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文中讨论了运载火箭内舱式空中发射方案,既由大型载机平台把运载器拖到一万米的高空,在指定位置将运载器从机舱内水平抛出,当运载器与地面接近垂直时,降落伞运载器分离,发动机点火,将有效载荷送入轨道.文中主要计算了运载器在点火以前,运载器及降落伞系统(物伞系统)从发射平台抛出后的运动轨迹及姿态.通过仿真结果分析最佳的发射时间及姿态,以及各个参数对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针对潜射导弹垂直发射运载器空中热分离问题,建立了轴向弹射分离模型和弹器联合体空中运动数学模型,以内弹道计算为切入点,对内外弹道进行耦合求解。基于燃气节流孔直径不同的3种分离方案,仿真研究了弹器空中分离运动特性,确定了导弹最终运动状态和最佳分离方案。该仿真结果可作为导弹进入气动飞行控制模式初始条件,为潜射导弹全弹道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潜射导弹空中分离运动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运载器热分离方案要求,建立了轴向弹射分离模型和弹器联合体空中运动数学模型,以内弹道计算为切入点,对内外弹道进行耦合求解;基于燃气节流孔直径不同的3种分离方案,仿真研究了弹器空中分离的运动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在导弹允许最大过载的限制下,燃气节流孔直径为0.1 m的分离方案是最佳安全分离方案;弹器分离后,导弹空中运动状...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水下发射战术导弹与运载器分离问题。文中首先介绍了目前实现水下发射的两种运载器和两种分离方式,而后较详细地分析了空中分离方式的受力情况,提出了分离段的运动方程及其解法,并在某些简化条件下计算了某型号的分离运动,得出了有益的结论。最后对水面分离方式做了分析,着重阐述了推力、水动力及波浪干扰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弹射方式发射空空导弹会提高对导弹姿态控制的要求。将基于N-S方程求解的流动数值模拟与控制律和求解导弹运动方程相结合,进行机载导弹弹射发射分离轨迹的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无控条件下静不稳定导弹在载机干扰流场中姿态发散较快,不利于导弹与载机的安全分离,引入姿态控制后导弹离开载机过程中的姿态变化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了导弹弹射发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内装式空中发射运载火箭技术,载机与运载火箭的分离过程时间短,箭机距离近,整个过程需充分考虑载机与火箭的安全性,其中火箭的爆炸是影响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文中基于爆炸相似理论,建立了以爆炸波冲压、载机表面过载等为变量的目标函数,结合火箭初始弹道动力学方程,得到了爆炸冲击波阵面压力随冲击波传播距离的变化曲线和特殊超压值时的箭机位置关系表,确定了安全距离,可以为空中发射试验和发射任务圆满完成提供一定的安全性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飞马座火箭性能的几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飞马座火箭是美国第1种机载空中发射型固体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将小型卫星送入近地轨道,本文从空中发射,结构布局,辅助动力系统,运载能力等4个方面来说明飞马座火箭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Visual C++软件,利用简化的6自由度微分方程,对发射导弹时运载器的运动状态进行仿真。在此基础上对运载器的运动过程进行了预报,并给出了优选的运载器操纵方案。  相似文献   

9.
内装式空射运载火箭与载机分离过程的纵向飞行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空中发射运载火箭分离过程中载机的纵向飞行品质,基于载机重心位置的变化特点,建立了纵向无量纲的线化小扰动状态方程,利用时域分析的方法对长、短周期模态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对照飞行品质规范与准则确定了飞行品质等级。结果表明随着运载火箭向后移动,短周期模态的飞行品质由等级1下降到等级2;长周期模态仅满足等级3要求。可见分离过程严重影响了载机的飞行品质,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提高载机的飞行品质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内装式空射运载火箭与载机分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比较内装式空射运载火箭前向发射和后向发射的性能,在定性分析内装式运载火箭与载机分离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内装式空射运载火箭采用前向发射和后向发射时的分离过程数学模型.其中运载火箭的数学模型是刚体运动模型,稳定伞的模型是质点模型,而伞绳的模型是弹簧阻尼系统模型.以此数学模型为基础,对两种发射方式的分离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内装式空射运载火箭采用前向发射方式比采用后向发射方式具有较大的性能优势,但运载火箭的姿态控制是前向发射的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11.
陶久亮 《兵工自动化》2022,41(3):45-51,55
为满足运载火箭测量系统对火箭各部段分离进行可视化拍摄的需求,提出一种运载火箭摄像装置视场有 效性仿真分析方法。以某型运载火箭发射任务为背景,针对不同的发射窗口,对火箭飞行全过程中摄像装置视场出 现太阳的时段进行统计,并对摄像装置的拍摄任务开展摄像装置视场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为发射窗 口的制定提供依据,在不影响发射任务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保障摄像装置的视场有效性,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满足多管火箭炮能够发射无控火箭弹、制导火箭弹等多种型号火箭弹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TMS320F2812型DSP为核心的多管火箭炮地面发射控制装置。研究了其功能和系统方案,重点对硬件中的弹种检测、状态监测电路、无控火箭弹发射点火电路等关键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并进行了系统软件设计。在实际的试验中,该系统能够安全可靠地完成多种型号火箭弹的发射任务,实现了火箭炮地面发射控制装置的智能化和多功能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的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长征火箭完全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已形成了包括12种火箭在内的长征系列火箭群体,可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多种卫星;已进行了64次发射,将72个航天器成功送入地球轨道,其中包括27颗国外卫星;火箭总体技术性能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带动了国经济相关行业的发展,中国运载火箭将进一步提高可靠性、适应性,缩短发射周期,优化火箭型谱,开发研制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高性能、低成本的运载火箭、进一步提高参与国际商业发射服务的能力。中国学应研制和探索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从根本上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促进中国火箭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王健  林庆育  阮文俊  王浩 《兵工学报》2017,38(8):1506-1512
为了实现单兵火箭“有限空间内发射”的能力,提出了在尾管内放置液柱平衡体的单兵火箭发射系统,对该系统进行试验研究的同时分时段分析了内弹道过程。以经典内弹道理论为基础,将燃气与液体之间的无规则混合假设为“穿孔混合”,建立了发射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运用龙格-库 塔法进行了数值计算,给出了完整的内弹道曲线。通过试验与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燃烧室最大压力相对误差为1.6%,弹丸速度相对误差为0.9%,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为单兵火箭驱动液柱发射系统的内弹道过程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对比分析单兵火箭发射系统在有无液体柱平衡体两种条件下的计算结果可知,在相同发射条件下,液柱平衡体在减弱发射特征的同时提高了弹丸的速度,提升了火箭弹的威力。  相似文献   

15.
CZ-2F火箭是中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运载火箭,且是唯一在发射场"发射一发备份一发"的火箭.首先介绍了CZ-2F单发火箭的优化流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空间站后续任务两发CZ-2F火箭在发射场的"串行"和"并行"测试发射流程,并对"串行"和"并行"两种测试发射流程进行了比较.综合"串行"和"并行"测试发射流程的优缺点,提出了...  相似文献   

16.
低温供气连接器(以下简称"连接器")作为运载火箭箭地接口的关键设备,主要用于氢箱、氧箱射前增压及低温气瓶充气等功能,采用手动或半自动对接、自动脱落.连接器是否能够可靠脱落直接影响火箭的正常发射流程,甚至可能会造成任务的推迟或终止.根据之前发生的质量问题,开展了连接器脱落可靠性提升工作,并进行相应的试验验证和分析,为连接...  相似文献   

17.
多管火箭炮刚柔耦合多体发射动力学仿真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冯勇  马大为  薛畅  陈兵 《兵工学报》2006,27(3):545-548
以多刚体动力学和柔性多体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刚柔耦合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应用ADAMS、ANSYS软件,通过建立ADAMS模型,并在模型中引入柔性定向管,对某火箭炮系统进行了发射动力学仿真和分析,得到了全炮的受力及振动情况,为今后更精确的研究火箭炮的发射过程动力学特性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武器系统发射时的初始扰动对于射击精度的影响至关重要,为了研究火箭炮发射时土壤硬度对于发射初始扰动的影响规律,提高火箭炮射击精度,利用多刚体动力学、多柔体动力学理论及土壤本构模型,建立刚柔耦合火箭炮发射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土壤刚度、粘聚力及内摩擦角等关键参数对于火箭炮振动特性的响应影响,由刚柔耦合模型计算了燃气流冲击下火箭炮支腿的受力特性及炮口响应,并进行实验验证,最终研究了几种不同硬度土壤对火箭炮初始扰动的影响规律。该计算方法为土基发射武器的动力学计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某新型固体运载火箭取得“一箭四星”任务的圆满成功,展示了固体火箭“快速、可靠、便捷、灵活”的技术优势,检验了快速发射流程。对固体运载火箭发射流程管理、计划管理模式进行系统总结,对流程管理和计划管理中的创新模式、管理举措进行提炼,为后续型号及其他型号的发射流程和计划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