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富氧膜的物化形态与分离机制方面论述了富气膜的选择和制备原理及膜材料研究的进展,综述了膜组件的形式、设备、工业应用和经济效益,并指出了我国富氧膜的研究现状和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
膜色谱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针对膜色谱技术的发展,综述其分离原理、膜色谱介质及其组件的发展,阐述其传质机理,并分类介绍了膜色谱的研究应用现状,指出作为一种有竞争力的分离方法,膜色谱在生物分子的分离纯化中的应用将日益增加。  相似文献   

3.
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介了全钒液流电池(VRB)的原理.综述了VRB电池组、电极材料、离子交换膜和电解液等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指出经活化处理的石墨毡是VRB较为理想的电极材料;碳塑复合板可作为集流体但其综合性能还需进一步改进;高性能低成本离子交换膜的研究与开发,尤其是阴离子交换膜的研发,应予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4.
荷正电膜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在荷正电膜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荷正电膜在各方面的应用、制备方法及新的膜材料的开发等;着重提出了壳聚糖用作荷正电膜方面的价值;并且指出国内应开展对荷电膜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5.
高分子分离膜是用于分离提纯的一种功能高分子材料,近年来备受人们的关注。相比于传统的石油基类膜材料,聚乳酸分离膜具有可降解、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是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的膜材料,在诸多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目前国内外聚乳酸分离膜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重点从膜的制备方法、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因素以及膜的改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对聚乳酸分离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生物可吸收屏障膜的降解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用于防止组织粘连的壳聚糖生物降解膜和聚乳酸生物降解膜,分别测量其体外降解过程中质量丧失率和形貌的变化。研究由壳聚糖和聚乳酸2种不同材料分别制备的生物屏障膜的降解性能。结果显示在磷酸缓冲溶液中,分子量较小的聚乳酸膜的降解速度较快。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相同重均分子量的壳聚糖膜比聚乳酸膜降解快。  相似文献   

7.
评述了骨替代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骨替代材料分为自体骨、异体骨和人工骨替代材料.指出成骨细胞MG-63、成纤维细胞3T3和骨髓瘤细胞U2OS是骨替代材料的主要生物环境,可作为研究骨替代材料生物相容性的常用细胞.骨替代材料生物相容性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体内生物学研究和体外生物学研究.骨替代材料对所处的体内环境有重要影响,包括对细胞形态和对细胞功能的影响等.根据细胞形态特点(如细胞自溶变化、膜破裂和核聚变),可以判断材料的毒性程度,根据细胞功能(跨膜运输、细胞黏附、细胞增殖、周期、凋亡、氧化应激作用以及调节信号传导),可以判断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8.
以玻璃为基片的微流控芯片在制备方面存在制作成本偏高及加工周期较长等问题.本研究以廉价的载玻片为微流控芯片基片材料,以铬膜为牺牲层,通过优化光刻和湿法刻蚀工艺,得出较为优异的湿法刻蚀条件,制备出了较佳结构的玻璃微沟道.将其与PDMS进行不可逆封接后,获得了玻璃-PDMS芯片.该工艺简单,且有效地降低了芯片的制作成本.电渗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芯片电渗性能稳定、良好.  相似文献   

9.
玻璃-PDMS微流控芯片制备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玻璃为基片的微流控芯片在制备方面存在制作成本偏高及加工周期较长等问题.本研究以廉价的载玻片为微流控芯片基片材料,以铬膜为牺牲层,通过优化光刻和湿法刻蚀工艺,得出较为优异的湿法刻蚀条件,制备出了较佳结构的玻璃微沟道.将其与PDMS进行不可逆封接后,获得了玻璃-PDMS芯片.该工艺简单,且有效地降低了芯片的制作成本.电渗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芯片电渗性能稳定、良好.  相似文献   

10.
针对近年来新开发的几种高聚物气体分离膜材料进行综述,介绍其制备、性能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考察了4种不同膜丝长度(0.3、0.5、0.7和1.0 m)的柱式膜组件在不同曝气量下的临界通量.研究发现:膜组件的长度存在最优值,膜组件的临界通量同时受到膜丝长度和曝气强度两个方面的影响;当膜组件的膜丝长度为0.7 m时,临界通量最高;同时曝气强度越大,膜组件可以达到的临界通量越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一种自制的非水溶性丝素粉体与医用聚氨酯共混制膜.。一方面,利用丝素蛋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来提高聚氨酯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弥补其用于小口径人造血管材料时生物相容性的不足;另一方面,以这种非水溶性丝素粉体为药物载体,将阿司匹林加入到聚氨酯膜中,来提高聚氨酯膜的抗炎症性能,开发新的小口径人造血管材料。以空白组为阴性对照组,PTFE材料为阳性对照组,采用体内埋植实验来评价新材料的组织相容性。结果表明,PTFE材料的组织相容性最差,丝素/聚氨酯共混膜材料的组织相容性良好。共混膜中加入阿司匹林后,其炎性反应减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以聚乙烯微孔管为膜组件的分离 /曝气微孔膜 -生物反应器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微孔膜组件进行分离 /曝气交替运行 ,可有效地清除膜组件表面的泥饼层 ,较好地保持膜过滤性能的稳定。分离 /曝气微孔膜 -生物反应器用于处理实际生活污水 ,可获得与传统膜生物反应器相似的出水水质 ,系统出水COD <5 0mg/L ,NH3-N <1mg/L ,COD和NH3-N去除率分别大于85 %和 98%。  相似文献   

14.
不同膜组件形式的SMBR处理蛋白废水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两种不同膜组件形式的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处理蛋白废水;稳定运行时,二者COD的去除率均可达到95%左右,TN的去除率在45%以上,浊度的去除率可达到98%。研究结果表明:B种膜组件形式能有效防止端头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膜上通量的衰减,而且对废水COD、TN的去除效果以及能耗方面与A种膜组件形式相差无几;同时,B种膜组件形式对TP的去除效果略好于A种膜组件形式。  相似文献   

15.
羟基磷灰石/壳聚糖生物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羟基磷灰石基人工骨作为最有前途的生物医用材料之一,在生物医用材料和医学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研究.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因其生物相容性和合适的力学性能逐渐成为骨修复生物材料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其特点、制备和性能.另外对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的研究发展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膜的制备及其对人、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相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考察壳聚糖对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相容性,采用流延法制备了纯壳聚糖膜和含甘油的壳聚糖膜,并在所制备的壳聚糖膜上进行了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和人胎儿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结果表明,壳聚糖膜在培养开始阶段会导致部分贴附细胞的破坏,而进一步培养会促进这些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当细胞长满膜表面发生互相接触时,细胞产生接触抑制现象,不断继续增殖。研究还发现,不论在标准培养板上还是在不同的壳聚糖膜上,人胎儿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生长速率均小于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共混法制备了透明质酸钠(SH)/魔芋葡甘聚糖(KGM)软骨支架材料,通过正交实验,根据抗压强度、吸水率、孔径分布和空隙率等对支架进行了制备条件(SH、KGM、氨水含量和冷冻温度)的优选,通过光学显微观察、XRD、IR、体外模拟降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和SEM观察,初步检测了软骨支架的材料结构和生物性能,证明材料有较好的干细胞相容性,无短期急性毒性,可以进一步进行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溶性甲壳素6-O-羟乙基甲壳素(6-O-GC,DS=1.0)与丝素(SF)混合,制备了水溶性均相混合的复合膜,并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法研究了其生物相容性.复合膜的表面形貌观察表明:均相混合的复合膜表面比单纯膜分布均匀、平坦光滑;红外光谱(FT-IR)证明了均相混合的复合膜中两种天然高分子之间形成了氢键结合,成为均一的混合体;人皮肤纤维芽细胞在复合膜上能正常生长、增殖和分化,表明6-O-GC/SF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生物组织再生膜材料.  相似文献   

19.
针对文昌航天发射中心航天器产品的腐蚀评价需求,提出一种基于薄液膜三电极系统的航天器异种材料电偶腐蚀兼容性评价方法.设计了一套薄液膜三电极系统,在控温控湿的薄液膜条件下对5种航天器材料进行了电偶腐蚀试验.结果表明:由于欧姆电阻和阴阳极金属极化率的影响,薄液膜比水溶液全浸更适宜作为航天器异种材料电偶腐蚀兼容性评价的试验条件,电偶电流密度与试验条件明显相关.航天器异种材料电偶腐蚀兼容性评价应使用控温控湿的薄液膜三电极系统进行,并以电偶电流密度作为电偶腐蚀兼容性的评价判据.  相似文献   

20.
纳膜过滤技术及其在食品与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介绍了纳滤膜及膜组件、纳膜过滤的特性及机理、纳膜过滤的影响因素和纳滤膜的污染与防治,并综述了其在食品与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