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优化CO2跨临界制冷循环系统,以达到能效和经济之间的平衡,提出?经济分析方法,并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分析系统的COP、?效率及系统各部件的损、?经济成本等随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升高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系统的COP和?效率呈现下降趋势;各部件损除蒸发器略有下降外,压缩机、气体冷却器、节流阀的?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系统单位产品?成本呈现下降趋势;减小节流阀产生的?损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对跨临界CO2制冷循环过程的损失及火用效率进行理论分析,发现节流过程火用损失最大,循环火用效率为25%。提高蒸发温度和降低冷却终了温度是提高循环火用效率的有效途径;升高冷却压力,可以降低节流过程火用损失,但是对循环火用效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基于25 MW压缩CO2电热储能系统参数要求,自主研制了跨临界CO2离心压缩机。介绍了一维热力气动方案设计、轴向力平衡方案设计、三维气动性能校核、变工况特性分析、结构方案设计和轴系稳定性核算的情况,并通过CFX软件对压缩机气动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离心压缩机设计点喘振裕度大,等熵效率高,结构方案合理。  相似文献   

4.
谷宇海  陶乐仁  徐振立 《太阳能学报》2007,28(10):1073-1077
针对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系统,利用分析的方法,得到系统各部件的损分布,分析其原因。分别改变发生温度及蒸发温度,探讨了参数变化对系统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利用自行搭建的跨临界CO2热泵实验台对系统的整体热力性能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分析比较了气冷器CO2出口温度、蒸发温度对跨临界CO2热泵系统(SBC)制热系数(Coph)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带喷射器的跨临界CO2热泵系统(SEC)对应的热力学模型,利用Matlab编写系统循环程序,对系统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当改变工作流体压力、工作流体温度和蒸发温度等参数时,喷射系数、喷射器出口工质干度和Coph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仿真值与实验值较为吻合,建立的系统热力学模型准确性高;在工作流体温度由31℃升高到38℃时,SEC的最大Coph比SBC的最大Coph高出24.8%;在蒸发温度由5℃升高到13℃的过程中,SEC的最大Coph比SBC的最大Coph高出28%,喷射器大大减少了CO2工质在膨胀过程中所产生的节流损失,对系统性能的提升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的基本概念出发 ,阐述了物理和化学的计算方法 ,推导了热力学中常见热力过程的变量表达式 ,为工程分析提供了理论计算基础  相似文献   

7.
建立商超用NH3/CO2复叠双温制冷系统的热力学模型,拟合压缩机的等熵效率,并对系统运行参数进行计算分析。将某工况下的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测试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系统模型的合理性。结果显示:不同中低温蒸发温度对制冷系统性能均具有影响,且系统制冷系数(COP)随中温蒸发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工况一定时,高温冷凝温度越低,系统COP越高;蒸发冷凝器的传热温差越大,高低温级间制冷剂流量比越小,则系统COP越低;提升NH3的冷凝过冷度,降低其蒸发过热度,均对提升系统COP具有积极作用。研究结果对NH3/CO2复叠双温制冷系统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发展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饱和器是HAT循环中的关键部件,对其性能的认识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性能分析。运用的方法,计算了饱和器工质湿空气和水的值,分析了不同参考点的温度和湿度对值的影响规律,以及物理和化学扩散随湿空气温度的变化情况。通过建立饱和器平衡模型,采用了目的效率作为饱和器效率。计算结果表明:湿空气值随参考点的温度和湿度变化规律为:先减小,直到最低点为零,然后不断增加,值始终大于(等于)零,并且与参考点参数差距越大,值越大。当湿空气温度增加,物理所占比重减少,而化学扩散的比重增加,在到达一定温度后,化学大于物理。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往复式活塞压缩机进行改造,在单级活塞压缩系统的基础上搭建了一种中间喷液冷却的准两级压缩系统并在蒸发温度为-20 ℃的工况下进行实验测量,根据实验数据对单级活塞压缩系统和新型中间喷液冷却活塞压缩系统的COP、〖HT5”,7”〗火〖KG-*3〗用〖HT5”〗损失和〖HT5”,7”〗火〖KG-*3〗用〖HT5”〗效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加入中间喷液冷却系统后,系统的COP由1.27提升至1.36,单位制冷量由155.1 kJ/kg提升至176.7 kJ/kg;单级活塞压缩系统〖HT5”,7”〗火〖KG-*3〗用〖HT5”〗损失较大的部分是压缩机和膨胀阀,分别占压缩机输入〖HT5”,7”〗火〖KG-*3〗用〖HT5”〗的16.2%和14.8%,加入中间喷液冷却系统后压缩机部分的〖HT5”,7”〗火〖KG-*3〗用〖HT5”〗损失明显降低,仅占压缩机输入〖HT5”,7”〗火〖KG-*3〗用〖HT5”〗的3.6%,冷凝器及膨胀阀的〖HT5”,7”〗火〖KG-*3〗用〖HT5”〗损比也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
能量与能质寓于同一的客观属体--能,又分别表征能的不同的客观属性.热力学可划分为基础热力学和应用热力学两大类,相应地形成了分别以熵和(火用)为核心的两个热力学参数框架体系.(火用)理论的直接应用是(火用)分析法;其扩展应用是与经济学结合产生的热经济学,与传输学结合产生(火用)传递理论.  相似文献   

11.
电站锅炉的(火用)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电站锅炉进行(火用)分析,得出了锅炉的(火用)效率及其各部位、各过程的(火用)损失大小,并把所得到的结果与锅炉热量平衡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锅炉的(火用)损失主要包括燃烧过程的(火用)损失和传热过程的(火用)损失,这就为进一步提高锅炉的效率指明了方向,即主要从燃烧、传热过程入手,通过富氧燃烧、提高蒸汽初参数等方法来减小锅炉的煤耗.  相似文献   

12.
过冷式小型冰蓄冷系统(火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龙  孙畅  陈杰  张华 《节能技术》2005,23(4):306-308
通过对过冷式小型冰蓄冷系统火用分析模型的建立,采用[火用]分析的方法,揭示了小型过冷式冰蓄冷系统的能量转换的薄弱环节以及过冷度对各部件[火用]损失系数和系统火用效率的影响。分析了减少火用损失的途径,节约能源。并为系统的改进和优化提供有力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火用)分析方法,对LF精炼过程进行了(火用)分析.LF内部(火用)损失和外部(火用)损失分别占总(火用)损失的29%和71%,外部(火用)损失为主要(火用)损失.电能无用功所引起的(火用)损失占总(火用)损失的62.28%,减少电能无用功引起的炯损失是提高(火用)效率和节能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的(火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采暖系统的分析模型 ,利用所建立的模型 ,对地板辐射采暖和传统的散热器采暖两种采暖方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当地板辐射采暖的供回水温度为 4 5℃ 35℃时 ,与传统的散热器采暖相比 ,其效率大约高 18% ,地板辐射采暖所需供水温度低 ,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低温热源及工业废热等低品位能量 ,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节能型采暖方式  相似文献   

15.
建立中温地热能驱动跨临界有机朗肯−蒸气压缩制冷系统的火用分析热力学模型,采用R143a作为系统循环工质,探讨膨胀机入口压力、地热流体进口温度、冷凝温度、蒸发温度对火用效率的影响规律,分析系统各个部件的火用损失。计算结果表明:合理的膨胀机入口压力应该小于1.8倍临界压力;存在最佳的地热流体进口温度使得系统的火用效率最大;降低冷凝温度和提高蒸发温度都可以提高?效率,但需要增加换热器等效换热面积作为代价;冷凝器、发生器、膨胀机、节流阀、压缩机、蒸发器、工质泵的火用损失依次降低;随着地热流体进口温度升高,冷凝器及发生器的火用损失所占的比例增大,其它部件的火用损失对应的比例则降低。本文可以为跨临界有机朗肯−蒸气压缩制冷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本Yong传递方式的科学确定,对复杂Yong传递过程或系统的研究极具价值。在分析评述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作为基本Yong传递方式的充要条件。对多种复杂Yong传递系统的分解、分析,积累了丰富的Yong传递形式资料。据此提出四种基本Yong传递方式,作为应用列举了二个复杂Yong传递系统分解实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跨临界CO_2循环制冷系统的研究发展非常迅速,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竞相研究的热点.综述了跨临界CO_2循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跨临界CO_2循环的商业应用研究和发展前景.经分析发现,跨临界CO_2循环系统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提高循环性能、充注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和跨临界CO_2毛细管节流这三个方面.总结了跨临界CO_2循环应用于热泵热水器、汽车空调和超市冷冻冷藏领域的研究状况.总之,CO_2是一种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制冷剂,在超临界CO_2制冷方面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逐步解决生产技术、运行效率、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NH3/CO2、R290/CO2和R404A/CO2三种复叠式制冷系统的COP、最优低温循环冷凝温度和最佳质量流量比等进行理论分析及性能比较,得出在一定的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和冷凝蒸发器传热温差下,三种复叠式制冷系统的COP都随着低温循环冷凝温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其中NH3/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COP最大;三种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最佳低温循环冷凝温度和最佳质量流量比都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其中R404A/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最佳低温循环冷凝温度最高,NH3/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最佳质量流量比最大。  相似文献   

19.
该文针对一种基于闭式布雷顿循环的热泵储电系统,分析主要设备的(火用)损失与(火用)效率。对于压缩机和透平,发电系统中的压缩机由于工作温度区间跨越了环境温度,具有最高的(火用)损失;对于换热器,工作在环境温度附近的低温换热器(火用)效率最低(不考虑水冷换热器),而(火用)损失最大的为水冷换热器。计算得到本系统的(火用)效率为59.27%。提高压缩机和透平的效率可提升系统(火用)效率,且发电系统中的设备效率对系统(火用)效率的影响更显著;此外,降低冷却水的温度或有效利用冷却水的热量均可以提高系统的(火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储能密度和效率低的问题,建立了基于地下储气室的多级回热式跨临界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Compress Carbon Dioxide Energy storage,TC-CCES)热力学模型及■分析模型,采用二氧化碳代替空气作为存储介质,对系统进行热力学性能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TC-CCES的储能密度达到57.29 kW·h/m~3,是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系统(Advanced adiabatic CAES,AA-CAES)的2~25倍,储能效率和■效率分别为58.41%和67.89%,均高于AA-CAES;在TC-CCES中,储能过程的压缩机级间冷却器、释能过程的膨胀再热器以及回热系统中热泵■损失较大,通过提高系统储能压力、释能压力以及降低系统低压储气室入口压力,可以提高系统的储能效率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