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地下水地源热泵回灌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倪龙  马最良 《暖通空调》2006,36(6):84-90
推导了地下水地源热泵地下水渗流理论降深解,分析了无堵塞和考虑堵塞时地下水地源热泵异井回灌和同井回灌状况。无堵塞各向异性均质含水层中地下水地源热泵的灌压随着水平渗透系数的减小而急剧增加,渗透系数大小是回灌难易程度的决定因素。抽灌同井抗堵塞能力优于完整井和非完整井。水井堵塞显著增加地下水地源热泵的灌压,回扬对于减小系统灌压大有益处,尤其是对于回灌困难的系统。无论有无堵塞,对于同一含水层如果采用传统的异井回灌地下水地源热泵,从回灌效果来说均应优先考虑采用完整井的地下水地源热泵。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该工程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及运行情况,着重分析系统设计与应用中涉及到的水文地质条件、热源井的设计,并根据实际运行数据从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项目节能、环保,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结合水文地质、暖通空调、含水层储能等相关知识,给出了一套包含地下水动力学和热力学设计的热源井简化设计方法,设计内容包括抽水井和回灌井的井径、过滤网、井流量、井数、井间距等.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4.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世界排名第六位,其中地下水有8288亿立方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南多西北少,81%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年内分布(6~9月占60%~80%)和年际分布不均、地表水和地下水分布比例不均(南方4:1;北方1:0.6)。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单井回灌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换热器传热传质数学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通过与工程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表明本文所建数学模型及其数值计算方法,较准确地描述了井壁无渗透的裸管形式及井壁处有循环水渗透的单井回灌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换热的传热传质特征,由此得到的计算结果能够满足工程设计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分析单井循环地源热泵系统的换热性能情况,利用数据采集监测系统,对绵阳市某单井循环地源热泵系统进行换热性能测试研究。由数据采集监测系统进行数据采集,最终计算出单井循环系统的实际换热量,测试结果表明该地源热泵系统换热量平均只有25 k W,没有达到初期的设计要求。分析该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方案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静  曾伟 《施工技术》2008,37(3):108-109
结合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地源热泵地下水换热系统工程的施工实践,介绍了选择适宜的管井结构、合理布置抽水井和回灌井、对井口装置进行密闭、二次洗井等施工关键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精心的施工,最后达到了地下水完全回灌到同一含水层的目的,满足了规范、设计及使用的要求.解决了地下水无法完全回灌的难题,促进了地源热泵地下水换热系统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对某办公楼地下水地源热泵回灌井的最佳回扬强度、最佳回扬间隔时间进行试验研究。地下水地源热泵回灌井定期回扬可以及时清除回灌井中的暂时性堵塞物,疏通回灌水的运移通道,保证回灌效果。该办公楼地下水地源热泵回灌井的最佳回扬强度为48 m~3/h,最佳回扬间隔时间为7 d。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自2000年开始投入地源热泵工程应用,至今已在汉口、武昌火车站、武汉市美术馆、杂技厅、中南剧场、省图书馆新馆、省国土资源厅大楼等80多栋建筑应用,建筑应用面积共300万m2;截至2010年,武汉市62栋建筑采用了地源热泵系统,36栋采用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面积125万m2;26栋采用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面积110万m2。  相似文献   

10.
对沈阳城区已运行的61个地下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工程进行调查,分析其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回灌的因素,并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沈阳城区地下水地源热泵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热负荷对同井回灌地下水源热泵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倪龙  马最良 《暖通空调》2005,35(3):12-14,23
模拟研究了热负荷对同井回灌地下水源热泵抽水和回灌降深、抽水温度和热影响范围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抽水流量的增加,抽水和回灌降深绝对值增加,抽水温度降低;对于易于出现热贯通的含水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采用小抽水温差和大抽水流量。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复合井结构对回灌量的影响及复合井在地下水源热泵工程中的适用性,以沈阳市第一城A组团工程为实例,采用复合井结构的同井回灌形式进行现场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由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复合井结构不同,其抽水量和回灌量也不同,复合井基本上可以满足项目用水量要求。由于采用复合井结构,解决了由于按照常规井布设空间不足的问题,但要根据具体地区含水层结构特点来进行,该工程已运行两个供暖期,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13.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在湖北大学新图书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胜利  姚辉 《暖通空调》2005,35(5):85-87
介绍了设计参数的选取,空调机组的选择,取、回水井数量的确定。实际应用表明,通过优化取、回水井的使用模式,可以减少系统的用水量和能耗。  相似文献   

14.
热弥散对同井回灌地下水源热泵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综述了多孔介质和含水层蓄能中常用的热弥散模型,把热弥散模型归结为两类:速度一次方模型和含水层滞止导热系数倍数模型。对同井回灌地下水源热泵(GWHPPRSW)引起的地下水的换热,针对这两类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随着热弥散的加强,抽水温度降加大。含水层中某些地方,温度降随着热弥散的增加而减小,且变化幅值较大。含水层热影响范围随着热弥散的加强而加大。速度一次方模型的计算结果较含水层滞止导热系数倍数模型的计算结果的抽水温度降大,热影响范围小。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某工程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建设前的应用可行性进行分析,对系统可行性分析过程中需关注的问题进行探讨.对场地热源井出水量分析时,不仅要考虑当前的水位及含水层厚度,还应分析未来的地下水位变化趋势,并应能保障系统的长期用水需求.同时还应该结合场地可布井范围,合理设计井数及热源井位置,保证热泵系统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6.
郭银华 《山西建筑》2012,38(20):124-125
对浅层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中易忽视的空调循环水泵并联、空调井外网保温、空调井、水源热泵+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可能解决的方案进行了讨论,对浅层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多层含水层中同井回灌地下水源热泵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适当简化了多层含水层和抽灌同井的基础上,分析了多层含水层中同井回灌地下水源热泵水力和热力特性。随着中间含水层竖向渗透系数的增加,抽、回水口降深绝对值减小,抽水和回灌相对容易;中间弱透水层厚度减小时,抽、回水口降深绝对值有所降低,但降低不明显;抽水流量增加,抽、回水口降深绝对值基本呈线性增加,从而增加抽水和回灌压力。中间弱透水层的存在,显著地降低了抽水温度降,大大增加了含水层热影响范围,即使弱透水层很薄,也能起到很好阻隔作用,在这种条件下井的出水温度对于流量的加大不敏感。因此在抽水和回灌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加大抽水流量,使井承担更大的负荷。  相似文献   

18.
基于颗粒迁移理论,以严寒地区某工程为例,对严寒地区地下水源热泵采用不同运行方式对含水层参数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严寒地区采用变流量运行方式对含水层参数的影响较小,宜在严寒地区地下水源热泵工程中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单井循环系统中井水与土壤的传热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单井循环热泵系统冬季运行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在热泵运行初期,出水温度下降较快,井水从土壤中的吸热量少,热泵的吸热量基本来自井水自身的蓄热。井水初始温度对井壁处热流密度没有影响。相同运行工况下,在一定范围内,井的尺寸越大,井壁处热流密度越小。出水质量流量越大,对井水和周围土壤的传热越有利,但会缩短井的供热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