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崇圣寺是榆社县仅存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寺院隐于禅山山坳,依势而建,院落格局保存完好,现存最早为元代建筑,寺内附属文物如碑刻、彩画、壁画等具有较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自明清修缮以来,寺内建筑未曾进行过大的修葺,但由于自然风雨侵蚀和年久失修,寺内各建筑、院面及围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残损,这些问题已危及到文物的安全。本文依据残损情况提出了具体修缮及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石府石探究#     
京西石府石自古就广泛应用于石磨,碑文及雕刻,近年来京西石府石被大规模用于文物建筑修缮,替换残损的石料构件。在文物建筑修缮中,许多文物建筑中的原小青子石构件被大量替换成石府石构件。但实际上京西石府石与传统石材的小青子在外观质地以及使用位置均有明显的区别。本文以京西石府石为着眼点,系统梳理京西石府石的主要性状特征以及历史应用,并对石府石与传统建筑石材小青子进行分析对比,避免今后在文物建筑修缮中将这两种石材混淆,为今后文物建筑修缮中石料的选择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石府石探究     
京西石府石自古就广泛应用于石磨,碑文及雕刻,近年来京西石府石被大规模用于文物建筑修缮,替换残损的石料构件.在文物建筑修缮中,许多文物建筑中的原小青子石构件被大量替换成石府石构件.但实际上京西石府石与传统石材的小青子在外观质地以及使用位置均有明显的区别.本文以京西石府石为着眼点,系统梳理京西石府石的主要性状特征以及历史应...  相似文献   

4.
介绍以文物建筑保护为核心理念的清华大礼堂改造项目设计及实施过程,在对建筑现状进行细致勘察和评估、鉴定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并全面提升其文物价值;在完整保持建筑室内外原有风貌前提下,采用适当的修缮和改造技术手段,满足现代校园观演建筑多功能需求。并针对改造前面临的适应当代观演需求、解决世纪声学难题、实现文物整旧如旧三大挑战,从保护中设计观演空间、夹缝中矫正厅堂音质以及复原中修缮建筑残损3个方面,深入剖析了改造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5.
乔云飞 《山西建筑》2005,31(20):23-24
根据高平市二郎庙戏台的历史及现状,分析了戏台残损的原因,从台基、墙体、柱子、额枋、梁架、斗拱等方面介绍了戏台修缮的保护对策,指出文物建筑修复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6.
古建筑的主要梁架尚存,但部分构件缺失的情况经常在文物建筑的修缮中碰到.恢复缺失的构件符合文物建筑保护“不改变文物的原状“的原则.本文结合安庆谯楼修复设计中笔者的体会,探讨在没有其它相关资料的参考下,仅从文物建筑的残损现状推理出缺失构件的原状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天骄  陈娅琳 《福建建材》2023,(7):33-35+91
满铁综合事务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受到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残损、老化和病害等问题,亟待开展建筑保护修缮工作。为此,使用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查法,针对满铁综合事务所存在的现状问题,从建筑与环境融合发展、建筑本体复原等角度提出了科学合理的保护修缮设计策略,并期望可以为其他伪满时期文物建筑的保护修缮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对新昌鼓山书院现状及残损状况详细勘察的基础上,根据文物维修原则,结合其文物价值,针对性地对鼓山书院的平面布局、地面基础、墙体、大木构架、屋盖、装修提出了不同的保护措施,对书院类文物建筑的修缮保护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3):102-105
镇水塔处于地质滑坡地段,南临16.5米高的崖头,沟底常年雨水冲刷,经对涿鹿县镇水塔建筑本体的现存状况及有关文献进行调查、勘测和残损现况原因针对性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其安全可靠性保护等级的结论:镇水塔文物本体的残损等级已经达到了IV级,对其修缮定性为塔基抢险加固和文物本体重点修复;文章从文物的保护角度出发,以河北省涿鹿县镇水塔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涿鹿县镇水塔抢险保护方案及其主要工程做法及要求等加固手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文物建筑保护修缮设计的特点,以武汉剧院为例,分析文物建筑保护修缮时的设计难点;从电气用房、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设备和管线安装、防雷接地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方面阐述文物建筑保护修缮电气设计要点及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安乐禅林是北京南城一处疑似始建于明代的佛教寺院,原为三进院落,现仅存两进、6 栋文物建筑。安乐禅林虽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基本未被开展古建筑调研,没有专题研究成果。本文是在对其现状实测、文献查阅、碑文读释等基础上,挖掘安乐禅林古建筑群的历史信息和文物价值,探究其布局演变与形制做法,以期填补关于安乐禅林研究的不足,并作为对其持续研究和全面保护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于1982年11月正式实施,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支持。北京市公布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78处,分为革命遗址及革命建筑物、古代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石刻及其它、古遗址和古墓葬。《保护法》规定,对古建筑进行维修保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为今后的文物保护工作奠定了正确的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李辉政 《中外建筑》2014,(12):46-48
周家大院是位于零陵区富家桥镇涧岩头村贤水河畔的古建筑群,建设时间长,建筑规模大,于2007年正式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周家大院门前冷落,破旧依在,村民的生活依旧贫困。文章首先分析了周家大院古民居建筑群的历史与现状,然后从传承与发掘、弘扬与保护、创新与发展、超越与腾飞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周家大院人由贫困走向富裕的希望之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全面论述了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意义,对提高和增强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促进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有很重要的作用。古建筑是古代物质文化遗存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文物保护中重要的一项。原因在于建筑物的功能不仅是作为生产、生活的物质资料,而且它还有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方面的政治表现、艺术欣赏、历史见证等方面的作用。要保护古建筑的理由有(1)古建筑是启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的实物;(2)古代建筑是研究各门历史科学的实物例证;(3)古建筑是新建筑设计和新艺术创作的重要借鉴;(4)古建筑是人民文化、游息的良好场所,是开展旅游的重要物质基础。要把古代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实物作为研究历史科学的实物例证,把古代劳动人民积累下来的经验为今天的建设作为参考,总之一句话,就是:“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5.
张超 《古建园林技术》2019,(143):18-20转24
去年是祁英涛先生逝世 30 周年。距离上世纪 50 年代祁英涛先生主持隆兴寺慈氏阁落架大修工程已过去六十余年,这座他为之付出心力修缮和保护的寺庙,而今依旧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也受到各界学者的赞赏与研究。祁英涛先生从业四十余年来,把自己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文物保护事业和中国古建筑研究工作。本文将笔墨置之于他对正定隆兴寺几座主要建筑的修复工程,研究他在古建筑修缮施工方技术和组织方面的主要贡献,以期能够对隆兴寺即将进行的新一轮的修复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嘉兴高家洋房的修缮与环境整治工程为例,探讨文物建筑的修复保护与功能新生以及如何恢复文物建筑的真实性。研究由三部分组成:(1)在实地勘察基础上 , 针对文物建筑因不恰当的工艺保护措施造成的破坏确定修复原则和方向;(2)在遵从历史原真性与文保建筑修复规范的前提下,既针对文物建筑保护本体提出实操性强的修复方法,又注重文物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3)根据历史时期该文物建筑的功能演变特征,赋予其当代的新功能——作为嘉兴城市文化展示与传播的场所,为历史文保建筑的正确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永顺谢氏宗祠,位于湘西永顺县灵溪镇连洞村,始建于公元 1867 年,为“三进”合院式建筑,是湖南传统宗祠建筑的典型代表。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六军团在土地革命时期为抗击湘西军阀,在祠堂两侧封火山墙上留下了湘西乃至湖南省现存最大的红军宣传标语,赋予了宗祠特殊的时代烙印,祠堂也因此在后来得以幸存。通过对宗祠建筑本体以及在“红军”标语文化影响下的历史沿革进行研究和梳理,发掘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历史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8.
龙彬  颜虹 《重庆建筑》2013,(2):32-34
该文主要介绍了重庆市明代重点保护文物建筑东华观藏经楼的建筑现存概况。在对其进行了全面考察和测绘的基础上,对东华观藏经楼残损状况及其文物价值进行评估,同时对藏经楼建筑环境和建筑本体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19.
杨伟昊  张卫 《中国园林》2023,39(10):138-144
唐长安城佛寺曾以优美的内部环境、平川式的寺院园林闻名于世,然而其实际景象已经在历史变迁中成为陈迹。以260篇唐长安城佛寺游览诗为研究材料,试图通过数字技术手段探究唐长安城佛寺景观意象、佛寺游憩活动内容及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唐长安城佛寺中的云霞、佛殿、树木、山体等风景最容易被文人所感知,唐长安城佛寺具备庄严的佛殿形象以及优美的山林风貌特点,营造出佛教崇尚的理想环境。佛寺包含了围绕佛寺入口、佛殿、内院、寺外产生的4类景观意象,以及文人常在佛寺中进行的5类游憩活动。依据佛寺景观意象、游憩活动特点,及其分别在城中的空间分布特点,所得结论可为地域佛寺艺术创作与博物馆主题陈列提供理论借鉴,为西安城中佛寺的景观更新及游憩活动安排提出相应建议。本研究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在对古诗文本中的景观信息进行量化分析以及空间分析中具有优势,对佛寺景观及文化塑造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济南千佛山兴国禅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我国 142 所汉传佛教重点寺院之一。本文通过对现存碑刻和相关文献研究,从历史沿革、相地选址、总体布局、院落营造四个方面探究兴国禅寺空间布局与山地环境的共构性与契合度,总结出崖寺互借、文景相融的布局手法,为现代山地风景建筑的空间营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