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Planning》2018,(5):97-98
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速的趋缓与结构转型的推进,我国总杠杆率水平急剧攀升,且受债务驱动增长模式及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等因素影响,我国杠杆率与经济增长、金融稳定之间作用机制的复杂性进一步增加。考虑到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与金融资源分布错综复杂的客观现实,要正确理解杠杆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而制定积极稳妥的去杠杆政策必须考虑区域因素和部门因素。以2010—2016年全国30个省市区(不包含我国西藏和台湾地区)的总杠杆率、分部门杠杆率、金融波动及经济增长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并基于部门分化和区域分异双重视角对我国杠杆率结构变动关联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区域杠杆水平存在空间相关性,但各部门杠杆率变动与本区域及其他区域总杠杆率变化的联动机制不尽相同。总体而言,金融杠杆率对总杠杆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其他部门杠杆率对总杠杆率的推动作用在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表现。因此,为实现稳增长与去杠杆之间的平衡,决策层应基于不同区域或部门影响机制,根据区域杠杆结构特征、经济结构调整进度及金融稳定程度制定差异化政策,通过影响和引导市场主体杠杆变动幅度和方向来实现稳增长与去杠杆的平衡。具体来讲,一是去杠杆必须注重区域间差异化政策的求同存异;二是去杠杆必须注重部门间杠杆波动的组合规律;三是去杠杆必须注重监管与宏观政策的合理选择与匹配。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1)
本文基于2005~2018年30个省(或直辖市)的经济增长、产业禀赋、金融市场结构、金融机构结构等指标,对宏观杠杆率、国有企业杠杆率、民营企业杠杆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杠杆率的结构性分化与区域发展水平相关,在一定阈值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超出阈值后则会抑制增长;第三产业相对比重的增加与杠杆率呈正相关关系;金融结构多样化能够实现"杠杆率的优化",直接融资对杠杆率有抑制作用;大型金融机构占比对宏观杠杆率有较明显的推高作用,保险市场占比对杠杆率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分部门以及分区域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鉴此,本文建议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和多元金融供给体系,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共同促进结构性去杠杆。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12)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广东省经济的空间分布特征,基于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Durbin模型实证研究了出口、投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将总的影响分解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部分。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广东省经济仍然以"珠三角"为核心区域,自2010年以来这种空间特征随时间变化不大;各经济因素均具有空间相关性,但是其空间相关性变化过程存在异质性;考虑空间相关及空间影响因素后,出口、投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不同的变化,其中出口对经济增长影响降低,而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加大;出口、投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差异显著,并且不同时期两种影响的变化过程具有不同趋势和过程。  相似文献   

4.
基于我国居民杠杆率快速攀升,以及房价持续上涨的现象,采用2005~2017年我国经验数据,以VAR模型为基础,借助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检验了居民杠杆率与住房价格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购房信贷对居民杠杆率具有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购房信贷扩张导致居民杠杆率上升;居民杠杆率与住房价格之间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两者循环互推、螺旋上升。结果可能会加剧我国房价泡沫风险,据此提出了加强住房市场的预期管理、分散居民加杠杆在住房买卖市场的集中度以及加强信贷管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3):26-27
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我国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同时出现了杠杆率快速攀升的问题。而作为宏观调控主要手段之一的货币政策如何应对"稳增长"与"降杠杆"双重压力成为我国央行面临的重要难题。基于有向无环图(DAG)和SVAR模型,本文重点对我国货币政策、经济增长与杠杆率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货币供应量增加能够推动经济增长,但会导致杠杆率的持续快速上升;而利率的提高在短期内能抑制杠杆率的上升,但在长期内则会引起杠杆率的再次上涨;相比较而言,货币供应量比利率对杠杆率变动的影响更大。因此,在防范系统性风险的总体要求下,中央银行需要及时收紧货币供应总量实现"降杠杆",但同时应当做好市场流动性管理,应加强结构性货币政策调控,以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而促进"稳增长"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5年武汉市居民"脑卒中"疾病数据,运用空间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中国城市高密度居住环境对居民脑卒中的影响.实证表明,中国城市高密度居住环境对居民罹患脑卒中具有显著影响,城市中心区已经成为脑卒中的高患病风险区域.城市建成环境要素中的人口净密度、居住用地密度、建筑密度与居民脑卒中风险显著正相关;社区医院、公园、快餐店、公交车站等设施的可达性对居民脑卒中有显著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城市建成环境通过自然环境、居民体力活动、饮食习惯和社会资本等因素,对居民脑卒中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认为,在中国健康城市规划中,应降低城市中心人口净密度与建筑密度、引导老年人口向外疏解、完善街区级公共服务设施,主动干预高密度居住环境下居民脑卒中风险.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19)
公共交通系统的本质是能够为居民的出行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公共交通网络结构是公交系统的基础,其合理性与科学性直接影响了公交系统运行有效性和居民出行的便捷性。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公交网络结构优化研究已成为解决此问题的新兴方法。但是,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公交网络的实证分析及其拓扑结构优化,而作为影响居民出行便捷性的地理信息因素很少被纳入网络模型中。为此,提出了一种能够描述公交网络与空间地理信息的复合公共交通网络模型。基于该模型基于该复合网络模型和居民小区的地理位置建立了公交线路居民小区复合网络,来描述公交线路对居民出行的影响并对公交系统的网络结构和居民出行的便捷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3):67-68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特征的测度为基础,考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关系,并进一步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特别是这种影响在不同发展区域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单向的促进作用,但不同区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不同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影响,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无显著影响;只有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相邻区域有正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文章研究2000年以来长三角区域各城市的收缩空间格局、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发现长三角区域整体以增长为主,但也有少量城市出现收缩趋势且全部为县级城市。增长(收缩)在空间上表现出“中心—边缘”和“点—轴”结构特征。动态演变反映出近年来人口近域流动和新经济增长极现象。短期内人口规模的影响因素主要为生活成本、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以及与区域相关的指标,长期则是经济水平。建成环境质量在长短期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1)
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会给我国经济造成较大外部冲击,该影响不只使市场总体需求下降,在信息不对称作用下还会通过企业杠杆率影响其产品市场竞争行为,放大经济波动,使企业因流动性短缺产生严重的财务危机。文章在对两企业动态博弈模型扩展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外部冲击与杠杆率通过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遗漏外部冲击会导致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产生估计偏误。外部冲击首先影响高财务杠杆企业,其次通过上下游产业链传导至整个经济体,因而管控高杠杆率企业财务风险是遏制外部冲击传导至我国经济的关键。在央行降准刺激内需背景下,可以针对高杠杆率行业和企业精准调控实现供给侧改革降杠杆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