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本体的信息集成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吴昊  邢桂芬 《计算机应用》2005,25(2):456-458
随着语义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本体起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信息集成的过程中,本体作为一种工具解决了分布式异构信息源的语义异构问题,实现了信息源语义上的互操作。该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混合本体的信息集成方法,通过全局本体和局部本体之间的映射,向用户提供获取数据的统一接口,使用户获得语义上相关的数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动态信息源间的语义异构问题,通过对现有基于本体的信息集成方法的分析,从消除信息源动态变化的影响和支持异构信息源集成的角度出发,建立包括全局本体层、领域本体层和局部本体层的多层本体集成方法。多层本体方法简化了全局本体的构建,能够集成领域视角不同的动态信息源并支持现有本体的重用,为大规模异构信息源的集成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基于本体的异构数据集成方法及其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传统异构数据集成中存在的困难,给出一个改进的基于本体的异构数据集成方法.该方法采用本体描述信息源领域中的概念,通过构建语义映射关系,解决数据集成中存在的语义异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智能楼宇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异构数据库的数据集成和共享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B/S三层架构模式的异构数据库集成方案:采用中间件技术来整合异构数据库,借助XML来设定转换的数据格式,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应用平台。  相似文献   

5.
1.引言随着Internet的发展和异构信息源(从传统的RDBMS到半结构化信息源)集成技术的提高,对Web环境下的信息进行集成、分析处理并提供决策服务己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Web信息集成最初采取Mediator/Wrapper框架的虚拟方案。Ullman在提交给VLDB‘97的论文中指出,“Media-tor实际上是一个或多个信息源上的视图”。用户通过Media-tor提供的数据模式访问数据源。Wrapper实现Mediator数据模式与源数据的映象。当用户提交一个查询时,Mediator确定哪些数据源与该查询相关,把查询分解为各数据源上的子查询,提交给相应的Wrapper处理。  相似文献   

6.
基于XML虚拟数据库的异构数据源集成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解决企业数据源异构需要一种公共的数据源模型给用户提供统一的用户视图,XML以其所具有的自描述性、灵活性、强大的数据交换能力等优势克服了其他数据模式的缺点.结合当前数据集成方面的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XML虚拟数据库的异构数据源集成模型,该模型很好地解决了异构数据源集成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从数据模型和数据交换上阐述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剖析了该模型中的模式集成、异构数据集成视图、全局查询等.介绍了该模型在中国石油QHSE信息系统中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消除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孤岛,研究了可以动态服务装配和松散耦合集成的城市地理信息服务集成框架.采用最新的网格架构体系--OGSA,建立一个虚拟组织,在虚拟组织中,可共享的城市空间信息以网格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或应用.应用和用户能够创建临时服务,还可以发现这些服务并得到其特性.基于OGSA的城市空间信息共享的虚拟组织的建立,实现了可跨越异构,地理分布环境中的城市空间信息的访问与集成,为空间信息全面共享提供了实用可行的解决思路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应用本体解决XML信息集成中语义异构的方案,设计了一个基于本体(Ontology)的XML信息集成框架。同时介绍了一种本体表示方法,并通过本体到XML Schema的映射算法,实现了对XML信息源语义层次上的有效性验证。最后阐述了XML信息查询算法,使用户可以通过本体方便地对异构XML信息源进行查询。  相似文献   

9.
基于元数据的异构数据源集成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学荣  李莎 《计算机应用》2005,25(Z1):209-210
在南海科学数据库项目开发过程中,要对多个异构数据源进行访问,给用户提供统一的查询接口.因而提出了基于元数据的异构数据源集成系统设计方案,给出了相应的元数据集成思想和系统设计框架,并对其中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基于Web的异构信息源集成中间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分析传统异构信息源集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异构信息源集成中间件体系结构,并给出了数据转换的映射算法。该中间件通过对不同的信息源采用不同的转换机制,简化了集成方法,提高了查询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1.
支持人机协同的智能用户界面体系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分析实现人机协同智能用户界面需解决的问题入手,探讨了多Agent系统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途径;提出一种基于多Agent系统的人机协同式智能用户界面体系结构,并重点讨论了如何解决多媒体对象展示关系、Agent之间协同、应用语义反馈、用户智能向导等问题。在该结构中,控制Agent协调可视元素之间的通信,用户Agent负责保存用户兴趣模型和提供推理服务。支持用户界面按构件方式进行组合,具有良好的扩展必和可重用性。模拟实例验证了该体系结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一个智能用户接口Agent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文章主要介绍了DOLTRI-Agent(distance and open learning training resource information retrieval agent)系统中的用户接口Agent(NanDa user interface agent, 简称NDUIA)的设计和实现的关键技术.此系统扩展了memory-based reasoning技术,采用了多个记忆模型和多个分析模型,通过对不同用户使用经验的分析产生该用户专用的用户兴趣模型;同时根据用户兴趣模型和特定场景的使用经验共同作用来提供主动的智能服务,包括信息导引、搜索结果的预处理、智能即时帮助和分类信息的修改等,从而实现软件与人的协作.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多Agent结构的地理信息服务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对全球分布的地理信息的需求使在Internet上的地理信息服务成为可能。本文在分析了地理信息服务之后,提出了一个基于多Agent结构的地理信息服务模型,最后结合GML讨论了系统的构建问题。该模型可以为Internet上分布式的地理信息服务提供灵活、可变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4.
基于Agent的Visual Basic人性化软件编程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Agent具有自治性、交互性、协作性、可通信性等特性,MicrosoftAgent可提供人性化编程技术,可使计算机具有更好的人机交互性,其应用前景相当广阔。论文将介绍VB6.0调用AgentActiveX控件进行编程的基本方法,如Word文语转换、语音识别等,并给出编程实例,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智能Agent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用户界面设计。通过使用Agent,用户界面(也包括整个系统)就被分解为不同的可以互相通信的Agent。界面Agent作为用户与系统之间的中介,使得用户的输入不再是方法的调用,而是以通信的方式完成当前的任务。介绍了基于Agent的用户界面模型ALV,并以ALV模型为基础,结合XML技术,阐述了一种在CSCW环境下的DoctorCAD系统的Agent界面组件开发方法;重点阐述了在界面定制的实现方法,并提出了Personal Wizard的设计思想及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A Knowledge-Based Approach to Effective Document Retrieval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is paper presents a knowledge-based approach to effective document retrieval. This approach is based on a dual document model that consists of a document type hierarchy and a folder organization. A predicate-based document query language is proposed to enable users to precisely and accurately specify the search criteria and their knowledge about the documents to be retrieved. A guided search tool is developed as an intelligent natural language oriented user interface to assist users formulating queries. Supported by an intelligent question generator, an inference engine, a question base, and a predicate-based query composer, the guided search collects the most important information known to the user to retrieve the documents that satisfy users' particular interests. A knowledge-based query processing and search engine is devised as the core component in this approach. Algorithms are developed for the search engine to effectively and efficiently retrieve the documents that match the query.  相似文献   

18.
一个个性化的信息搜集Agent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潘金贵  胡学联  李俊  张灵玲 《软件学报》2001,12(7):1074-1079
介绍了一个个性化的信息搜集Agent系统--DOLTRI-Agent(distanceandopenlearningtrainingresourceinformationagent)的设计与实现.DOLTRI-Agent系统是一个远程开放式学习(distanceandopenlearning,简称DOL)的教材信息搜集Agent.它基于多Agent体系结构,包含3个子Agent和其他3个组件.该系统具有主动搜集、维护、更新信息的功能,同时还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可不断学习用户知识,包括用户感兴趣的信息领域、用户的使用习惯等,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和操作界面.  相似文献   

19.
Agent及基于空间信息的辅助决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讨论了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趋势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并指出将Agent技术引入其中将会为解决它们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的方法。重点介绍了一个基于Agent的分布地理信息系统模型Geo-Agents和一个基于Agent的空间决策支持模型,讨论了它们的体系结构、组成、工作模式以及发展方向等。  相似文献   

20.
A Grid Information service (GIS) stores information about the resources of a distributed computing environment and answers questions about it. We have developed RGIS, a GIS system that, unlike previous efforts, is based on the relational data model. RGIS users can write SQL queries that search for complex compositions of resources that meet collective requirements. Executing these queries can be very expensive, however. In response, we have introduced three query techniques, nondeterminism, scoping, and approximation, that allow the user (and RGIS) to trade off between the query’s running time and the number of results. Herein we describe RGIS, our query techniques, and their implementation. Our evaluation shows that a meaningful tradeoff between query time and results returned is achievable, and that the tradeoff can be used to keep query time largely independent of query complexity. RGIS uses our techniques to bound query execution time. This strongly supports our general case for GIS systems based on the relational data model and RDBMSes. Effort sponsor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under Grants ANI-0093221, ACI-0112891, ANI-0301108, EIA-0130869, and EIA-0224449. Any opinions,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 or recommendations expressed in this material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and do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the views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S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