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古典园林是女性文化景观生发的重要场所,其中夫妻偕隐园更是具有丰富女性特质的园林类型。论文选取晚明江南山地园林的代表——寒山别业为考察对象,以历史文献和图像语境为基本研究途径,融合女性史、园林史、社会生活史等学科内容。通过对该园林中的两位女主人——陆卿子和文俶笔下的文字、画作结合园记、史志等文献进行提取,探讨了女性意识对园林营构的影响以及园林对女性生活实践的作用;揭示了晚明时期夫妻偕隐背景下女性文化景观呈现的特点,拓展了园林研究的维度。  相似文献   

2.
3.
肖雨晴 《中国园林》2023,39(4):139-144
山阴祁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藏书家和藏书理论家,其藏书楼澹生堂在中华藏书史上极负盛名,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重视。密园是祁氏营建的越中名园,澹生堂等藏书建筑便位于其中。在对文献材料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密园的营造过程,基于对《密园前后记》内容的梳理,得到具有空间关系和景点类型的示意平面,结合地方研究与文献材料,对密园的位置和范围进行了初步推测,形成相对完善的密园复原平面图,并在此基础上对祁承?造园思想、密园造园意匠与特点进行简析。密园是晚明越中园林的营造范本,其营建见证了越中园亭由少转多、由朴转奢、由简转繁的过程,在晚明江南尤其是越中造园风格转变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晚明时期出现的士商互动潮流,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思想等诸多方面,也对江南地区的园林产生了深厚影响。文章将通过对晚明苏州和扬州的园主人身份和造园意趣等的分析比较,并以较典型的苏扬两地相关的园主人及其园林特征为例,剖析士商互动影响下两地园林的异同及成因,以期对园林历史研究和园林艺术的传承保护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郭以德  周向频 《城市建筑》2021,(10):184-190
明万历到崇祯年间,张延登家族在山东邹平营建了8处园林.这8处园林在环境选址、要素营造上皆巧于因借,成为自然山水园的杰出典范,引得董其昌、陈继儒、夏允彝等著名文人纷纷撰写园记、园诗,以表赞赏.本文通过史料考证,梳理张延登家族园林分布及选址,进一步探讨和复原园林的空间布局、要素构成,最终总结出张延登家族园林的造园观念与特征...  相似文献   

6.
黄洒葎  陈燕燕 《城市建筑》2023,(18):200-204
明代中期由于资本主义和商品经济的萌芽和发展,商人阶层的权利和地位有所提升,士商合作更为紧密,士商关系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融合。文章通过对苏州私家园林及徽州商人园林古籍文献的整理与考据,比较研究发现,商人们为了追求文人的雅致风趣,开始从事造园活动,同时文人造园逐渐商人化,追求奢华。苏州和徽州这两个地区在士商融合的影响下都产生了独特的造园风格,并且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异质性和共通性。  相似文献   

7.
张凤翼是晚明时期苏州地区著名的曲作家,其宅园求志园作为苏州中心城区最典型的明代文人宅园之一,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文章尝试通过《求志园记》《求志园图》等相关文字记述及绘画作品解析,再现求志园整体空间布局并分析其"整体营造""旷奥变化""围合渗透"三方面特点,探究园主张凤翼独特的审美意趣。同时,通过其个人撰文及友人评述等了解张凤翼不同于时的"蝉隐"思想,并发掘其隐逸观在建园活动中的映射,为时下园林建设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陈一家  张德顺 《华中建筑》2022,40(1):136-140
古典园林再生一向是景观设计中绕不开的话题.无论是修复现存的园林,或是恢复那些毁于战火,不复存在的园林,又或是从历史中提炼总结规律,以作为新中式设计的参考,我们都需要在充分研究古典园林的基础上对研究内容进行提炼总结,从而达到可以应用于实际设计的程度.从过往的设计经历看,古典园林再生最难的在于重塑园林的空间层次.当水文地形...  相似文献   

9.
从营造手法和审美观念两个角度,对黄石假山在晚明兴起及发展的技术背景、历史进程进行梳理,并指出正是借助文人“画意”的深度介入,黄石作为一种新兴的假山类型,在17世纪的前30年间(明代万历末期至崇祯初期)迅速成熟并开始广泛流行于江南地区的文人园林中,同时也深刻改变了之后中国传统园林的面貌。  相似文献   

10.
周向频  吴怡婧 《风景园林》2020,27(6):121-126
晚明福州著名文人曹学佺的石仓园是当时福建地区最负盛名的园林之一,其设计营造既表达了晚明文人园林普遍的趣味与手法,又呈现出较为鲜明的闽中地区的造园特征。利用文献研究法及实地调查法,对曹学佺的诗集《石仓诗稿》及相关历史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并结合园址现状地形的勘察,对石仓园进行考据和复原,尝试还原石仓园全盛时期的面貌,并在此基础上从营造历程、布局构成、景物配置等方面对其造园特征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晚明时期的石仓园整体上主要呈现追求山林幽境、因借天然山水及丰富的植物造景三大特征;山下以大水池为中心环池置景,山上景点建筑掩映在林木中,景点建筑质朴疏朗且融入自然,并十分注重巧借园外之景,包括四周的山川、寺庙、田园、村庄等。  相似文献   

11.
徽州古村落与水口园林的文化景观成因探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徽州古村落及其水口园林为研究目标,通过对宗氏族谱、方志等记载的历史上相关风水选址活动的探究,结合大量的实例参照与图例的比对,对其村落格局、水系、人文景观等文化积淀的成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特别是针对村落水流出口且被视为村落门户和灵魂的“水口”,对其景观建构、功能特性、文化属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势头,试图从中发现可供我国当前乡村景观格局借鉴的传统“天人合融”的精神本质。  相似文献   

12.
晚明时期的旅游活动极为兴盛,许多文人发展出了自己的“游道”思想并渗透到当时的园林营造中。其中地理学家王士性的游道思想与造园艺术的结合尤为独特。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对白鸥庄进行了复原,分析其营造内容,总结其“集锦式”园林的空间特征与内涵,挖掘其造园手法与王士性独特旅游经历及观念的关联。  相似文献   

13.
田甜  刘晓明 《风景园林》2012,(2):104-108
侧重分析拉丁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花园文化表述,根据这些资料来讨论古罗马花园的起源与特征。通过研究古罗马重要的社会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以及建筑师对罗马花园的认知,探索文学作品中对花园的理想主义所带给古罗马花园的影响,理解古罗马花园作为文化和文学空间对于当地生活环境和文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阐述生产性与审美性统一的英国乡村牧场风光的形成,说明模仿自然的英国风景园的如画式景色也嵌入了经济功能;并且这一思想在欧洲大陆得到发展,源于牧场风光的风景园反过来成为乡村改良的手段,体现了景观规划思想的雏形。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园林文化艺术典型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建宁 《风景园林》2010,(3):108-111
中国园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中国文化的特性深深隐含在造园思想和造园理论中,从而形成中国园林艺术的文化特征。本文首先从中西方不同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各自的语言文字特点出发,分析东西方文化体系的不同特点,主要体现在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系和注重整体性与直观性的形象思维,以及西方"天人相分"的哲学思想和追求精确性与分析性的语言思维。进而导出中园林文化的四大特征:天人合一、君子比德、寓情于景、虚实相生。这四大特征在造就独树一帜的中国园林艺术的同时,也使其具有着与生俱来的一些弊病。因此,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引进和借鉴西方先进的思维方式、优秀的文化成果,取西方园林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是中国现代园林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段建强  张桦 《风景园林》2018,25(11):29-32
豫园与寄畅园是两座始建于明代的古典园林。两园造园各具特色,是明清两代交替时江南园林的代表,其中对两园园林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是两座园林中的假山。本文通过对两园的掇山格局尺度、堆掇技法、造景逻辑3方面进行比较,探讨我国古典园林假山堆掇在晚明清初园林营造中的若干艺术发展趋向与问题。  相似文献   

17.
晚明江南园林开始兴起使用黄石来叠造假山,明末清初以后,黄石被大量运用到造园中,形成了与太湖石分庭抗礼的局面,这是晚明至清初江南造园的转折中一个细微但重要的变化。梳理其兴起的过程和影响,并从多方面来探究这个现象背后的影响因素:除了石材资源与成本的影响外,晚明造园画意原则引导下叠山技法的变革是主要的原因,其背后还有当时社会审美思潮的推动。  相似文献   

18.
严敏 《风景园林》2020,27(7):121-127
《环翠堂园景图》是一幅明代徽州长卷版画,清晰刻画出一座私家园林—坐隐园的全貌。以该版画为研究对象,以声景为研究视角,探寻传统园林绘画中的园林声景营造价值。通过画面观察结合诗文资料补充,提炼画卷中园林声景的声音要素,分析画卷中的坐隐园声景类型,总结画卷中传统园林"声色"风景营造在选址、时间维度、声景联想等方面的特征。研究得出:从传统园林绘画中可有效地提炼声景的构成要素,有助于深入理解传统园林的声景营造思想与特征,表明园林绘画在声景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庐山植物园在中国近现代园林建设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乐华  王凯红 《中国园林》2005,21(10):19-23
庐山植物园创建于1934年,现已开辟植物专类园(区)14个,形成了良好的园林景观,并对我国近现代园林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借鉴和推动作用.简要回顾了该园的建园历史,介绍了其园林风格,并从功能定位、造园意境、基础设施及专类园建设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其园林建设、特色及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