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以L-薄荷醇和庚酸为原料,4A分子筛为吸水剂,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经酯化合成了庚酸薄荷酯,考察了反应条件对收率的影响,优化工艺条件下,即n(L-薄荷醇)∶n(庚酸)=1∶2,4A分子筛5 g,对甲苯磺酸催化剂4%,反应8 h,庚酸薄荷酯的收率达80.0%。其结构经1H NMR和GC-MS确认。  相似文献   

2.
以L-吡咯烷酮羧酸和月桂醇为原料,固载催化剂A,通过酸醇酯化反应直接合成L-吡咯烷酮羧酸月桂酯。探讨催化剂种类、用量、物料比、反应时间和温度对酯化反应影响,确定适宜合成工艺条件:n(月桂醇)∶n(L-吡咯烷酮羧酸)=1.0∶1.3,环己烷为带水剂,每0.1 mol月桂醇加入催化剂A 3.5 g,170℃反应4 h,酯化率达98.6%。固载催化剂A具有较好的活性,重复使用9次时酯化率仍可达93.4%。  相似文献   

3.
以阳离子交换树脂(NKC-9)为催化剂,乳酸和乙醇为原料,采用0.4nm分子筛吸附脱水技术合成乳酸乙酯。考察了n(乙醇)∶n(乳酸)、NKC-9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确定最佳酯化反应工艺条件为:n(乙醇)∶n(乳酸)=1.2∶1、w(NKC-9)=5%(以乙醇和乳酸总质量计),回流温度,反应时间4.0h;在该条件下乳酸的转化率达到97.9%。催化剂重复使用4次后,乳酸的转化率仍可达到90%以上。研究了反应动力学,确定反应级数为二级,表观活化能为52.94kJ/mol。  相似文献   

4.
以乳酸和正丁醇为原料,硫酸氢钠作催化剂,利用微波技术合成了乳酸正丁酯;讨论了微波辐射功率、辐射时间、原料配比及催化剂用量等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佳反应条件为n(正丁醇)∶n(乳酸)=3∶1,硫酸氢钠的用量为0.35 g,微波功率为462 W,辐射时间为7 min,酯产率达94%以上。  相似文献   

5.
首先以薄荷基甲酸与亚硫酰氯为原料,制得薄荷基甲酰氯;然后以薄荷基甲酰氯和L-薄荷醇进行反应,用无水吡啶为溶剂和缚酸剂,一锅法制得薄荷基甲酸薄荷酯。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优化条件为:n(L-薄荷醇)∶n(薄荷基甲酸)=1∶1.5,n(L-薄荷醇)∶n(无水吡啶)=1∶6,反应温度为60℃,搅拌反应3 h,平均收率达83.91%。得到的目标产物经过IR,1HNMR及MS对其结构进行确认,通过感官评价可知薄荷基甲酸薄荷酯具有较好生理凉感,味觉凉感阈值为1.5 mg·L-1,100 mg·L-1的薄荷基甲酸薄荷酯溶液浸渍的滤纸条能在口中维持凉感的持续时间约为20 min。  相似文献   

6.
沈茂 《应用化工》2011,(5):853-855,863
以固体超强酸S2O82-/ZrO2-CeO2为催化剂,乳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乳酸丁酯。考察了催化剂的用量,反应物的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重复使用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合成乳酸丁酯的最佳条件为:n(丁醇)∶n(乳酸)=3.0∶1.0,w(S2O82-/ZrO2-CeO2)=12.0%(相对于乳酸),温度145℃,反应2.0 h,乳酸的酯化率达96.6%,催化剂可重复多次使用。  相似文献   

7.
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烷基磷酸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月桂醇和磷酸为原料,采用固体超强酸催化制备烷基磷酸酯。探讨了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n(醇)∶n(酸)=2∶1,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120℃,以甲苯共沸带水,催化剂用量为总物料质量的0.4%。  相似文献   

8.
以强酸性001x7(732)阳离子树脂为催化剂合成丙二醇乙醚乙酸酯。考察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的用量、带水剂的用量以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合成丙二醇乙醚乙酸酯优化条件为:n(丙二醇乙醚)∶n(乙酸)=1.0∶1.3,催化剂的用量为反应原料总质量的5%,带水剂的用量为反应原料总质量的20%,回流时间为5 h。优化条件下,产品收率75.3%。催化剂不经处理可以重复利用1~2次。  相似文献   

9.
以V_2O_5和磷酸为原料,采用有机相法制备负载型钒磷氧(VPO)催化剂,并考察了其在乳酸乙酯氧化合成丙酮酸乙酯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n(P)∶n(V)=1.4∶1.0,TiO_2为载体制备的VPO/TiO_2最好;合成丙酮酸乙酯的最适宜条件为:n(乙腈)∶n(H_2O_2)∶n(乳酸乙酯)=12∶2∶1,催化剂添加量为10%(以乳酸乙酯质量计),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5 h;在该条件下,乳酸乙酯的转化率为85.24%,丙酮酸乙酯的收率可达80.96%。催化剂重复利用5次,丙酮酸乙酯收率仍稳定在70%以上。通过对催化剂进行XRD、FTIR、XPS和钒价态分析,提出了反应机理可能涉及以V4+和V5+动态变化为活性中心的氧化还原循环。  相似文献   

10.
N-甲酰-L-天冬氨酸酐是合成阿斯巴甜的中间体,为了减少副产物的生成,探索出工业生产中最佳的反应条件。以甲酸、乙酸酐和L-天冬氨酸为原料,氧化镁为催化剂,合成N-甲酰-L-天冬氨酸酐。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甲酸、乙酸酐和催化剂的用量对反应收率和产物熔点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5 h,物质的量比n(氧化镁)∶n(甲酸)∶n(乙酸酐)∶n(L-天冬氨酸)=0.01∶1.2∶2.5∶1.0,此时产物的纯度较好,收率为85.5%。  相似文献   

11.
以硅酸乙酯和薄荷醇为原料,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合成了硅酸薄荷二酯;以四氯化硅和薄荷醇为原料,三乙胺为缚酸剂合成了硅酸薄荷三酯。用1HNMR和GC-MS对合成的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2.
L-乳酸薄荷酯的合成及其在个人护理用品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发酵乳酸和天然薄荷醇为主要原料用直接酯化法合成了乳酸薄荷酯,讨论了合成过程中带水剂的选择、投料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四氯化碳为带水剂,m(乳酸):m(薄荷醇)=1.2:1,110℃反应3 h,薄荷醇对乳酸薄荷酯反应转化率可达75.5%.产品经减压蒸馏、重结晶处理后质量分数达99.6%.将其作为清凉剂应用于沐浴露、护肤乳液、爽身粉等个人护理化学品的配方中,并与传统清凉剂薄荷脑进行了性能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此产品应用于个人护理用品中,在人皮肤上的清凉作用和感觉方面与薄荷脑相比较更为温和而持久.  相似文献   

13.
薄荷醇和戊二酸酐在催化剂4-二甲氨基吡啶(DMAP)的作用下,以甲苯为溶剂,合成新型清凉剂戊二酸单薄荷酯。采用单因素法优化了合成条件,得到较佳反应条件为:戊二酸酐和薄荷醇的物质的量比为1.5∶1,催化剂用量为薄荷醇的10%(物质的量分数),回流温度下反应10 h,收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4.
研究在微波辐射条件下 ,以手性助剂天然薄荷醇与 5 -羟基 -2 (5 H ) -呋喃酮反应 ,合成 5 -(1 -氧基 ) -2 (5 H ) -呋喃酮。获得了微波的功率 40 %、反应时间 1 0 0 min、苯为溶剂 ,薄荷醇 /5 -羟基 -2 -(5 H )呋喃酮为 1 /1 .7,产率 78.6%的好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主要研究二环[4.2.0]辛酮中间体薄荷醇衍生物的合成工艺.以(-)-1 R,2S,5R-8-苯薄荷醇和(-)-1R,2S,5R -8-萘薄荷醇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产率分别为58.7%、92%.其结构经 1HNMR、13CNMR进行了表征,并对标题化合物的构象稳定性和晶体结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铬酸氧化法制备薄荷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铬酸氧化薄荷醇合成薄荷酮,通过测定折光率、沸点,并结合红外光谱来确定产物,重点研究了温度、氧化剂用量、搅拌速度对氧化反应的影响,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65~70℃,在快速搅拌下,原料薄荷醇与氧化剂铬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相似文献   

17.
This work deals with the resolution of DL ‐menthol with propionic acid by Candida cylindracea lipase (Ccl) in organic solvent reaction systems and a reverse micelles system of sodium 1,4‐bis (2‐ethylhexyl) sulfosuccinate (AOT). The activity and stability as well as enantioselectivity of the lipase in two system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ipase showed higher stability in reverse micelles than in organic solvent, which proved that the reverse micelles system has potential application for maintaining the activity of the enzyme for a long time. This is because lipase molecules can be entrapped in water‐containing micro‐drops of reverse micelles, avoiding direct‐contract with unfavorable organic medium. The enantioselectivity (E > 30, eep = 92.5) in the two systems is relatively high, although the conversion is moder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the two systems, such as pH, temperature, w0 (molar ratio of water to AOT in reverse micelles systems) and water content (organic solvent) on the conversion of DL ‐menthol was also investigated. Copyright © 2005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8.
李志成  方煜  胡文浩 《广东化工》2012,39(5):300+302-300,302
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使用环己烷作带水剂,以苯甲酸和二甘醇为原料合成环保增塑剂二甘醇二苯甲酸酯(DEDB)。研究考察了酸醇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带水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n(苯甲酸)∶n(二甘醇)=2.0∶1.1、催化剂用量(以苯甲酸的摩尔数计)3.0%、环己烷12 mL、回流反应时间8 h,目标产品的产率为98.0%。  相似文献   

19.
以苯甲醛和甘油为原料,环己烷为带水剂,苄基三乙基氯化铵相转移催化剂催化,制备了苯甲醛甘油缩醛香料。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及带水剂用量对产品收率的影响,优化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3%、环己烷8 m L、醇醛物质的量之比1.3∶1,反应时间为3 h。优化条件下产物的收率达90.3%。。  相似文献   

20.
液相氧化环己烷制备环己酮的鼓泡塔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连续无搅拌鼓泡塔反应器中,以环烷酸钴为催化剂,研究了空气液相氧化环己烷制备环己酮的氧化过程. 考察了空气流速、环己烷停留时间、催化剂浓度、压力及温度对反应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无搅拌鼓泡塔中,采用空气氧化环己烷制备环己酮的适宜操作条件为:反应温度413~423 K,压力1.2~1.5 MPa;当空气表观气速为2.5~3.5 cm/s、环己烷停留时间为30~40 min时,反应转化率为5%~7%,选择性达到80%~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