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液液-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建立烘焙咖啡中5-羟甲基糠醛定量测定方法.采用1%乙酸-乙腈溶液作为提取溶剂,3.0 g氯化钠+1.0 g乙酸钠为盐析剂,50 mg C18粉+20 mg N-丙基乙二胺+200 mg无水硫镁酸为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剂.以Shiseido CAPCELL PAK MG C18色谱柱...  相似文献   

2.
利用半胱氨酸、甘氨酸、谷氨酸3 种氨基酸和木糖、葡萄糖2 种还原糖作为反应底物,模拟美拉德反应制备香精,并对其香气成分和有害物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参与反应的氨基酸种类越多,所测得的挥发性物质种数也越多,反应产物的风味越丰富;甘氨酸参与的美拉德反应中丙烯酰胺的生成量较少,而谷氨酸的参与反应中丙烯酰胺的生成量较多;还原糖种类对丙烯酰胺的产生影响不大;谷氨酸参与的美拉德反应产物中,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含量高,而半胱氨酸和甘氨酸参与的反应产物中,5-HMF的含量较低;木糖可减少产物中的5-HMF的含量。利用本实验条件制备香精,产物中的丙烯酰胺和5-HMF含量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热加工鲍鱼美拉德反应程度对产品品质影响较大,本文对鲍鱼热处理过程中美拉德反应中间产物5-羟甲基糠醛(5-HMF)的形成及其对鲍鱼褐变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新鲜鲍鱼通过不同加工温度和时间处理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其5-HMF含量变化,并同时测定了褐变强度、荧光强度、游离氨基酸和还原糖的变化。结果显示,经60、70℃加热2 h的鲍鱼5-HMF增加不明显,在90℃加热2 h,鲍鱼中5-HMF的含量从4.05 ng/g增加到17.56 ng/g,5-HMF的变化趋势与鲍鱼的褐变及荧光强度变化具有正相关性;还原糖与游离氨基酸的含量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在80℃加热8 h,还原糖含量从1.25 mg/g减少到0.69 mg/g,游离氨基酸含量从18.14 mg/g减少到14.03 mg/g。因此,控制鲍鱼热加工过程中美拉德反应变化,可有效控制体系中有害物质的产生以及营养物质的损失,为提高热加工鲍鱼品质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泽宇  曹雁平  朱雨辰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2):324-333,347
丙烯酰胺和5-羟甲基糠醛是热加工食品中两种常见的具有潜在安全隐患的污染物。丙烯酰胺和5-羟甲基糠醛的同步抑制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食品安全性问题。本文主要从丙烯酰胺、5-羟甲基糠醛的形成机理,影响两者形成的缓解策略两个方面进行综述。本文通过总结现有缓解策略的优异,为丙烯酰胺和5-羟甲基糠醛共同抑制方法的开发和共同抑制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性参考,也为更多研究者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以化学合成的蒜氨酸为原料,研究白杨素对蒜氨酸美拉德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反应条件下,白杨素可能轻微促进蒜氨酸与果糖美拉德反应体系中羟甲基糠醛物质的生成;在反应初期,白杨素可以部分抑制蒜氨酸的分解,其分解率仅有10.1%,而空白对照体系的分解率接近25.0%,分解产物主要为二烯丙基硫醚,但到反应后期,白杨素对蒜氨酸分解的影响较弱,蒜氨酸的最终分解率达到68.2%,分解产物为二烯丙基硫醚、二烯丙基二硫醚、二烯丙基三硫醚等混合物;羟甲基糠醛对蒜氨酸的分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反应5 h后,蒜氨酸的分解率接近100%,推测羟甲基糠醛在蒜氨酸的分解中可能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闽南乌龙茶烘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烈市场环境下,闽南清香型乌龙茶销售陷入困境,浓香型乌龙茶开始回归,"清转浓"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烘焙是形成浓香型乌龙茶风味的关键工艺,具有提升茶叶品质的重要作用。烘焙型茶叶通过褐化反应形成乌润色泽;烘烤香由褐化反应产生,焙火前已形成的花果香在烘焙中得以保留和提升;多酚类物质异构化减少茶汤苦涩味,糖类物质通过分解、参与褐化反应的方式增加甜醇滋味。本文对焙火提高乌龙茶色、香、味等方面品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已发现的呈香、呈味物质,为探索烘焙对茶叶品质形成的化学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牦牛乳干酪素的5-羟甲基糠醛质量浓度进行测定,评定溶解温度、pH值、碱质量分数对其美拉德反应的影响程度,并筛选出曲拉最佳溶解工艺参数,以提高产品感官品质和提取得率。结果表明,甘孜及周边地区曲拉理化成分较其他地区有所差别。在25~65℃的温度范围内,得率受温度影响差异显著,且感官评分与温度呈负相关,5-HMF质量浓度随着温度上升而增加;在7.5~11.5的pH值范围之内,随着pH值增加,牦牛曲拉干酪素提取得率和5-HMF质量浓度增加,感官评分降低;在8%-24%的碱质量分数范围内,随着碱质量分数的增加,提取得率及5-HMF质量浓度增加,感官评分下降不显著,综合各指标,最佳溶解工艺参数为温度35℃、pH值为10.5和碱质量分数为20%;验证显示,该组合得率达到78.67%±0.31%,感官评分为7.9±0.3,5-HMF检测质量浓度为0.728±O.082mg/L。该研究建立了一套较优的牦牛曲拉干酪素提取工艺,为曲拉干酪素有效提取及品质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将5-羟甲基糠醛(HMF)分别与丝氨酸、苏氨酸、γ-氨基丁酸、丙氨酸反应,采用GC-MS共检测出21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羰基化合物、酮类、呋喃类和烃类化合物。在HMF-丝氨酸反应体系中,吡嗪、5-甲基-2-呋喃甲醛和壬醛在高底物浓度和长反应时间下生成量最高;而在HMF-苏氨酸反应体系中,苯乙酮、3-甲基-吡嗪与2,5-二甲基-吡嗪的生成量随反应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反应物浓度对其没有显著影响;在HMF-氨基丁酸体系中,癸醛的生成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多,反应物浓度要在长时间反应条件下才会有显著性差异;在HMF-丙氨酸反应体系中,壬醛和癸醛的生成量随反应时间延长而增多,但在相同反应时间下,却随浓度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9.
旨在探讨乳糖水解程度及热处理方法与Maillard反应的关系,鲜牛乳用中性乳糖酶处理获得不同水解程度的低乳糖牛乳,然后对牛乳进行不同的热处理,处理后的样本进行Maillard反应程度评价。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不同水解时间的牛乳中葡萄糖质量浓度和乳糖水解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水解后牛乳经不同热处理后的糠氨酸和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含量及牛乳褐变程度的OD值。结果表明,随着乳糖水解时间的延长,牛乳中的葡萄糖含量呈增加的趋势,葡萄糖质量浓度从0.00 mg/100 m L增加到1 721.33 mg/100 m L,但增加趋势逐渐变缓;乳糖水解率从0%增加到70.33%,水解时间2.0 h后的牛乳水解率达到了50%以上。糠氨酸含量呈上升的趋势(P0.05),水解时间在3.0 h以上并经75℃、30 min热处理的牛乳,糠氨酸含量超过了190 mg/100 g pro;水解时间为0.5 h及以上并经75℃、15 s热处理的牛乳,糠氨酸含量超过了12 mg/100 g pro。生鲜牛乳和水解后经75℃、30 min热处理的牛乳,均未检测到5-HMF,水解后经75℃、15 s热处理的牛乳,随乳糖水解时间的延长,牛乳中5-HMF含量增加显著(P0.05)。牛乳的褐变程度随乳糖水解时间显著增加(P0.05),且乳糖酶水解后75℃、30 min热处理的牛乳的褐变程度明显高于75℃、15 s热处理的牛乳。本研究结果说明,乳糖经过酶水解后的牛乳,长时间热处理会加重乳Maillard反应,影响乳的蛋白质品质。  相似文献   

10.
江姗姗  梁恩  于淼  欧仕益 《食品科学》2012,33(19):17-20
以谷氨酸、赖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分别与葡萄糖反应构建美拉德反应体系,研究5-羟甲基糠醛(5-HMF)的形成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对-香豆酸和绿原酸对5-HMF形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反应时间内,模拟体系中5-HMF形成量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谷氨酸-葡萄糖模拟体系>赖氨酸-葡萄糖模拟体系>甘氨酸-葡萄糖模拟体系>半胱氨酸-葡萄糖模拟体系;对-香豆酸、绿原酸对美拉德反应中5-HMF形成均表现出抑制和促进的"双重作用";不同质量浓度的对-香豆酸、绿原酸对5-HMF的影响趋势不同,相同质量浓度的同种酚酸对不同模拟反应体系中5-HMF的影响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试验测定了不同焙火程度武夷水仙(毛茶、轻火、中轻火、中火、足火)的主要生化成分及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中火处理的武夷水仙感官评价得分最高,滋味醇厚顺滑,花香馥郁持久,清亮度较高。随着焙火程度的增加,水浸出物含量呈上升趋势;茶多酚和氨基酸的含量焙至轻火时含量升至最高,而后随着焙火程度增加而减少;黄酮焙至轻火时含量降低,然后又随着焙火呈现先升后降的倒Z型曲线变化;咖啡碱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抗氧化能力随着焙火程度的升高而下降,其清除能力依次为毛茶>轻火>中轻火>中火>足火。相关性分析表明,茶多酚含量与DPPH·清除率呈显著相关(p<0.05),氨基酸、咖啡碱含量与DPPH·清除率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结合武夷水仙感官评定和抗氧化能力,中火和中轻火可以作为最佳焙火选择。  相似文献   

12.
采用UPLC-MS/MS法检测游离氨基酸含量,色谱柱以键合相C18硅胶为基质,流动相为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8 m L/min;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测定还原糖含量,研究山茱萸炮制过程中参与美拉德反应的底物游离氨基酸和还原糖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山茱萸中共检测出15种游离氨基酸。各游离氨基酸的质量分数随着炮制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还原糖质量分数在炮制中趋势不同于氨基酸,在炮制0~24 h逐渐降低,24~36 h还原糖质量分数有所上升,36 h后其质量分数变化趋于稳定。山茱萸中游离氨基酸和还原糖质量分数的变化与炮制中的美拉德反应密切相关,美拉德反应达到平衡时间与传统的炮制时间基本一致,这为炮制终点的判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做青和烘焙对单丛茶品质及生化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做青和烘焙的组合实验,探究做青和烘焙工艺对单丛茶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做青对单丛 茶的品质及生化成分变化起到主要的作用,烘焙起着次要的作用。轻做青单丛茶的茶多酚、黄酮类、可溶性 糖、茶红素和水浸出物含量均比重做青的高,氨基酸、茶黄素、茶褐素的含量相差不大;长时间烘焙,茶多酚 和黄酮类的含量变化不大,可溶性糖、氨基酸、茶黄素、茶红素的含量下降,茶褐素和水浸出物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5.
以无烘焙处理、80 ℃-70 ℃-60 ℃、90 ℃-80 ℃-70 ℃、100 ℃-90 ℃-80 ℃和110 ℃-100 ℃-90 ℃不同温度烘焙的漳平水仙茶饼为研究对象,结合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检测,探究不同烘焙温度对漳平水仙茶饼风味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烘焙温度升高,漳平水仙茶饼滋味浓醇度和鲜甜度呈先增后降趋势,茶叶花香同呈先增后降变化,并由浓郁兰花香向甜香和焦味转变。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茶红素、可溶性糖、茶褐素和咖啡碱含量变化是影响滋味差异的关键。正己醇、2-甲基丁醛、2-甲基呋喃、脱氢芳樟醇、1-戊烯-3-醇、顺-2-戊烯醇、α-法呢烯、乙酸叶醇酯、1-乙基-1H-吡咯、芳樟醇、苯乙醇、β-石竹烯和3,4-二氢-4-甲基-2H-吡喃含量变化是影响香气差异的关键。不同烘焙温处理下,以90 ℃-80 ℃-70 ℃温度烘焙茶样风味品质最佳,既有利于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和茶黄素含量增加,而咖啡碱和茶褐素含量减少提升滋味浓醇度和回甘,同时降低顺-2-戊烯醇含量,提升脱氢芳樟醇、芳樟醇、β-石竹烯、1-戊烯-3-醇、α-法呢烯、正己醇、2-甲基丁醛、1-乙基-1H-吡咯和2-甲基呋喃含量,促进馥郁持久的兰花香和甜香。本研究将为漳平水仙茶烘焙工艺优化及风味品质提升提供一定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蒸馏过程中的美拉德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蒸馏过程中的美拉德反应情况,以不加葡萄糖和甘氨酸的黄水作为对照,用酒尾提取器加热蒸馏含有葡萄糖和甘氨酸的黄水混合液,并收集蒸馏液进行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离子色谱对黄水和蒸馏液中氨基酸、还原糖的含量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气质联用分析检测了蒸馏液中的美拉德反应产物.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含有葡萄糖和甘氨酸的黄水混合液的蒸馏液中,葡萄糖与甘氨酸的含量显著增加;同时美拉德反应产物含量也显著增加,其中糠醛含量增加了78.79%,四甲基吡嗪增加了48.96%.  相似文献   

17.
赵希荣 《食品科学》2004,25(6):61-63
具有游离氨基的壳聚糖可与葡萄糖发生美拉德反应,pH值、温度和反应物浓度比都影响反应进行的程度,制备得到的产物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优异的抗氧化能力,为开发天然抗氧化剂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林花  于淑娟 《食品科学》2010,31(5):18-22
分别采用干热和湿热两种方法制备牛血清白蛋白和葡聚糖Maillard 反应产物,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产物褐变程度及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分别表明:干热法反应中Maillard 高级阶段反应程度较弱,反应产物分子量分布较广;湿热法有利于反应向Maillard 高级阶段进行,反应产物分子量分布较为集中。PAS 染色结果证明,两种Maillard反应方法均生成不同接枝程度的糖基化产物,并采用分子排阻色谱分析两种反应体系中Maillard反应产物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以市售清香型铁观音为原料,采用“中火”、“低火”、“高火”多段式组合控温控时焙火,分析焙火前后铁观音品质及香气组分差异。结果表明:焙火茶样品质均等同或高于对照茶样,其中6号样品质最好,为最佳焙火方案,即100 ℃处理90 min、120 ℃处理60 min、80 ℃处理8.5 h、140 ℃处理30 min。橙花叔醇、吲哚、α-法呢烯、苯乙醛、芳樟醇、苯乙腈、苯乙醇、茉莉内酯、顺-茉莉酮等是清香型铁观音特征性香气成分;橙花叔醇、脱氢芳樟醇、吲哚、α-法呢烯、罗勒烯(3,7-二甲基-1,3,6-辛三烯)、苯乙腈、茉莉内酯、苯乙醛、苯乙醇、顺-茉莉酮、3-呋喃甲醛、芳樟醇、苯甲醛等是焙火铁观音的特征性香气成分。焙火样中检出的吡喃、呋喃等与其呈现的火香、蜜香有关。橙花叔醇和脱氢芳樟醇与铁观音香气品质相关,对焙火温度和时间的选择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不同焙火处理对四川乌龙茶香味与化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早白尖茶树的开面二、三叶新梢为原料制作成颗粒形乌龙茶,并以电焙笼为焙火设备,设置不同的焙火温度(70、90、110 ℃)和焙火时间(2.5、3.5、4.5 h)处理,探讨焙火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90~110 ℃的焙火温度可促进四川乌龙茶香气和滋味的发展,并在90 ℃焙火3.5~4.5 h或110 ℃焙火3.5 h可获得最佳品质。在焙火过程中,生化成分发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