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再谈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层序地层划分方案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何鲤  李梅  熊亮  冉飞  廖震 《天然气工业》2011,31(6):28-33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在与邻区香溪群的对比中,目前流行4种地层划分方案,一直以来,对这几种划分方案都存在着激烈的争论。为此,应用层序地层学观点,利用中石油与中石化两大集团的勘探成果,建立层序地层序列,利用野外露头、古生物、年代地层等资料,结合钻、测井层序地层分析与井震标定,提出须家河组与香溪群对比的最新方案,即:①川西-川中须五段对比香四、香五、香六段,须四段对比香三段,须三段对比香二段;②须二段、小塘子组与马鞍塘组向东逐层上超至无沉积,在坳陷西坡的北、中段,须六段遭剥蚀,至南段须三段侧变为香二段;③须二段、小塘子组与马鞍塘组侧变为海相香一段。分析认为,底界面T52是解决安县运动界面与层序地层方案分歧的关键。在安县运动底界面T52之上地震波由NE往SW前积,之下由SW往NE前积,坳陷中心在彭州鸭子河一带。由西往东须家河组与香溪群为T4与T6两条地震波组控制的楔形体,其内以转换面T52为界分别发育各向东、西变薄的楔形体。最后,论述了湖盆东进与南迁过程中沉积中心迁移、物源水系变迁,以及相带展布与勘探领域转换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分析与地层对比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长期以来,四川盆地上三叠统的须家河组与香溪群存在多种地层分区、划分方案和对比关系,为建立对须家河组进行区域地层划分、对比的统一标准,对该组进行了详细层序分析与地层对比。通过对层序界面和最大洪泛面的识别,将须家河组划分为分别代表“须下盆”和“须上盆”两个成盆期次的两个超长期旋回层序,细分成5个分别对应须二段-须六段的长期旋回层序和17个中期旋回层序。在分析各次级构造单元须家河组层序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贯穿盆地东西向、南北向的等时地层格架,并对须家河组进行对比,发现地层格架中上超的超长期和长期层序界面具有很大的穿时性,而洪泛面具有良好等时性,是区域地层对比的最重要标志。地层分布明显受龙门山和米仓山-大巴山两条造山带非同步异方位逆冲推覆活动的控制,具有自盆地周边坳陷带向被坳陷带围绕的川中前陆隆起方向上超变薄的楔形充填特征。最后,建议废弃“香溪群”这一地层单元命名,使用沉积-层序划分方案作为对须家河组进行区域地层划分和对比的统一标准,以符合地层学原理。  相似文献   

3.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层序地层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贵生  何鲤 《天然气工业》2005,25(10):21-23
文章对川西地区钻遇地层的岩性、电性及其组合特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比,根据其特征及地震反射的结构和构形,运用层序地层学方法技术并参照Van Wagoner(1987)的层序等级和李思田(1992)陆相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和P.R.Vail领导的埃克森公司研究组(1987)为代表提出的Ⅰ型和Ⅱ型层序界面标志,对上三叠统层序地层进行了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川西上三叠统层序地层等时对比划分方案,认为川西坳陷中段的须二段不等于坳陷南段的香二段,坳陷南段(平落坝)香二段对应于坳陷中段须三上段再次充填准层序组和须四下段,在白马、松华和大兴西仅相当于须三段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划分对比研究   总被引:36,自引:6,他引:30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对比长期存在混乱,给盆地整体评价带来困难。通过岩石地层、地震地层、事件地层及高分辨率旋回地层等多种方法讨论了须家河组与香溪群各岩性段的对比关系,得出了全盆地上三叠统的对比关系;指出须四段底可近似看成等时界面;须家河组下部地层自西向东、向南逐层超覆在雷口坡组之上,上部地层在盆地西北部自东南向西北方向剥蚀层位渐次变老。文章建议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废除“香溪群”,统一使用“须家河组”,以利于对全盆地上三叠统进行油气资源整体评价与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5.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二段埋深4000~6000 m,属三角洲沉积体系,地层等时异相沉积特征突出。由于勘探程度较低,导致前期研究常出现“砂对砂、泥对泥”的地层穿时对比的情况,地层对比及储层预测难度均较大。文章运用地震地层学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在钻井岩心、测井资料和地震信息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实现须家河组二段大区域的等时异相地层对比,建立了地震层序约束的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剖析了其纵横向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征,分析了地震属性与储层纵横向变化的之间关系,最终运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实现了储层横向展布预测。该研究成果经钻井验证,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形成了较有针对性的方法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6.
为了正确对比上三叠统、正确认识和评价上三叠统储层,中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在2003年布设了川中-川南过渡带二维地震连井剖面。在此基础上,结合钻测井资料,对上三叠统进行精细对比解释及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川中香溪群与川南须家河组内部地层对应关系:即川中香四段顶界相当于蜀南须二段顶界;川中香二段顶界为蜀南划分的须一内部;而蜀南划分的须四段顶界,为川中区域划分的香六内部。  相似文献   

7.
济阳坳陷古生界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运用层序地层理论与基准面旋回分析方法,结合钻井、地震、测井方法,将济阳坳陷古生界划分为3个超层序、14个三级层序,即馒头组-亮甲山组超层序A、下马家沟组-八陡组超层序B和本溪组-石千峰组超层序C。根据层序在区域地震剖面上标定结果,追踪解释4个超层序界面,建立了济阳坳陷古生界等时地层格架。测井约束反演剖面上,超层序显示清楚,自下而上呈现低阻抗、高阻抗、低阻抗三分现象。层序界面的主要识别标志有不整合面、岩电性突变面、河流冲刷面、颜色突变面,其中不整合界面为超层序分界面,其余可作为三级层序的分界面。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济阳坳陷地震层序的划分标准,建立了济阳坳陷古生界层序地层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8.
冀中坳陷淀南地区沙河街组一段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利用岩心、钻井、测井以及地震资料,对冀中坳陷淀南地区沙河街组一段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建立了以体系域为单元的等时层序地层对比格架,将沙河街组一段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并以岩性、岩相以及地层叠置样式的变化进一步细分出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在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分析了沙河街组一段沉积相的构成、演化和分布规律,认为沙河街组一段主要发育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沉积。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油气勘探方向探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目前已发现深层和中浅层两套烃源岩:深层断陷层序的沙河子组和营城组发育的暗色泥岩和含煤地层及中浅层坳陷层序发育的青山口组和嫩江组暗色泥岩。该区发育有中浅层砂岩、深层砂砾岩和火山岩储集层,嫩一段、嫩二段泥岩及青一段泥岩为区域性盖层。根据地层层序和构造特征分析,认为本区勘探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注重深层、兼探中浅层;②坳陷层序以找油为主,断陷层序以找气为主,断陷层序中应特别注意寻找类似于XS1井的火山岩气藏;③以滨北地区的逆断层带为线索,重点寻找前古近纪形成并保存下来的油气藏和新近纪以来形成的油气藏。图4参18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侏罗系陆相层序地层格架及有利相带展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通过对层序界面及最大水泛面联合标定,采用等时面对比方法在四川盆地侏罗系地层中划分出三套构造层序和八套沉积层序。识别出两种层序界面和层序类型。并首次建立了四川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阐明了白田坝组底与自流井组马鞍山段郭家坳砂岩底的对比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1.
前人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的沉积相进行过很多研究,但迄今为止认识分歧仍然很大。为此,根据数十年的野外露头剖面及岩心观察,结合对岩石薄片鉴定、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反复思索,认为:①须一段为海湾中形成的海陆交互相沉积;②香二段、香四段、香六段砂岩在盆地中西部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水进河床与河口砂坝至滨湖滩、坝沉积,夹香三段、香五段湖相砂泥;③四川盆地东部的整个上三叠统均为泛滥平原-三角洲平原辫状河道砂和河间湖沼沉积。特别指出,盆地中西部香二段、四段、六段中许多与湖泊有密切联系的正粒度韵律砂体应属水进型三角洲的水进河床充填砂微相,所谓“水下分流河道”一词实际上是与客观情况不太吻合的。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包括原来川西北地区所称的上三叠统须家河煤系(组)和盆地其余地区所称香溪群。一直以来,对这2套地层各段间的对比关系存在着激烈争论,有多种对比意见,但都缺乏有力证据。安县运动的发现并被证实广泛存在于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为解决上述问题找到了一条路径。 分析认为:盆地中西部地区上三叠统原来划分的香一段中海相化石层的广泛分布以及孢粉的组合特征,表明这些地区存在卡尼克-诺利克期的沉积;香一段顶部侵蚀面的被发现、香二段砂岩超覆在香一段的不同层位上,以及区域地震大剖面解释成果,均表明安县运动也强烈影响到这些地区。以安县运动所形成的侵蚀面为界,可将该区上三叠统划分为上、下两部分沉积。由此可知,川西北地区的须二段砂岩应在川中和川西地区南部香二段砂岩之下,改变了原来“砂对砂”、“泥对泥”的格局,出现了须二段大套砂岩往川中方向尖灭,往川西地区南部变为原香一段中上部的粉、细砂岩夹泥岩的现象; 须四、须五段横向上的岩性也有明显变化,并往川西北方向尖灭。这一对比结果,为在该区寻找地层尖灭油气藏、岩性油气藏指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为构造背景下的岩性圈闭气藏,利用地震资料研究不同岩性组合、划分出不同的地震相带,将有助于预测无井区储层的沉积特征及其展布。考虑到研究区范围广、地震测网间距大的实际情况,选用了“相面法”来进行地震相分析,即主要从反射结构、反射波组的振幅、频率、相位、连续性、时差和反射外形等属性来研究须家河组的地震响应特征及其平面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①须二段上部,一种表现为弱振幅、平行、亚平行反射地震相,主要代表的是三角洲前缘亚相的叠置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另一种地震反射特征则表现为较强振幅、断续反射,为三角洲平原亚相的水上分支河道及河道间湾;须二段下部平行、亚平行、强振幅、较连续反射上超地震相主要为一套楔状体。②须四段地震相一种为平行、强振幅、断续至连续反射地震相,为三角洲平原亚相的水上分支河道及分流间湾;另一种为弱振幅、平行、亚平行反射地震相,为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③区域地震大剖面资料显示须六段厚度呈南厚北薄之势。  相似文献   

14.
张虹  刘殊 《石油物探》2010,49(3):268-274
川西坳陷深层须家河组二段蕴含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储层致密化严重,成藏机理复杂,气藏以岩性和成岩圈闭为主,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勘探难度大,有利目标预测困难。为此,通过分析层序地层格架、地震相及有利沉积相分布特征,结合裂缝预测技术,预测和描述油气富集带。研究结果表明,新场地区和大邑地区的须家河组二段河口坝及其下方的前缘砂体顶部为有利油气富集相带,是最有利的勘探目标区。根据预测结果,在德阳向斜部署了一口探井。  相似文献   

15.
川西地区中、晚三叠世岩相古地理演化及勘探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川西地区中、晚三叠世经历了由海相经海-陆过渡相到陆相的盆地转换过程,亦是区内烃源岩与储集岩发育的主要时期。依据钻井、露头资料,结合区域地质特征,详细研究了其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史。雷口坡至马鞍塘沉积期由西向东为深水盆地到台地边缘、台地的古地理格局,台地边缘高能滩(及礁)相和台内滩相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须二至须三期主要发育海-陆过渡环境的三角洲沉积,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等微相是储集层发育的有利相带,为近年主要勘探目的层系;须三末期的安县运动是川西地区海、陆彻底转换的关键时期,龙门山全面褶皱成山,整个四川盆地转变为陆相沉积环境,川西地区须四至须五期表现出冲积扇、湖泊三角洲和湖泊体系占主导的沉积格局。系统研究中、晚三叠世川西地区的岩相古地理格局与演化过程,可以进一步梳理川西地区勘探、评价思路,分析勘探战略,明确主要的勘探领域及有利的勘探方向,进而指导下一步油气勘探实践。  相似文献   

16.
依据地层发育特征,对元坝中部断褶带须四段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 首先,根据现代辫状河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厘清辫状河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部位,依据钻井和测井资料,确定须四段发育辫状河和辫状河三角洲相;然后,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识别出具有层序地层意义的 2 种河道类型,即低可容纳空间侧向叠置河道和高可容纳空间垂向叠置河道,进而判断基准面旋回转换位置,明确须四段可划分出 2 个四级旋回及 3 个亚段:上砂段、腰带段及下砂段;最后,井-震结合进行须四段层序地层综合解释,建立区域等时层序地层格架,为进一步分析等时层序格架内沉积相展布特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