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通过对废旧棉纺织品在氯化锌溶液和溴化锂溶液中的溶解工艺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氯化锌更适合于溶解纤维素.该发现对于盐溶液溶解纤维素和回收废旧棉纺织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复合酶对天然丝瓜络纤维进行预处理,考察了温度、酶用量、复合酶比例对脱胶率与纤维素含量的影响,得出酶处理最佳工艺为温度55℃、酶用量0.72 g、m(果胶酶)∶m(漆酶)∶m(半纤维素酶)=1∶1∶1;酶处理去除了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使单纤维分离.采用NMMO工艺制备丝瓜络纤维素膜,考察纤维素浓度、溶解温度、凝固浴温度对膜吸湿性能及表面形态的影响,利用SEM,FTIR,XRD,TG等方法对丝瓜络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丝瓜络膜制备最佳工艺为纤维素浓度8%、溶解温度105℃、凝固浴温度40℃;随着纤维素浓度的增加,膜孔隙率逐渐变小,m(纤维素)为12%时膜表面非常致密;丝瓜络纤维素膜的特征峰为纤维素特征,其结晶构型为纤维素Ⅰ,膜的热稳定性不高.  相似文献   

3.
纤维素在LiCl/极性溶剂体系中溶解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种不同的处理方法活化纤维素,使它能很好地溶解在LiCl/极性溶剂(LiCl/DMAc、LiCl/DMSO、LiCl)中.文中研究了纤维素在LiCl/极性溶剂体系中的溶解机理及各种溶解条件对溶解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离子液体体系中制备微晶纤维素(MCC)的可行性及工艺进行了研究,并与药用商品MCC进行了比对。以芦苇纤维素为原料,实验室合成的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为溶剂,采用条件试验法对离子液体体系溶解纤维素的条件进行优化。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热失重分析等测试方法对制备产物的结构性能进行表征与分析。确定较优的制备工艺条件:温度75℃,时间3h,纤维素质量分数2.5%。得到的产物聚合度438.86,结晶度77.97%,得率84.80%,溶解率0.38%,灰分0.05%。表征结果表明,自制MCC与商品MCC基本相同,自制MCC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晶型结构仍为纤维素Ⅰ型,热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5.
纤维素是一种丰富的可再生资源,由于溶解性的限制使其不能得到广泛的应用.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有效的绿色溶剂,对纤维素有很好的溶解性.本文综述了离子液体溶解纤维素及其在分解木质纤维素原料、制备纤维素衍生物和纤维素复合材料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纤维素/氧化硅有机-无机杂化复合气凝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纤维素与SiO_2的复合工艺特点,综述了采用溶液浸渍法、直接混合法和逐层沉积法制备纤维素/SiO_2有机—无机杂化复合气凝胶材料的研究现状.探讨了纤维素的不同溶解或分散状态和SiO_2引入方式对形成纤维素/SiO_2复合气凝胶的影响,分析了纤维素与SiO_2之间具有的组织结构特征和结合机理,并对比了不同工艺方法获得的纤维素/SiO_2复合气凝胶材料在力学、隔热、光学、疏水性、生物等方面所呈现的性能特点.基于有机纤维素与无机SiO_2的物理化学特性,指出了两者复合时面临的问题,并对潜在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改性纤维素合成高吸油树脂的工艺条件及吸油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以纤维素和癸二酸为原料、甲苯为溶剂、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进行酯化反应.反应产物再与正丁醇进行二次酯化,最后得到纤维素改性高吸油树脂——纤维素交联癸二酸正丁酯的合成工艺。重点讨论了纤维素与癸二酸进行酯化反应的工艺条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纤维素与癸二酸进行酯化反应的最佳投料比,研究了不同催化剂及溶剂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合适的催化剂和溶剂,并探讨了影响酯化反应的主要因素。该高吸油树脂可以吸收自重15倍的汽油。  相似文献   

8.
细菌纤维素经过LiCl/DMAc体系溶解再生后可溶于碱溶剂体系NaOH/尿素/硫脲混合液中.本实验研究了再生细菌纤维素在NaOH/尿素/硫脲溶剂体系中的溶解机理以及NaOH、尿素、硫脲的浓度对溶解性能的影响,从而得到该体系下的最佳溶解条件:NaOH质量分数7%,尿素质量分数8%,硫脲质量分数10%,预冷温度在-10℃以下.  相似文献   

9.
由溶致液晶制备高强高模纤维素纤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工业生产的三醋酯纤维素(分子量约10^5)溶解在三氟乙酸(TFA)和二氯甲烷(CH2Cl2)混合溶剂中,在一定浓度下可形成液晶。选择了不同条件进行液晶纺丝,再把初生纤维经过235℃热处理,通过不同皂化处理,得到强度为11.02cN/dtex,模量为348.98cN/dtex的高强高模纤维素纤维。X-光衍射分析表明该纤维素纤维属于纤维素Ⅰ族。  相似文献   

10.
废水生物脱氮新技术——氨的厌氧氧化(ANAMMOX)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废水单级脱氮技术—ANAMMOX工艺的原理、特点,并就该工艺研究和应用的最新 进展—SHARON工艺、SHARON-ANAMMOX联用工艺、SBR作为ANAMMOX反应器的处理效能进 行了分析,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丝瓜络纤维的可纺性,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了丝瓜络/[BMIM]Cl再生纤维,利用偏光显微镜对丝瓜络溶解过程进行观察,并运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对丝瓜络再生纤维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静电纺丝最佳条件为:固含量5%+2.5%DMSO,极板间距15cm,极板电压20kV,凝固浴为酒精。溶解前后丝瓜络纤维由纤维素Ⅰ转变为纤维素Ⅱ,且丝瓜络溶解过程是直接溶解,无衍生物生成,但是静电纺丝瓜络纤维直径分布不匀,纺丝工艺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2.
利用1-丁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BMIM]Cl)离子液体溶解天然棕色棉纤维,制备棕棉再生纤维素;利用偏光显微镜观察溶解过程,采用黏度法、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扫描电镜等对棕棉再生前后纤维素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离子液体可以溶解棕棉纤维素,先产生球形膨胀,然后溶解;溶解过程中,可以明显看到纤维中腔的色素沉积物;溶解后的再生纤维素聚合度下降,纤维的结晶结构被破坏,同时再生纤维素的热稳定性下降;再生纤维素截面结构均匀致密,内部不存在空隙结构,说明色素物质能够与纤维素很好地混合。  相似文献   

13.
介绍纤维素浆粕的溶解工艺以及石墨烯与再生纤维素复合纤维的制备工艺,并对石墨烯的含量对复合纤维的性能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复合纤维表面的褶皱增多,说明更多量的石墨烯与纤维素纤维复合。随着石墨烯含量增加,复合纤维的机械性能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导电性增加,最终趋于稳定;导热性能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认为:石墨烯纤维素复合纤维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提高了普通纤维素纤维的附加值,使其在功能性防护纺织品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本工作以聚合度DP=1750的市售聚乙烯醇(PVA)为原料,以乙二醇(EG)及各混合比例的DM-SO/水的混合物为溶剂,措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热扫描量热法(DSC)等手段,对溶解过程作了研究。研究表明:当DMSO/水的比例为70/30时,该混合溶剂的溶解性能最好。通过对PVA-DMSO/水体系的流变研究发现,在80~100℃之间,深度为14~17.4%时,该溶液具有很好的流变性能。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固溶时效工艺参数对ZA27MnSi合金的冲击值、金相组织和断口形貌的作用规律,认为该合金的固溶过程包括枝晶成分均匀化、化合物溶解、非平衡共晶组织的扩散消失和晶粒粗化;时效过程主要包括α相的共析分解、合金元素的聚集和化合物析出长大以及组织粗化.结果表明,经180℃或270℃固溶、自然时效,ZA27MnSi合金的冲击值可由铸态的15J/cm提高到410~46J/cm.  相似文献   

16.
用常规方法鉴别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Tencel、Modal、Vilofl、竹纤维的性能,并与常用纤维素纤维棉、麻和普通粘胶纤维做比对.从纤维的形态特征、燃烧特点、溶解性能等方面对这几种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进行了鉴别比较分析.提出了较为实用、有效的鉴别程序.  相似文献   

17.
用氯氧化铋制备铋黄颜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铋中矿湿法冶金中产出的氯氧化铋为原料,经过溶解杂质、净化固相、固相转化、溶解造液,然后在沉淀剂的作用下,采用新的合成工艺,制备出色彩鲜艳、无毒的高级无机黄颜料。本文介绍了该颜料的制备工艺、反应的最佳条件和产品的分析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8.
用Al-Zn-Mg、Al-Fe-Si合金粉末进行了注射成形工艺研究。所采用的粉末为自制急冷凝固(气体雾化)粉,所选用的粘结剂为热固性纤维素(含添加剂).粉未与一定比例的粘结剂混合,得到均匀且具有一定流动性的混合料,采用不同的工艺参数注射成形。  相似文献   

19.
CIM环境下CAPP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我国CIMSMR中的两个集成化CAPP系统──NPURCAP和FA-CAPP进行对比,对基于特征的零件模型、CAD/CAPP/CAM集成、CAPP同其它CIM子系统的集成、工艺决策专家系统、工艺决策方法、工艺知识表示、工艺知识库技术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同时,提出了加工元(ME)概念,并把该概念用于零件的工艺性分析,以实现面向制造的设计(DFM)和工艺决策的模型化、算法化.此外,也对工艺过程的动态优化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为并行工程(CE)下的CAPP集成化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0.
科研鉴定     
“壳聚糖/纤维素抗菌纤维的应用基础研究”通过市科委组织的鉴定由我校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程博闻教授与天津大学共同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壳聚糖/纤维素抗菌纤维的应用基础研究”于2005年1月25日通过市科委组织的鉴定.该项目制备两种在NMMO/H2O溶剂中溶解性能很好的壳聚糖衍生物———乙醚胺壳聚糖和乙酸钠壳聚糖,与壳聚糖相比,二者的抗菌性能和溶解性能均有明显提高.选用乙醚胺壳聚糖、乙酸钠壳聚糖分别与纤维素共溶于NMMO/H2O中,结果表明壳聚糖衍生物/纤维素共溶液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能和可纺性.该成果采用Lyocell纺织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