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11)
2016年12月23日,财政部发布12项审计报告准则,其中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关键审计事项作为本次准则修订的核心,旨在提高我国审计报告质量,对审计报告进行供给侧改革。文章以2016年度所有A+H股及纯H股上市公司93份含关键审计事项的审计报告为样本,对关键审计事项进行定性及定量研究。分析了关键审计事项的合规性和充分性,以及对注册会计师和广大投资者产生的影响,指出关键审计事项充实了审计报告的内容,使审计报告质量得到改善,对整个经济社会产生良好影响。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9)
本文基于2016年A+H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披露关键审计事项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在审计报告中披露其他类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资产类关键审计事项能够显著降低应计盈余管理水平,但对真实盈余管理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低审计质量样本组中,相比于披露其他类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收入类关键审计事项能够显著降低真实盈余管理总量;披露资产类关键审计事项和收入类关键审计事项通过影响异常现金流量和异常生产成本,进而抑制了真实盈余总量,但对异常酌量性费用没有影响。结论表明,新审计报告准则的实施对两类盈余管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1)
运用回归分析等经验研究方法,以关键审计事项准则执行首年,即2016年中国A股及A+H股上市公司非金融公司为样本,研究在审计报告中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是否增加了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是否向股票市场传递了投资风险信号。研究发现,同一行业中规模和资产收益率相似的公司,在相同审计意见的情况下,公司的操纵性应计利润程度和负债率越高,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越多,表明关键审计事项可以有效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质量风险和经营风险;同时,独立董事制度能够负向调节操纵性应计利润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之间的关系,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操纵行为,保障财务信息质量;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会影响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对投资者决策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
为体现我国审计报告准则的国际趋同要求,财政部发布了系列新审计报告准则,在审计报告中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是此次审计报告变革最重要的内容。本文在对2016年A+H股已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进行一般性分析的基础上,采取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访谈法,对注册会计师在关键审计事项判断、沟通与决策过程展开了细致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注册会计师认为有必要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注册会计师更倾向选择收入确认、减值、并购投资这样常规样板式的事项作为关键审计事项;注册会计师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目的是减轻自身的审计责任;注册会计师在确认关键审计事项时主要考虑关键审计事项性质、自身的审计风险、与治理层/管理层的沟通结果三个因素。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1)
审计报告中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为直接观察审计师对公允价值信息的关注提供契机。本文收集2017—2018年沪深两市将公允价值作为关键审计事项的审计报告,统计分析发现,在审计报告中持续披露同一公允价值关键审计事项时,审计师难以持续提供增量信息;关键审计事项存在确定不合理、描述随意性强、索引不全面问题;审计应对程序充分性与相关性值得探讨。文章建议加大会计审计准则宣传与普及,发布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指引,强化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监管,充分调研预期使用者信息需求,以提升审计师对公允价值信息的关注度,深入评价关键审计事项准则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6)
文章以2016—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样本公司审计报告中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分组T检验和回归分析法研究关键审计事项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统计结果发现:1 937家样本公司审计报告中共披露4 087项关键审计事项,有关收入和资产减值的关键审计事项最多;不同行业注册会计师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各有侧重,能够体现其行业特征。分组T检验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沟通关键审计事项能够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但在提高审计质量的同时需要注册会计师耗费更多的审计时间和审计费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1)
本文以2014—2016年度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法,检验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相较于没有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来说,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会显著提高审计报告的审计质量;相较于高声誉会计师事务所,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对低声誉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质量的提升作用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只有披露资产负债类的关键审计事项会显著提高审计报告的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2)
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于2015年1月修改了审计报告模式,我国也于2018年起在上市公司中全面实施新审计报告模式。新审计报告与以往的最大区别在于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关键审计事项段。本文在回顾审计报告改革历程的基础上,以在审计报告中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市场后果为切入点,分别从披露关键审计事项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相关决策的影响、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及其他市场后果方面,对当前关于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和评价,并对未来的可能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9)
2016年财政部印发了新修订的审计报告系列准则。此次修订的重点是对审计报告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上市公司审计报告中增设关键审计事项段,披露审计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等审计项目个性化信息。注册会计师需要在审计报告中,对被审计单位年度报告中包含的除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之外的其他信息,以及与持续经营相关的重大不确定性进行报告。本文分析了审计报告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2)
金融危机过后,注册会计师在金融机构审计中的"沉默行为"使其角色倍受质疑,质疑的持续发酵一度引发全行业的价值危机。为提升沟通价值、重拾公众信任,各准则制定机构相继推行以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为核心的审计报告改革。基于此,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背景下,以2018年23家A+H股金融公司为基础,对其关键审计事项的数量分布和类型分布进行描述与分析,重点分析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能否反映金融机构当前的重大风险。研究表明,金融资产减值、金融工具估值等高度依赖管理层估计和判断、错报风险高、影响重大的项目普遍被注册会计师列为关键审计事项予以披露,客观上发挥了风险预警的作用;同时,在会计准则日趋弹性化和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机制的双重作用下,职业判断的加强将使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价值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