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10)
"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议题。"监督权"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监督"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保证。审计监督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对审计本质属性认识的偏误,导致当前审计学科定位和审计专业设置的"尴尬",严重影响审计服务国家治理功能作用的发挥。本文从历史回顾、理论分析和现实考察三个层面论证了审计"监督"的本质属性,并从审计功能特征、经济舞弊防范和腐败治理的角度,探讨了审计学归属于"监督学"的理论根据及其对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10)
民国国家审计思想具有系统性和启发性。民国国家审计系统在国家治理系统中的监督地位比较独立,在财政系统中处于关键监督地位;审计系统内部的审计人员系统、审计组织系统、审计依据系统、审计方式系统、审计程序系统和审计结果系统六个子系统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又都围绕审计独立性运行。民国国家审计思想也有其局限性,蒋介石独裁统治以及严重的政治腐败制约了民国国家审计思想的作用。它对当代中国国家审计体制改革的启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分"三步走"进行审计体制改革:第一步,建立审计垂直组织体制。第二步,在国家监察和国家审计内部分别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降低协调成本,形成监督合力。第三步,使国家审计隶属于国家监察委员会。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6)
国家监察体制的改革,形成权威高效的反腐败专门机构,转变腐败治理理念,推进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真正做到公权行使清正,公权机关办事清廉高效,实现整个国家的政治清明。监察委员会的监督职能是监察委员会的首要职能,对国家监察职能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是突破当前反腐瓶颈的关键,对监察委员会监督职能的法律规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5)
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经济监督作用越来越重要。传统的国家审计与各专业经济监督形式之间出现的不协调问题亟待解决。在国家治理中,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监督的重要形式。要有效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经济监督功能,就应当创新立足政府预算监督由国家审计为唯一监督主体和监督对象的新型国家审计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8)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背景下,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逐步建立起一套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审计监督体系。在对现有研究进行简要述评的基础上,文章从审计环境的角度深入分析造就中国国家审计特色的主要因素,并对中国国家审计的主要特色及其国家审计在中国的创新与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1)
本文以金融审计为例,与监管部门为参照,从目标、主体、客体、组织和激励等维度对金融审计在防范金融风险中发挥监督功能的优势进行分析,以期揭示国家审计在监督体系中的优势与地位,探寻国家审计制度优势转化为监督效能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9)
国家审计购买社会审计服务基于审计全覆盖的背景展开,在整合利用社会审计资源、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用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风险识别的完整性、系统性和重要性原则,通过流程图分析法,对编报购买计划、购买审计服务、实施审计计划以及验收审计成果四个阶段的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并对风险管控责任在国家审计机关和社会审计组织之间进行归类,旨在为审计实务中的风险识别、评估提供依据,从而有助于进行风险管控、保证国家审计机关购买社会审计组织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1)
国家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是各项改革措施充分落实的制度保障。本文以国家治理体系为出发点,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构建理论框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审计的职能演绎发展历经三重递进职能:初级职能为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的经济职能;中级职能为政治统治、政治管理和政治治理的政治职能;高级职能为促进文化治理、生态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国家治理职能。鉴于我国国家审计职能定位及实现路径研究逐步清晰,文章提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采取积极有序的路径推进国家审计职能规范落实,以更好满足国家治理现代化需求。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2):110-111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深入推进,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进入新时期。然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环境复杂,中国企业面临社会责任风险以及沿线国腐败程度较高等新问题。现有国际规则无法有效处理东道国经济发展与这些问题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不仅威胁中国企业的经济安全,更影响"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实践中,东道国宽松的法律环境、负责任的主权和维护国家形象的需要为母国监管提供了现实基础。因此,中国应以"自我约束"和"规则导向"为前提,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强化国内投资法律体系,从企业社会责任和海外反腐败两个方面积极承担投资母国的监管义务,主动规制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行为,实现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的良性互动。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中国应针对海外投资者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专项立法,提高中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标准,区分企业性质、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标准以及建立社会责任评估体系;在海外反腐败方面,中国应完善惩治海外投资腐败行为的立法并加大执法力度,同时增强"一带一路"沿线国的刑事司法协助以及提高惩治海外投资腐败活动的力度。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2)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中首次提出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要求。在审计全覆盖的背景下,国家审计出现了审计资源供给不足、供需不匹配等问题,从而造成审计质量提升进展慢,审计效率及效果受阻等现象。为了提高审计质量,提升审计效率和效果,国家审计开始逐步利用社会审计资源。因不同审计主体及审计目标、审计手段的差异性,导致国家审计在利用社会审计资源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文章基于审计业务流程,分析了国家审计利用社会审计的理论基础,探讨国家审计利用和整合社会审计资源的路径。同时从审计的审前阶段、实施及完成阶段剖析整合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