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3.
为探讨纳豆主要活性成分在货架期内变化规律,明确最佳食用时间,以3种小粒豆作原料,用纳豆芽孢杆菌进行发酵,对纳豆各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3种纳豆各成分在货架期内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变化。其中,蛋白、脂肪、可溶性总糖含量变化不大;氨基酸态氮含量分别在0, 3和6 d时出现峰值。活菌数、纳豆激酶、大豆异黄酮异总量、苷元型异黄酮含量在货架期间表现为缓慢下降或先升高后期下降趋势,并且分别在货架期第0~第1,第1~第3,第0~第3和第0~第1天达到最高。综合评价认为货架期3 d之内食用,纳豆中活性成分含量较高,纳豆的保健功效最佳,试验结果可为纳豆最佳食用条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6.
纳豆富含纳豆菌、纳豆激酶、γ-多聚谷氨酸(γ-PGA)、生物多糖、优质小分子蛋白质(肽)、超氧化物歧化酶、异黄酮、皂甙、卵磷脂、吡啶二羧酸、维生素K2、果糖、亚油酸、亚麻酸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能全面提升身体机能和免疫力,增强体质。纳豆具有抗癌、抗氧化作用、降血压、防治骨质疏松及促凝血、抗致病菌、溶血栓等保健作用。目前,纳豆的生产受到各种限制,产品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6):196-199
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决定了肌肉的质量,研究冷藏过程中其结构特性变化对探讨草鱼肌肉腐败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荧光探针和Ellman’s试剂法分别测定了冷藏过程中草鱼肌肉蛋白质显微结构、二级结构、表面疏水性及游离巯基含量的变化。SEM观察发现,蛋白质颗粒逐渐由表面平滑开始扭曲、断裂和破碎,直观反映了其变性和降解过程;FT-IR分析发现,蛋白质无规则卷曲含量一直上升,表明变性逐渐严重,无序程度增加,而冷藏第4天开始α-螺旋向无规则卷曲转变,说明出现了不可逆的结构破坏;表面疏水性及游离巯基含量均呈现先上升至第4天后开始下降的趋势,表明冷藏4d后肌肉蛋白质开始由变性转变为结构破坏并逐步被降解,从而导致肌肉质量持续下降。从结构特性变化角度明晰了冷藏过程中草鱼肌肉蛋白质逐渐变性和降解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9.
橄榄树是著名的亚热带特产果树,其果实橄榄营养价值丰富,又具有特殊风味,早在唐朝就被列为贡品,也是我国卫生部首批公布的药食两用物种,有益于人类健康,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橄榄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生物活性成分(多酚、黄酮、三萜、苯丙素和挥发油)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当前橄榄资源开发利用的不足,为橄榄资源的深入研究、精深加工、综合利用,高附加值橄榄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大菱鲆冷藏过程中的鲜度变化与货架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感官、化学和微生物为指标,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在0(冰藏)、3、7℃和10℃贮藏过程中的鲜度变化和货架期进行研究,并探讨菌落总数、嗜冷菌、假单胞菌、产H2S 菌、TVB-N、TMA-N 与感官评价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在0 、3 、7 、10℃贮藏过程中,大菱鲆较好品质期分别为433、197、93h 和68h, 货架期分别为602、362、165h 和116h。各温度较好品质期终点和货架期终点时菌落总数分别为(5.74 ± 0.31)、(6.99 ± 0.39)lg(CFU/g),假单胞菌数分别为(5.48 ± 0.24)、(6.26 ± 0.71)lg(CFU/g),TVB-N 均值分别为(15.66 ± 1.93)、(31.81 ± 1.94)mg/100g,TMA-N 均值分别为(2.73 ± 0.12)、(10.71 ± 0.81)mg/100g,各温度下较好品质期终点和货架期终点时各指标均值均无显著差异(P > 0.05),表明菌落总数、假单胞菌、TVB-N 和TMA-N 作为大菱鲆低温贮藏的鲜度指标与感官评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草鱼冷藏期间ATP关联物含量及新鲜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草鱼冷藏期间腺嘌呤核苷三磷酸关联物含量的变化,研究草鱼肉中各核苷酸的含量与其新鲜度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强碱将不稳定的核苷酸关联物反应生成其钠盐形式,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核苷酸含量,并通过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和感官性状的变化进行鲜度评价。结果:生成钠盐形式的腺嘌呤核苷三磷酸关联物能通过色谱很好地分离。新鲜鱼肉中含有高含量的肌苷酸,达504.34 mg/kg。冷藏2 d内草鱼腺嘌呤核苷三磷酸、肌苷酸含量快速下降,次黄嘌呤含量则迅速增加。冷藏后腺嘌呤核苷三磷酸未检出,肌苷酸下降幅度达92.77%,次黄嘌呤增加幅度达89.82%。冷藏期间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一直上升,冷藏6 d后超出最大值限度,冷藏草鱼的贮藏期限为6 d。 相似文献
14.
分析西洋参在仿生态保鲜条件下有效成分的变化,以评价保鲜西洋参的质量。结果表明:西洋参保鲜
180 d后,总皂苷含量减少了0.08%,Rg1含量减少0.02%,Re含量减少0.03%,Rb1含量增加0.06%,西洋参中总糖含
量减少16.14%,多糖含量减少1.97%,氨基酸含量增加了0.66%,西洋参经贮藏保鲜后不影响其功效。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西兰花芽苗中萝卜硫素、多酚、黄酮等生物活性物质的富集,以此来降低生产成本,本研究采用等离子体处理诱导方法,研究等离子体处理条件对不同品种西兰花芽苗生长和活性物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等离子体处理电压、时间对西兰花芽苗发芽状态及活性物质含量都有显著影响(P<0.05),在电压30 kV,处理时间2 min条件下,西兰花芽苗发芽5 d后发芽率、芽长、芽重较对照都有显著增加,萝卜硫素含量达到3.24 mg/g DW,较未处理提高了6.75倍。不同品种西兰花芽苗中萝卜硫素、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马尼拉的萝卜硫素和总硫苷含量最高,而曼陀绿和绿玉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等离子体处理后文兴、马尼拉、绿玉和绿剑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能力较对照处理均有所提高。综上,西兰花芽苗经等离子体处理是富集萝卜硫素的有效方式,可显著提升芽苗功效并降低萝卜硫素获取成本。 相似文献
16.
《肉类研究》2016,(3):15-19
以新鲜牛肉为研究对象,测定其4℃冷藏过程中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和菌落总数的变化,并采用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质联用分析技术,研究在此贮藏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TVB-N值和菌落总数在贮藏期间呈增长趋势,在贮藏第6天时,TVB-N值已超过新鲜肉最高限值,菌落总数也已接近国家标准。挥发性物质中酸类、醇类和酮类物质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醛类物质先增加后又降低;芳香烃类物质含量则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胺类物质于贮藏后期,第8天时被检出。因此,牛肉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其新鲜度。 相似文献
17.
以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天然放牧藏羊宰后的背最长肌为材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探讨冷藏条件下藏羊肉中各脂肪酸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天然抗氧化剂处理后各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冷藏的1、4、7、10天时藏羊肉肌间脂肪中均检测出17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7种,单不饱和脂肪酸3种,多不饱和脂肪酸7种;SFA的相对含量随冷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随冷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经天然抗氧化剂(Vc、Ve、茶多酚及复合配方)处理后减缓了藏羊肉中共轭亚油酸的下降速度和饱和脂肪酸的上升速度,从而有效延缓藏羊肉品质的劣化。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自发气调结合冰温贮藏蓝莓果实的贮后货架效果,研究不同处理的两个品种蓝莓(伯克利(Berkeley)和北陆(Northland))冰温贮藏40 d后10 ℃货架期间果实品质、生理指标以及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个品种果实贮后货架期间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自发气调结合冰温处理能够有效延缓果实硬度和VC含量的下降,抑制丙二醛含量的增加,并维持了较高的谷胱甘肽含量、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歧化酶活性,有效控制了果实质量的损失与腐烂,延长了果实贮后货架寿命。蓝莓果实在贮后货架期间醇类和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呈上升趋势,萜类相对含量呈下降趋势,相同货架期的自发气调结合冰温处理果实醇类和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则高于冰温处理,而萜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低于冰温处理。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主要探讨采后冷藏过程中香菇的品质及其微生物菌群的变化。方法:利用无菌手套采摘新鲜香菇,采后于2~4℃臭氧消毒后的冷库中贮藏40 d,测定其贮藏期间的水分质量分数、色泽、质构、挥发性风味物质、游离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含量的变化,之后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其表面细菌菌群变化,同时分离鉴定其表面真菌,确定引起香菇腐败的优势腐败菌。结果表明,随贮藏时间延长,香菇的水分质量分数、亮度和硬度不断下降,弹性、咀嚼性、内聚性和胶黏性先上升后下降;1-辛烯-3-醇和3-辛醇等呈清香味的醇类物质在贮藏过程中的相对含量先上升后下降,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和苦味氨基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5’-胞苷酸、5’-尿苷酸和5’-鸟苷酸含量下降,5’-肌苷酸和5’-腺苷酸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冷藏香菇的群落丰富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微生物多样性先增加后减小,其中假单胞菌属是香菇优势腐败细菌。引起香菇腐败的霉菌主要包括哈茨木霉、链格孢属霉菌和疣状塔拉诺菌。采后冷藏过程中香菇品质及微生物菌群发生明显变化,本实验结果可为进一步控制香菇腐败和延长香菇贮藏期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