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对于需要手术修复的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虽然目前有大量的研究比较脊柱前路手术与后路手术的效果,但还没有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证明其优劣。这使胸腰段爆裂骨折前后路手术比较的Meta分析研究成为必要。目的:通过分析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前路及后路手术的文献,对两种修复方式进行系统评价,以指导胸腰段爆裂性骨折修复方式的选择。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lseveir、万方、CNKI等数据库,以"thoracolumbar fracture","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pinal fracture","RCT","anterior","posterior","胸腰段骨折","前路","后路","脊柱"等关键词查找脊柱胸腰段骨折前后路手术比较的研究论文,并利用Revman 5.3荟萃分析软件对文献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obb角丢失角度、Frankel分级改善程度以及椎体高度丢失率等数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与结论:最后筛选的文献有18篇,总病例925例,其中前路手术组459例,后路手术组466例。前路手术时间较后路手术时间平均多36.47 min,前路手术组出血量较后路手术组平均高出432.58 m L,前路手术组Cobb角丢失角度较后路手术组平均低3.41°,前路手术组Frankel分级改善程度较后路手术组平均高0.33级,前路手术组椎体高度丢失程度较后路手术组椎体高度丢失平均少1.76 mm,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obb角丢失角度、Frankel功能分级改善程度以及椎体高度丢失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前路手术虽然有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技术难度大等缺点,但因其优良的近期与远期效果,在有条件的医院应该优先应用于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背景:运用锁定钢板修复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应用不同类型钢板内固定后桡骨远端相关解剖参数的变化仍不清楚。目的:通过与普通锁定加压钢板进行比较,探讨可撑开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及桡骨长度恢复的修复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州市中医医院骨科收拾的38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内固定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可撑开锁定钢板组22例,普通锁定钢板组16例,骨折分型采用AO分型,均采用掌侧入路。测量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及随访末X射线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根据Denis标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估。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5-26个月。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9-16周,平均12.3周。内固定后两组掌倾角均值分别为10.6°和11.3°,尺偏角均值分别为21.1°和19.2°;随访末两组掌倾角均值分别为8.5°和8.5°,尺偏角均值分别为17.9°和15.8°,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内固定后两组桡骨短缩均值分别为0.5 mm和1.1 mm,随访末两组桡骨短缩均值分别为0.9 mm和1.4 mm,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内固定后Dienst功能评估:可撑开组优16例,良6例;普通组优11例,良5例,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运用可撑开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修复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能获得良好的术后掌倾角、尺偏角及腕关节功能,且其对桡骨长度的恢复较普通锁定加压钢板更好,并能在随访期间得到维持。  相似文献   

3.
背景:相邻近节段病是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后的一种长期并发症,在近些年逐渐受到重视,其发病原因主要有手术邻近节段活动度增大、椎间隙高度丢失、椎间盘内压过高等多方面因素。在实际临床中,颈椎非融合与融合手术相比,是否能有效降低相邻近节段病的发生率,目前还没有明确定论。目的:系统评价颈椎融合和非融合治疗对相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检索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Medline、Pub Med、Embase和Cochrane等数据库中关于比较颈椎融合与非融合技术修复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比两种修复方法对相邻近节段病的影响,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利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为术后因相邻近节段病行二次手术。结果与结论:经过筛选,5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有1 60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因颈椎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785例,椎间盘置换817例。1 066例患者完成了所有随访,总随访率为66.54%,其中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患者494例,椎间盘置换患者572例,共有68例因相邻近节段病接受了二次手术,总二次手术率为6.38%(68/1 066),其中椎间盘置换后28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后40例。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等级均较高,5篇文献评价等级均为A级,且异质性较小(I2=14%)。Meta分析结果显示,颈椎非融合术后相邻近节段病的二次手术率低于融合手术,差异有显著性意义(OR=0.58,95%CI:0.35,0.96)。提示颈椎融合术后相邻近节段病的二次手术率高于非融合治疗,融合手术所造成的颈椎生物力学改变对相邻近节段病发生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定量评估复杂系统中多台有载调压变压器(OLTC)调节对系统电压稳定的影响,根据非线性方程极值分析原理,推导出了网络传输功率极限的必要条件,提出可以评价负荷节点电压稳定性的法向阻抗模裕度指标(NIMMI)。基于法向动态等值阻抗模,提出了可以动态跟踪系统节点间联系紧密性程度的电气耦合系数指标。针对含OLTC的非线性电力系统特点,考虑变比的影响,在牛顿-拉夫逊法求解潮流方程组的基础上,对初始状态下使潮流计算收敛的雅可比矩阵进行修正,计算节点动态等值参数,并进一步提出了计及负荷特性和OLTC调压效应的NIMMI。所提出的NIMMI能精确地量化分析复杂系统中多OLTC协调动作对电压稳定的综合影响,可以作为全网OLTC协调动作方案及变比调节范围的合理性评价依据。电气耦合系数指标能准确有效地识别出电压失稳速度较快的关键节点。最后,通过IEEE 14节点系统的仿真结果验证了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