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考察了不同pH条件下,THPC对皮粉的鞣制作用。应用碘滴定法和磷钼蓝法测定THPC在鞣后皮粉中的含量。结果表明:当鞣制体系pH为10.0时,皮粉对THPC的吸附结合量较大,达到皮粉质量的50.13%;此时鞣制后皮粉的变性温度(TD)相对较高,为77.8℃。因此,THPC作为单一的主鞣剂,难于满足无铬皮革的鞣制要求。  相似文献   

2.
鲍艳  杨宗邃  马建中 《中国皮革》2006,35(19):14-17
采用皮粉及化学修饰皮粉,分别与乙烯基类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鞣剂、乙烯基类聚合物作用,并对鞣制前后的各种皮粉进行DSC测试。分析DSC谱图得知,鞣制后皮粉的收缩温度、协同单元、发生收缩反应时的反应级数以及活化能,均大于未鞣制皮粉,说明纳米复合鞣剂及乙烯基类聚合物具有一定的鞣制作用,且纳米复合鞣剂的鞣制作用大于乙烯基类聚合物,胶原中的氨基是与鞣剂结合的主要基团。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鞣制胶原湿热变性后鞣剂与胶原分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的变化有比较直观的了解,制备了铝、硅、磷鞣剂鞣制的皮粉.采用固态27Al NMR、29Si NMR、31P NMR方法,分别分析了铝、硅、磷鞣剂鞣制的皮粉湿热变性前后Al、Si、P元素的化学位移.结果表明:通过配位键与胶原分子发生作用的铝鞣皮粉,湿热变性后Al的化学...  相似文献   

4.
选用低毒、弱鞣性的水杨酸和3种金属盐(CrCl3、AlCl3、CuCl2)进行试验,目的是通过2种弱鞣性的物质进行结合鞣,观察其鞣制效果。首先合成配合物,即Rigid Matrix,然后对配合物进行结构分析,确定其分子结构,得到n(Cr)∶n(Sa)、n(Al)∶n(Sa)、n(Cu)∶n(Sa)分别为3∶1、3∶1、2∶1的比例形成配合物。最后用其来进行鞣制皮粉,并通过DSC测定鞣后皮粉的相变温度,来预测水杨酸-金属配合物的鞣制性能。试验发现:水杨酸铬鞣制皮粉的Onset点为146.7℃、水杨酸铝为145.7℃、水杨酸铜为144.1℃。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用碱式氨基磺酸铝作为代替Cr鞣剂的Al鞣剂,或作为Cr鞣过程中的Cr吸收助剂;并研究了皮粉中结合的Al含量和Cr含量,释放到鞣液中的Al、Cr量及鞣制皮粉的变性温度(T_D)。用碱式氨基磺酸铝鞣制皮粉结合的铝含量几乎  相似文献   

6.
京尼平与皮胶原的反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丁克毅 《中国皮革》2007,36(5):9-12
以从栀子属植物的果实中提取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京尼平为代表,研究其与皮胶原的反应性。采用UV、TLC等方法并结合已有的文献资料,探讨了京尼平与皮胶原的反应机理。用DSC法分析了京尼平的鞣制效果,并对最佳鞣制条件(京尼平的用量、鞣制时间、鞣液温度及pH值等)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用干皮粉质量5%的京尼平,在pH=7·5左右鞣制24h后,其DSC曲线的Tp可达到85℃,同时皮粉被染成深蓝色。因此我们认为,京尼平可以作为皮革工业的一种潜在的、可再生的、清洁高效的鞣剂和染料。  相似文献   

7.
水杨酸-金属刚性模块的协同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两种鞣性比较弱的鞣质进行结合鞣制,得到的成革的耐湿热稳定性大幅度提高,原因是在这两种鞣质之间形成了协同效应,即Synergistic Effect,这是提高成革稳定性的一个比较新型的研究理论体系。本实验使用自制的水杨酸-金属配合物对皮粉进行模拟鞣制,使用DSC对鞣后皮粉测定其相变温度,从而证明了鞣性模块的存在以及模块的协同效应对提高成革耐湿热稳定性的作用。结果发现:水杨酸铬在提高成革收缩温度方面最为明显,其作用后皮粉的热变性温度为146.7℃,其次是水杨酸铝,为145.7℃。  相似文献   

8.
一、不同磺酰氯与皮胶原的反应度及它们的紫外线吸收光谱的对比关系 1.各种磺酰氯与胶原的反应度本实验采用13种脂肪族磺酰氯和芳香族磺酞氯鞣制皮粉。称取10克标准皮粉,装入250ml瓶中,加入10ml10%Na_2CO_3和100ml丙酮;又称取含1克磺酰硫的磺酰氯鞣剂,溶于90ml丙酮中。把它加入皮粉中,充分振动,保持72小时鞣制,鞣后将皮粉挤压,以除去过剩的溶剂,将皮粉在40℃下干燥,然后转移皮粉入萃取器中用丙酮提取6小时,并用乙醇-水混合液(1:1)洗涤2小时,再  相似文献   

9.
三、磺酰氯同甲醛、戊二醛、铬和锆结合鞣制的效应 1.甲醛-磺酰氯鞣制系统 (1)磺酰氯预鞣、甲醛复鞣取10克皮粉和丙酮脱水山羊裸皮2块,加入溶于190ml丙酮中的磺酰氯10ml,再加10%Na_2CO_3液10ml,鞣制72小时,鞣后在40℃下干燥,用丙酮提取,用乙醇-水混合液处理。预鞣后的皮粉和皮块用10%甲醛复鞣72小时,在室温下干燥。 (2)甲醛预鞣、磺酰氯复鞣取20克皮粉和丙酮脱水山羊裸皮4块,浸泡在150ml蒸馏水中,加入10%甲醛(按皮重计)和150ml水,充分振动,添加10%  相似文献   

10.
铝预鞣白湿皮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专用铝鞣剂和硫酸钼鞣制皮粉、山羊皮和猪皮,并在酸性条件了退鞣。通过对鞣制山羊皮和猪皮进行剖层分析测定Al2O3含量,显示出专用钼鞣剂更适合于白湿皮技术。它更易渗透到皮内,分布更均匀,鞣制胶原更易退鞣脱钼。  相似文献   

11.
采用DMT-ⅡB无铬多金属配合鞣剂分别对1#有机鞣剂和2#有机鞣剂所鞣得的水牛二层坯革进行复鞣,即进行无机/有机无铬结合鞣,并进行湿态染整操作。试验工艺获得的水牛二层沙发革检测后发现,DMT-ⅡB配合鞣剂复鞣1#有机鞣剂鞣坯革制得的革收缩温度达到89.1℃,复鞣2#有机鞣剂鞣坯革制得的革收缩温度达到86.3℃,再经过湿态整理和干整理后收缩温度分别达到92.5℃和86.4℃,革身丰满柔软,撕裂强度和抗张强度较好。综合比较分析表明,DMT-ⅡB配合鞣剂与1#有机鞣剂结合鞣制得的成革综合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2.
采用DMT-ⅡB无铬多金属配合鞣剂分别对l#有机鞣剂和2#有机鞣荆所鞣得的水牛二层坯革进行复鞣,即进行无机,有机无铬结合鞣,并进行湿态染整操作。试验工艺获得的水牛二层沙发革检测后发现,DMT-ⅡB配合鞣剂复鞣1#有机鞣剂鞣坯革制得的革收缩温度达到89.1℃,复鞣2#有机鞣荆鞣坯革制得的革收缩温度达到86.3℃,再经过湿态整理和干整理后收缩温度分别达到92.5℃和86.4℃,革身丰满柔软,撕裂强度和抗张强度较好。综合比较分析表明,DMT-ⅡB配合鞣剂与1#有机鞣剂结合鞣制得的成革综合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3.
京尼平与栲胶和铝盐的结合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克毅  李杰 《中国皮革》2007,36(11):8-11
在前期对京尼平(genipin)与皮胶原反应性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其与缩合类的荆树皮栲胶、水解类的栗木栲胶和铝盐的结合鞣时,各种鞣剂的用量和使用先后顺序对皮粉湿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用栲胶预鞣、genipin复鞣的效果,要优于genipin预鞣、栲胶复鞣的效果;缩合类栲胶与genipin结合鞣的效果,要优于水解类栲胶;用铝盐预鞣、genipin复鞣的效果,要优于genipin预鞣、铝盐复鞣的效果。本研究为全植鞣工艺和铝预鞣白湿皮工艺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綦树林 《中国皮革》2002,31(15):41-43
探讨了用中国东北和内蒙古地区的黄牛皮生产珠光革的技术 ,重点介绍了浸灰、鞣制、复鞣、中和、加脂及干整饰工序的工艺方案。成革粒面光滑、细致、革身平展 ,并具有良好的耐折、耐溶剂、耐干湿擦等性能  相似文献   

15.
高吸收铬鞣机理及其工艺技术(Ⅱ)高pH值铬鞣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盐法脱水并结合使用低碱度 KMC蒙囿铬鞣剂在高 p H值条件下对皮粉及猪皮进行鞣制。考察了铬鞣剂的渗透及革的收缩温度。结果表明 ,此法能使铬在革内的分布与常规铬鞣法相当 ,并使铬的吸收率达到 90 %。在鞣制中 ,盐和 KMC的合适用量分别是 6 %~ 9%和 7% ,革的收缩温度是 97℃  相似文献   

16.
通过2种或3种材料结合鞣产生的协同效应,是提高皮胶原蛋白耐热稳定性的重要途径。已研究及实践的结果,间接证明了产生协同效应的原因,是2种鞣制用的材料在皮胶原纤维间聚合,形成了一种刚性模块。这种模块结构稳定且耐热性好,由此阻止了胶原分子在受热时造成的构型及构象的转变。为了明确刚性模块的鞣制机理,试验采用带羧基和醛基的氧化淀粉、荆树皮栲胶和金属盐,进行与皮粉结合鞣制模拟,进行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结果发现:氧化淀粉与金属盐结合,可以产生最优的刚性模块组合。  相似文献   

17.
不浸酸铬鞣剂在牛皮工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通过小试及中试,将不浸酸铬鞣剂C-2000用于牛皮的鞣制,并且与常规浸酸铬鞣方法做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牛皮鞋面革的制造中,不浸酸鞣制方法可使成革的松面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铬的吸收率得到明显的提高;同时工艺得到简化并且能显著降低铬和盐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将端羧基水性超支化聚酯(HBP-x)用在Cr(III)氧化实验中,证明了端羧基超支化聚酯HBP-x抑制了体系中Cr(III)向Cr(VI)的氧化,并考查了相对分子质量和支化度对HBP-x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在白皮粉浸酸铬鞣实验中,HBP-x起到促进铬鞣剂吸收和固定的作用.这对HBP-x用在清洁化制革中,以促铬吸收和抗铬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