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几种线连接耦合损耗因子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直线连接耦合损耗因子的计算理论,推导出了折线连接、弧线连接、任意曲线连接耦合损耗因子的计算公式。通过数值仿真,建立了直线连接、折线连接、弧线连接和任意曲线连接耦合系统模型,并对这4种形式连接的耦合损耗因子进行了数值计算。建立了轿车统计能量分析模型,并对轿车各个相邻子系统进行耦合,算出了轿车各子系统间线连接耦合损耗因子。  相似文献   

2.
针对用于土内撑开式伞形土锚的钢绞线的连接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将钢绞线用两种不同的连接方式连接,一种为卡子连接,另一种为爆压管连接,分别进行了拉伸破坏实验,得到各自的最大抗拉力,通过对比爆压管连接的最大抗拉力值大于卡子连接的最大抗拉力值,从而得出采用爆压管连接要比卡子连接更为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栓焊并用连接节点在钢结构加固工程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螺栓连接与焊接连接的刚度和延性的差异,使得栓焊并用连接受力性能复杂,其承载能力并不是螺栓连接与焊接的简单叠加。进行了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与侧端部角焊缝并用连接试件承载性能的试验研究,得到了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与角焊缝焊接的并用连接试件的承载力与螺栓和焊缝承载力的关系,分析了栓焊并用连接节点的承载性能。结果表明,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与侧焊缝焊接连接在一定的强度范围内可以很好地共同工作。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栓焊并用连接节点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4.
钢筋连接技术快速可靠,是提高建筑施工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技术之一。钢筋绑扎搭接、钢筋焊接、钢筋机械连接是目前常用的三类钢筋连接技术。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钢筋连接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同时也对钢筋连接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基于钢筋连接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钢筋连接技术的研究进展,阐明了各种方法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阐述了钢筋机械连接特别是钢筋滚压直螺纹连接技术是今后应用和发展的主要方式,展望了新型钢筋连接方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自重构机器人重构和运动过程中连接机构的功能和作用,设计了一种新型钩爪式连接机构。该机构在机器人运动过程中为相邻模块提供可靠的连接,在重构过程中可迅速完成相邻模块的连接/断开。连接机构由微型直流电机、主动钩爪连杆结构和被动连接基板组成,具有模块连接对中功能,连接后机构自锁,无需电机力矩保持,节省能量。分析了该连接机构的工作原理、对接条件和力学特性,并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证明:该连接机构具有较好的性能,并且在一定的几何误差下仍能完成连接。  相似文献   

6.
在地震中反映出填充墙与框架主体结构刚性连接的弊端,柔性连接代替刚性连接作为普遍的施工方法已是一种必然趋势。通过梳理填充墙与框架主体结构的连接方式,归纳出填充墙与框架主体结构柔性连接的三种方法,指出了三种连接方法优缺点。鉴于当前研究只集中于论证柔性连接的合理性,提出了确定统一连接方式的新研究方向,对填充墙与框架主体结构柔性连接的研究、应用和发展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4组2层混凝土砌块填充墙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填充墙与混凝土框架梁之间不同连接方式(刚性连接、柔性连接、柔性连接并用砂浆填实和完全脱开4种连接方式)对填充墙出平面抗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框架梁采取柔性连接方式的填充墙显示出了较好的出平面抗震性能;柔性连接并用砂浆填实的连接方式次之;刚性连接和完全脱开连接方式的填充墙破坏较为严重,其平面外抗震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8.
单搭胶/螺栓混合连接结构的应力分布与载荷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平衡单搭胶/螺栓混合连接结构及其对应胶连接、螺栓连接结构,通过逐步构建其各自对应的精确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三种连接结构的应力分布。首先构建了胶连接分析模型,其胶层应力计算结果与采用已有文献理论分析模型计算结果比较吻合,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在上述模型基础上继而构建了胶/螺栓混合连接分析模型,对比分析了采用两种胶材料的混合连接相对于对应单种胶连接层应力分布的变化,并计算了混合连接胶层与螺栓的承载比例,发现采用酚醛树脂胶的混合连接与对应胶连接胶层应力分布几近一致,螺栓分载很少,而采用丙烯酸酯胶的混合连接胶层剪切应力得到极大程度降低且螺栓得到了较大分载;最后构建了混合连接对应的螺栓连接分析模型,比较了两者应力水平和应力集中程度,发现前者明显低于后者,混合连接胶层的加入有缓解连接孔边应力集中的作用。提出混合连接可采用低模量胶材料以使胶层与螺栓共同分载,从而达到比传统连接方式更好的连接性能。  相似文献   

9.
针对在连接相似度的计算过程中原始连接聚类(LC)方法并未考虑非相邻连接的相似关系,本文提出的极值非相邻连接相似度策略,弥补了原有连接相似度的不足。新的极值非相邻连接相似度(MLS)策略考虑了连接之间相似关系的邻居节点集合的最大、最小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EQ评估策略,给出了新的引入极值非相邻连接的连接聚类(MLC)方法。在3组测试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MLC方法相比原始LC、经典重叠社区发现(CPM)方法和扩展的连接聚类ELC方法在多种评估指标上表现优异。  相似文献   

10.
为改善自攻螺钉连接的构件在地震作用下易发生拉脱导致结构严重破坏的缺点,提升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抗破坏能力,本文分析了组合墙体层间连接处的传力机理,针对自攻螺钉的破坏模式,提出了拉铆钉与自攻螺钉混合连接。为研究混合连接的抗剪性能,共进行了48组连接接头抗剪性能试验,包含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常用的5种连接板厚度,板厚比变化范围1.0~2.0,连接方式包含纯自攻螺钉连接、纯拉铆钉连接及混合连接。观察混合连接的破坏模式,自攻螺钉未发现拉脱破坏,其破坏模式主要表现为板承压破坏与螺钉倾斜组合破坏、铆钉剪断破坏及板承压与铆钉部分剪断组合破坏三种;相较单一连接方式,混合连接荷载-位移曲线表现出更长的塑性阶段;当板厚比大于1.5,且组合板厚小于3 mm,混合连接的承载力及延性较单一连接增长明显;利用现有计算方法对混合连接的承载力进行累加计算,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其计算结果偏保守。结果表明:混合连接能较好地弥补拉铆钉和自攻螺钉受剪过程中的缺陷,有效改善自攻螺钉拉脱破坏,从而提升连接的承载力及延性;板厚和板厚比是影响混合连接破坏模式及承载力的重要因素,与单一连接相比,板厚比越大,承载力提升越大;排布方式对混合连接的力学性能及破坏机理影响有限;在本文试验工况下,结合混合连接的破坏模式,在现有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后的计算方法,其计算结果更合理。  相似文献   

11.
利用Stroh公式结合半逆解法,得到裂纹尖端附近的场解和场强度因子解,并利用权函数方法求解裂纹尖端的能量释放率.结合算例,探讨不同集中载荷作用下场强度因子和能量释放率的变化规律,并分析无限远处均匀载荷作用时裂尖附近的应力和位移,与椭圆孔以及相应的退化结果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在裂尖附近作用集中载荷,对力强度因子以及电位移强度因子有显著影响,能量释放率是电场、声子场、相位子场、声子场-相位子场耦合效应以及电场-声子场耦合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应力强度因子、电位移强度因子和能量释放率共同表征了裂纹扩展过程中的应力集中以及扩展的大致方向.  相似文献   

12.
根据能量耗散与应力分析理论,结合制动器摩擦副的结构尺寸及制动工况,建立摩擦副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模拟矿用汽车的紧急制动工况,得到制动盘的温度场、应力场以及热-结构耦合场的分布情况。对比它们的分布情况,获得制动盘温度场和应力场相关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二者之间有较强的耦合特性,且热-结构耦合场较单纯温度场、单纯应力场的准确度有较大提高。研究结果对研制高性能制动器具有理论价值,并为改善制动器工作条件提供技术帮助。  相似文献   

13.
在有效质量近似下,采用有限差分的方法研究了自组装耦合量子点中类氢杂质的结合能随量子点结构参数(量子点尺寸和量子点间距)和杂质位置的变化规律,并计算了外加磁场对此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杂质结合能随着结构的变化呈现出复杂的变化趋势;杂质位于其中一个量子点的中心位置时,体系的结合能最强;外加磁场将提高杂质的结合能,但量子点结构和杂质位置不同其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金属纳米结构中高度局域的表面等离激元模式给光与物质的强相互作用带来了新的研究机遇。在特定条件下,二者的相干能量交换速率会超越各自的能量耗散速率,进入强耦合范畴,该过程可形成光子-激子杂化的准粒子。针对近年来飞速发展的量子光学调控,特别是基于表面等离激元体系的强耦合研究展开综述,介绍了如金属纳腔与手性J聚体强耦合,在零失谐点对耦合系统进行精细调控,通过微流技术实现可控的表面等离激元纳腔-少激子强耦合等。在亚波长尺度下研究强耦合系统中的光场调控技术,有助于光电子器件的小型化。强耦合体系在片上集成的量子信息处理、手性光学器件和超灵敏生化传感器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结合峰谷电价、室外自然冷源和相变储能三种节能技术,研究开发一种新型的三元双向板壳式换热储能模型.方法选取癸酸和月桂酸的混合物作为室温相变材料,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对制冷剂单独制冷、室外自然冷源单独制冷以及联合制冷三种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由模拟得到的制冷过程中的PCMs的液相分数及温度场分布图,分析了其换热机理.结果制冷过程进行4h后,联合制冷液相分数由1变为0,制冷剂单独制冷液相分数由1变为0.7,室外自然冷源单独制冷液相分数由1变为0.2.结论联合制冷中,相变材料与冷冻水换热和相变材料与冷空气的换热互相耦合,与制冷剂单独制冷和室外自然冷源单独制冷相比,缩短了制冷时间,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基于平面波展开法计算了光子晶体能带结构和带隙分布图,利用FDTD对具有四方晶格的光子晶体耦合器的传输特性进行了研究,讨论耦合作用长度和耦合臂间距对耦合比的影响,并给出传输场分布.研究结果显示,光子晶体可以实现耦合器的功能,耦合作用长度比耦合臂间距对耦合特性影响大,耦合臂间距达到一定程度则不会发生耦合.适当的设计耦合器耦合作用长度和耦合臂间距可以实现任意分光比的光耦合器,这些对于研究光子晶体器件和光子集成回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给出了L-S耦合态下的原子,在弱磁场中其附加能量与拉莫尔旋进角速度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8.
针对实验室已有的平顶抛物形喷管,数值模拟了单脉冲激光能量为500J时,不同激光重复频率下的激波流场演化过程,分析了喷管内激波流场对后续脉冲的影响,得到了冲量耦合系数随激光重复频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激光重复频率在10~100Hz范围内,冲量耦合系数随频率的增加显著减小;在100~400Hz范围内,冲量耦合系数下降趋势变缓;随着脉冲数目的增多,喷管内气体密度降低,后续脉冲受到之前激波流场影响增大,推进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19.
针对表面规则凹坑可以改善活塞-缸套摩擦副的热效应这一物理现象,建立了热应力耦合的有限元模型。对该模型进行接触非线性分析,求得接触力,从而得到摩擦力所做的功,将功转化为热能作为表面热流输入到温度场控制方程中,实现了应力场与温度场的耦合。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光滑活塞,加工有凹坑的活塞表面虽然在局部存在较高的温度点,但整体上实现了温度的均匀分布,而光滑裙部表面的温度分布集中使导热较差是引起光滑裙部局部磨损的主要原因之一。凹坑可使裙部热量分散,不易引起磨损以及高温黏着现象,从而提高裙部表面的耐磨性,延长活塞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0.
激光推力器中,单一构形如旋转抛物形、锥形的喷管设计未对高压流场实现有效约束,推进性能较低。通过建立的计算模型,针对吸气模式下,抛物形与圆柱形喷管组合的激光推力器模型进行了数值研究,围绕圆柱喷管长度与脉宽对推进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流场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冲量耦合系数随圆柱喷管的增长而增加并趋于恒定,直径20mm、圆柱喷管长80mm的推力器模型在单脉冲激光能量密度1.5J/cm^2的条件下获得的冲量耦合系数高达627.7N/MW;脉宽对冲量耦合系数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