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某给水厂进行了一个水文年的月度监测,重点分析了各工艺段出水的三卤甲烷和卤乙酸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对消毒副产物控制起关键作用的工艺是预氯化(混凝)、过滤和消毒。预氯化工艺是一个很大的健康隐患,必须严格控制。在过滤工艺中同时存在消毒副产物的生成和去除两种作用,对三卤甲烷的去除率明显较高,而卤乙酸在过滤前后变化不大。在清水池消毒过程中游离氯会与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继续反应生成消毒副产物。  相似文献   

2.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危害及控制工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及其危害,从替换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去除消毒副产物前驱物质、已生成的消毒副产物3个方面对国内外控制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给水处理消毒技术发展展望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消毒技术是给水处理工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氯消毒是国内外最主要的消毒技术 ,但由于氯消毒产生有“三致”作用的消毒副产物等原因 ,消毒技术的优化和发展成为十分紧迫的问题。目前优化消毒主要包括优化常规的氯消毒和采用其他方式的消毒技术。详细介绍了国内外消毒技术的发展历程 ,比较了氯、二氧化氯、臭氧和紫外线消毒各自的优缺点 ,并指出了给水处理消毒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碘代消毒副产物(I-DBPs)由于具有较高的细胞毒性和基因毒性而受到广泛关注.水源水中含有Fe3+,并且在饮用水处理和输配过程中也常会有新的Fe3+引入.现有研究表明金属离子可能会对常规Cl-DBPs的生成产生影响,然而有关其对更高毒性的I-DBPs生成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考察了氯胺消毒体系中Fe3+对I-DBPs生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e3+通过促进氯胺衰减而抑制I-DBPs生成,Fe3+与腐殖酸的络合对I-DBPs生成过程影响较小.当一定量Fe3+进入氯胺消毒体系时,总碘代三卤甲烷生成量得到显著抑制,且抑制效果与Fe3+浓度呈正相关而受I-浓度影响较小.当实际水样Fe3+浓度为100μmol/L时,在典型氯胺消毒体系中生成的总碘代三卤甲烷浓度降低17.3%,综合毒性水平降低21.2%.  相似文献   

5.
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 DBPs)对人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明确水源水中有机物的特性及对DBPs生成的影响,是实现DBPs有效源头控制的关键环节.研究探讨了上海某水库水源水中有机物不同组分与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之间的关系,为水处理工艺及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提供基础性数据.结果表明,水样中亲水性有机物比例占到60%左右;各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情况以小于1 000的小分子为主;加强消毒前水处理工艺对亲水性和小分子有机物的去除,可以有效控制DBPs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危害及去除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产生及其危害,并从加强水源水保护,采用替代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去除消毒副产物的前驱物质、消毒过程中已产生的消毒副产物,制定严格的饮用水水质标准5个方面论述和比较了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各种去除途径及进展,并指出了去除副产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去除途径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饮用水使用氯消毒产生的副产物对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危害.介绍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并从选择优质水源、降低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质、替换传统的消毒剂、去除已生成的消毒副产物4个方面论述了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各种去除途径及进展.  相似文献   

8.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去除途径及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饮用水使用氯消毒产生的消毒副产物对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危害。本文介绍了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并从选择优质水源、降低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质、替换传统的消毒剂、去除已生成的消毒副产物四个方面论述和比较了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各种去除途径及进展,指出了在去除消毒副产物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氯胺消毒对卤乙酸类消毒副产物的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影响氯胺消毒副产物的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降低氯与氨氮的比值能够降低卤乙酸消毒副产物生成总量,当氯与氨氮比降至5:1时,氯胺消毒产生卤乙酸的总量比氯消毒能够减少69.1%;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与氯胺的投加量呈很好的线性关系;延长接触时间对氯胺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影响小;pH升高能够减少卤乙酸类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升高温度对卤乙酸生成量的影响很小。采用氯胺取代氯消毒能够很好控制卤乙酸类消毒副产物。  相似文献   

10.
采用次氯酸钠在实验室对配制再生水进行消毒试验研究,同时考察次氯酸钠对粪大肠菌群灭活效果和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的生成量。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的灭活率随着次氯酸钠的浓度和接触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当次氯酸钠浓度为8 mg/L且接触时间为20 min以上时,水样中粪大肠菌群的灭活率可达6 lg以上;同时得到,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的含量虽然随次氯酸钠浓度和接触时间的增大而增加,但是即使次氯酸钠浓度达到20mg/L,且接触时间达3h时,产生的三氯甲烷最大量为27.6μg/L ,也是低于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对三氯甲烷含量的限值(60μg/L )要求,因此,对再生水采用次氯酸钠消毒在能满足水质微生物安全性的CT 值下,产生消毒副产物三氯甲烷的风险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11.
对经紫外线消毒后水中余氯的衰减规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pH、有机物含量、紫外线强度及剂量等因素对氯衰减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线剂量低于40mJ/cm2时紫外线消毒对氯衰减基本没有影响,而当紫外线剂量大于40mJ/cm2时会加速氯的衰减速度,紫外线剂量从40mJ/cm2提高到1 000mJ/cm2时,水中余氯由3.2mg/L下降到2.8mg/L;低紫外线强度下氯的衰减速度低于高紫外线强度情况,如紫外线剂量为100mJ/cm2,紫外线强度为0.113 00mW/cm2和0.028 25mW/cm2时,水中余氯分别为2.31mg/L和2.63mg/L;在同一紫外线剂量下,pH偏酸性时氯衰减速度高于高pH情况;增加水中有机物浓度会加快氯的衰减速度。在实际应用低紫外线强度进行消毒时,如降低投氯量将不能有效保证管网水中的余氯量。  相似文献   

12.
臭氧—活性炭吸附工艺是目前常用的深度处理技术,臭氧预氧化和粉末活性炭投加措施也是应对微污染原水的有效处理措施。臭氧发生器作为深度处理技术的核心设备,如何合理经济选择氧源系统,科学确定臭氧发生器设备台数,明确设备的各种技术参数,使臭氧系统能够灵活适应各种运行工况和环境条件,是招标工作中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臭氧—活性炭系统的防火防爆措施如何满足安全和消防部门的要求、活性炭吸附池池型对反冲洗效果的影响、系统管道及附件和臭氧接触池的防腐措施等关键因素在设计过程中容易被忽视。通过对近年来相关给水深度处理技术文献资料的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并结合近年来净水厂深度处理工程的设计体会和经验,提出了臭氧—活性炭技术在水厂设计应用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并对适宜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天津开发区净水厂三期工程采用紫外线联合氯消毒工艺,对主要工艺出水及管网水进行检测,未检出隐孢子虫、贾第鞭毛虫、冠状病毒和腺病毒;出厂水及管网水中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HPC(Heterotrophic bacteria count,异养菌计数),以及溴酸盐、卤乙酸、三卤甲烷等理化指标均达到相关标准要求;紫外线反应器进水UVT(UV transmittance,紫外透光率)较高时(如UVT=95%),可降低紫外线消毒设备功率;联合消毒的加氯量经初步探究有一定的降低空间。  相似文献   

14.
李双凤 《给水排水》2012,38(2):120-123
基于国内外净水厂臭氧发生器系统的设计及运行经验,结合设备供应情况,对《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第9.9.19条提出质疑。依据水处理臭氧发生器的相关标准规范,通过分析臭氧的气体性质,并综合考虑臭氧制备车间内较为完善的实时监测及控制系统,以及臭氧发生器的内外部运行条件,分析了臭氧发生器系统正常运行及故障状态下臭氧制备车间发生化学及物理爆炸的危险性,认为净水厂洁净臭氧制备车间的爆炸危险性较低,可按照乙类工业厂房进行非防爆电气设计。  相似文献   

15.
系统地研究了臭氧和二氧化氯复合预氧化的除锰效能及特性,活性炭对预二氧化氯副产物亚氯酸盐的去除效果。利用CFD软件对预氧化进行优化设计,并利用试验验证模拟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在处理含锰量较高的原水时,采用臭氧和二氧化氯复合投加除锰效果要优于单独使用二氧化氯预氧化,臭氧投加30min后再投加二氧化氯,臭氧最佳投加量为0.5mg/L。同时炭砂滤池对亚氯酸盐也具有很好的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催化二氧化氯氧化处理难降解废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二氧化氯化学氧化和催化氧化体系对比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催化二氧化氯氧化的过程与催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化学氧化处理CODCr为3 500 mg/L的配制难降解废水时, 最佳反应pH为6-8、氧化剂用量为1 000 mg ClO2/L,反应时间为60 min,CODCr去除率可达50%左右;而采用催化二氧化氯氧化处理配制废水时,最佳反应pH为2左右,氧化剂经济用量为800 mg ClO2/L,反应时间为45-60 min,CODCr去除率可达80%以上,去除1 kgCODCr氧化荆费用为3.7元, 废水可生化性得到很大的提高,表明催化二氧化氟氧化法是一种新型高效的难降解废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7.
天津开发区净水厂三期工程设计规模15万m3/d,针对水源水质的特点,采用以上向流炭吸附反应-澄清技术为核心的强化常规处理、紫外线与氯联合消毒的多屏障消毒策略。在对浊度、有机物、藻类及臭味有效控制,实现深度处理部分功能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微生物的安全性,还在同等条件下降低了工程投资,节省了占地,为实现水质达标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并对沿海地区深度处理的技术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