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智能配电网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能够友好接入高渗透率的分布式电源,分布式光伏发电在配电网的大量接入对现有继电保护的影响值得研究。基于Matlab/Simulink以及DIg SILENT仿真软件建立了三相单级光伏并网系统的详细模型。通过某30 k W光伏逆变器出口三相短路试验,对一个光伏发电渗透率为20%的实际配电网仿真研究分布式光伏逆变器对短路电流的贡献,进而研究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光伏逆变器电流内环采用了限幅环节,光伏发电提供的短路电流在1.2倍的额定电流以内,在渗透率较低(小于20%)的情况下,对继电保护的影响很小,不需要改变配电网现有继电保护配置,不需要修改定值。  相似文献   

2.
《供用电》2015,(9)
为支持、服务嘉兴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容量高密度分布式光伏的顺利并网,确保安全消纳太阳能光伏发电,保障嘉兴电网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开展了分布式光伏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分析,用以评估光伏产业园区光伏发电接纳能力。文章通过OPENDSS(OPEN distributed system simulator)平台对光伏产业园区电网进行了仿真,分析了光伏并网后的电网电压、有功潮流和线损等指标,探讨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可为合理制定产业园区的分布式光伏接入规划方案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特点,分析了分布式光伏电站接入系统后对继电保护配置的影响.针对西安地区分布式光伏电站经专线接入配电网、T形接入配电网、接入配电室3种典型10 kV接入系统方式,提出相应的继电保护配置方案.以西安地区某9.8 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为例,依据配置原则提出保护配置方案,通过保护定值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案的实...  相似文献   

4.
用电顾问     
<正>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的申请程序问:居民申请办理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的程序有哪些?答:接到居民个人的入网申请后,长沙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上门受理了申请光伏发电并网资料,并详细制定光伏发电项目系统接入方案,编制和完善《光伏发用电合同》,按照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方式安装计量装置,并及时并网调试、验收。  相似文献   

5.
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电网的电能质量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布式电源的接入给电网的系统规划、电能质量、继电保护等方面带来诸多问题。从电能质量的角度,分析了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微型燃气轮机三种常见的分布式电源并网产生的电能质量问题及目前常用的改善方法,阐述了微电网技术在多种分布式电源混合接入电网中的作用。探讨了在智能电网框架下,分布式电源微电网的电能质量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当前配网通信技术体制,针对分布式发电并网特点,探讨分布式发电并网接入配网通信的技术选择。重点阐述了配网通信技术及其分类和优缺点对比,总结了可选择方案。为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接入电力配网通信提供多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针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的间歇性、不确定性特点,解决其并网接入给配电网带来的难题,提出不同配置模式下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接纳计算方法,通过构建分布式光伏发电接纳容量计算模型,以最大光伏电站接入总量为优化目标,以旋转备用容量、常规机组爬坡速率、网络传输等为约束条件,分析电网侧、分布式发电侧两种配置模式下储能参与电网电压调节的能力,展开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接纳计算.仿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天气状况可干扰分布式光伏出力情况,日间输出功率差异显著;储能配置在电网侧模式比储能配置在分布式发电侧模式的配电网分布式光伏发电接纳效果提升30%左右.  相似文献   

8.
《电源世界》2013,(3):13-13
目前,国家电网分布式电源(含小水电)总规模已迅猛发展至3436万kW。同时,"金太阳"示范工程、《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等利好政策的出台,将加快推动分布式光伏的应用。正如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配电研究所副所长苏剑所说,目前人们比较关心的是,接入分布式光伏发电后,配电网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9.
阐明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现场检测的意义和重要性。针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特性及其接入特点,提出了适用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现场检测的内容和方法。通过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现场检测技术的研究,结合某接入配电网的350k Wp屋顶光伏发电系统的现场检测情况的分析,验证了检测方案的可行性和重要性,为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了技术基础和实践依据,为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网稳定运行把好质量关。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电网后对用户功率因数的影响,结合实际工程情况甄选典型案例,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分析了不同并网方式下用户功率因数的情况,指出当前功率因数电费调整办法未能考虑分布式光伏接入的影响,并从光伏并网容量、接入点选择和并网方式3个方面提出功率因数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大容量分布式光伏并网对配电网的综合影响,基于广东某实际并网的分布式光伏项目的数据,搭建了DIg SILENT模型,分别从潮流和短路、谐波和三相不平衡度、电压波动等角度,对分布式光伏在不同并网点处并网前后配电网的表现进行仿真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为应对大规模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配电网,需加强并网检测和控制并网容量,以保证配电网线路轻载甚至倒送、公共点功率因素偏低、短路电流增加和电能质量恶化等问题限制在规定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光伏发电作为具有发展前景的清洁能源之一,随着其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光伏发电并网的容量不断增大,分布式光伏对配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日益增强。利用PSCAD建立仿真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分析分布式光伏的接入位置、接入容量等因素对配电网电压质量及谐波的影响规律,并提出电能质量问题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对配电网运行安全、检修安全以及计量安全等方面带来的影响,从加强管理手段、规范技术手段入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通过有针对性地加强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后的安全管理,有效避免了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后对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的危害,实现了配电网与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分布式光伏发电以其环保、经济的优势在飞速发展。光伏发电自身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并网后对电网的电能质量、短路电流、谐波等方面产生影响。对光伏并网对不同电压等级电网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及仿真验证阐述光伏并网点位置、接入容量对配电网电压的影响,并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研究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鞠非 《华东电力》2014,42(4):742-747
通过分布式光伏发电集中一点接入型系统对电网线路电压的影响分析及仿真,研究了光伏线路电压与接入点距离、线路参数、光伏发电及负荷存在的直接关系,通过控制光伏并网逆变器有功无功的大小和方向可以对并网接入点电压进行调节,最终实现对系统线路电压的控制。通过有功无功电压调节控制装置实现了对区域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电压控制,提出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接入点的选择及电压控制的方法。进而有效提高电能质量,减少功率损耗,节省补偿设备的额外投资。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光伏发电开发的必要性,分析了分布式电源接入对电网运行的主要影响,包括配电网的继电保护、可靠性,电能质量、网损等方面,为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的深入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具有出力波动大、易受到天气变化影响的缺点,分析了光伏并网过程中的控制策略问题,研究了分布式光伏接入低压台区后对电能质量影响的机理因素,并通过实例仿真,得到了不同容量以及不同位置的分布式光伏电站接入低压台区后对用户电能质量的影响规律,为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提出分布式发电光伏-储能联合微网系统总体设计方案,进行了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和微网控制管理系统设计。重点介绍了光伏电池阵列、并网逆变器、储能装置充放电系统、储能系统容量规划、微网电网结构、光储联合微网系统整合运行等设计内容。本工程将建设一个分布式光伏电源、储能系统友好接入电网,实现微电网双向潮流环境下控制保护协调工作的系统。  相似文献   

19.
光伏并网系统由于其清洁无污染、便于分布式发电的优点,在我国西北偏远地区以及乡镇配电台区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该系统易受环境温度、光照强度、电网阻抗以及接入非线性负载等外部环境影响,导致输出包含大量高次谐波,入网电能质量明显下降.为解决光伏发电系统接入偏远配电台区存在的谐波问题,此处提出一种融合有源电力滤波器(APF)算法的光伏并网系统协调统一控制策略,建立了光伏并网系统与APF统一控制数学模型,给出了协调统一控制策略框图.最后通过5 kW光伏并网系统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抑制光伏并网系统输出谐波,提升了接入配电台区的电能质量,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光伏-储能联合微网系统工程方案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分布式发电光伏-储能联合微网系统总体设计方案,进行了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和微网控制管理系统设计.重点介绍了光伏电池阵列、并网逆变器、储能装置充放电系统、储能系统容量规划、微网电网结构、光储联合微网系统整合运行等设计内容.本工程将建设一个分布式光伏电源、储能系统友好接入电网,实现微电网双向潮流环境下控制保护协调工作的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