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27)
创始人与企业融资过程中引进的外部投资者在股东利益、股东目的、股东能力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股权的不断稀释,创始人与投资方的控制权争夺时有发生。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制度安排保证创始人的控制权是当前理论和现实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从股东异质性视角出发,以京东和阿里巴巴两家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研究法探讨双重股权结构对创始人控制权保持与投资者利益保护的作用机理,并对双重股权制度的投资者利益保护效应提供市场反应证据,以期能为面临控制权争夺风险的企业的融资选择、公司治理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3)
资本结构问题是公司理财的核心问题,资本结构的安排实际上就是企业控制权的安排,它不仅直接决定着公司控制权掌握在谁手中,而且决定着公司控制权在不同主体之间的配置格局,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选择和融资决策事关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对股东权益的保障程度,有助于实现资本结构的优化。本文以市场时机资本结构理论为依据,探讨了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和相机治理结构、融资方式的配置问题。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3)
公司年度报告作为上市企业披露信息的重要工具,对中小投资者意义重大。企业会在董事会报告部分进行自利性业绩归因。为了研究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现金流权对自利性业绩归因的影响,文章以上市家族企业为样本,使用内容分析法逐一分析公司年度报告,获得自利性业绩归因倾向变量。基于相关文献研究和理论基础,提出假设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终极控制人控制权、现金流权与自利性业绩归因倾向均呈倒U型关系,终极控制人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程度与自利性业绩归因倾向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4)
文章以中西方投资者保护理论及相关实践为背景,结合我国中小投资者保护现实情况,基于公司层面,分析处于不同生命周期下企业的中小投资者保护水平对企业价值的影响,通过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以2010—201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整体中小投资者保护水平偏低,并且处成熟期企业低于处成长期企业;对于处成长期企业和处成熟期企业,中小投资者保护水平皆与企业价值呈正相关关系,并且处成长期企业的中小投资者保护水平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比处成熟期企业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2)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控制权转移问题备受关注,不同的控制权转移模式给企业绩效带来了不同的影响。本文在总结近几年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环境及模式的前提下,实证研究了国企控制权转移模式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及其机理。实证结果表明,控制权转移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深入分析不同的控制权转移比例、不同的转移方式以及不同的行业类别下公司绩效提升的差异,发现50%~100%的控制权转移比例、协议划转和第一产业类的公司绩效提升效果最佳。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的控制权转移模式和方式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10)
公司控制权配置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合理配置公司控制权有利于提高公司绩效,保护公司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文章以阿里巴巴集团控制权的争夺为背景,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探讨高科技公司的控制权配置问题。研究表明,与资本密集型产业不同,高科技公司的核心资源是人力资本,即创始人及其创业团队,由于创始人权威及人力资本的特殊性,大股东向创始人及其创业团队让渡控制权有利于实现公司的长远目标,从而使利益相关者实现利益最大化。从公司控制权配置的视角深化对高科技公司治理的理解,可为我国高科技公司治理提供必要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1)
在PPP模式中,项目公司进行新一轮社会资本股权融资时,由于被融资企业所有权的更迭,原股东与后加入并形成控股状态的股东容易产生所有权纠纷。这种纠纷不仅是股东身份权的纠纷,更是企业控制权的纠纷。这种纠纷更多地体现在有限公司阶段。这种纠纷体现于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运行或决议时出现的冲突,这些冲突能够在《公司法》及《公司章程》中体现,具体为公司资本多数决原则与小股东权利保护的冲突,即公司资合性与人合性的冲突。为了追求更大的股东利益,抗衡控股股东,在公司股价上升的情形下,原股东会积极主股东会议决的缺陷,从而形成引进新股东的决议无效或可撤销的结果。对此,法院倾向于资本多数决原则,以保持企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以现实情况为基础,将PPP 项目的私营部门区分为专业公司和纯投资者,并依据现有研究将控制权划分为28 项具体权利。针对各参与者对同一控制权收益喜好程度的不同,引入控制权偏好的概念。据此构建PPP 项目控制权最优随机合作博弈模型,实现控制权依据参与者控制权偏好在双方之间进行转移,并确定控制权最优分配比例,最终实现合作效率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在不同谈判力格局下,PPP 项目该如何通过控制权调整来实现项目收益最大化,在 FM 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谈判力这个因素可以解决此问题。分析了引入谈判力因素的必要性,在 FM 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考虑谈判力因素的模型,并通过数据模拟得到了最优控制权配置与谈判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项目为纯公共性质时,控制权为 0/1 配置,随着项目公共性的减弱,控制权应该在公私双方之间连续配置;在其他条件等同的情况下,项目的控制权总是应该向谈判力稍弱的一方倾斜,以此形成投资激励实现项目的效率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5):101-103
随着控制权市场的激活,上市公司设置反收购条款的现象越来越多,反收购条款会给公司带来什么经济后果,国内相关研究较少,特别是交错董事会与公司绩效有什么关系?制度环境对两者的关系又有何影响?国内学者尚未研究。本文利用手工搜集的数据,对上述问题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交错董事会制度提升了公司绩效,而良好的制度环境能够促进交错董事会对公司绩效的正面影响。当投资保护法律水平越高、政府干预程度越低、市场化水平越高的情况下,交错董事会提升公司绩效的作用越明显。上述现象表明,交错董事会制度作为上市公司自主制定的章程条款,发挥了有效的章程自治功能,而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能够起到推动作用。这也为监管部门引导上市公司制定章程自治条款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