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洛阳自古谓"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滔滔黄河从北侧东去,伊、洛、瀍、涧四河环流域中,在洛阳城区交汇,形成了罕见的北方城市奇观.而发源于洛阳南部山区的汝河流入淮河,白河汇入汉江,也使洛阳成为地跨黄河、淮河和长江三大流域的独特地区. "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间""大川东去几千秋,百代兴亡一水流",洛阳的河流,见证了华夏文明...  相似文献   

2.
<正>自古以来,江河就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江河哺育了人类,也孕育了文明。伊河、洛河,两条历史之河在中原腹地奔流,交汇为“伊洛河”。此地河川纵横、土地肥沃、四季分明,为早期华夏先民的栖息之地。1965年出土的西周时期青铜器“何尊”(西周初年第一件有纪年铭的青铜器),其铭文“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出土最早的见证。“中国”最初指的也是该地域。《史记》中有“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河洛地区不仅是中国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地区,而且在以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河洛文化因此成为“东方古代文明的中心与发祥地。”  相似文献   

3.
河洛文化起源于5000年之前,是产生在河洛地区的区域性文化,是历史上生活在这一区域的劳动人民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东与齐鲁文化圈相衔接、南与楚文化圈相衔接、西与秦晋文化圈相衔接、北与燕赵文化圈相衔接,上古至北宋时期的传统文化圈,其核心为夏商周文化。河洛地区先民们所创造的河洛文化是以中原文化为代表黄河文明的核...  相似文献   

4.
1931年8月12日(中华民国二十年六月二十九日),三门峡以下黄河支流伊河与洛河发生了一次特大洪水,经调查伊河龙门镇与洛河洛阳该年都是百年以来最大洪水,由于当时伊洛河下游未修大堤,滞洪能力大,至伊、洛河  相似文献   

5.
浅析伊洛河流域治理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伊、洛河流域治理开发当前存在的防洪、水资源管理、无序开发、水文测报等问题,提出了促使伊、洛河健康发展,以下游为重点确保防汛安全,全面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与优化配置,准确定位伊、洛河未来水文发展方向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伊河为洛河最大支流,发源于熊耳山南麓的栾川县陶湾镇三合村闷顿岭,流域面积6 029 km2。洛河发源于陕西省洛南县西北部洛源镇黑章台,在河南省巩义市洛口以北入黄河,流域面积18 881km2。文章在对伊、洛河流域(豫境)水资源及其时空变化特点和近几年水资源工程建设、供用水现状及开发利用水平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曹植《洛神赋》 "河出图,洛出书",洛阳不仅是传说中华夏文明的源头,也是诸多神话诞生的地方,所以在这片水土上一定有出众的女神——洛神宓妃.朱大可在《最美女神宓妃和她的著名粉丝们》中这样形容道,"在以美艳著称的上古女神中,洛神宓妃是当仁不...  相似文献   

8.
感悟洛河     
洛河是洛南县境内最大的河流,发源于洛源镇龙潭沟,由于地处秦岭南麓,人们也称她南洛河,水文上又叫伊洛河。这里树木植被保护完好,自然生态原始,风景秀丽。站在洛河源头,望着眼前碧绿的潭水,那满眼的绿便充斥心间,捧一掬源头碧水喝进口里,那清凉的绿意便沁透全身,精神爽了,心神醉  相似文献   

9.
<正>河南省洛阳市2013年被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城市",城区水生态文明建设初步形成"一区三带五引七提九湖十八潭"的总体布局。洛阳是北方少有的富水城市,地跨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境内分布有黄河、洛河、伊河、涧河、瀍河、北汝河等河流,全市水资源总量超过28亿立方米。多年来,洛阳市委、市政府持续探索和实践怎样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丰富而宝贵的水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保障。通过持续加大水利  相似文献   

10.
灿若星河,亘古流今.黄河是一条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河,养育了中华儿女,衍生了诸如关中文化、河洛文化等地域文化.大河浩荡,大浪逐新.黄河文化虽历经沧桑却从未中断,早已成为凝聚民族情感的文化纽带,并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构筑出更加丰富的文化图景.《黄河与中华文明》立足于黄河的自然风貌与文明变迁,探索了黄河文化与中华文明之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发源于秦岭东段南麓、洛南县洛源镇龙潭沟脑的南洛河,恰似一妙龄少女袅袅娜娜由西面东,出陕而入豫,东南面折向东北。经卢氏、洛宁、洛阳、偃师等地,汇伊河后于巩县洛口以北面入黄河。 洛河苍苍,洛水泱泱,千回百转,曲折盘旋,物华天宝,人杰地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三峡》杂志是做水文化、山文化非常专心的一本杂志。云南是亚洲的水塔,是东方文明的一个源头,水对于云南是一个符号意义的延伸。我希望《中国三峡》杂志在寻水之途中,去接近真相,无限地去靠近它。"——雷平阳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强调建设美丽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尤其强调了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生态文明的融入。美丽中国,是环境之美、时代之美、生活之美、社会之美、百姓之美的总和。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紧密相连,建设美丽中国,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态文明要求,通过生态、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五位一体的建设,实现生态良好、经济繁荣、政治和谐、人民幸福的美好追求,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世  相似文献   

14.
乌干达伊辛巴水电站位于尼罗河源头、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维多利亚湖下游50千米处。它是三峡集团中水电对外有限公司在乌干达承接的第一个项目合同。对"非洲明珠"乌干达来说,伊辛巴水电站不仅仅是"电力福祉",也是一项"民生工程"。  相似文献   

15.
洛阳盆地地下水人工调控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工回灌试验使洛阳盆地大范围内地下水位升高,影响范围内供水井的采水量有不同程度增加,同时大大节省了提水用电。回灌试验监测资料分析表明,洛阳盆地是建设地下水库的良好场所,在洛河宽浅河道(部分切穿含水层)建设人工补给工程,增大河水补给地下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对确保洛阳盆地长远供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山东水利》2013,(6):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划时代的一个里程碑;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然的共同要求。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既不可  相似文献   

17.
"大学之道"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结晶,是成人之道、教行迁善之道。《学记》对大学之教进行了细致阐释,在传统中国行之有效。中国早期大学培养治国人才,古希腊大学是哲学思维的场所,中世纪的大学仍然是传播人文知识和道德真理的圣殿。但到近代中国,历史的变动使人们疏离了传统,对"大学之道"竟然变得"习而不察、莫名其妙"。毫无疑问,高校要服务社会,更应引领社会,传承和创造文化。因此,现代中国高等教育在具有"世界眼光"的同时,还应该加强"中国意识",  相似文献   

18.
你可知道,我省有两条洛河?一条源出定边县南梁山,由北向东南,经志丹、洛川、蒲城等县,摇摇摆摆,浩浩荡荡,于大荔县境入渭水,是为北洛河;另一条则发源于秦岭深处的洛南县洛源镇,其千古流淌,蜿蜒而行,出陕境而入河南,东南而折向东北,经卢氏、洛宁、洛阳、偃师等地,汇伊河之后于巩县洛口以北而入黄,是为南洛河。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正在着力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其中处理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问题是必须正视的重要问题。对此,习近平[1]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到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和根基,传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20.
洛河洛阳市区段水面共有约0.07hm2,随着近年来的开发,水面和两岸风光越来越美,然而"只能看,不能玩"逐渐成为市民和政府所关注的问题。为此,洛阳市决定在洛河上游凌波桥西1000m北岸大堤内建设洛阳首个沙滩浴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