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7)
"吃人的嘴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①。但是,中国资本市场中的确存在着一些上市公司自愿为审计师提供餐饮费的现象。如此的"好客"行为是否会损害审计质量呢?搜集2001—2010年间上市公司为审计师提供餐饮费的数据,使用盈余稳健性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实证研究了餐饮费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承担审计师餐饮费的上市公司,其审计质量(盈余稳健性)显著更低。按照最终控制人性质的分组检验表明,为审计师提供餐饮费的民营上市公司,其审计质量显著更低。上市公司为审计师提供餐饮费的行为,导致了两者之间的利益"绑定"关系,从而严重地损害了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1)
使用A股上市公司2001—2010年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GMM)估计技术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与投资效率的面板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结果发现:(1)盈余管理与过度投资存在正的显著相关关系;(2)盈余管理与公司的过度投资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盈余管理对过度投资水平的影响具有短暂性、临时性的特点,而过度投资水平对盈余管理程度具有持续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1)
本文选取2012-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检验管理者过度自信这一非理性行为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及内部控制在管理者过度自信和盈余管理中的调节作用,并进行了异质性情况下的考察。非理性行为即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内部控制与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呈显著负相关,内部控制可以抑制由于管理者过度自信而引起的盈余管理行为,产权性质会影响内部控制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但公司规模对上述调节作用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3)
文章以2011—2012年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内部控制审计、事务所行业专长对盈余管理行为的治理作用,并进一步研究两者在影响盈余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公司盈余管理水平更低,具有行业专长的事务所能明显抑制上市公司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两者之间以替代方式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2)
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选取2015—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手工收集了该时间段上市公司年报的XBRL扩展信息元素,结合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实证分析了财务信息披露程度、股权制衡与审计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过多的财务信息自愿披露会促进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相对降低审计质量,而A股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一定程度弱化了企业通过自愿披露进行盈余操纵从而降低审计质量。本研究为XBRL扩展财务信息元素自愿披露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1)
文章以我国A股2001年以前上市的民营企业2014—2017年连续4年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对审计委员会、盈余质量与资本配置效率三者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审计委员会与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两类效率损失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这说明审计委员会具有直接提高资本配置效率的作用;在盈余质量对资本配置效率作用的研究模型中发现,审计委员会对这种作用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即审计委员会可以加强盈余质量与资本配置效率的正向相关关系;审计委员会在高成长性公司中可发挥的效用高于在低成长性公司的效用,且主要表现在对过度投资的约束上;在现金流充裕的公司中,审计委员会主要在抑制过度投资方面有效,而对现金流缺乏的公司,审计委员会则主要在缓解投资不足方面有效。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9)
本文基于2016年A+H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披露关键审计事项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在审计报告中披露其他类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资产类关键审计事项能够显著降低应计盈余管理水平,但对真实盈余管理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低审计质量样本组中,相比于披露其他类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收入类关键审计事项能够显著降低真实盈余管理总量;披露资产类关键审计事项和收入类关键审计事项通过影响异常现金流量和异常生产成本,进而抑制了真实盈余总量,但对异常酌量性费用没有影响。结论表明,新审计报告准则的实施对两类盈余管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3)
IPO在审企业财务检查风暴下,为了探求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是否影响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意见的类型,文章从公司的盈余管理出发,以2011—2012年沪深两市A股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OSL回归方法研究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类型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审计意见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但是国内"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并不能有效识别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8)
从管理者非理性角度,以2006—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及分析师跟踪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过度自信管理者会高估企业未来收益,低估风险,业绩低于预期时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所在企业的盈余管理更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分析师跟踪降低管理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缩小盈余操纵空间,监督管理者的不当行为,减弱过度自信对盈余管理的正向影响。研究结论丰富了过度自信和盈余管理领域相关研究,为监督和约束管理者非理性行为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4)
过度自信从本质上来说是高管的一种心理特征,对其更准确地度量是当前行为财务学领域研究其影响的关键和难点。为了研究高管过度自信与基于权责发生制的盈余管理和基于实际活动的盈余管理以及达到或刚刚超过分析师预测结果之间的关系,文章根据高管持有内部股票期权的倾向来衡量过度自信。研究结果表明,在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OX)之前,过度自信的高管们比其他高管更有可能通过加快运营现金流的时间安排和实现分析师预测基准来管理收益;在SOX之后,过度自信的高管更有可能获得增加收入的可自由支配的应计利润,他们更有可能通过异常高的现金流进行实际的活动管理,并且还有异常低的可自由支配费用。这些结果与过度自信的高管感到受SOX较少约束的情况一致,并表明这一个人特征反对监管机构限制公司高管的盈余管理。相比之下,在SOX之后,过度自信的高管管理目标的趋势会降低,这可能是由于新监管环境中投资者行为的变化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