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骅坳陷是渤海湾盆地主要的富油气坳陷,致密油是其重点接替资源。为明确黄骅坳陷孔二段致密油形成条件及勘探潜力,系统分析了孔二段的沉积环境、致密储层类型及特征,优选出致密砂岩、云质过渡岩2类4个致密储层甜点段。孔二段大面积分布的优质成熟烃源岩,与致密砂岩、云质过渡岩类呈互层式叠置产出,源储一体,构成源内叠置型、源内包裹型、源下披覆型3种成藏组合类型,具有大面积连片含油特征。优选南皮斜坡官东地区云质过渡岩,孔西斜坡官西地区源内致密砂岩,孔东、孔西断裂带源下致密砂岩3个致密油潜力区带为下步有利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2.
黄骅坳陷新生代断裂构造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黄骅坳陷断裂构造极为发育,其新生代构造系统主要为伸展构造系统,以铲形正断层或坡坪式正断层为主干伸展断层,以不同尺度的北东一北东东向正断层和具调节性质的北西一北西西向断层为特征。经过对黄骅坳陷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的分析,黄骅坳陷盖层中极难出现明确的走滑断裂,其雁列状排列的断层应为倾斜滑动断层;黄骅坳陷中不同凹陷或断块之间不同的伸展程度往往为横向地垒状凸起、鼻状凸起或鼻状背斜所调节,在横向凸起和凹陷之间伴生北西向正断层,它们与挤压变形体系中具有走滑性质的横向变换断层又有本质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黄骅坳陷中部潜山具有含油层系多、勘探程度低的特点,利用新三维地震数据体,对中部潜山进行构造落实、圈闭类型及成藏模式研究,明确了该区潜山发育受控于印支—燕山期挤压构造及喜山期盆缘伸展断裂,存在背斜潜山、翘倾断块潜山和走滑隐伏潜山3种类型。背斜潜山主要发育在沿岸走滑带以东,勘探层系为奥陶系;翘倾断块潜山夹持于沿岸与孔西走滑带之间,勘探层系包括二叠系、中生界;走滑隐伏潜山发育在孔西走滑带两侧,勘探层系为二叠系及中生界。结合潜山供烃及内幕结构特点判断,认为中部潜山勘探主攻方向应集中在两大领域:其一是喜山期扭张运动中发育的翘倾断块潜山,紧邻歧口主生油气中心,双源供烃,油气源充沛,重点预探"新生古储型"南大港潜山,突破意义重大;其二是与潜山内幕存在的盲冲断层相关的走滑隐伏潜山,中、新生代经历了断裂改造,储层发育,着重探索"古生古储型"孔西走滑隐伏潜山油气藏,甩开勘探意义大。  相似文献   

4.
黄骅坳陷是渤海湾盆地内重要的含油气坳陷之一。综合运用岩心、岩性组合、沉积构造、古生物、地震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沙河街组一段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将黄骅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分为沙一下(Es1(1))、沙一中(Es1(2))和沙一上(Es1(3))3个三级层序、9个体系域。研究认为,沙河街组一段碎屑岩沉积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近岸水下扇、重力流和湖泊5种沉积相类型。同时研究了各沉积相类型的沉积特征和空间展布特征。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发育在板桥凹陷、北塘凹陷和歧口凹陷西南部,曲流河三角洲主要发育在黄骅坳陷南区和埕宁隆起东南部,近岸水下扇主要发育在陡坡大断层沧县隆起的根部,重力流主要发育在歧北凹陷深湖区。最后指出,构造演化、断层陡缓和古地貌是控制黄骅坳陷沙河街组一段碎屑岩沉积体系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5.
黄骅坳陷上古生界油气成藏史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藏史数值模拟是通过对成藏温度及成藏诸要素(生、储、盖、运、圈、保)的模拟来研究油气聚集规律,确定成藏主控因素.对黄骅坳陷孔西潜山埋藏史、地热史、生储盖发育史和排烃史的研究表明,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主要形成两期油气藏,第一期油气成藏发生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该期生烃量有限,成藏规模较小;第二期成藏始于早第三纪且持续至今,是黄骅坳陷的主要成藏期.对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成藏条件的综合研究表明,以孔西潜山为代表的黄骅坳陷的成藏主控因素是生、排烃史和构造发育史的匹配以及成藏后的保存条件,次要因素是储集层和盖层条件.  相似文献   

6.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成因分类与分布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奥陶系潜山可划分为3种类型:1)翘倾断块潜山,是在喜山期扭张运动中发育的翘倾断块,其形成与伸展作用有关,如徐黑、北大港和南大港潜山等;2)层滑冲断潜山,与寒武系内部存在的滑脱断层或盲冲断层有关,一般发育在断块的内部,燕山早期形成,如千米桥、孔西潜山以及发育在徐黑翘倾断块内部的潜山等;3)背斜潜山,可分为挤压背斜潜山和滚动背斜潜山,前者是在燕山早期扭压过程中形成的挤压背斜潜山如乌马营潜山,后者是在沧东断层伸展中上盘发育的滚动背斜潜山如孔店、王官屯潜山等。翘倾断块潜山位于黄骅坳陷的东南侧和西北侧,与埕西断层和沧东断层的伸展活动有关;背斜潜山自北向南依次分布于中南区的孔店、军马站、王官屯和乌马营以及东光潜山等;层滑冲断潜山主要发育在翘倾断块内部,黄骅坳陷中南区的层滑冲断方向从东南指向西北,而北区的层滑冲断方向则从西北指向东南,呈左行扭压态势。  相似文献   

7.
以珠一坳陷烃源岩(文昌组)的上覆直接盖层(恩平组)岩性组合、T70界面油源断层断距及已发现油气在断-坳构造层间分配占比等三者之间的地质统计分析为基础,探讨了该地区近源与远源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建立了油气穿越烃源岩上覆直接盖层运移的地质模型,开展了不同砂地比与断层断距组合条件下的油气运移物理模拟实验。统计分析表明,文昌组烃源岩的上覆直接盖层恩平组的岩性组合与断裂发育特征控制了油气在断陷期构造层(近源)及拗陷期构造层(远源)的富集程度,当恩平组砂地比低于35%时,油气主要在T70界面之下地层中聚集;当恩平组砂地比高于35%、油源断层断距在100 m以上时,有利于油气在T70界面之上地层中聚集。物理模拟实验表明,地层砂地比越高、断距越大,油气越容易穿越盖层向上运移;盖层内的油气运聚主要受控于断层断距与地层砂地比,砂地比为30%~50%时有利于油气在盖层内运聚。建议结合烃源岩生烃史模拟分析开展洼陷内烃源岩上覆直接盖层的岩性组合与断裂发育程度的时空匹配关系评价,更好地为该地区准确预测主力油气成藏组合及有利勘探方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骅坳陷孔西潜山推覆构造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印支-燕山期的推覆构造在华北地台的北缘、南缘及内部台褶带都已有发现,但在地台东部广大的盆地地区,至今未见有报道。本文通过地震剖面解释、钻孔资料等研究,厘定了黄骅坳陷孔西潜山推覆构造,并分析认为郯庐断裂带的左行剪切运动为其发生、发展的动因模式。这一发现对指导黄骅坳陷及临近盆地基底中进一步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骅坳陷上古生界异常压力的分布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黄骅坳陷上古生界泥岩声波时差资料的分析,认为石炭系煤系地层和二叠系顶部的石千峰组为两个异常高压段,上古生界超压在整个黄骅坳陷均有分布,且坳陷南区的超压幅度高于中区。产生超压的原因主要为不均衡压实,与烃类生成和黏土矿物转化亦有一定关系,异常高压层作为良好的区域盖层,十分有利于古生界含油气系统的保存。实际资料表明,超压使上古生界烃源岩生烃滞后,油气大量生成和运移期较晚,因此既有可能形成“古生古储”、“古生中储”的油气藏,还有可能形成“古生新储”油气藏,拓宽了以古生界为油气源的找油范围。图4参4(王书香摘)。  相似文献   

10.
黄骅坳陷埕北断阶带具有含油气目的层多,油气藏类型多样,纵向叠置、平面连片,油气复式聚集的特点.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为:充足的油气源、良好储集条件和储盖组合、基岩潜山背景下的断阶构造、长期继承性发育的断层等,其中,断层和盖层是控制油气纵向成藏的关键因素;基岩潜山背景下断阶构造和输导体系是控制油气横向成藏的主导因素.油气富集规律为:平面上,油气沿近东西、北东向主断裂展布;纵向上,油气自北向南、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储层厚度和物性以及砂体类型控制油气富集程度;圈闭的位置与砂体形态控制油气藏的厚度与含油范围;泥岩盖层控制了油气富集的层位;复式输导体系决定了不整合面上下是油气富集的有利部位;埕北断阶断裂、不整合面及砂岩输导层三者不同的配置关系,构成了研究区多种油气运聚方式,其中"多"字型成藏模式(即阶梯状输导成藏模式)是研究区的主导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南带断裂发育,但断裂控制油气成藏的规律不太清楚.通过重新解释该地区地震剖面,分析了5条主要断裂:狮子沟断裂、Ⅰ号断裂、Ⅱ号断裂、油砂山断裂、Ⅺ号断裂,研究了断裂级次、构造样式、活动强度和演化过程,以及通过分析英雄岭南带油藏生物标志物特征和油气充注期次,探讨了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①Ⅰ号、Ⅱ...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孔店组构造、沉积及烃源岩演化特征进行综合研究,总结了孔店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并结合油气勘探实践,建立了孔店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认为,孔二段有效烃源岩控制了油气藏平面分布范围,区域主干断裂控制了油气富集区带,区域盖层控制了油气纵向分布,特别是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分布.孔南地区孔店组油气具有2种成藏模式:一种是构造型复式油气成藏模式,即在构造高点断裂发育带形成逆牵引背斜、断鼻或断块油气藏;另一种为地层岩性型油气成藏模式,通常在斜坡区形成砂岩透镜体、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或在构造高点形成断块-岩性油气藏.随着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总结油气成藏规律,特别是隐蔽油气藏形成与富集条件,对于油田储量及产量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南海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是一个富生烃凹陷,但目前涠洲组二段发现的油气资源规模有限,其成藏特征和规律不清,制约了下一步的勘探方向。通过分析化验、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对涠洲组二段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和成藏规律进行研究,分析表明涠洲组原油主要来自于流沙港组二段中上部厚层优质油页岩,涠洲组二段上层序湖相泥岩是区域上良好盖层。油气主要分布在2号断裂带的沟源断裂附近,沟源断裂是其成藏关键因素;反向断层遮挡的屋脊构造,同时断层断面处断层泥比率(SGR)大于0.64、泥岩涂抹系数(SSF)小于1.70的断块圈闭成藏概率高,是下一步比较有利的勘探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长10地区为典型凹陷斜坡区有效烃源岩外成藏。通过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扶余油层油气来源、砂体展布、构造特征和油水分布等成藏因素的分析认为:油均来自三肇凹陷向斜区的青一段源岩;T2断层具有平面条带状特征,成藏期活动的油源断层多为密集带边界断层;扶余油层为西南保康物源影响下的河控三角洲,微相类型主要为分流河道,且垂向上发育先水退、后水进的沉积序列;油垂向分布在扶余油层顶部,受凹陷源外斜坡区供油不足的影响,油自构造低部位向高部位呈"台阶状"分布。扶余油层成藏模式为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在超压作用下通过油源断层向扶余油层"倒灌"运移,然后在浮力作用下,沿着水退最大期(扶Ⅰ组底)发育的河道砂体匹配油源断层组成优势输导通道(断层密集带),远距离侧向运移,因此斜坡区油在平面上富集于断层密集带附近,垂向上位于优势输导层位之上(扶Ⅰ组)。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东营凹陷王家岗构造带孔店组构造特征复杂、构造演化过程不明确等问题,利用地震、测井、录井、岩心等资料,运用断层玫瑰花图、平衡剖面法、断层封闭性分析法等技术手段,解析了王家岗构造带孔店组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演化规律,揭示了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断层主要形成于孔店组沉积时期,由于形成机制的分异性,不同走向断层活动期次具有较大差异。断层平面表现为梳状、平行式、雁列式组合型式,剖面发育阶梯状、"Y"字型、"屋脊"式组合类型。受控于郯庐断裂带和基底走滑断层形成的褶皱带经历"形成期—加剧期—定型期"3个阶段,被早期或同期断层切割,呈现多个断鼻"串珠状"分布的特点。该构造带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是油气运聚最有利指向区,轴部储层物性好于两翼,断层封闭与输导性能是油气运移和聚集的关键因素,断层长度、褶皱带宽度以及储层物性决定了油气平面分布范围,断层构造样式和褶皱带幅度共同控制了油气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6.
霸县凹陷文安斜坡潜山内幕勘探程度较低,以全凹陷高精度叠前连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对文安斜坡潜山内幕系统开展构造特征、油气成藏条件研究。研究认为斜坡带潜山内幕地层西侧对接洼槽区沙四段一孔店组烃源岩,供油窗口大,油气沿不整合面、断层向潜山内幕灌注,可以在斜坡带背斜、断鼻、断块等潜山内幕圈闭中富集,故在该区构建了文安斜坡“新生古储古堵古盖潜山内幕层状成藏模式”和“新生古储古盖潜山内幕背斜层状成藏模式”,综合评价认为斜坡南段发育的背斜、断鼻、断块圈闭形态较好,埋深较浅,紧邻霸县、鄣州生油洼槽,双洼供油,是下步勘探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17.
杏北西斜坡区扶余油层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斜坡是油气区域运移的主要指向和主要成藏地带,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为了探究杏北西斜坡区扶余油层油藏特征及勘探重点,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录井、油田实际生产等资料开展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区主要是发育受断层和岩性控制的断层遮挡、断块、断鼻、断背斜、岩性上倾尖灭和断层-岩性等油藏。油水分布整体呈现“上油下水”的规律,没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对油成藏模式的研究表明,该区具有“源内倒灌运移”、“源外侧向运移”聚集成藏两种模式:即油源区内青山口组源岩生成并排出的油在青山口组古超压的动力作用下,以沟通油源和下部扶余油层砂体以及圈闭的源断裂为路径,向下“倒灌”进入了圈闭成藏;第二种模式是西侧齐家-古龙凹陷青山口组源岩生成的油先“倒灌”到扶余油层后,沿着连通齐家-古龙凹陷和杏北地区的砂体和断层等通道,向东进入杏北地区。该区油藏的分布主要受油源、断层和砂体的有机匹配及反向正断层的控制。首先青山口组的超压是倒灌运移的关键,充足的油源是成藏基础,断层和砂体的有机匹配提供了倒灌运移的通道。最后指出了断砂匹配较好的反向正断层的上升盘是本区勘探的重点,下降盘对油聚集起到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时期对于准确认识油源断裂在油气成藏中的贡献至关重要。以往其厘定要么是仅仅依据油源断裂活动时期,要么是把油源断裂活动时期与烃源岩排烃时期相结合,所得结果往往难以反映地下的实际情况。为此在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对以往的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通过确定油源断裂活动时期与烃源岩内、外油气聚集时期的叠合时间来厘定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时期的方法,并以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南大港断裂为例对改进前、后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利用改进后方法厘定出的南大港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时期为新近系明化镇组沉积时期,明显短于利用改进前方法厘定出的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沉积时期。与改进前方法相比,改进后方法给出的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时期可更合理地解释南大港断裂附近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目前已发现的油气分布,因而更符合地下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机理。  相似文献   

19.
刘传虎  韩宏伟 《石油学报》2012,33(Z1):63-70
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简称沙四下段)至孔店组广泛发育陆相红层沉积。迄今已经在东营、惠民、渤南等地区发现了该套红层作为储层的油气藏并部分投入开发。研究表明,济阳坳陷沙四下段-孔店组红层属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洪水漫湖沉积,其储层主要为洪水沟道、扇中辫状河道及漫湖砂坪沉积的细砂岩、粉砂岩,自上而下发育了以原生孔隙为主至次生孔隙为主的5个储层孔隙带,具有他源成藏的特点,其主力烃源岩为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简称沙四上段)及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简称沙三下段),沙四下段-孔店组也具备较大生烃潜力。已有发现表明主要为断块圈闭油藏及构造 岩性复合圈闭油藏,可初步分为以断裂及砂体作为主要油气输导层的4类成藏模式。济阳坳陷沙四下段-孔店组红层有利勘探面积1.2×104 km2 以上,具备广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20.
风化店构造是一个长期发育的继承性古构造,在孔西和风化店二条主断裂控制下,两侧凹陷发育有多类型含油组合,构造相对较高的断块为油气运移聚集的指向,形成多种油气藏类型迭复的复式油气藏。即既有中生界安山岩潜山油气藏,也有孔店组砂岩的构造-断块油藏和岩性油气藏,它是黄骅坳陷南部油气富集的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