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广西天然红辉沸石为原料制备了P型红辉沸石分子筛抗菌剂(以下简称"抗菌剂"),用X射线衍射仪对其进行表征分析。采用微孔板法对抗菌剂的抗菌性能进行检测,以OD值作为评价指标,确定其抑菌效果。通过与试管梯度稀释法比较,微孔梯度稀释法同样适用于此实验,且用量少,检测快速。试验结果表明:抗菌剂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在6~12 mg/m L,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在48~60 mg/m L;对枯草芽孢杆菌最小杀菌浓度在12~24 mg/m L,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杀菌浓度均在72~84 mg/m L。抗菌剂对3种菌株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率达89%。  相似文献   

2.
以沸石为基体,Ag^ 、Cu^2 、Zn^2 作为主要抗菌成分的无机抗菌剂粉体,采用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沸石抗菌剂,通过设计正交实验比较反应因素影响的先后顺序,重点考察浓度影响规律并进行抗菌性能测试;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沸石原样并与沸石抗菌剂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烧结型沸石分子筛的研究进展,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烧结型沸石分子筛的制备工艺,并研制成烧结型沸石分子筛吸附单元制冷管.对4种烧结型沸石分子筛的吸附性能和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烧结型分子筛与普通分子筛粉末比较,吸附率仅下降1.66%~4.27%,其吸附性能略有降低;导热系数增大明显,提高6~10倍.结果表明:沸石分子筛烧结工艺可行,烧结型沸石分子筛的烧结过程对其吸附性能影响不大,但其导热性能却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5A型沸石分子筛的分子晶体结构、特性和分离吸附机理,并对不同气候条件下筛选甲烷、二氧化碳和水分子的试验进行了精度分析和可靠性论证.通过实验我们认为,选择5A型沸石分子筛优于其它型号的分子筛,并优于硅胶、氧化铝等其它气体吸附剂.  相似文献   

5.
以人造沸石为载体,采用离子交换的方法进行载银人造沸石抗菌剂的制备研究。研究制备工艺对载银沸石抗菌剂的抗菌性能影响。利用现代分析方法红外光谱(FT-IR)与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样品的结构,研究抗菌剂中银的存在状态。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是:人造沸石与AgNO3溶液的固液比为1∶1.5,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2 h。抑菌实验表明,制备的载银沸石抗菌剂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6.
纳米X型沸石制备及其在镍废水吸附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纳米级X型沸石分子筛,并采用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纳米X型沸石分子筛对Ni^2 的吸附.考察了纳米X沸石分子筛用量、pH值、接触时间和温度对Ni^2 的吸附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0.03g纳米X沸石分子筛用量在pH约为5.0,温度为25℃,吸附时间为5min,去除率达到98.25%.最大吸附量可达150mg/g.采用1mol/L的HCl能较完全洗脱纳米级X型沸石分子筛所吸附的Ni^2 .表明纳米级X型沸石分子筛能循环使用,可应用于含镍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采用碱熔融水热法,以预处理过的粉煤灰为主要原料,以固体NaOH为助溶剂制备性能稳定的沸石分子筛.研究了NaOH与粉煤灰比、煅烧温度、晶化时间、晶化温度等实验因素对合成沸石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BET)、分光光度计,分别对晶型、表面形貌和吸光度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NaOH与粉煤灰比为1.3、煅烧温度为600℃、晶化时间为10h、晶化温度为100℃条件下合成的沸石分子筛是Na—A型,BET测定其比表面积是97.053m2,g,2h内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可达97%,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8.
采用沸石分子筛作为催化剂,在无极性溶剂条件下催化苯的液相苯甲酰化反应,实现了二苯甲酮的绿色合成.筛选了几种不同类型的沸石分子筛,Hβ沸石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考察了Hβ沸石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对二苯甲酮收率的影响,550℃焙烧处理的4次交换Hβ沸石具有最佳催化能.对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和反应时间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在0.2 mol苯、0.2 mol苯甲酰氯、4 g Hβ-4沸石于105℃下反应12 h的条件下,目标产物二苯甲酮的收率达58.0%.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常见天然沸石的结构.性能和应用情况以及对几种典型沸石类分子筛材料的合成方法.特性及应用,提出了开发利用沸石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沸石/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斜发沸石以及分子筛代替炭黑作补强剂在橡胶中的应用.考察不同量的斜发沸石、分子筛对橡胶的补强效果,同时考察偶联剂对橡胶复合体系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当斜发沸石的加入份数为5份(质量分数)时,橡胶的拉伸和磨耗性能稍微下降,当加入10~20份时,性能下降很多.当5A分子筛加入5份时,橡胶的拉伸和磨耗性能下降,断裂伸长率也下降.体系的力学性能随着偶联剂用量的增加有所提高,加入1.5份时,力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1.
以铬矿渣为主要原料合成的抗菌剂,在碱性矿渣激发剂的作用下以内掺法加入到硅酸盐水泥中,合成具有抗力功能的水泥。对其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抗菌水泥具有较好的使用功能和杀菌效果,抗菌水泥抑菌圈直径为空白水泥的2.3倍。  相似文献   

12.
以铬矿渣为主要原料合成的抗菌剂 ,在碱性矿渣激发剂的作用下以内掺法加入到硅酸盐水泥中 ,合成具有抗菌功能的水泥。对其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 :抗菌水泥具有较好的使用功能和杀菌效果 ,抗菌水泥抑菌圈直径为空白水泥的 2 .3倍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常用的无机抗菌剂和有机抗菌剂的种类及其抗菌机理,阐述了载银抗菌纤维素、纳米TiO2抗菌纤维素、季铵盐类抗菌纤维素、壳聚糖改性抗菌纤维素等抗菌纤维素及其在纺织工业、膜材料等方面的应用.指出了根据所选抗菌剂的不同,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可对纤维素和纤维素纤维进行抗菌改性.绒毛浆是一次性卫生用品吸水性垫层用绒毛化的纤维素纤维,对绒毛浆进行抗菌性改性能够提高绒毛浆的品质和功能.提出了可用于绒毛浆纤维抗菌性改性的抗菌剂和可能的方法,抗菌纤维素纤维改性在绒毛浆生产和应用中存在潜在应用前景.同时,提出了抗菌纤维素/纤维素纤维在生产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采用载银沸石、载铜沸石为抗菌剂制备了具有杀菌功能的陶瓷材料 ,经微生物抗菌效果实验证明 ,在内墙砖中添加 4%的载银沸石和 4%的载铜沸石 ,当烧成温度为 980℃时 ,具有优良的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银离子缓释的载体制备及载银抗菌剂的抑菌功能,采用浸渍提拉法制备银系无机抗菌材料,通过银离子的抗菌机理,调试银离子浓度对抗菌性能的影响.实验证明将TiO2与银、铜等离子复合发挥相互补充的抗菌作用,具有明显的抑菌功能.  相似文献   

16.
单宁酸的体外抑菌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单宁酸在体外的抑菌作用及其影响因素.采用滤纸片法和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了食品体系中常见腐败菌的抗菌活性和最小抑菌浓度,并用琼脂比较法在食品体系中不同的pH、氯化钠浓度、蔗糖浓度、金属离子和有机酸的条件下,进行抗菌影响因素筛选.结果表明,单宁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藤黄微球菌有很好的抑菌活性,其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39 mg/mL和0.09 mg/mL,单宁酸在酸性条件下,并同时与柠檬酸或乳酸协同作用下,可加强单宁酸对食品中腐败菌的抑菌效果;而食品中的氯化钠浓度、蔗糖浓度和金属离子对其抗菌效果都没有不利作用.因此,与常见食品防腐剂山梨酸钾相比,单宁酸的最低抑菌浓度比较低.  相似文献   

17.
以水性氟碳涂料为基础涂料,添加nano—TiO2/Ag复合型抗茵剂,在金属表面获得了一种抗茵、耐污涂层。详细地研究了复合抗茵剂用量对涂层杀菌率、接触角、耐污性能的影响,确定抗茵剂的含量为3%时,涂层具有良好的耐污、抗菌综合性能。通过对涂层表面形貌的微观表征,证实添加抗茵剂后,涂层表面均匀分布了一层纳米颗粒,使得涂层具有良好的耐污、抗茵性能。通过性能检测,表明制备的水性抗菌、耐污氟碳涂料,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可以用于金属表面的装饰和防护。  相似文献   

18.
抗菌功能陶瓷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将稀土复合磷酸盐无机抗菌材料按一定比例添加到陶瓷中制备抗菌功能的陶瓷材料,研究抗菌陶瓷的生产工艺方法,抗菌性能及抗菌机理,结果表明:在陶瓷中加入稀土复合磷酸盐无机抗菌材料不会降低陶瓷表面质量,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6h杀抑率可达到94.8%。  相似文献   

19.
载Ag海泡石抗菌粉体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用干湿循环法制备载Ag海泡石抗菌石抗菌粉体,研究了反应条件,如浓度,循环次数对海泡石中抗菌离子含量的影响,找出了最佳反应条件,最后经过抗菌测试表明,这种无机抗菌剂具有优良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2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ZnO粒子,通过XRD、SEM对所制备粉体颗粒的物相组成以及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并且通过K-B纸片扩散法研究了抗菌性能,并对比了紫外光照前后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ZnO纳米粒子粒径约为200nm左右,显示优良的抗菌活性,未经紫外光照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菌圈达到18~22mm,并对其机理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