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在新乡市小店工业园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黄河冲积平原包气带岩性特征及浅层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和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分析基础上,对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和水质进行了评价,论述了了浅层地下水水质变差与地表水污染下渗之间的密切联系,提出了在类似地区应加强地表水污染治理的建议,以便为类似地域的工程建设与管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渭河流域内地表水、浅层地下水水质的演化特征及成因,对该流域水源及城市用水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分析其水质演化特征及成因,得出渭河流域地表水水质除蒸发浓缩作用影响外,还受到人为生产生活活动的影响,而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具有类似的同位素特征,说明浅层地下水水质受地表水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分河冲积平原浅层地下水污染严重,其污染的分布特征与地表水污染有密切的联系,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农业污灌等污废水通过各种途径渗到地下水中,导致浅层水受到污染。本文通过水质污染现状、原因及其机理分析,阐明了防止污染水质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淮河污染对两岸近域地下水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淮河干流地表水和近城地下水系统监测成果,全面分析了干流污染对两岸近城浅层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客观评价了地下水所受污染的程度,讨论了目前地下水可利用状况。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多年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和近期实测监测资料,系统地对辽河流域平原区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浅层地下水的水质类别及水质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平原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盐型为主,浅层地下水有污染加重和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臧红霞  祝康  祝芳 《治淮》2010,(12):29-31
根据近年来永城市浅层地下水水质、水量监测资料,对永城市浅层地下水的化学特征、水环境现状、水质与水量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对水质污染现状及成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根据河南省水利系统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简要分析了河南省地下水和地表水水质相关关系和河南省地下水污染现状,揭示了河南省地下水主要污染物具有明显地域性分布特征,并对地下水污染控制和保障供水安全提出了一些粗浅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对盐池内流区某气田浅层地下水27个取样点水质监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图解法及数理统计方法对该区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该区浅层地下水进行了水质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总体偏碱性,硬度极大,属于微咸水,地下水中F-含量普遍偏高;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主要组分为Na~+、SO_4~(2-)、HCO_3~-和Cl~-,水化学类型以Cl-Na型和SO_4-Na型为主;研究区水质总体较差,浅层地下水水质78%属于Ⅳ类和Ⅴ类,主要与地下水径流条件及原生地球化学环境有关;研究区属于水质性缺水区,应采取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保护有限的优质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9.
刘洪林  王立萍  李辉 《治淮》2007,(6):12-14
山东省淮河流域由湖东、湖西、中运河、沂沭河和日赣等5个水资源三级区组成,总面积4.98万km^2。随着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地表水水资源短缺和污染日益严重,地下水已经成为山东省淮河流域主要的供水水源。山东省淮河流域地下水水质调查评价的初步成果显示:地下水水质,尤其是浅层地下水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地下水水质问题已成为饮水不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系统分析了郑州北郊水源地多年来的地下水水位和水质资料,认为该水源地浅层地下水水质良好。同时,对20多年来在人类活动条件下黄河岸边浅层地下水动力场、水化学组分的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水与岸边浅层地下水联系密切,黄河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浅层地下水的水质;人为开采改变了岸边浅层地下水的流场特征,同时也改变了岸边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组分,岸边浅层地下水水质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祝康  白涛  祝芳 《治淮》2011,(12):42-43
本文阐述了惠济河两岸浅层地下水质现状,分析浅层地下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与防治沿惠济河两岸浅层地下水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北方典型城市地区水质评价及污染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地区水质污染情况愈加严重。为有效诊断北方典型城市地区的水质问题并提出适用于北方城市地区的水质污染治理对策,采用单指标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及模糊数学法研究分析了北京市丰台区河流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类别、超标情况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整体地表水水质属于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河流集中在中东部已建区,水质类别均为劣V类,超标水质指标主要为NH3—N、COD、CODMn、BOD5及TP等有机污染因子;地下水超标水质指标主要有总硬度、细菌总数、硝酸盐氮、总大肠杆菌群、溶解性固体及硫酸盐,研究区东部建成区主要为总硬度、硝酸盐氮及溶解性总固体,西部山区和农村地区主要为细菌总数及总大肠杆菌群。由现状评价结果可得,地表水与地下水水质污染指标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相关性,研究区污染源主要为工业、生活废水点源污染及降雨径流面源污染,对此提出了将海绵设施对污染物的削减、净化作用应用到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污染治理方面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针对沧州市地表水匮乏、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现状,对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进行了研究探讨.在对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全面认识地下水含水层水资源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建设浅层水含水层地下水库和大力开发利用浅层咸水的设想,提出了加强浅层地下水管理要与深层地下水统筹考虑,具体措施是:统一实施地下水压采;治理污染保护地下水;改革水价促进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冯茜  肖长来  刘达 《水利水电技术》2018,49(12):111-117
为实现德惠市浅层地下水的污染源识别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收集德惠市2014年43组水质资料,进行水化学特征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提取5个公因子(F1—F5)分别为矿化度、有机物和硝酸盐氮、氨氮、铁锰、氯化物作为浅层地下水水质的主控因子,进一步分析其污染物来源,并根据因子得分利用ArcGIS差值工具绘图分析各污染源的污染程度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5个公因子(F1—F5)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19. 947%、14. 082%、13. 661%、12. 630%和12. 144%。其中,有机物和硝酸盐氮、氨氮(F2、F3)是研究区内的主要污染物,受控于人为作用;矿化度污染则受控于迁移-富集作用;铁锰、氯化物污染分别受控于自然作用和地表水地下水交互作用。研究区范围内,城区、郭家镇、菜园子镇、大房身镇、五台乡污染较严重,其他乡镇水质状况良好;依据综合得分可以将浅层地下水划分为3个区域:禁止开采区、农业用水区和生活饮用水区,评价结果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志强 《吉林水利》2010,(9):5-7,10
本文详细阐述了密切值法的原理、方法和计算步骤,并把它应用于延吉市浅层地下水水质评价中。通过计算,得出各监测井点与水质标准的密切值,从而确定其水质等级。评价结果表明,延吉市浅层地下水水质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评价结果客观地反映了延吉市浅层地下水水质现状。  相似文献   

16.
在颍上县除城关镇外的广大区域群众生活用水几乎全部来自浅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水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阐述浅层地下水水质调查的意义,对浅层地下水水质的水化学类型、水质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采集濮阳东北部金堤河两岸的浅层和深层地下水样进行水化学分析,指出HCO3 Na型是该研究区地下水的主要化学类型。选择水化学类型为HCO3 Na型且远离非HCO3 Na型水样点集中区域的监测点的水质数据,计算出浅层和深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组分对照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地下水污染评价,确定浅层和深层地下水的污染现状和主要污染因子。结果表明:35个浅层地下水监测点中,26个点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因子是COD、NO2- N和NH3 N;5个深层地下水监测点中,仅靠近金堤河的2个点的数据显示受到微污染,污染因子是溶解性总固体、SO24-和NO2- N。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强,主要污染源为含氮的农药、化肥和被污染的地表水等。  相似文献   

18.
辽河流域水资源情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1998年统计,辽宁省水资源总量为403.0亿m~3,其地表水水质污染比较严重,地下水水质也不同程度 地受到影响。文中主要介绍了辽河流域地表水污染情况及其地下水水质情况,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辖海河流域属华北缺水地区,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击,地下水成为本区域的主要供水水源,由于大量废污水的排放已使该地区地下水的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必要将地下水与地表水作为一个水环境整体进行评价,1991年起河南省水文总站及新乡,安阳水文勘测局开展了“省辖海河流域地下水水质调查评价及与地表水污染关系的分析研究分析,本文将水量与水质的相结合,地表水与地下水杆结合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11年新乡地区93组地下水水质样品分析成果,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新乡地区地下水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区内浅层地下水多为水质较差的Ⅳ级水,中深层地下水多为水质良好的Ⅱ级水。评价区浅层地下水已受到较普遍的污染,水质较差,亟待改善。提出在水质恢复区严禁混合开采。避免串通污染,要加大地下水污染监测工作,禁止污水灌溉,对污染严重的化工、造纸等企业应要求零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