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普法》虽然规定了科普的内容包括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但实际上我国科学技术普及的内容主要注重科学技术的工具性,更关注科学技术对物质文明的作用,弱化了国民科学精神、科学能力的培养和塑造。我国科普设施的展教资源"往往局限于对科学现象和科学知识的表现,对于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  相似文献   

2.
2002年6月29日,《科普法》颁布并实施。《科普法》的颁布是我国科普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它将普及科学技术上升为国家的意志,上升为全体人民的意志,体现和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强制力,标志着我国科普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轨道。《科普法》实施十年来,在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现实意义十分突出。作为法律,我们毋庸置疑地认为《科普法》是一种规则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法理,表达着深切的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3.
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颁布实施,《科普法》首次从法律的高度对科学技术普及进行明文规定,明确了科普的地位、政府及各社会主体的责任和义务等重要内容。这是我国科普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直接影响科普发展的进程和方向,对科技事业特别是科普事业的发展影响深远。从此,“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一样重要”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共识。十年来,《科普法》在中国科普事业的前行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值此《科普法》颁布十周年之际,继上期我们刊登全面回顾《科普法》的文章后,本刊编辑部再次特约五位专家畅谈对科普法的思考,期许他们的思考成果能给有关科普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2002年6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通过了《科普法》。《科普法》的颁布,是我国科普工作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盼望已久的一件喜事,它标志着我国科普工作步入了法制化的轨道。《科普法》首次从法律的高度对科学技术普及进行全面规范,明确了科普的性质、目的、主体、内容、责任、义务等重要内容,明确了我国科普发展的方向,极大  相似文献   

5.
《科普法》颁布实施之前,我国部门科普法制建设在诸多领域逐步展开,地方科普法制建设也广泛开展。《科普法》颁布实施十年来,我国科普法制建设全面深入发展,部门科普法制日渐系统和完善,地方科普法制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深入展开,科普关键领域和新兴领域的科普法制建设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6.
梁轩 《科普研究》2021,16(1):86-93
以中国第一本图文并重的科普期刊《科学画报》的传播实践为研究对象,探讨《科学画报》在中国近代科普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画报从引入中国起,就扮演着启蒙的角色,这为《科学画报》承担科普的功能奠定了基础.而《科学画报》相较于其他科普媒介的种种优势,又使其成为近代能够覆盖更多受众的科普媒介.此外,《科学画报》图文并茂,兼具知识、新闻和娱乐功能的话语体系,也使其能够很好地承载科普的功能.民国时期《科学画报》的传播实践,使科学从科学共同体走近民众,为科学普及做出了贡献.《科学画报》的传播研究,对于新媒体时代的科学传播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许清 《科普研究》2009,4(1):52-57
欧盟实施《科学与社会行动计划》的宗旨是促进科学与社会关系和谐发展,强化研究人员、企业家、决策者与公众之间的对话,拉近科学与社会的距离。这也是创建欧洲知识经济社会的关键。欧盟的《科学与社会行动计划》具有很强的欧洲特征,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在整个欧洲层面上进行这个被民众普遍关注问题的研究,从不同国家得到互补的经验。目前在欧洲,科学与社会的含义己远远超越了人们常说的“科普”,它的研究领域和活动范围是不能仅以科学知识传播和普及来替代的。  相似文献   

8.
台湾综合科普刊物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台湾光复以来的综合科普刊物分为三期,分别由《大众科学》、《科学月刊》、《牛顿》开端。本文胪列各期刊物,并作简要分析。本文指出,取自国外刊物将不易超越《牛顿》和《科学人》,自制刊物将不易超越《科学月刊》。本文又指出,科普刊物受到网络影响,其影响力日益减弱,但网络等新兴媒体需要内容支撑,是以科普刊物仍有其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别选取政府科普组织和民间科普组织中的典型微博各一个,首先从阶段运营数据方面进行监测和比较,再深入到两个典型微博的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考察二者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政府科普组织微博科学传播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传翠  詹琰 《科普研究》2011,6(3):46-54
按照经营管理体制的不同,国内科普期刊可以分为本土科普期刊和引进版科普期刊两种,他们在图片类型的丰富程度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这种类型的差异影响了科学信息的传播。本文以《知识就是力量》、《百科知识》、《环球科学》、《Newton科学世界》为例,对其图片类型进行分析,从而总结他们在科学信息再现、科学信息解释、科学信息补充等方面的差异,以期为中国科普期刊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陈登航  汤书昆  郑斌 《科普研究》2022,(4):88-95+106
为厘清我国社会科学普及立法的现状、特征与潜在趋势,以社会科学普及的视角为《科普法》修订提供建议与参考,本文基于政策研究法与文本分析法,系统梳理了我国科学普及立法的现状与历时性走向。发现我国科普立法一般由地方先行,国家跟进立法后引领全国,同时社会科学普及立法呈现出法律体系渐趋完善、软性延续以及一定程度上无“法”可依的多元倾向。因此提出在《科普法》修订中,应当将社会科学普及正式入法,明确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多元主体,并针对不同主体的社会责任与法律责任进行差异化划分,为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提供刚性支撑并引导地方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推进。  相似文献   

12.
厚宇德 《科普研究》2012,7(1):52-56
近年来,迷信与伪科学事件不断出现并产生大范围影响。其原因之一是我们的科普或科学大众化工作还有待加强。科学史上一些有深刻思想的伟大科学家十分重视科普工作,认为将科学大众化是科学家本职工作的一部分。希望通过搜集并分析他们的这类相关思想能够对我们的科学家和学者有一定的启发和激励,并积极投身科普事业,使我们的大众社会文化更加健康,充满科学文化氛围、充满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3.
高松生 《科普研究》2007,2(5):19-23
本文基于对中国城市科普状况、社区组织形态及其成员的行为倾向的分析基础,就目前中国城区科普主流模式——"科普社区"进行分析,结合实例阐述了科普社区组织形式、创建活动的目的意义、实施过程、创建模式及评价体系。对科普社区在建立一种能调动社会广泛参与的机制,形成社区科普凝聚力,传播科学,实现基本知识资源的普惠配置,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等方面取得的实践成果和作用,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标志着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开始了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历史新时期。党的十七大把”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为全面深入落实《科学素质纲要》,促进科学传播,推动广大科普工作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社会热点和科普焦点不断涌现。从事科学传播和科普研究的工作者,不仅仅要说清楚怎么做科普,还要对"科普普什么"进行深层次的理论探讨。"科普普什么"涉及科学传播工作者应该有一种社会责任,给公众提供一种客观公正的观念。由此,围绕"科学传播的社会责任"这一主题,在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协科技与人文专门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科普研究》编辑部主办了2011年第1期科普研究学术沙龙,  相似文献   

16.
侯春旭 《科普研究》2012,7(6):95-96
(1)社区科普的目标不清晰。在现阶段我国社区科普的目标仅停留在向社区居民灌输和普及医疗保健、营养膳食等科学知识层面,目的是使其更好地掌握生活技能和生活方法。令人遗憾的是,使公众适应社会,形成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念,提高公众运用科学技术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在我国社区科普的目标中并没有充分地体现。(2)社区科普内容被片面理解。社区科普内容被片面理解表现在把科普理解得过于狭隘和宽泛,这两种现象并存。一方面,社区科普中仅把养生保健、食品安全等基本生活知识作为社区科普的主要内容,缺少对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  相似文献   

17.
谢莉娇 《科普研究》2010,5(1):32-36
2008年度中国十大科普事件中,与公众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事件性科普占据总数近半。"公共事件科普"的提出,利于增强传统科普内容的针对性、时效性、前沿性,提高公众对科学传播与普及的兴趣与关注,推动公众参与科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巩固科学传播的效果和效应。此外,通过"风险社会"、"国家创新体系"的社会建制及公共事件对"世俗不经意"原理的打破等角度对公共事件科普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并对公共事件科普对当前科学传播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周立军 《科普研究》2013,8(6):26-26
公民科学文化素养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关乎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文环境,关乎公众参与公共事务和实现理想愿望的能力。因此,开展科普工作,加强全民科学教育越来越为各国所重视,而科普的目的即在于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让公众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并且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浅谈科普“政府主导”与“政府推动”方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翎要》)明确提出“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十六字方针,这实际上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普及法》(以下简称斛普法》)制定的“政府主导、社会分担”的精神是一脉相通的,“政府主导”、“政府推动”成了我国科普工作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科普工作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齐欣  刘琦  蔡文东 《科普研究》2021,16(4):99-104
《科学素质纲要(2021—2035年)》将科普服务标准化作为保障条件之一予以加强.通过分析科普服务标准化的发展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结合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和科普工作的最新形势与发展要求,提出今后科普服务标准化的发展思路:做好"十四五"时期标准化工作统筹协调和规划;构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多维标准化体系;分级分类制定科普产品和服务标准;加强标准宣贯和实施效果评估;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标准化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