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分析论证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技术应用在配变监测系统中配变数据传输的可行性,建构了基于GPRS无线通信技术的配变监测系统组织结构。介绍了GPRS无线终端的软硬件实现方法和工作机制,配变监测系统中C/S、B/S的体系结构,以及系统的具体功能。分析了基于GPRS无线通信技术的配变监测在实际运行中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配网自动化无线通信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介绍了配网自动化中通信的重要性,简要分析比较了现有的通信方案,指出了无线通信方案的优势。并对几种在配网自动化中有应用价值的无线通信方式分别给予了介绍,重点对基于SMS(短消息)、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以及无线双向数据通信窄带广域网等技术在配网自动化通信中的应用提出实现方案,并进行了综合分析比较,指出了配网自动化中通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杨利彪 《电气应用》2021,40(11):77-83
基于无线通信系统在核电厂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无线通信系统在国内外的使用情况,结合业务需求对核电厂无线通信系统进行技术选型.简要介绍了当前主流的无线通信技术WiFi6和5G,并在无线频段、安全性和终端生态等多方面进行对比,结合核电厂的应用场景指出5G技术更适合应用于核电厂无线通信,借助于无线通信网络为实现核电智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细介绍了GPRS无线数据通信的工作原理及应用GPRS技术进行无线通信的设计方案、软硬件的实现。嵌入式GPRS无线通信技术为数据传输业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缩短了应用系统的开发周期,减小了开发难度和风险,具有很高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网技术的发展,传统电网逐步迈向能源互联网,电力无线专网能全联接智能电网,已逐渐成为能源互联网的基础。首先,分析了IoT-G 230 MHz关键性能指标与国家电网公司核心业务的匹配度;然后,对IoT-G 230 MHz电力无线通信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总结了IoT-G 230 MHz电力无线通信技术的九大技术优势,;最后,分别对IoT-G 230 MHz现阶段的应用情况及未来发展部署进行了介绍。通过文中的分析介绍,可以得出IoT-G 230 MHz关键性能指标与国家电网公司核心业务具有高度匹配性,为IoT-G 230 MHz电力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可视化定位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在无线获取定位信息的同时采集测控目标现场的真实图像。证明了可视化定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信息论依据。介绍了可视化定位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中的图像信源编码原理和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了可视化定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实例。理论与实验结果证明了可视化定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优越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通过可视化定位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掌握目标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针对电力应急通信的现场应用需求,提出了基于LTE技术的应急通信系统网络架构,分析了与应急通信业务密切相关的主要关键技术,最后利用单基站无线实验网测试了语音、视频业务的承载能力与实时性。实验表明,LTE宽带无线通信系统能够很好地满足电力应急通信的业务需求。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光载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和技术特点,提出了基于光载无线技术的智能小区通信网络结构,以及具体的解决方案,实现了智能小区多业务灵活接入,并研究了实际应用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光载无线通信以其显著的技术优势,将在未来电力通信接入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Mobitex和GPRS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何春红  孙毅  周鹏 《现代电力》2004,21(4):71-75
通过对电力系统新增业务的分析 ,提出引进无线数据通信技术是各项新业务得以实现和推广的关键所在 ,随后讨论了两种在电力系统中有实际应用实例的无线通信技术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GPRS)和Mobitex。通过对这两种通信技术的深入研究和性能分析 ,对这两种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将超宽带(UWB)无线通信技术应用于组建无线个人局域网(PAN)和无线多媒体网络,可实现数据在近距离范围内的高速传输,并有效地解决了信道衰减、成本高和功耗大等难题,同时,UWB技术也可应用于探测、定位、成像等方面.文章通过介绍UWB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它的2种调制方式以及性能特点,最后详细介绍了其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信息社会,人们对基于位置服务的需求日益突出。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的室内外定位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种能够提供时间、空间和对象标识信息的定位系统。系统设计综合运用了GNSS、传感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数据挖掘与处理技术,使用了北斗导航定位和RFID联合方式实现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的获取。系统包含了两大部分:一是系统的服务平台端;二是实现位置服务和多模通信功能的客户端。系统利用客户端采集位置信息、时间信息和本身的标识信息,由服务平台端根据需要进行综合处理。系统位置服务和时间服务信息精确,通信可靠性高,能够为行业和公众用户提供统一的时空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2.
Flipping the CMOS Switch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ireless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 due to its accessibility by anyone at anytime, anywhere. To a great extent, the succes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has been achieved through the rapid progress in semiconductor technologies, particularly in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CMOS) technology. Indeed, CMOS has made it possible to integrate radio-frequency (RF), intermediatefrequency (IF) and baseband blocks on the same die at low cost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s. Consequently, this attracts more subscribers to enjoy affordab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ervices.  相似文献   

13.
在配电网带电定位过程中,有些数据现场测量比较困难,需要远程测量后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传送给定位装置。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是一种常见的无线通信方式。针对谐振接地配电网,利用基于零序电流突变量的带电定位判据进行定位;设计了一套GPRS无线通信模块,传送定位过程中需要的零序电压,从而实现带电故障定位;通过试验对GPRS模块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4.
为降低泊车操作的难度,减少因泊车引发的事故,以LABVIEW为开发平台,运用现代图像处理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模糊控制理论设计了自动泊车系统.介绍了用图像处理技术获得汽车的位置信息及方向信息的方法,详细阐述了运用模糊控制理论设计自动泊车控制器的过程,以及用单片机MSP430F149及无线收发芯片nRF905搭建无线通信模...  相似文献   

15.
Cloud-RAN架构和CoMP技术是未来蜂窝移动通信的两个重要演进方向。基于Cloud-RAN的网络架构结合了信息通信技术领域最先进的云计算、虚拟化以及软件无线电等技术,具有维护升级简单、可扩展性强,基站调度灵活、能耗低,便于实现协作式无线传输技术等特点。CoMP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协作式无线接入网技术,通过小区间的协作传输,可以有效降低小区间干扰,提高系统容量。通过将这两种技术融合起来,构建基于Cloud-RAN的协作式无线接入网,可以在多基站间进行高效的数据传递与共享,结合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针对移动通信技术特征实现分层次的软件优化,通过使用多线程设计和指令集并行技术,提高软件运行效率,实现基于通用处理器平台的协作化无线接入网。基于Cloud-RAN的协作式无线接入网系统设计方案和实现优化方案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以为未来Cloud-RAN架构和CoMP技术的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光通信的有益补充,McWiLL宽带无线组网技术成为无线通信的主流之一。文章描述了McWiLL的关键技术,详细讨论了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同时结合黄山电力的实际情况构建了组网部署图,最终通过现场测试,证明了McWiLL宽带无线组网技术的实用性。系统能全面地满足语音业务、视频业务和数据业务等多种需求,在电力系统通信中有较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自动抄表系统中现有的主要几种通信方式,并考虑到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GSM的无线通信技术被应用于电力系统,成为无线远程抄表的一个发展方向,因此又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基于GSM网络无线通信技术的自动抄表系统。  相似文献   

18.
近场通信是基于无线射频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针对目前无法满足移动终端大容量、高效率的数据传输要求的问题,主要通过近场耦合的方式实现高速通信的方法,本文建立了天线耦合器近场特性分析的FDTD计算模型。采用调制高斯脉冲馈电,通过FDTD方法进行仿真,详细分析了在不同位置坐标处的时域波形和对应频谱,同时将不同形状的电磁耦合器进行比较从而得到最优化模型。这一研究结论对高速近场通信天线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针对无线通信技术受电磁干扰和通信安全限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相对缓慢的情况,介绍了可支撑泛在物联的电力无线专网,根据电力新兴业务的通信需求,比较1.8 GHz和230 MHz TD-LTE系统的技术指标,选择前者作为工作频率构建无线专用网,并根据地形和通信需求设计了电力无线专网的建设方案。实测数据表明,任何1个基站发生故障后,信号覆盖率均能达到1 Mbit/s的要求,所建无线专网可为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20.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猛,然而实际通信环境非常复杂,而且充满攻击和对抗,网络节点的正确位置信息是构建系统、维护网络、目标跟踪和事件定位等关键技术实现的基础,定位的安全性至关重要。着重研究了基于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原理抗女巫攻击的无线传感网络安全定位系统的编码技术和定位方法,并对相关算法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结果可知,改进后的编码和定位算法结构相对简单,对系统的硬件依赖小,抗攻击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