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麦芽糊精和麦芽糖作为壁材、以变性淀粉为乳化剂将薄荷醇封存于稳定的玻璃态结构中,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了薄荷醇微胶囊。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其形貌进行表征发现薄荷醇微胶囊呈球形,大小在1~3μm之间,动态光散射法测量出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1.75μm。分光光度法对微胶囊的总薄荷醇含量和表面薄荷醇含量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薄荷醇微胶囊具有高的保留率、包埋率和微胶囊化效率。微胶囊化薄荷醇的水溶性好、稳定性强,使它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烟草、保健药品中。  相似文献   

2.
以银杏中主要活性物质类黄酮的微胶囊化效率为考察指标,对银杏油进行微胶囊化处理,探讨喷雾干燥法制备银杏油微胶囊的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微胶囊原料配方为:阿拉伯胶与β- 环糊精的比例为1:1(m/m),芯材与壁材的比例为1:3(m/m),料液浓度为25%(m/V),单甘脂为0.1%;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条件为:进料流量30ml/min,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0℃。在此工艺条件下微胶囊化银杏油的效率可达到90.66%;制备的银杏油微胶囊为黄色或淡黄色细小颗粒,水分含量2.28%,密度0.82g/cm3,溶解度98.10%,黄酮含量5.73%,包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以艾蒿精油为芯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艾蒿精油微胶囊。通过扫描电镜成像,激光粒度分析,热分析以及微胶囊化前后精油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微胶囊产品形态良好,粒径在25~30μm间,精油在微胶囊化前后成分变化较小,产品具有一定的缓释性能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相分离-凝聚法制备薄荷醇微胶囊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由于薄荷醇具有很强的挥发性 ,因此 ,在薄荷卷烟生产、运输、贮存和销售期间薄荷醇极易挥发逸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进行了采用相分离 -凝聚法对制备薄荷醇微胶囊研究。结果表明 ,薄荷醇的被包裹率可达 5 8.7%。微胶囊较好地增强了卷烟保留薄荷醇的能力 ,并改进了薄荷卷烟的吸味品质。  相似文献   

5.
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天然椰子油微胶囊。用TG酶作为固化剂,以包埋率为主要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天然椰子油微胶囊制备工艺进行优化。重点探讨p H、壁材质量浓度、芯壁比、反应温度对天然椰子油微胶囊制备的影响,并分析天然椰子油微胶囊产品的基本性质。结果表明:天然椰子油微胶囊制备的最佳条件为p H 3.5、壁材质量浓度20 g/L、芯壁比2∶1、反应温度40℃,该条件下制备的天然椰子油微胶囊产品的水分含量(2.88±0.31)%、表面油含量(4.20±0.05)%、包埋率(93.75±0.28)%、平均粒径413μm。  相似文献   

6.
研究以绿豆分离蛋白为壁材,以大蒜油为芯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大蒜素微胶囊。利用单因素方法探讨均质时间、芯壁比、固形物含量对微胶囊化效果的影响,确定最适工艺条件:均质时间:6min、芯壁比:1∶3,固形物含量8g/100 m L。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方法优化大蒜素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大蒜素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均质时间6.3min,芯壁比1∶3,固形物含量8.3g/100 m L,乳化稳定性为86,与理论值86.5相差0.57%。因此,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大蒜素微胶囊工艺条件的进行优化科学可行。  相似文献   

7.
以玉米醇溶蛋白为壁材,5-氟尿嘧啶为芯材,用涂膜粉碎法和喷雾干燥法制备了微胶囊.研究了制备方法对制备的微胶囊形态和粒径大小的影响;探讨了制备方法(甘油添加量、制备温度)对包埋率和载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壁材与芯材质量比为5:3时,涂膜粉碎法制备的微胶囊包埋率和载药量最大,分别为84.8%和31.8%,且大于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微胶囊.添加20%(质量分数)甘油制备的微胶囊的包埋率和载药量低于没有添加甘油制备微胶囊,但其缓释效果比没有加甘油的明显.此外,随着制备温度(60℃~80℃)的升高,微胶囊的包埋率和载药量也随着增加,80℃时的包埋率和载药量最高.经SEM观察涂膜粉碎法和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微胶囊粒径分别在100 μm~180 μm和7.μm~13μm之间.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缓释性能的研究发现,涂膜粉碎法制备的Zein微胶囊的累积释药量要比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微胶囊的释药量少,缓释效果好.人工胃液中Zein微胶囊壁材更容易裂解,缓释效果低于在人工肠液中的缓释.  相似文献   

8.
乙基纤维素微胶囊化Vc工艺参数及其活性保护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研究了以Vc作为微胶囊化的芯材、以乙基纤维素(ethyl cellulose EC)为壁材、以聚乙烯为添加剂,用油相分离法制备Vc微胶囊的工艺技术参数,确定了影响Vc微胶囊化的主要因素,如微胶囊化温度、搅拌速度、芯材、壁材规格与用量、添加剂的种类及添加量等,并得出微胶囊化最佳工艺参数,即选用乙基含量为49.5%、粘度为200mPa·s的EC,用量为2.5%,添加剂为PE-H-18D075型聚乙烯,适宜添加量为0.45%,温度采用缓降方式降温,搅拌速度为450r/min。以该工艺所制得的Vc微胶囊粒度在80~150μm之间,颗粒大小比较均匀,对Vc的活性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同时Vc的微胶囊具有缓释效果。该试验证明,乙基纤维素Vc微胶囊具有稳定性、安全性和缓释效果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辛相余 《中国油脂》2020,45(6):76-81
以大豆分离蛋白(SPI)和麦芽糊精(MD)为壁材,大豆卵磷脂为乳化剂,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大扁杏杏仁油微胶囊。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确定大扁杏杏仁油微胶囊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其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扁杏杏仁油微胶囊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芯材与固形物质量比0. 35∶1、SPI与MD质量比0. 30∶1、固形物质量浓度0. 28 g/mL、大豆卵磷脂质量浓度0. 04 g/mL。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微胶囊包埋率为89. 98%。微胶囊化可有效延长大扁杏杏仁油的货架期。所制得的微胶囊产品为乳白色粉末状,颗粒平均粒径为13. 87μm,略有清香,水分含量为2. 46%,溶解度为94. 35%,具有一定流动性,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满足GB 7101—2015要求。  相似文献   

10.
由于薄荷精油具有较高的挥发性,应用受到限制,以阿拉伯胶和明胶为壁材,通过复合凝聚法对薄荷精油进行微胶囊化包埋,并将其整理在聚氨酯软泡材料上。通过显微镜观察、粒径测试,探讨芯壁比、复合凝聚温度、壁材比、固化剂用量等对制备薄荷精油微胶囊的影响,用扫描电镜观察薄荷精油微胶囊的表观形貌。结果表明:单因素优化微胶囊的制备工艺为芯壁比2.0∶1.0,壁材比1.0∶1.0,囊化温度35℃,固化剂用量0.61μL/m L,制备的薄荷微胶囊平均粒径为36.1 nm,包埋率为42.61%;聚氨酯软泡材料的扫描电镜图显示有微胶囊附着,释香保留率为59.17%。  相似文献   

11.
微胶囊大豆异黄酮有效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世芳  陈爱瑛  姜丽霞 《食品科学》2007,28(11):473-475
目的:为微胶囊大豆异黄酮的质量研究建立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InertsilODS-3(150mm×4.6mm,5μm)色谱柱,1.5%乙酸-甲醇-乙腈(62:18: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0nm,柱温40℃,流速1.0ml/min。样品用70%的乙醇超声提取,经0.45μm滤膜过滤后进样。结果:HPLC过程于13min内完成,三种组分的分离度均大于1.5。对三批样品中大豆苷元、黄豆苷元和染料木黄酮作了分析,并与原料作了比较,微囊化前后含量呈比例关系。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为本品以及仅含大豆异黄酮苷元类的保健食品质量控制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婴儿配方奶粉用营养油微胶囊化的配方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脂肪酸配比合理的混合植物油为芯材,大豆分离蛋白(SPI)和麦芽糊精(MD)为复合壁材,大豆卵磷脂为乳化剂,采用喷雾干燥工艺制备微胶囊化营养油。利用中心组合设计(CCD)对微胶囊营养油的配方进行优化,得到营养油微胶囊的最佳配方为:芯材质量分数为27.28%,固形物质量分数为39.74%,大豆分离蛋白质量分数为40.00%,卵磷脂质量分数为1.47%。在此条件下,得到MEE和MEY的理论最大值分别为91.188%和96.1129%,期望度为0.894。  相似文献   

13.
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和麦芽糊精为复合壁材对精炼过后的鸡油进行喷雾制作微胶囊鸡油。通过响应面分析法获得最佳微胶囊制作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90 ℃、均质压力39 MPa、进样速率15 mL/min,最终微胶囊鸡油产品包埋率为95.9%。微胶囊鸡油呈规则球状,表明较光滑,减少了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减慢了氧化速率。产品经(60±1)℃加速氧化5 d后,过氧化值仅为对照样品的1/3,抗氧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余甘子核仁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为壁材,对喷雾干燥法制备余甘子核仁油微胶囊的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考察乳化剂添加量、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质量比、芯壁比及固形物添加量对余甘子核仁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得到最优微胶囊制备条件为乳化剂添加量1%、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质量比1∶3.4、芯壁比2∶3、固形物添加量14.2%,该工艺条件下得到的余甘子核仁油微胶囊的包埋率达到(90.74±0.51)%,包埋效果好,颗粒形态完整。采用油脂氧化稳定性测定仪(Rancimat法)测定该样品的氧化诱导时间,并对微胶囊在25?℃条件下的货架期进行预测发现,微胶囊的货架期为716?d,未包埋的余甘子核仁油货架期为128?d,由此可见该微胶囊具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龙门  周卉  谢文  廖琪  王冉 《食品科学》2018,39(12):262-267
通过海藻酸钠微囊化JS25噬菌体,并对制备的JS25噬菌体微囊粉进行结构表征和稳定性分析,通过构建不同的食品模拟体系分析JS25噬菌体微囊粉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海藻酸钠和CaCl2组成的体系能有效地构建JS25噬菌体微囊粉,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海藻酸钠和CaCl2添加量分别为3.72、2.55?g/100?mL时,JS25噬菌体包埋率可达88.38%;该条件下的JS25微囊粉粒径分布在20~90?μm之间,且呈正态分布;并且与浮游态噬菌体相比,微囊化的JS25噬菌体稳定性显著增加至35?d(4?℃和20?℃)。另外,JS25微囊粉在不同食品模拟体系中均可迅速释放,呈现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在8?min后释放率均达75%以上。说明该工艺可以有效固定JS25噬菌体,并且对噬菌体效价影响较小。因此,海藻酸钠微囊化JS25噬菌体可以用于JS25噬菌体微囊粉的生产加工。  相似文献   

16.
利用果胶通过微胶囊化技术对Brevilaterin进行包埋,以使得Brevilaterin在食品中能够缓释抑菌,避免对酵母菌的抑制作用。微胶囊工艺条件优化结果表明,果胶包埋Brevilaterin的最佳条件为果胶质量浓度0.8 mg/mL、Brevilaterin质量浓度0.4 mg/mL、溶液pH 5.5、均质转速3 000 r/min、温度50 ℃、均质时间30 min,包埋率可以达到98.27%。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Brevilaterin微胶囊为球形;激光粒度分析结果表明微胶囊粒径分布在0.6~8 μm,平均粒径为1.8 μm。红外光谱分析发现无Brevilaterin的特征峰,证实果胶包埋了Brevilaterin。琼脂扩散法显示Brevilaterin微胶囊对培养48 h金黄色葡萄球平板的抑菌圈相比培养12 h的抑菌圈可增大10.5 mm,培养60 h的抑菌圈可增加13.1 mm,证明Brevilaterin微胶囊具有缓释作用。面包防腐结果研究发现,3 000 AU/g的Brevilaterin微胶囊对面包防腐的效果优于1 g/kg丙酸钙,表明Brevilaterin微胶囊在面包防腐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微胶囊缓释技术拓宽了Brevilaterin在食品领域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微胶囊化肉碱的缓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微胶囊化肉碱的肠溶性 ,并对其在模拟肠液中的释放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 ,发现微胶囊化肉碱在释放过程的前 2 0min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 .  相似文献   

18.
为分离和检测食品和药品中的薄荷醇旋光异构体,通过详细研究非手性毛细管柱和手性毛细管柱对8 种薄荷醇旋光异构体的分离效能,建立串联手性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气相色谱-质谱法定量检测糖果食品和药品中8 种薄荷醇旋光异构体的方法。结果显示:无特殊选择性固定相的DB-5MS、DB-624、DB-ALC1、DB-INNOWAX毛细管柱均能实现D/L-薄荷醇、D/L-新薄荷醇、D/L-异薄荷醇、D/L-新异薄荷醇4 对对映异构体的分离,但不能实现其D型和L型旋光异构体的分离。结合CycloSil-B、BGB-175手性毛细管柱分离薄荷醇异构体的互补能力,采用CycloSil-B+BGB-175串联手性毛细管柱,成功分离了8 种薄荷醇旋光异构体,色谱峰均达到分离要求,峰形尖锐对称,响应值和保留时间具有较好稳定性,分离条件下柱流失较小,对薄荷醇检测无明显影响。建立了糖果食品和药品中8 种薄荷醇旋光异构体的定量测定方法,方法的定量限为23.0~72.9 μg/L,加标回收率为86.0%~116.0%。该方法成功用于糖果食品和药品中薄荷醇旋光异构体的分离和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样品中检测到的薄荷醇均以L-薄荷醇为主,大部分样品中检测到微量的其他薄荷醇异构体,并可通过薄荷醇异构体构型组成对不同样品中薄荷醇类型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19.
均质压力及喷雾干燥温度对鱼油微胶囊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Hi-Cap100和葡萄糖浆作为鱼油微胶囊的壁材。研究了不同均质压力下乳化液黏度、粒径和粒径分布规律,考察了不同均质压力下乳化液特性与鱼油微胶囊包埋率、表面油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了喷雾干燥温度对包埋率和鱼油过氧化值(POV)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均质压力的增加,乳化液黏度和平均粒径逐渐减小,而粒径分布离散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在40MPa时最小,说明此时粒径分布均一性最佳;喷雾干燥温度增加时,鱼油包埋率先增后减,POV值先减后增,在进/出口温度为140℃/70℃时有最高的包埋率和最低的POV值。通过分析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如下,均质压力为40MPa,喷雾干燥进口温度为140℃,出口温度为70℃。在上述最适工艺条件下,鱼油微胶囊平均粒径为5.97μm,表面油含量为2.03%,微胶囊化包埋率为95.6%,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微胶囊表面和内部结构良好,具有良好的包埋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以乙基纤维素/丙二醇单硬脂酸酯/单硬脂酸甘油酯为壁材,采用流化床喷涂法制备硫酸亚铁微胶囊。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芯材粒径200-300目,芯壁质量比8:1.5,包覆时间2h,微胶囊化效率>90%。产品平均粒径为400-450μm,保留率高于90%。食盐强化结果显示,微胶囊化硫酸亚铁能够显著降低对食盐体系颜色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