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修建性详细规划是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低年级基础教学向高年级教学过渡的关键课程。传统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优点和缺陷共存,近年针对低年级的城乡规划教学改革成效明显,也存在不足,二者均对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教学具有重要影响。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结构等方面进行城乡规划专业修建性详细规划教学的改革,力图解决传统城乡规划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弥补近年来低年级教学改革的不足,以满足城乡规划一级学科对专业培养的要求,适应新时期城乡规划实践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作为城乡规划学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城乡规划学专业学生了解、应用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知识的重要学科平台,是城乡规划学跨学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首先分析了该课程在华侨大学城乡规划系现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分别从合理的课程设计、实践课程的协同教学、工程类选修课程的开展、开放式研究型规划设计教学的试行4个方面来说明具体的改进措施,提升教学效果,实现不同学科思想的交叉渗透,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3.
当前地方院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居住区规划课程实践教学应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合理选择确定实践教学内容,构建课内外结合连贯有机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人才培养与教改问题,以土地利用规划行业企业需求为目的,从土地利用规划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更新、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及实施方面进行探讨,为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建筑与规划表现技法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文章主要从课程与整体教学体系对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手绘能力、适应快速方案表达等方面阐述了教学改革的内容和实践,以及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所引发的思考,旨在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创新水平高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6.
以黄山学院城乡规划专业的《村镇规划理论》课程为例,从课程性质、教材、教学模式等方面,探讨了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优化该课程教学效果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主要针对城乡规划专业大三上学期“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上)”课程内容设置进行研究。结合过去几十年国内城市化快速发展及当前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背景,剖析了未来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发展的趋势,分析了新时代的教学要求,探讨了未来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课程教学的问题。首先,综合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不同层次的交通规划的任务;其次,综合分析了国内主要“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相关的教材并考虑本科教育的不同课程衔接性,从基础理论教学和课程实践环节两个方面,提出了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课程的若干教学思考。  相似文献   

8.
面对城市发展转型期复杂的城乡规划问题,规划转型已成为普遍共识.文章认为,规划需要关注公众话语与公共政策属性,规划编制正逐步由规划师主导的结果式的“空间管理”策略的制定向过程中协同推进的“实施共识”的构建转变, “协作”与“对话”已成为规划编制过程中的重要方式与方法.在这样的背景下,规划师的角色、城市规划教育模式以及规划管理体制都将需要转型.  相似文献   

9.
王凤贤  于英 《安徽建筑》2023,(1):103-104+117
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尝试基于强调闭环和反馈的BOPPPS模型的“停车场规划”课堂教学设计实践。首先,针对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利用BOPPPS模型解决此问题的理论内涵,进一步以“停车场规划”为例,围绕BOPPPS模型的六要素完成了教学设计。利用BOPPPS模型对“停车场规划”教学的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城乡规划类以及实践课程的教学设计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先行、设计服务下乡”计划,新形势下城乡规划专业亟待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在分析西安工业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乡村实践教学现状与问题基础上,围绕乡村规划教育发展需求,搭建乡村实践教学基地与设计服务下乡基地,探索在“双基地”协同驱动下如何更好推进乡村实践教学与人才培育。在乡村实践教学改革上,形成了“一个转变+一个联动”:“一个转变”即传统教学基地模式向双基地协同模式转变;“一个联动”即专业乡村实践教学改革和人才培育探索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政策实现有效联动。在专业人才乡村规划教育培育探索上,尝试形成“三结合+一条线”培育模式:“三结合”即“实践教学+社会服务”“专业教师+专业导师”“城乡规划专业学生+乡村志愿规划师”相结合;“一条线”即认识一个乡村、了解一个乡村,规划设计一个乡村、服务一个乡村等不同能力培育阶段的有效衔接和整合。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立了由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构成的我国法定城乡规划体系,标志着我国城乡规划在法律制度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新的城乡规划法,打破了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分治情况,加强城乡统一规划管理,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但同时它仅仅只是解决了城市和村镇的统一规划问题,对于存在于乡村地区的大量的自然,历史等资源的规划和保护,利用的问题,并没有纳入统一规划和管理,本文通过结合南京浦口的规划实践工作,提出基于城乡一体的规划编制设想,目的旨在探索地方层面的规划编制如何能进一步结合地区管理需要,实现规划与管理的无缝对接,充实和完善城乡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介绍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三个方面来构建其课程教学体系,为该课程定位、建设及调整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2,(1)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城市详细规划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设计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文章结合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发展背景,基于该专业目前办学存在的具体问题与困境,从课程体系调整、师资力量加强、实践环节增加、操作模式选择、考核方式改革等多方面探索课程改革思路,以达到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将肩负起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责任,乡村规划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中核心而重要的教学环节,基于此提出乡村规划理论与实践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指导思想,包括坚持面向国家战略、紧密围绕价值观培养及有效融入课程教学等,进一步提出识别与发掘课程思政要素、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拓展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等乡村规划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15.
王荻 《规划师》2013,29(2):109-112
当前我国开设城镇规划专业的高职院校数量增长较快,但课程设置多为本科的简化版,未能很好体现高职特点。研究首先结合理论与实践经验,对高职规划专业定位进行探讨;其次以城乡规划一级学科建设为基础,按照二级学科方向对高职的课程内容进行梳理整合,搭建核心课程组合结构;最后通过课程编排,实现高职教育专项职业技能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国土空间规划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空间治理工具。作为支撑国土空间规划事业发展的核心专业,城乡规划本科人才培养急需结合新时代国土空间治理需求进行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提升。针对传统建筑类城乡规划专业重空间规划设计训练轻数字智慧维度知识体系和业务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国土空间规划行业技术变革趋势,以及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对数字智慧赋能的实践需求,以广东工业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创办“国土空间规划创新班”为例,提出改革内容:一是基于“广度-深度”课程体系重构法则,对知识矩阵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变换,形成倒“T”字课程体系,即宽口径夯基础和窄方向促拔尖。二是围绕倒“T”字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程增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及“人工智能概论:科学与工程”等课程;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中强化现代人地关系时空统筹原理支持,增设“测量与地图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土地资源管理与空间政策”等课程;在规划实践课程中加重“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分析”“空间数据分析及规划应用”等专题分析。研究建构的智慧赋能课程群可为地方院校革新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团队组建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新工科、新认知,顺应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以专项分析能力为核心,应用城乡物理环境技术解析工程实践,以规划城乡物理环境为课程建设目标,结合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特点,从城乡物理环境课程定位、课程内容、教学组织讨论城乡物理环境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研究工程实践导向下城乡规划专业课程建设方法,反思本课程教学,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拓展本专业人才的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18.
总结分析了城乡规划相关专业规划类课程在考核体系上存在的弊端,基于形成性评价完善其多元化考核体系,通过体系指标化、考核过程化、过程透明化等多方面的改革,完成对课程全过程学生学习效果的准确、客观的评价和反馈,从而提高规划类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华中建筑》2021,39(5)
《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课程是联系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与生态工程实践的重要纽带,该课程作为城乡规划专业本科阶段高年级的核心课程,既是学生从理论学习到生态实践落地的重要环节,又是从低年级感性思维走向高年级综合思维的重要过渡。信息时代为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课程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式,提升了生态实践规划的精确性、可视性和动态性。该课程为了应对信息化发展的时代需求,探索了多维导学的教学方式、知行融合的教学结构、城乡规划专业课程教学更新过程中应具备的理性思维的训练方法、针对实践课程中"研究选题—生态调研—结论策略—成果编制"四个阶段的教学特征,尝试建构信息化的教学交流平台,期望为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课程教学体系更新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段炼  佘娇 《室内设计》2014,(2):118-122
2008年我国施行的《城乡规划法》首次将“乡规划”纳入城乡规划的五级规划体系,凸显了我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新时期特征.为有效指导以“三农”问题为核心的乡村地域的发展,凸显新时期乡规划的重要性,应对长期处于低位的乡规划编制所面临的新挑战,本文立足于重庆市乡村地域的建设和发展现况,以重庆市南川区福寿乡规划编制为例,探讨“农业产业化”导向下乡规划的编制规范,构建“双层级”规划编制框架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新村聚居点建设布局、乡集镇建设控制规划“三位一体”的规划编制内容,为探索城乡统筹理念下的乡规划编制提供参考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