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试论中国油气地质条件的特殊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志立 《勘探家》1999,4(2):1-7
中国油气资源丰富,但石油地质构造背景特殊,油气田形成条件复杂。本文从中国板块构造演化控制成盆条件,盆地类型影响石油地质成藏因素这一思路,分析了中国区域地质结构,板块构造演化,盆地类型和沉积建造,中新生代大陆构造活动,陆相盆地热结构等的特殊性,及其对中国油气藏形成和勘探工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油气资源丰富,但石油地质构造背景特殊,油气田形成条件复杂。本文从中国板块构造演化控制成盆条件、盆地类型影响石油地质成藏因素这一思路,分析了中国区域地质结构、板块构造演化、盆地类型和沉积建造、中新生代大陆构造活动、陆相盆地热结构等的特殊性,及其对中国油气藏形成和勘探工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南亚地区油气地质综合研究与区域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亚地区经历冈瓦纳陆内裂陷、冈瓦纳大陆破裂与被动陆缘演化和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阶段,形成四大类沉积盆地,包括周缘前陆盆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大陆裂谷盆地和克拉通盆地。含油气盆地主要分布在印度大陆的东缘和西缘,具有良好的油气地质条件,在层位上集中分布在古近系、新近系和白垩系。盆地类型与演化决定了油气富集规模和时代,有效烃源岩分布控制了油气田的平面分布,储盖组合控制了油气的纵向分布。根据盆地类型和规模、盆地石油地质条件、资源总量和盆地勘探程度等指标对南亚地区沉积盆地进行综合评价,优选出Bombay盆地、Indus盆地、Krishna—Godavari盆地、Bengal盆地、Assam盆地、Cambay盆地、Cauvery盆地、Potwar盆地等有利沉积盆地。  相似文献   

4.
中国海相油气勘探前景、主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2,自引:8,他引:24  
塔河、普光大油气田的发现表明中国海相层系油气资源潜力大,是重要的油气资源战略接替领域。但是,中国海相层系形成时间早,演化历史长;盆地多阶段演化形成了多套烃源岩、导致了多期成藏和后期的多次调整,油气分布规律复杂,勘探风险大。因此,要取得海相层系油气勘探的新突破,发现更多、更大的油气田,必须坚持勘探和持续投入,坚持理论创新与技术进步,针对海相层系面临的主要问题,发展我国的海相油气成藏理论技术,围绕“多期构造活动背景下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聚散机理与富集规律”核心科学问题,突出构造演化这一条线,把握三个重点-烃源岩、储层、保存有效性研究重点,强化三个结合-理论创新与勘探实践结合、区域评价与目标评价结合、地质研究与工程技术结合,定能在海相层系发现更多的大油气田。  相似文献   

5.
哥伦比亚油气地质与勘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哥伦比亚油气资源丰富,为南美第4大油气生产国,是南美地区值得重点关注的国家之一。该文以石油地质理论为指导,对哥伦比亚的油气地质特征和油气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勘探潜力。研究认为哥伦比亚具有构造复杂多变、盆地类型多、沉积地层发育齐全、烃源岩优越、储盖组合配置良好和圈闭类型丰富的特点,其油气分布集中,重油、常规油平面上分异明显,油气成藏受烃源岩、运移通道和储盖组合的控制;东部构造区、前陆盆地、第三系、构造圈闭、常规油气为未来勘探重点。研究结果能为哥伦比亚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二连盆地看东北亚地区裂谷盆地群油气勘探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二连盆地通过 2 0多年的勘探 ,建设了一个年产原油 10 0× 10 4 t新的含油气区。同时 ,加深了对该区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分布规律的认识。二连盆地是由许多具有相似构造发育史的、分散的小型湖盆组成的盆地群。这些小型湖盆群具有独特的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成藏类型。根据二连盆地油气分布规律的认识 ,回过头来看东北亚地区裂谷盆地群如何进行油气勘探 ,提出了 4个勘探方向 :首先应选择坳陷背景上的、山前平原型的、沉积稳定型的、相对继承性发育的、大而深的单断断槽式凹陷进行油气勘探 ;单断断槽式、单断断阶式的凹陷以中央构造带作为油气勘探的突破口 ;单断断超式凹陷首选斜坡构造带上的鼻状构造 ;单断反转式凹陷要以勘探构造—岩性等复合型油气藏为重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沉积盆地油气立体综合勘探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油气勘探近15年来进入发现高峰期,在成熟区精细勘探、新区、新层系、新类型、新领域勘探中不断取得突破,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勘探取得重要进展,剖析这一阶段勘探的性质与思维方法将为中国油气勘探持续深入开展奠立重要基础。从沉积盆地系统论与油气勘探方法论的角度,通过剖析沉积盆地的油气地质基础,结合现阶段油气勘探实践,提出了新时期的勘探理念与方法。研究表明,中国的沉积盆地多为多旋回叠合盆地,沉积盆地的演化受周缘板块构造作用、陆内构造变形及其深部地幔地质过程的控制,复杂构造背景下油气多层系规模聚集。中国沉积盆地有常规油气、低熟油、生物气、致密气、页岩油气、煤、煤层气、盐类、天然气水合物和金属等多种矿产资源,资源潜力大。中国的油气勘探经历了构造油气藏、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阶段,现今进入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并举的"立体综合勘探"阶段。这一阶段是针对"全盆地、多层系、多尺度储集体、多类型资源"的全链条的整体勘探,钻探进入万米尺度,海域进入深水区。立体综合勘探的理论基础是多旋回叠合盆地油气地质学、油气成藏动力学与非常规油气地质学,技术手段是多尺度(微米-纳米)储集体分析技术、"两宽一高"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与"水...  相似文献   

8.
渤海湾盆地新层系新领域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回顾渤海湾盆地新层系新领域勘探简况,分析了新层系新领域的石油地质条件.指出新层系新领域油气资源丰富,论证了圈闭、沉积、储层的特点及油气聚集规律.下第三系深层圈闭类型多、勘探领域广、储集层存在异常孔隙和次生孔隙发育带;海相碳酸盐岩可以生油得到证实,有的地区可以形成好的储集层;用低成熟油理论作指导寻找浅层油气资源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较好的石油地质条件,使渤海湾盆地继续加强勘探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渤海湾盆地新层系新领域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回顾渤海湾盆地新层系新领域勘探简况,分析了新层系新领域的石油地质条件。指出新层系新领域油气资源丰富,论证了圈闭、沉积、储层的特点及油气聚集规律。下第三系深层圈闭类型多、勘探领域广、储集层存在异常孔隙和次生孔隙发育带;海相碳酸盐岩可以生油得到证实,有的地区可以形成好的储集层;用低成熟油理论作指导寻找浅层油气资源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较好的石油地质条件,使渤海湾盆地继续加强勘探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为新疆北部最大、最富集的含油气盆地,随着盆地勘探资料丰富,重新研究盆地油气形成与分布,明确大油气田富集层位和勘探方向,可为盆地整体勘探部署提供指导.应用地震、钻井、试油、油源对比等资料,通过油气藏解剖、有效烃源岩分布和生烃潜力的差异性再认识,将盆地石油地质演化与构造演化相结合,对盆地油气聚集成藏的复杂性进行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部陆壳与含油气系统基本特征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中国大陆地壳的核心──中国地台区是全球九大地台区中面积最小的一个,是唯一一个东西延伸的地台,是在整个地球发展史中始终受挤的陆壳。侏罗纪以来,由于太平洋板块的生成,中国大陆岩石圈处于四面受挤的地球动力环境中,使中国陆壳成为新构造运动最活跃的陆壳,中国西部成为新构造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从而,使中国西部含油气盆地地表油气苗发育;可能具有有机成因与无机成因油源;商业油气层出现在膏盐层与铝土矿层等好的盖层之下,油气田多沿活动断裂分布;表明与东部含油气盆地油气田受生油区控制的源控型含油气系统不同,表现为保技型含油气系统。因此,油气勘探原则也应有别于东部,应采用“沿着盆地(隆起)边缘钻探,占高点、打屋脊,地面显示是导引”的办法,可能是投入少而效果好的勘探原则。  相似文献   

12.
加蓬LT2000区块是中石化在南加蓬次盆中的一个重要的勘探区块,该区位于早期大陆边缘裂谷盆地和晚期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叠合地区,构造条件复杂,有盐上和盐下两套含油气系统,油气成藏规律不明确。采用板块构造理论,盆地分析和构造分析的方法,明确盐下油气系统是区块主要的勘探层系;盐下划分为两个构造层,具有不同的构造特征;从盐下构造结构特点和圈闭发育程度进行评价,区块北部是盐下油气成藏最有利的地区,应该是区块油气勘探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从华南板块构造演化探讨中国南方油气藏分布的规律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华南板块在盆地的形成上、断裂发育的时代上和褶皱变质的时空展布上的有序性,探讨中国南方的成盆和成烃条件;从加里东、印支、燕山三次地壳变形作用及其对前期构造的改造和叠加,探讨南方油气藏的保存条件.在华南板块上,成盆和成烃条件从西向东有序性的发展,而改造和破坏成藏条件的地壳运动又从东向西推进,显示出异常复杂情况,并最终控制了扬子古板块内油气藏从东向西分布的规律性,即从江南隆起西缘的下古生界古油藏向川中和川西地区分布的上三叠统气藏和侏罗系油藏展布的特征.这种从东向西在空间上油气分布的宏观规律性的认识,有助于今后研究和勘探中国南方碳酸盐岩含油气远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牛庄洼陷砂岩透镜体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剖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通过对牛庄洼陷3个典型的砂岩透镜体油藏的成因机理及其主控因素的剖析,发现砂岩透镜体形成的沉积环境或砂岩体成因类型、砂体围岩供烃条件和砂体自身的物性条件是制约岩性油藏成藏的主控因素。在浊积岩砂体形成的油气藏中,砂体围岩的供烃条件(有机碳含量、有机质类型、镜质体反射率)越好,砂体自身孔渗性(孔隙度、渗透率)越好,砂体的含油性(充满度、含油饱和度)就越好。牛庄油田牛20C3、王70B和牛35B1都是浊积砂体,其中牛20C3砂体的围岩供烃条件及其自身物性最好,砂体的含油性也最好,圈闭充满度高达74.56%;王70B砂体围岩供烃和自身物性较好,砂体含油性中等,圈闭充满度53.25%;而牛35B1砂体的围岩供烃和自身物性差,其充满度仅有29.02%。  相似文献   

15.
成盆期后改造与中国含油气盆地地质特征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成盆期后改造是中国含油气盆地与世界相比最具个性特色的一种构造现象,它对盆地的成烃、成藏和油气资源的保存程度影响至深。而成盆期后改造又与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固有地质特征密切相关。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形成主要以微小的破碎陆块为依托。在全球构造演化中,古生代它们被夹持于周围巨大的大洋板块之间,中生代以来则夹持于同样巨大的西伯利亚、印度大陆板块和太平洋诸大洋板块之间。它们的多次分离和聚合,以及由此导致的盆地形成和演化始终处于周围板块动力系统应力积聚和消散的制约之中,由此造就了中国含油气盆地多期成盆、不同期盆地多次叠加、多构造沉积旋回演化和多次成盆期后改造等独有特色。  相似文献   

16.
叠合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晓云  罗群 《断块油气田》2006,13(5):8-10,14
经历了多期构造变革,由多个单型盆地经多方位叠加复合而形成的具有复杂结构的盆地称为叠合盆地;多层段多期生排烃多期运聚散,多来源多阶段混合成藏,多区带多旋回改造调整,油气藏分布预测困难是叠合盆地的4个主要油气地质特征;叠合盆地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油气分布极为复杂,迫切需要新的地质理论和相关配套技术解决叠合盆地的分布规律和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17.
油气成因二元论与油气勘探新准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恺 《新疆石油地质》1996,17(4):303-308
根据板块构造旋回与壳-幔深部油气无机成因的观点,从屋脊式三维空间无机、有机多套油气源叠加、富集的模式出发,从含油气板块构造的选择、含油气盆地的选择、油气勘探目的层的选择、寻找大油气田和油气聚集带、油气勘探程序等5个方面探讨了油气勘探的新准则。这一新的油气勘探准则较之目前单纯建立在油气有机成因说基础上的勘探准则,更能全面地反映了油气成因二元论这一客观现实,因而在勘探实践中应用这些原则将能获得更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8.
周东延 《中国石油勘探》2012,17(3):19-31,36
油气动态富集理论是关于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综合评价和油气成藏及分布规律的油气勘探理论与方法体系,它建立在我国油气勘探实践特有的发展基础之上,继承性地将我国已有石油地质综合评价和成功勘探模式由"静态"向"动态"、由表象向成因及动力方向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从油气动态富集的思想和概念出发,详细阐述了油气动态富集理论的3项基本原理(相互作用、相对性原理,油气资源及其时空分配控制原理,圈闭体系、充注体系协调匹配原理)及其新认识,并对其分析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此基础上,对含油气盆地动态综合评价及勘探一体化体系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发展历史及现状,综合评价了含油气盆地油气勘探风险构成及最优化目标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部与中亚前陆盆地油气地质特征类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亚及中国西部盆地自中生代以来,一直处于相同的大地构造位置—特提斯构造域的北缘。由于受到特提斯洋形成与演化的影响,两地区在中、新生代经历了相似的构造演化过程,即都经历了中生代-古近纪断陷-坳陷沉积阶段和新近纪以来的前陆盆地演化阶段,在中—新生代沉积特征等方面表现出许多共同特征,油气地质条件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然而,各盆地不同的基底特征及其具体的大地构造位置又使其油气地质特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油气勘探的实践表明,中亚盆地群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气富集区之一。因此,进行中国西部与中亚前陆盆地油气地质特征的类比研究,认真分析两地区油气成藏条件的差异,有助于正确认识中国西部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和分布规律,从而有效地指导西部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