体系,才能使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建筑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快速城镇化和新农村的高速发展使古村落文化迅速消亡,自然消亡成文保护古村寨的主要问题。在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同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村落的保护显得非常重要。改善古村落物质文化环境不仅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可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挖掘古村落文化魅力入手,结合文化特点及村寨现状,改善村寨环境,形成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村寨。增加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可能性,从而保护古村寨。  相似文献   

18.
四川地区保存着大量的传统村落,其类型多样,其中一种传统村落兼具"城"与"寨"双重特性,即"城寨型"传统村落。本文以自贡三多寨为例,在实地调研及文献查询基础上对三多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进行研究,调查其突出的文化价值特色,分析其现存问题和发展难点,探索"城寨型"传统村落的特征及其保护发展要点,构筑保护与旅游利用相结合的发展体系,希望对四川传统村落的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旅游城镇化的相关概念,对处于旅游城镇化背景下郎德上寨的民族村寨文化保护与传承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将郎德模式即社区主导、全民参与,以工分制作为管理和分配机制、以民族文化旅游为具体手段的文化保护模式进行了分析、总结、评价以及问卷调查验证。郎德模式是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良好互动的必然结果,有效地解决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和旅游城镇化的系列现实矛盾,为旅游城镇化背景下的民族村寨文化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明生 《住宅科技》2008,28(2):59-62
通过对新农村建设与传统地方民居保护的关系的研究,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章朗布朗族生态村寨为例,分析了这种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希望能探索出一条传统民族村寨地方特色化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