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5,(2)
为了提高财政透明度、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保证财政预算的完整性和公开性,政府必须全面、真实、公允地反映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财务状况。文章以编制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为出发点,探讨改革政府会计体系的会计目标、会计主体、会计要素、会计基础和会计计量等相关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11)
近年来我国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面对实际的经济环境,对我国政府债务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我国整体政府债务和部分地方政府债务的分析,得出地方经济增长以及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与政府债务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认为加快制订关于政府债务信息披露的规章制度和优化政府债务结构是加强我国政府债务的管理和增强经济增长刺激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30)
文章针对我国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过程中暴露出的会计治理功能的严重缺失这一现象,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对政府会计的需求出发,分析了政府会计对地方政府性债务所具有的信息披露与监督、成本核算与控制、绩效评价与考核等治理功能,进而提出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合法化、地方政府性债务信息嵌入政府会计体系、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与行政和司法监管等有利于政府会计治理功能发挥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35)
地方政府债务信息的披露是进行债务管理、化解财务风险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对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形成的债务信息披露研究,发现政府会计在反映债务信息方面存在着披露不真实、不全面、不及时等问题,结合我国地方政府融资情况和政府会计核算体系,提出健全政府会计核算体系、完善核算基础、补充相关会计科目等措施,真实、正确、全面、及时地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信息进行披露。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4)
文章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实际情况入手,通过剖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核算不准确、不能完整披露债务信息问题,提出通过完善地方政府会计债务要素核算方法和内容,调整政府资产负债表,增加报表附注内容及公开地方资产负债表等措施,提高政府债务的透明度,使地方政府债务情况处于广大社会公众监督之下,督促政府以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缓解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9)
隐性负债的认定、摸底和控制是近年来国家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点。长期以来,受地方政府债务不规范发展的影响,我国地方政府隐性负债形成路径隐蔽,种类繁多,统计口径混乱,难以采取有效对策进行衡量和控制。因此,应该梳理地方政府隐性负债的形成路径并进行分类。根据政府会计逻辑和债务管理理论提出对违规形成的隐性负债予以全面清理,对政府运营管理中形成的正常的隐性负债分为直接负债和或有负债予以确认、计量和报告,旨在将所有隐性负债信息纳入会计信息系统的报告和披露体系,有效控制隐性负债的结构与规模。  相似文献   

7.
许斌 《中州建设》2008,(22):35-36
据悉:一份由财政部牵头起草的有关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方案,已多方征求过意见,并提交到国务院等待批复。财政部也已在预算司下新设立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处。这意味着,学界多年关注的所谓“开前门、堵后门”,开放并加强地方政府发债管理的改革大思路,正在被官方采纳并逐渐浮出水面。(10月31日中国网)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0)
本文对主要发达国家,以及上海、江苏的地方债务风险的防控办法进行研究,从而提出地方政府可从加强地方债务预算管理、严格地方政府债务预算审议制度、增加各地方政府债务的透明度、完善地方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强化地方政府的审计监督、实施地方债务的绩效考核制度等方面建设债务风险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3):175-176
从新中国成立到实行分税制改革期间,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统一财政体制,地方政府只是上级财政计划的执行者,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地方政府债务,当时国内学术界对政府债务问题的研究也只是关注国债立法的问题。1994年国务院宣布进行分税制改革以后,造成地方政府财力相对减少,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才逐渐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近年来,众多学者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纷纷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加以研究,基本集中在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界定、地方政府债务特点以及风险、成因分析以及解决对策和建议等方面的研究上,本文将在这四个方面进行整理总结。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5)
地方政府债务高企与土地价格泡沫构成了风险循环,在这个风险循环中,最关键的两个环节是"稀缺性土地减少与隐性债务显性化"与"融资需求刚性"。偿债高峰伴随房地产需求下滑、流动性趋紧导致的市场融资利率上升、土地市场制度改革导致的定价权转移等因素都对这个风险循环构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地方政府债务与土地价格泡沫的风险循环无法长期持续,"稀缺性土地减少与隐性债务显性化""融资需求刚性"将导致地方政府负债率不断提升、土地价格刚性不断强化甚至"泡沫化"。当面临偿债高峰叠加房地产需求下滑、市场融资利率上升、土地市场制度改革导致定价权转移等冲击时,应恰当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