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地下水地源热泵回灌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推导了地下水地源热泵地下水渗流理论降深解,分析了无堵塞和考虑堵塞时地下水地源热泵异井回灌和同井回灌状况。无堵塞各向异性均质含水层中地下水地源热泵的灌压随着水平渗透系数的减小而急剧增加,渗透系数大小是回灌难易程度的决定因素。抽灌同井抗堵塞能力优于完整井和非完整井。水井堵塞显著增加地下水地源热泵的灌压,回扬对于减小系统灌压大有益处,尤其是对于回灌困难的系统。无论有无堵塞,对于同一含水层如果采用传统的异井回灌地下水地源热泵,从回灌效果来说均应优先考虑采用完整井的地下水地源热泵。 相似文献
2.
3.
4.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世界排名第六位,其中地下水有8288亿立方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南多西北少,81%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年内分布(6~9月占60%~80%)和年际分布不均、地表水和地下水分布比例不均(南方4:1;北方1:0.6)。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单井回灌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换热器传热传质数学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通过与工程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表明本文所建数学模型及其数值计算方法,较准确地描述了井壁无渗透的裸管形式及井壁处有循环水渗透的单井回灌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换热的传热传质特征,由此得到的计算结果能够满足工程设计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7.
结合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地源热泵地下水换热系统工程的施工实践,介绍了选择适宜的管井结构、合理布置抽水井和回灌井、对井口装置进行密闭、二次洗井等施工关键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精心的施工,最后达到了地下水完全回灌到同一含水层的目的,满足了规范、设计及使用的要求.解决了地下水无法完全回灌的难题,促进了地源热泵地下水换热系统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9.
湖北省自2000年开始投入地源热泵工程应用,至今已在汉口、武昌火车站、武汉市美术馆、杂技厅、中南剧场、省图书馆新馆、省国土资源厅大楼等80多栋建筑应用,建筑应用面积共300万m2;截至2010年,武汉市62栋建筑采用了地源热泵系统,36栋采用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面积125万m2;26栋采用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面积110万m2。 相似文献
10.
11.
热负荷对同井回灌地下水源热泵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模拟研究了热负荷对同井回灌地下水源热泵抽水和回灌降深、抽水温度和热影响范围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抽水流量的增加,抽水和回灌降深绝对值增加,抽水温度降低;对于易于出现热贯通的含水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采用小抽水温差和大抽水流量。 相似文献
12.
13.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在湖北大学新图书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设计参数的选取,空调机组的选择,取、回水井数量的确定。实际应用表明,通过优化取、回水井的使用模式,可以减少系统的用水量和能耗。 相似文献
14.
热弥散对同井回灌地下水源热泵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综述了多孔介质和含水层蓄能中常用的热弥散模型,把热弥散模型归结为两类:速度一次方模型和含水层滞止导热系数倍数模型。对同井回灌地下水源热泵(GWHPPRSW)引起的地下水的换热,针对这两类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随着热弥散的加强,抽水温度降加大。含水层中某些地方,温度降随着热弥散的增加而减小,且变化幅值较大。含水层热影响范围随着热弥散的加强而加大。速度一次方模型的计算结果较含水层滞止导热系数倍数模型的计算结果的抽水温度降大,热影响范围小。 相似文献
15.
16.
对浅层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中易忽视的空调循环水泵并联、空调井外网保温、空调井、水源热泵+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可能解决的方案进行了讨论,对浅层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多层含水层中同井回灌地下水源热泵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适当简化了多层含水层和抽灌同井的基础上,分析了多层含水层中同井回灌地下水源热泵水力和热力特性。随着中间含水层竖向渗透系数的增加,抽、回水口降深绝对值减小,抽水和回灌相对容易;中间弱透水层厚度减小时,抽、回水口降深绝对值有所降低,但降低不明显;抽水流量增加,抽、回水口降深绝对值基本呈线性增加,从而增加抽水和回灌压力。中间弱透水层的存在,显著地降低了抽水温度降,大大增加了含水层热影响范围,即使弱透水层很薄,也能起到很好阻隔作用,在这种条件下井的出水温度对于流量的加大不敏感。因此在抽水和回灌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加大抽水流量,使井承担更大的负荷。 相似文献
18.
基于颗粒迁移理论,以严寒地区某工程为例,对严寒地区地下水源热泵采用不同运行方式对含水层参数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严寒地区采用变流量运行方式对含水层参数的影响较小,宜在严寒地区地下水源热泵工程中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