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水冶高炉采用精料和球团烧结生产工艺,同时加强操作管理,使高炉利用系数提高了0.575t/(m3.d),焦比降低了40.66kg/t,提出了进一步改善工艺操作和降焦节能的技术途径及其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大喷煤量高炉冶炼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宝钢高炉为背景分析高炉喷煤降焦的特点,以及实现圆煤200kg/t,焦比〈300kg/t的目标应采用的冶炼方针;指出未燃煤对高炉的利弊与减少燃煤生成的途径,并以国内外高炉的实践研究了大圆煤量以后炉内的变化规律及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杭钢3号高炉的热工测定及有关操作参数,发现该炉直接还原度较高(0.61),致使实际焦比较理论焦比高13%。为缩小以至消除此差距,特提出若干可行措施;若部分实现,预计能节焦9%左右。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合适焦比的计算公式及计算方法,对各种直接还原度时焦比进行计算,所得结果表明,在一定冶炼条件下,焦比同直接还原度之间并不是一条直线关系,而是一组平行直线的关系。本文还提出了利用微型机进行焦比计算的方法。应用这种方法可以探讨各种因素的变化对焦比的影响,有助于指导高炉生产,改善高炉过程。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张店钢铁总厂应用系统工程管理,通过优化炉料结构,采用炉顶加粒焦、粒煤工艺技术降低焦比,工艺设备改造及生产管理的优化,使高炉生产的主要指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攀钢4号高炉从1994年5月开始采用中心加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革了高炉顺行,改善了中心料柱的透气性,发展了中心气流,悬料次数明显减少,焦比明显降低,对改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攀钢4号高炉从1994年5月开始采用中心加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革了高炉顺行,改善了中心料柱的透气性,发展了中心气流,悬料次数明显减少,焦比明显降低,对改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一种正确的焦比计算公式,它与目前沿用的方法相比较,基本上不受给定焦比的影响,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可以用来检验设计时选定焦比的合理性。本文还提出了应用这个焦比计算公式,在电子计算机上用迭代计算方法,求得炼铁设计中合适焦比及一整套工艺计算数据的计算方法。本文为电子计算机在炼铁设计中的应用及炼铁设计在工艺计算上的优化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运用天然药物对卷烟进行减害降焦的方法,包括动物、植物和矿物三大类天然药物在这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研究前景进行分析,指出还应加强天对然药物减害降焦的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利用作者提出的高炉高温区热平衡计算方法,采用分解计算的方法,列出了求解炼的焦比和直接还原度的联立方程,方法简捷,正确,计算结果能与高炉冶炼实际状况很好吻合。文中提出的“煤气相对利用率”的概念,它能表明高炉冶炼趋近理论状态的程度,揭示理论焦比与高炉实际焦比之间的关系。本文方法是高炉焦比及其它指标计算应该采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Rist”操作线图解法计算高炉焦比并探讨提高鼓风温度,降低石灰石用量对降低焦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30种配煤方案,在堆积密度为1.1t/m3的条件下进行捣固炼焦试验,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入炉煤性质对焦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焦炭性能指标与入炉煤性质指标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适当降低入炉煤的挥发分有利于提高焦炭的冷态机械强度,而增加入炉煤的黏结指数有利于提高焦炭的耐磨强度,但不利于提高焦炭的抗碎强度;适当降低入炉煤的挥发分和催化指数、提高其黏结指数有利于改善焦炭的高温反应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5个配煤方案进行捣固炼焦试验,研究不同的堆积密度对焦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入炉煤堆积密度对焦炭的灰分和硫分基本没有影响,而对焦炭的气孔率、冷态机械强度及热性质影响显著。捣固炼焦的最佳堆积密度为0.9~1.1 t/m3。最佳堆积密度及在最佳密度下的焦炭性能还受配合煤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YJ—30型交流等离子炉上进行了铬铁生产工艺试验。结果表明,以焦炭、石油焦和无烟煤等作为还原剂,用块状或粉状铬矿可以顺利生产铬铁,铬的回收率可达93%-96%.本研究还对加料速度、操作电流、工作气体流量等工艺参数的确定作了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结合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公司延迟焦化装置的实际运行情况,从加热炉、焦炭塔大瓦斯管线和分馏塔结焦方面,分析了制约延迟焦化装置长周期运行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该装置为延长运转周期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配料比、堆积密度两个方面研究了由西沟肥煤与翼城无烟煤配合炼制所得焦炭的界面结合情况。研究表明 :配料中肥煤比例适当高一些 (40 %比30 % )为好。在配料比、粒度均相同的情况下 ,提高装料煤的堆积密度 (0.75→0.95→1.15),可使界面结合指数由63%提高到82 %。  相似文献   

17.
萍钢降低高炉燃料比措施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萍乡钢铁公司高炉炼铁燃料比高的现状,从原料冶金性能与粒度组成、炉料结构、合理冶炼强度、造渣制度、多环布料、适宜煤粉喷吹量、低硅生铁冶炼等方面,分析了降低高炉燃料比的技术措施。研究表明:改善焦炭质量,加强筛分与整粒,选择适宜冶炼强度,选择适宜MgO的渣系.缩小加权平均角差,避免过度中心加焦,根据原燃料条件选择煤比,稳定生铁的含硅量是降低高炉燃料比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明晰多孔催化颗粒消碳再生过程中微观孔隙结构与积碳分布特性之间的内在关系,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方法、耦合固相更新方法构建消碳反应的孔隙尺度模型,研究孔隙尺度上积碳消除行为引起的孔隙结构的动态演变过程,分析气体稀薄效应下的消碳行为,评估不同孔径和消碳速率对消碳反应特性和传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简单孔隙内积碳均匀分布条件下,消碳反应导致轴向产生扩张的孔隙结构,黏性流动的贡献更加显著;消碳过程减弱了气体稀薄效应,降低了传质速率和反应速率;“大孔”和“小孔”内均匀分布的积碳,更容易被均匀地消除,而“中孔”内积碳,入口效应更加显著;高气体稀薄效应和高反应速率下,消碳反应导致简单孔隙结构演变对黏性流动的促进作用比努森扩散更加显著;复杂的随机孔隙结构,同样存在入口效应,并且积碳消除会导致钟型孔径分布的均匀性增强。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实验室和工业性实验资料,全面分析了烧结矿和小块焦混装技术,指出了采用此项技术可以改善高炉透气性,提高烧结矿间接还原速度和煤气利用率的理论依据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马钢5#6#焦炉现有出焦除尘存在的问题,通过提高拦焦车一次对位率,改变出焦除尘高速控制方式,除尘挡板改造等措施,显著提高了出焦除尘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