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葛仙米对便秘大鼠的润肠通便作用,并探讨其缓解便秘的相关机制。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葛仙米组。模型组、葛仙米组灌胃葛仙米3周后再灌胃盐酸洛哌丁胺1周,对照组大鼠灌胃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墨汁实验观察大鼠首粒排黑便时间。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和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lcian blue-periodic acid Schiff,AB-PAS)染色,观察结肠结构以及粘液物质分泌情况。结果:与模型组大鼠比较,葛仙米组大鼠经葛仙米干预,极显著增加了便秘大鼠的粪便重量以及含水量(P<0.01);极显著缩短了首粒黑便产生时间(P<0.01);显著改善了结肠肌层和粘膜层结构,增加杯状细胞数量以及粘液物质含量(P<0.05)。结论:葛仙米通过显著增加大鼠大肠水分含量,加强肠蠕动,增加黏液分泌,对肠道组织保护具有促进作用,在本实验中具有较好的润肠通便作用。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 在动物水平探究椰枣多糖的通便活性。方法 采用洛哌丁胺诱导的功能性便秘小鼠模型评价椰枣多糖。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椰枣多糖组;连续处理7 d后,通过排便实验和小肠运动实验来评价椰枣多糖的通便效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PCR)检测结肠组织中水通道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排便实验结果表明,椰枣多糖能够显著缩短便秘小鼠首粒排黑便时间,明显增加6 h内的粪便粒数、粪便湿重以及粪便含水率;小肠运动实验结果表明,椰枣多糖显著增加便秘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率,且呈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qPCR结果表明,椰枣多糖显著下调AQP3的基因表达、上调AQP9的基因表达。结论 椰枣多糖能够显著改善洛哌丁胺引起的小鼠便秘症状,且通便效果温和、无不良副作用,可能通过调节水通道蛋白基因的表达从而增加便秘小鼠粪便含水量。  相似文献   

3.
研究竹盐对盐酸洛哌丁胺诱导的慢传输型便秘(STC)小鼠模型的缓解作用和机制。对小鼠连续7 d灌胃盐酸洛哌丁胺(10 mg/kg)造便秘模型,第8天开始,灌胃盐酸洛哌丁胺1 h后,再灌胃低中高剂量(0.5, 1.0和1.5 g/kg)竹盐, 2.5mg/kg枸橼酸莫沙必利和生理盐水。第14天灌胃结束后统计6 h排便粒数,测量小肠计算肠推进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结肠病理学变化。采用试剂盒测定血清中胃泌素(Gas)、P物质(SP)和一氧化氮(NO)含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结肠中c-kit原癌基因(c-kit)、血管活性肠肽(VIP)、蛋白激酶A (PKA)、水通道蛋白3 (AQP3)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测定结肠组织中干细胞因子(SCF)和环磷酸腺苷(cAMP)的mRNA的相对表达。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竹盐中高剂量组和枸橼酸莫沙必利组中STC小鼠结肠组织肌层逐渐变厚,杯状细胞增多,缓解了便秘导致的黏膜损伤;与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竹盐和枸橼酸干预后明显增加了STC小鼠肠推进率和血清中Gas和SP含量,减少了NO含量,促进了结肠组织中c-kit、VIP、PKA、AQP3蛋白...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复合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LrGG-100、长双岐杆菌BL-11、嗜酸乳杆菌LA-99和干酪乳杆菌LC-88)对慢传输型便秘小鼠的缓解作用。使用盐酸洛哌丁胺作为便秘小鼠造模药物。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健康组、便秘组、阳性组、复合乳杆菌低、高剂量组;灌胃相应内容物21 d后,处死小鼠取样,测定小鼠小肠推进率等胃肠道功能指标、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胃肠调节肽含量以及AQP3和c-kit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与便秘组相比,复合乳杆菌低、高剂量组的小肠推进率显著提高61.45%(p<0.05)、1.22倍(p<0.05),排便时间缩短21.42%(p<0.05)、29.14%(p<0.05),排便数量增加1.50倍(p<0.05)、1.52倍(p<0.05),排便质量增加1.13倍(p<0.05)、1.25倍(p<0.05);高剂量组的AQP3和c-kit基因转录水平分别是便秘组的1.82倍(p<0.05)和2.00倍(p<0.05);灌胃复合乳杆菌能够增加血清中P物质和胃动素含量,降低血清血管活性肠肽、生长抑素和内皮素-1含量。复合乳杆菌能有效缓解便秘症状,其作用可能与胃肠调节肽水平以及AQP3和c-kit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桑叶水提物对豚鼠离体回肠收缩活动及对便秘大鼠的影响,探讨其改善便秘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通过离体肠肌张力测定手段,观察桑叶水提物对豚鼠离体回肠运动的影响。采用洛哌丁胺(10 mg/kg/d)构建3 d及7 d便秘大鼠模型,并以桑叶水提物(5 g/kg/d)同期灌胃给药进行干预,观察大鼠第一白便时间、24 h粪便粒数和小肠推进率等,以及卡巴胆碱(carbachol,CCh)诱发各组大鼠回肠收缩反应的情况;通过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结肠组织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 3,AQP3)的表达。结果:桑叶水提物能促进豚鼠回肠的自主运动,表现为收缩幅度增强,平均张力升高。桑叶水提物对造模3 d和造膜7 d大鼠的第一白便时间、24 h粪便粒数(造模7 d,P<0.05)及小肠推进率(造模7 d, P<0.05)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桑叶水提物明显改善卡巴胆碱诱发的便秘大鼠离体回肠平均张力的降低(P<0.05);桑叶水提物对洛哌丁胺引起的大鼠结肠组织肌层变薄有改善作用,并显著降低洛哌丁胺引起的结肠AQP3表达的增加(P<0.05)。结论:桑叶水提物明显促进豚鼠回肠运动,并可能通过降低AQP3的表达,抑制结肠水分过度吸收,使粪便含水量增加,促进肠肌运动而改善便秘。  相似文献   

6.
探究益生菌组合物(鼠李糖乳杆菌LR-168、嗜酸乳杆菌LA-99和动物双歧杆菌BB-115)对慢传输型便秘的作用及机制。将50只6周龄雄性BABL/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生理盐水)、模型组(洛哌丁胺)、阳性对照组(洛哌丁胺+动物双歧杆菌BB-12:5×108 CFU)、低剂量组(洛哌丁胺+益生菌组合物:5×108 CFU)和高剂量组(洛哌丁胺+益生菌组合物:5×109 CFU),灌胃21 d后处死,对小鼠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与模型组相比,益生菌组合物低、高剂量组显著提高小肠推进率、黑便粒数和黑便质量,显著降低首粒黑便时间;此外,灌菌处理后,血清和结肠组织的兴奋性神经递质(P物质、胃动素和胃泌素)分泌上升,抑制性神经递质(血管活性肽、生长抑素和内皮素-1)分泌下降;各组间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肠组织的AQP3和c-kit基因转录量在益生菌干预后显著提高。益生菌组合物具有缓解慢传输型便秘的作用,这可能是通过影响胃肠调节肽分泌,以及AQP3和c-kit基因转录的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基于盐酸咯哌丁胺建模制造小鼠便秘模型,考察副干酪乳杆菌 N1115发酵乳对治疗小鼠便秘的 作用。低、中、高剂量副干酪乳杆菌N1115发酵乳(活菌含量分别为1×107、1×108、1×109 CFU/mL)连续灌胃 15 d后,与对照组相比小鼠的排便量及粪便含水量均显著升高(P<0.05);肠道推进率分别为57.3%、67.3%和 71.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气相色谱仪分析小鼠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发现,灌胃副干酪乳杆菌N1115 发酵乳后,小鼠粪便中的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且短链脂肪酸种类较模型组更为丰 富。对小鼠远端结肠的组织形态观察发现,灌胃副干酪乳杆菌N1115发酵乳的小鼠结肠黏膜完整,细胞排列整齐, 而对照组的肠黏膜厚度降低,凹窝变浅。通过c-kit抗体对小鼠结肠中的肠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进 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灌胃副干酪乳杆菌N1115发酵乳后小鼠的ICC含量显著增加,表明副干酪乳杆菌N1115发 酵乳通过提高ICC活性,促进肠道蠕动。综上,副干酪乳杆菌N1115发酵乳能够有效缓解小鼠的便秘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研究饲喂羊肉和鸭肉对大鼠结肠水通道蛋白2(AQP2)mRNA转录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只3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成3组,分别饲喂豆粕饲料(对照组)、羊肉饲料和鸭肉饲料。饲喂14d和28d对大鼠血清抗利尿激素(AVP)、AQP2mRNA、AQP2蛋白表达及Na+-K+-ATP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饲喂羊肉使大鼠的Na+-K+-ATP酶活性、AVP水平、结肠AQP2蛋白表达及其基因转录水平都升高,而饲喂鸭肉使上述指标降低。除结肠AQP2蛋白外,羊肉组和鸭肉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3个实验组大鼠的体质量差异显著,显著顺序为鸭肉组>羊肉组>豆粕组。结论:饲喂羊肉和鸭肉对大鼠结肠AQP2蛋白表达及其基因转录水平具有不同影响,饲喂羊肉使其上调,而饲喂鸭肉使其下调。因此,饲喂羊肉使机体向外利水的生理作用受限,而饲喂鸭肉使机体向外利水的生理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9.
使用盐酸洛哌丁胺构建小鼠功能性便秘模型,使用高热量饲料构建大鼠营养性肥胖模型。实验动物均按体重随机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发酵果蔬汁低、中、高3个干预剂量组。3个发酵果蔬汁干预组每天分别灌胃2. 1、4. 2和8. 4 m L/kg发酵果蔬汁,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在相同时间内每天灌胃蒸馏水。通便功能评价实验检测小肠运动和排便,减肥功能评价实验检测体重和体脂。结果发现发酵果蔬汁组墨汁推进率、排首粒黑便时间和5 h排黑便粒数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改善;发酵果蔬汁组体重、睾丸及肾周脂肪重和脂/体比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发酵果蔬汁具有一定的通便和减肥功能。  相似文献   

10.
探讨滇橄榄水提物对小鼠功能性便秘的改善作用。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洛哌丁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麻仁丸)和3个剂量的滇橄榄水提物干预组。给药组分别经口灌胃低、中、高剂量[300、600、900 mg/(kg·d)]的滇橄榄水提物和洛哌丁胺[8 mg/(kg·d)]。连续灌胃一定时间后,观察各组小鼠的首粒排黑便时间、6 h内粪便总质量和粪便粒数、粪便含水率和小肠墨汁推进率。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滇橄榄水提物高剂量组小鼠首粒排黑便时间显著缩短,中、高剂量组小鼠6 h内粪便总质量和粪便粒数以及粪便含水率均显著提高,小肠墨汁推进率显著增加,通便效果与阳性对照组相近。滇橄榄水提物对洛哌丁胺诱导的小鼠功能性便秘具有改善作用,安全有效,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程超  徐会  李伟  张秋萍  汪兴平 《食品科学》2016,37(5):167-174
研究葛仙米藻胆蛋白对昆明小鼠的免疫增强活性。分别以100、300、500 mg/(kg·d)的葛仙米藻胆蛋白溶液剂量对小鼠连续灌胃30 d。然后分别对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活性,T淋巴细胞增殖、细胞因子、抗体、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等免疫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葛仙米藻胆蛋白可以提高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NK细胞活性、T淋巴系统增殖以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2,IL-2)和IL-4细胞因子水平。同时葛仙米藻胆蛋白处理组的小鼠DTH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葛仙米藻胆蛋白是一种潜在的免疫增强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探讨黔产刺梨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溶液灌肠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灌胃刺梨根水煎液高、中、低剂量组(8、4、2 g/kg),柳氮磺嘧啶组(0.3 g/kg)。观察大鼠外观、动作行为以及血便;采集大鼠血清与大鼠结肠,利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TNF-α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大鼠结肠Myd88、NF-κB p50、NF-κB p65、TLR4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结肠Myd88、NF-κB p50、NF-κB p65、TLR4蛋白表达。结果:刺梨根水煎液可明显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炎症损伤,特别是刺梨根水煎液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刺梨根水煎液高剂量组结肠病理损伤得到显著改善,刺梨根水煎液高剂量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极显著下降(P<0.01);结肠Myd88、NF-κB p50、TLR4 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结肠Myd88、NF-κB p50、NF-κB p65、TLR4蛋白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结论:刺梨根水煎液可有效缓解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并改善炎症损伤,刺梨根水煎液干预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3.
卓怡云  吕婧  刘颖  王子龙  刘曼  梁惠 《食品科学》2019,40(7):156-162
目的:探讨纳豆激酶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改善效果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 组,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酒精模型组(酒精体积分数56%的白酒灌胃:第1周灌胃6 mL/(kg?d mb),第2周灌胃8 mL/(kg?d mb),第3周灌胃10 mL/(kg?d mb),第4~10周灌胃11 mL/(kg?d mb))、纳豆激酶对照组(灌胃530.39 FU/(kg?d mb)纳豆激酶)、纳豆激酶干预组(灌胃530.39 FU/(kg?d mb)纳豆激酶+酒精)、甘利欣干预组(灌胃200 mg/(kg?d mb)甘利欣+酒精);后两组酒精剂量同酒精模型组,实验持续10 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形态结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活力;计算脾指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中CD4+、CD8+ 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比例。结果:酒精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形态结构和肝细胞超微结构均出现明显的病变损伤,纳豆激酶和甘利欣干预后得到显著改善。与酒精模型组相比,纳豆激酶干预组和甘利欣干预组大鼠血清ALT、AST、GGT活力显著下降(P<0.05),CHE活力有一定上升趋势。与酒精模型组相比,纳豆激酶干预组和甘利欣干预组大鼠脾指数、CD3+CD4+ T淋巴细胞比例、CD3+CD8+ T淋巴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TCRαβ+CD161a+ NK细胞比例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结论:纳豆激酶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有一定改善效果,其机制可能与调节CD4+、CD8+ T淋巴细胞、NK细胞等免疫细胞比例,提高机体免疫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对铅离子有吸附能力的嗜铅肠球菌JT_1作为体内排铅试剂的排铅机理。建立大鼠铅中毒模型,模型组血铅水平达到600μg/L即造模成功。通过灌胃的方式给予大鼠嗜铅肠球菌JT_1的发酵液,4周后处死,无菌采集结肠进行菌落计数,并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及能谱分析。同时,采集大鼠血液、尿液及粪便测定其铅含量的变化。结肠菌落计数结果显示:铅中毒模型组大鼠结肠乳酸菌总数较其它组少,差异显著(P0.05);灌喂嗜铅肠球菌JT_1的模型组和对照组菌落总数高于未灌胃空白组和染铅组,差异显著(P0.05)。结肠扫描电镜研究结果表明:仅能在灌喂嗜铅肠球菌JT_1的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结肠内发现类似嗜铅肠球菌JT_1的菌体,能谱分析显示模型组大鼠结肠内菌体表面铅含量明显增多,说明铅离子在菌体表面形成金属沉积物。灌胃嗜铅肠球菌JT_1的模型组大鼠的血铅水平均低于灌胃前,差异显著(P0.05),且该组的粪铅水平显著上升,差异显著(P0.05)。上述结果表明,嗜铅肠球菌可在大鼠结肠存活,嗜铅肠球菌JT_1与铅离子主要以表面吸附的形式排铅,在灌胃嗜铅肠球菌JT_14周后能有效降低大鼠血铅水平,其排铅的主要途径是随粪便排出。  相似文献   

15.
王政  张静  惠伯棣 《食品科学》2007,28(8):478-480
目的:建立脂肪堆积和慢性酒精性损伤复合型的小鼠肝损伤模型。方法:小鼠被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每天灌胃酒精,同时给予高脂饲料,对照组每天灌胃等量的水,给予正常饲料。灌胃4周后,采集被测试动物的肝脏,检测肝匀浆液的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2项指标;采集被测试动物的血,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清乳酸脱氢酶(LDH)3项指标。结果:灌胃4周后,模型动物组谷丙转氨酶(ALT)、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均显著增高,肝脏MDA指标升高(p<0.05),GSH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灌胃酒精的同时饲喂小鼠高脂饲料,可以成功制备脂肪积累和慢性酒精损伤复合型小鼠肝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stragaluspolysaccharide,APS)对2型糖尿病(2-DM)大鼠心肌细胞L型ca^2+通道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APS对2-DM的治疗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APS治疗组。治疗8周后采用RT—PcR检测3组大鼠心肌细胞L型Ca2+通道蛋白mRNA表达量。结果:糖尿病组、治疗组大鼠心肌组织L型Ca2+通道蛋白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PS可以降低2DM大鼠心肌细胞L型Ca外通道蛋白mRNA的表达,对2-DM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小鼠实验和菌群体外培养实验探究芹菜素对慢传输型便秘小鼠的通便作用及其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将Balb/c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芹菜素干预组,用洛哌丁胺建立慢传输型便秘模型,给予200 mg/kg?BW芹菜素干预便秘,观测首粒黑便时间、6 h排便粒数、粪便重量、墨汁推进率、粪便含水率等指标,评价芹菜素的通便效果。通过体外分离培养各组小鼠的肠道细菌并进行菌落计数,评价芹菜素对便秘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与模型组相比,芹菜素干预后小鼠首次排黑便时间减少了25%(p<0.05),6 h排便粒数增加了0.86倍(p<0.05)、粪便重量增加了1.21倍(p<0.05)、墨汁推进率增加了1.05倍(p<0.05)、粪便含水率增加了0.82倍(p<0.05)。体外培养实验发现芹菜素抑制有害菌(肠杆菌和肠球菌)的生长(p<0.05),促进益生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生长(p<0.05)。芹菜素对慢传输型便秘小鼠具有通便作用,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达到通便效果。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探讨了富含α-亚麻酸(ALA)的亚麻籽油(FO)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调节性T细胞(Treg)和巨噬细胞(Mψs)的调节作用。采用来曲唑造模法建立PCOS大鼠模型,每天监测动情周期变化。造模成功后,FO对照组和FO干预模型组灌胃FO 8 w;阴性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干预结束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脾脏、骨髓中MDSCs,外周血和脾脏中Treg细胞以及卵巢组织中Mψs、M1型Mψs和M2型Mψs比例;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卵巢组织Mψs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来曲唑诱导的PCOS大鼠模型建立成功。与模型组相比,膳食FO干预后外周血、脾脏和骨髓中MDSCs比例显著升高至25.87%、5.63%和28.36%(p<0.05);外周血和脾脏中Treg细胞升高至2.06%和1.07%(p<0.05);卵巢Mψs和M1型Mψs比例以及卵巢Mψs荧光强度显著降低至13.51%、2.27%和1.59%(p<0.05)。该研究表明富含ALA的FO能够通过诱导MDSCs在外周血、脾脏和骨髓中募集,增加外周血和脾脏中Treg,以及抑制卵巢Mψs和M1型Mψs增殖改善PCOS。  相似文献   

19.
利用C57BL/6小鼠连续饮用7 d 3%葡聚糖硫酸钠(DSS),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探讨可可粉(CP)的抗炎作用及机制。20只小鼠随机分成四组,对照组(常规饮水)、模型组(3% DSS饮水)及CP低、高剂量处理组(50、100 mg/(kg?d)灌胃加3% DSS饮水)。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丢失增多,结肠长度(6.89 cm)明显低于对照组(9.85 cm),而组织病理学评分(5.20)明显高于对照组(0.60);同时,肠组织中促炎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分别增高了9.72、7.08、7.39倍和0.93、0.44、0.52倍,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p65的磷酸化水平增高了4倍,IκBα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增高了2.12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低、高剂量CP处理组小鼠体重丢失减少,结肠长度缩短明显减少,分别为8.16 cm和9.19 cm,组织病理评分分别降至3.20和2.00,促炎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降低了0.64、0.72、1.05倍和2.03、2.27、2.07倍,蛋白表达水平分别降低了0.22、0.14、0.18倍和0.58、0.37、0.68倍,p65蛋白和IκBα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也分别降低了0.62、2.07倍和1.69、2.19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CP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分子机制与抑制NF-κB p65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乳清蛋白与大豆蛋白复配的双蛋白对大鼠骨密度的影响,采用去除卵巢建立骨密度低下大鼠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双蛋白组(10 g/kg)、阳性对照组(0.2 mg/kg)、碳酸钙对照组(1.3 g/kg)。连续灌胃90 d后,处死动物分离股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骨钙含量,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骨密度极显著降低(P<0.01),骨钙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双蛋白组中点骨密度显著提高(P<0.05),远心端骨密度极显著提高(P<0.01),股骨大体观察可见明显改善;阳性对照组骨密度及骨钙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碳酸钙对照组远心端骨密度极显著提高(P<0.01)。双蛋白具有提高去卵巢大鼠骨密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