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循环等离子渗氮工艺对38CrMoAl钢渗氮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玮  王蕾  付勇涛  严翔 《特殊钢》2009,30(6):55-57
试验了38CrMoAl钢(%:0.35~0.42C、1.35~1.65Cr、0.15~0.25Mo、0.70~1.10Al)280 Pa 560℃,12 h常规渗氮和170 Pa 560℃3 h快冷至室温循环等离子渗氮对渗氮层组织、硬度、硬度梯度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循环等离子体渗氮工艺有利于表层ε相分解,更有利于氮渗入钢中γ′相;在获得相同的渗层表面硬度和硬度梯度下,循环等离子渗氮速度明显高于常规渗氮速度,并改善渗氮后钢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经980 ℃固溶处理后再进行200~900 ℃热处理对Custom 465钢力学性能和奥氏体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为了使Custom 465钢的强韧性配合最佳,应进行适当的过时效处理,即在510~540 ℃温度区间进行时效处理。在450~480 ℃范围时效时,由于强烈的共格应变,导致Custom 465钢的韧塑性急剧下降,因此实际生产中应避免在该温度区间时效。实验结果证明,随时效温度升高,逆转变奥氏体是促使Custom 465钢韧性提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钢的渗氮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洪 《四川冶金》1999,21(6):37-40
本文介绍了等离子渗氮和在物理场作用下的渗氮等新技术。并对渗氮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论述,说明了渗氮技术在特殊钢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扫描Kelvin探针测试技术,研究了300M钢、Aermet100钢与超高强不锈钢在黄曲霉、黑曲霉、球毛壳霉、绳状青霉和杂色曲霉组成的混合霉菌菌种作用下的腐蚀行为.通过扫描电镜结合能谱分析对霉菌在三种超高强钢上的生长进行了观察和分析.300M钢试样上霉菌呈现分散式堆积生长,数量逐渐增加;Aermet100钢试样上霉菌呈现分散式单个生长方式,数量逐渐增加;超高强不锈钢上霉菌呈现放射式网状生长方式,数量急剧增加,在钢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膜.霉菌实验后,三种超高强钢表面都发生一定的腐蚀.300M钢腐蚀最严重,蚀坑宽而浅;Aermet100钢次之,蚀坑窄而深;超高强不锈钢的耐蚀性最好.扫描Kelvin探针测试结果表明,霉菌一定程度上能促进300M钢和Aermet100钢的腐蚀,而对超高强度不锈钢的腐蚀行为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冷轧变形对Ti强化马氏体时效不锈钢Custom 465时效析出、逆转变奥氏体相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510 ℃时效过程中,杆状Ni3Ti金属间化合物持续析出、长大,致使快速发生硬化;②510 ℃时效过程中,发生逆转变奥氏体相变,冷轧变形使逆转变奥氏体相变滞后;③析出Ni3Ti金属间化合物的同时,马氏体基体发生部分回复。  相似文献   

6.
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对含3%Si(质量分数)低温渗氮 HiB钢二次再结晶时高斯晶粒的长大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加热温度对高斯晶粒异常长大、磁感应强度和铁损的影响,分析高斯晶粒异常长大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000~1050℃这一温度区间为二次再结晶的最重要温度区间,在这一温度区间下,晶界以大角度晶界为主,晶粒取向差主要分布在20°~55°之间,满足高能晶界(HE)模型的条件,由于大角度晶界的高迁移速率使得高斯晶粒迅速长大从而使磁感应强度增加最快、铁损值下降最快。  相似文献   

7.
在510 ℃时效条件下,研究了固溶温度在700~1 050 ℃范围内变化对Custom 465钢晶粒度、奥氏体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对不同固溶温度下冲击试样的断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ustom 465钢的最佳固溶温度在900~950 ℃温度范围内;时效态钢中奥氏体主要为逆转变奥氏体.  相似文献   

8.
颜飞  徐洲  金冰忠 《特殊钢》2007,28(5):37-39
通过M200环-块磨损试验机和扫描电镜研究了具有良好耐腐蚀性能的3种塑料模具钢STAVAX (%:0.37C、13.40Cr、0.31V)、M330(%:0.36C、12.88Cr、0.15Mo)和N702(%:0.05C、16.30Cr、4.00Cu、4.00Ni、0.34Nb)的磨损性能和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STAVAX、M330和N702钢在淬、回火后HRC值分别为55、53和44,磨痕宽度分别为2.61 mm、2.74 mm和7.41 mm。STAVAX和M330钢组织为基体+细球状碳化物,具有较高的耐磨性,而N702钢的基体相对较软,无第二相碳化物,在试验过程中其基体极易磨损,形成大量疲劳裂纹,易导致块状或片状剥落,耐磨性较低。  相似文献   

9.
采用慢应变速度法(SSRT)进行了65^#钢以及添加稀土后钢的应力腐蚀试验结果。结果表明,稀土添加合适(65^#钢稀土含量为0.036wt.%),可以改善65^#钢在含Cl^-的环境下的应力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国内外极地船舶用低温钢的发展情况,综述了国内外极地船舶用低温钢的低温摩擦学和耐磨冰区漆的摩擦学研究进展,为国内极地船舶用低温钢材料开发与耐磨性研究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plasma nitriding parameters on corrosion susceptibility of 17-4 PH stainless steel in 3.5?wt-% NaCl solution. In this regard, 17-4 PH stainless steel was plasma nitrided at 400°C for 5 and 10?h, 450°C for 5?h and 500°C for 5?h. Cross-sectional images after nitriding process showed that a uniform nitrided layer has been formed on steel substrate. Depending on the temperature and time of the nitriding process, different phases were formed in the nitrided layer. This affected general corrosion and pitting corrosion performance of 17-4 PH stainless steel in 3.5?wt-% NaCl solution. While precipitation of chromium nitrides for nitrided specimens at 450°C and higher increased the susceptibility to pitting and general corrosion, formation of expanded martensite (EM) in nitriding at 400°C improved the pitting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17-4 PH stainless steel. This is believed to be due to the release of nitrogen atoms from EM phase to form ammonium ions and increase the pH of the solution, supressing pit growth.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电化学实验和扫描电镜(SEM)结合能谱仪(EDS)分析研究了非金属夹杂物对钛、铌双稳定439M铁素体不锈钢耐点蚀性能的影响。动电位阳极极化实验结果表明,没有或者少夹杂物区域为工作电极的试样439M-Part击穿电位为813mV,比整个区域为工作电极的试样439M-Whole的击穿电位高出了约600mV。SEM结合EDS分析显示:试样439M-Whole的点蚀坑呈不规则形貌,主要发生于(Ti,Ca,Al)2O3复合夹杂物上,这是钝化膜表面不均匀和点蚀坑内的自催化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试样439M-Part的点蚀坑则位于(Ti,Nb)(C,N)夹杂物周围。研究表明,夹杂物周围有铬的偏析并形成铬的化合物,其周围出现贫铬区,引发点蚀。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合金元素对双相不锈钢2101耐点蚀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2101系列合金的浸泡点蚀腐蚀速率在1.9~7.0 g/(m^2.h)之间,与304不锈钢在同一数量级;Mo是提高2101系双相不锈钢耐腐蚀性的关键元素,而N对耐腐蚀性的影响不大;点蚀起源和Thermo-Calc计算结果显示2101成分体系中,铁素体相是耐点蚀性较弱相,提高铁素体相耐蚀性是提高合金整体耐蚀性的关键;当Cr含量固定在21.5%时,Mo作为铁素体形成元素将在铁素体相中富集,提高铁素体相的耐点蚀性能,从而提高合金整体耐蚀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SRV-4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对0.3C-Cr-W高性能渗氮轴承钢进行了微动磨损试验,分别改变载荷和频率,研究了表面离子渗氮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表面渗氮后渗层厚度为238.45 μm,其中白亮的化合物层厚度为9μm,主要为γ'-Fe4N和VN两种相;渗氮后试样表面的白亮化合物层具有减小摩擦因数和提高耐磨性的作用;渗氮前后试验钢的磨损机制相同,前期以粘着磨损为主,以磨粒磨损为辅;磨损后期转变为以磨粒磨损为主,以粘着磨损为辅;渗氮前试验钢的磨损体积是渗氮后的3倍以上,表面离子渗氮后试验钢的抗微动磨损性能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在介绍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理论)和扩展的EET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综述了这一理论在钢铁材料成分设计、组织结构转变和性能预测方面的应用及其研究现状;归纳了在晶体价电子结构理论角度上探讨不锈钢中合金元素的作用及不锈钢抗腐蚀机理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采用扩展的EET理论,从合金元素对晶体价电子结构影响的层次上揭示不锈钢抗腐蚀性能的本质以及发展新型不锈钢的计算合金设计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6Mo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凝固、热加工和热处理阶段的微观组织演化规律,并分析了合金元素对Mo偏析和σ相析出及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结合作者前期工作,重点分析了微合金化元素硼对其凝固阶段Mo偏析、热加工和热处理阶段σ相析出以及耐蚀性能的影响.硼抑制热加工过程中σ相的析出,减小析出相数量和尺寸,有利于热塑性提高;同时还可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铝的耐腐蚀性能,在氮氢混合物(PN2/PH2=4/1)等离子体中用直流等离子体渗氮法对铝进行了处理。处理温度为673 K和723 K,处理时间为8 h、12 h和20 h。通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仪(EDX)以及X射线衍射仪进行的表面分析发现,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和处理温度的升高,样品表面生成层的生长速度增加。为了考察样品的耐腐蚀性,在质量浓度为3.5%的氯化钠溶液中进行了电化学动态极化实验,结果显示,样品的腐蚀行为取决于生成AlN的质量。当处理温度为723 K、处理时间为20 h时,试样的耐腐蚀性最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304不锈钢中加入不同含量的铈,研究了铈处理前后钢中夹杂物的变化,并借助于腐蚀失重试验及电化学试验,分析了不同含量的铈处理后钢中夹杂物性质变化对304不锈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未加铈的不锈钢中主要为MnS夹杂及复合氧化物夹杂,夹杂物的平均尺寸为8.6 μm,而钢的自腐蚀电位仅为-348.52 mV。加入稀土铈后,夹杂物逐渐改性成球状或椭球状的含铈夹杂物,平均尺寸有所降低,而不锈钢耐腐蚀性则有所提高。当铈质量分数达到0.012%时,钢中MnS夹杂全部改性成球状含铈夹杂,不锈钢自腐蚀电位高达-311.25 mV,耐腐蚀性能最好。继续增加稀土铈含量,钢中夹杂物的形状变得不规则,尺寸也有所增加,导致不锈钢耐腐蚀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