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08、2009及2012年相同时段内,对西藏驱龙铜矿区内及外围水系中重金属离子及水化学采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体中Cu、Zn离子含量较高,水化学类型为硫酸盐型,p H均值为5.57,硫化物的风化溶解造成水体中SO2-4异常,且与Cu2+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金属硫化物氧化释放出大量重金属离子,并随地下水、地表水迁移富集,其浓度变化趋势与矿床大小及赋存位置一致,Cu2+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与铜矿床类型、规模等存在成因联系,其为寻找该类型矿床建立了良好的水文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
河南庄金矿位于秦岭褶皱系北缘东端,为一产于变质岩层间破碎带中的蚀变岩、石英脉复合型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包裹体类型主要为纯CO2包裹体和CO2+H2O包裹体,其中CO2+H2O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为241~398℃,均一压力为100~250MPa,盐度为7.1%~13.6%NaCl,暗示成矿流体应为中低压力环境下的富CO2的中低盐度中高温流体。矿石中氢、氧和硫同位素组成含量分别为-92.2‰~-79.0‰、9.3‰~11.0‰和8.5‰~11.6‰,具有岩浆热液的特征,但可能与围岩发生了一定的交换。总之,河南庄金矿为岩浆期后热液矿床,CO2是金搬运和沉淀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3.
5.
为了查明波龙铜矿区成矿花岗闪长斑岩的岩浆源区,系统地测试了斑岩的Sr-Nd-Pb同位素。结果表明,成矿花岗闪长斑岩的δ87Rb/δ86Sr为1.265~10.151 2,δ87Sr/δ86Sr为0.711 041~0.725 101,(δ87Sr/δ86Sr)i为0.707 59~0.709 83;δ143Nd/δ144Nd为0.512 09~0.512 30,εNd(t)变化范围为-7.714 774~-3.572 778;δ206Pb/δ204Pb为17.068~17.820,δ207Pb/δ204Pb变化范围为15.485~15.556,δ208Pb/δ204Pb为36.861~37.804。Sr-Nd-Pb同位素特征表明,波龙成矿斑岩的岩浆源区具有EMⅠ型富集地幔与EMⅡ型富集地幔的特征,起源于洋壳俯冲脱水形成的流体交代楔形地幔区,并在上侵过程中受到了下地壳物质的混染。波龙铜矿床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向北俯冲诱发的岩浆作用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为了查明雄村Ⅲ#矿体成矿流体特征以及成矿机制,通过详细的地质特征分析,结合主成矿阶段脉石英的流体包裹体及氢、氧同位素的测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主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均一温度主要为170~310℃(峰值220℃),盐度变化范围为1.20%~30.1%;成矿流体的氢同位素含量为-134.3‰~-118.5‰,氧同位素含量为-0.8‰~-0.2‰,表明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具有中温、中低盐度的特征。雄村Ⅲ#矿体成矿物质的沉淀与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以及钾硅酸盐化蚀变过程中磁铁矿的结晶有关。 相似文献
8.
9.
10.
紫金山铜金矿床XI号铜矿带位于矿床的深部,是探讨矿床深部是否有斑岩型矿床找矿潜力的理想区段。在资料收集、详细岩矿鉴定的基础上,对XI号铜矿带主成矿阶段与铜蓝、蓝辉铜矿等密切共生的石英开展了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XI号铜矿带主要发育液相、气相、CO2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200~260°C和300~360°C,盐度介于0.35%~33.40% NaCl eqv;包裹体成分主要为H2O、CO2、NaCl、CO2-3,成矿流体属于NaCl-H2O-CO2体系。综合分析发现,XI号铜矿带成矿流体同时具有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和斑岩型矿床的特征。因而判断XI号铜矿带为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和斑岩型矿床的叠加部位,紫金山铜金矿床为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铜金矿床,在其深部有寻找斑岩型矿床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1.
阿希勒金矿床处于额尔齐斯构造成矿带西北段-玛尔卡库里成矿带.通过流体包裹体研究,认为包裹体类型为富CO2的两相包裹体LH2O - LCO2、水溶液两相包裹体(L-V)、纯H2O的单相包裹体.包裹体均-温度值为97.8~298.7℃,盐度为1.81~14.41wt% NaCl.eq,流体密度为0.59~0.83 g/cm... 相似文献
12.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6,(1)
紫金山铜金矿床Ⅺ号铜矿带位于矿床的深部,是探讨矿床深部是否有斑岩型矿床找矿潜力的理想区段。在资料收集、详细岩矿鉴定的基础上,对Ⅺ号铜矿带主成矿阶段与铜蓝、蓝辉铜矿等密切共生的石英开展了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Ⅺ号铜矿带主要发育液相、气相、CO_2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200~260℃和300~360℃,盐度介于0.35%~33.40%NaCl eqv;包裹体成分主要为H_2O、CO_2、NaCl、CO_3~(2-),成矿流体属于NaCl-H_2O-CO_2体系。综合分析发现,Ⅺ号铜矿带成矿流体同时具有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和斑岩型矿床的特征。因而判断Ⅺ号铜矿带为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和斑岩型矿床的叠加部位,紫金山铜金矿床为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铜金矿床,在其深部有寻找斑岩型矿床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3.
202斑岩铜矿床含矿岩体蚀变分带明显,由中心向外发育强钾化硅化带-黄铁绢英岩化带-黄铁矿化带-青磐岩化带。该矿区脉体较发育,以细脉浸染、网脉状矿化为主,脉体类型多样、切割关系复杂。对相应蚀变矿化阶段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系统进行了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学研究,发现与成矿有关的流体包裹体温度外围为180℃~460℃,其中钾长石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普遍较低,可能在钾化阶段经历了多个阶段热液活动,或是岩体的抬升过程中有包裹体遭受。其他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变化与成矿阶段演化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从早期到晚期温度逐渐降低,表现出流体系统温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15.
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是一种重要的稀有金属矿床类型。通过对含矿性较高的白云母型伟晶岩和锂云母型伟晶岩中的原生流体包裹体进行测温实验,发现存在有熔融包裹体、纯CO2包裹体与NaCl—H2O溶液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282.2~384.5℃,盐度为7.7%~10.61%。白云母型花岗伟晶岩中的流体包裹体捕获温度为581℃,捕获压力P为177.3 MPa;锂云母型花岗伟晶岩中的流体包裹体捕获温度为517℃,捕获压力P为165.5 MPa。以上结果说明矿床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中—低盐度的NaCl—H2O流体体系。本次研究认为豫西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成因为花岗岩浆结晶分异自交代作用。 相似文献
16.
西藏多不杂—波龙矿集区位于金沙江缝合带和怒江缝合带之间,缝合带内已发现了多个成带状分布的金、铜、铬矿床,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在详细分析多不杂—波龙矿集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物化遥特征的基础上,以该矿集区内的多不杂铜矿为例,详细研究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并构建了包含岩浆岩特征、控矿构造特征、围岩蚀变特征、地层岩石类型、物化遥异常特征以及表生矿物组构的找矿预测模型。研究表明:经工程验证发现在多不杂—波龙集矿区的尕尔勤铜矿区内存在一个长10 km、宽3 km的巨型蚀变体,经ZK1901钻孔深部验证,当钻孔穿越300~400m厚的黄铁矿+硅化带后,逐渐出现了铜矿化体,且随着深度的增加,铜矿化更趋明显;在该集矿区NW侧存在规模较小的铜矿床,SE侧存在一个规模较大的黄铁矿,前者形成于距晓坑火山2.5 km处,沿NW走向的断裂破碎带区域内,晓坑火山机构SE侧2.5 km范围内的主含矿断裂为该矿集区下一步的重点找矿区域。上述分析对于在该矿集区进一步开展铜矿及其他多金属矿找矿勘探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某隆起区金矿床、矿点主要位于结晶基底杂岩中,主要成矿温度为中温—中高温热液成矿,成矿压力为中等,是在碱性、还原条件下形成的,金矿成矿热液来源与岩浆热液有关,并受到变质水的影响;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幔、下地壳的深源物质,金矿主要形成于燕山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