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公共空间作为人们生活的舞台,必须要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的场所,改善居住生活质量。从建筑学、规划学、园林学三方面的融合来探讨城市公共空间的创建,以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品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公共化建筑空间以建筑作为其"边界",是如广场、庭院等只有底界面和侧界面而无顶界面的建筑外部空间.人性化的城市公共化建筑空间给人一种"场所"和"领域"感,既不浪费土地,又能满足人们所需要的归属感,理应是一个供人分享欢乐、看与被看的领域.  相似文献   

3.
精神生活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良好的建筑公共空间设计是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前提。该文试图从场所精神这一本质出发,将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分为街道式空间、广厅式空间和院落式空间三类,并从场所精神理论的核心思想“空间”和“特性”这两方面对其进行诠释,以期对这类混合开发、有巨构形态特征的建筑的公共空间场所精神的实现寻求方案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4.
张文 《建筑与文化》2014,(7):162-163
早在人类建筑文明形成的古希腊时代,容器一类的城市公共空间场所就随着人的行为活动的需要诞生。原始的公共空间活动场所如神庙、广场、浴场、甚至教堂的都为人日常的祭祀,集会,交谈提供了空间需求。建筑发展到近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的自身发展,城市具有了无限蔓延和无序的特质。单一的城市公共空间场所不能够满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多元性的,以人为本的符合当代城市居民身心需求的公共容器空间才是解决城市归属感有序性缺失的唯一途径。本文以武汉天地的空间场所营造为例,阐述一二。  相似文献   

5.
<正>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和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作用是为广大公众服务。近些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  相似文献   

6.
在物质形态上,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容器,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保存和流传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质,因此容器的表现也出现了新的形式。作为城市商业的公共空间,可以强化城市的机能和彰显城市的分量,不仅仅是满足人类基本物质需求的场所,并且应当具有一定的场所精神。能够成为吸引人们停留、聚集的空间,才是最具有价值的空间。本文在解读容器的概念的基础上,以公共空间的营造为思考点,具体分析武汉天地公共空间的塑造手法。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内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装饰》2010,(4):24-25
所谓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同时,它是人类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表现之处。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急剧扩张,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和建设中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传统和特色在丧失,绿地空间在减少,城市的建设和公共空间越来越让人感到是为了供他人观赏,而不是用来为公众所使用,大规模的景观广场和世纪大道却比比皆是,大型绿地蔓延威风,很少考虑从人性的尺度、人性的功能出发,离大众的情感距离也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8.
江洪涛  曹荣林 《华中建筑》2007,25(10):66-67
高质量的生活环境是人们共同的追求目标,而高质量的生活环境离不开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空间,服务设施的完善程度又是高品质公共空间的标志.近年来建成的城市公共空间有很大一部分缺乏人们需要的各种服务设施,而使公共空间的使用成效不高,使其成为一种摆设而不是供人们使用的场所.因此应完善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服务设施以提高公共空间的使用成效,使城市公共空间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会客厅".  相似文献   

9.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建筑的城市价值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域性是城市文化和价值的集中体现,城市文化特色来源于城市的历史底蕴、城市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形态,而城市公共空间则是城市体现城市文化的舞台,城市中的建筑塑造了城市公共空间,同时城市公共空间则成为了建筑表达地域性的土壤。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建筑反映了城市市民日常活动的特点,是当代建筑和城市形成地域特色的基础,良好的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不仅是满足多样化、地域性的城市生活的前提,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的激情和创造力,从而上演更加生动的城市生活场景,人们的生活特色造就了城市的文化、文化造就了地域性,建筑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城市公共建筑不仅应满足建筑功能所要求提供的实用性和建筑形态的美观,在特定的城市环境中,公共建筑如何定义场所、创造丰富的城市外部空间、激活作为日常生活场所的城市空间活力,也是其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责任。2022杭州亚运会亚运村公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对于建筑物塑造场所精神.刺激和带动周边的城市环境联动.最大限度地创造城市公共空间.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建筑用地内的公共空间率超过100%.这意味着.公共建筑的建造.不仅将城市土地完全返还城市公共领域.同时.利用建筑物的实体要素对公共空间进行限定.创造多层次、高品质的市民生活场所.利用建筑物的相关功能为开放空间提供功能支持.建筑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动力源.激发了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城市公共空间的精神特质营造包含两方面意思:一是精神性,指通过建筑氛围塑造,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二是指公共空间,是承载市民城市生活且服务于城市的空间。作为杭州城市重要的具有精神特质的公共空间,青年会会所建筑是当时市民公共生活的重要场所,同时它还影响了城市空间形态的改变。本研究通过档案资料查阅和现场测绘,探索杭州基督教青年会会所大楼的营造与变迁过程,梳理其对城市的影响。并尝试通过对比其他城市青年会建筑,总结归纳此类建筑的特征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共生活是城市特色的重要表现形式,承载城市公共生活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特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以物质空间设计为载体探讨建筑设计中的城市设计维度问题,从建筑外部空间的优化设计和建筑内部空间的开放性设计两方面探讨建筑设计中的城市公共空间创造。  相似文献   

13.
由行为场所理论看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晶  柴寅 《山西建筑》2008,34(3):25-26
对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的概念进行了介绍,并对行为场所理论进行了探讨,选取居住小区环境中多个具体的典型场所,从行为场所理论来分析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的成败得失,以帮助人们创造出满足更多的人性化需要的城市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4.
高质量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对策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公共空间是城市环境的精华所在,其实质是以人为主体的,促进社会生活事件发生的社会活动场所。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质量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就当前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特性和质量评价标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创造高质量城市公共空间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城市公共空间如何来满足居民生活、交往、认知、文化等广泛需要的角度,对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涉及的概念、理论及有关设计创作手法作出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现代装饰》2014,(10):35-35
城市越来越大,传统意义上的生活方式早已消亡于林立高楼之中,人与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之间的相处模式也在逐步发生改变。作为现代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空间遍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为人们交往、沟通、休憩、互动等使用需求提供空间场所。本期专辑所呈现的公共空间主要以剧院、机场、学院、足球场等类别为主,探究其作为城市建筑中的大型公共空间,如何恰当地融入城市文化及周边环境,如何满足空间本身的功能需求,如何平衡空间与人们的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公共空间的合理设计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到底人们需要什么样的公共空间,各地都在为此进行着积极的探索与尝试。文章通过人对城市公共空间的体验,对设计中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合理性提出疑问,强调了人的行为活动对公共空间设计的要求,强调了人、人的行为活动、活动的场所三位一体的设计思想。通过重庆两个公共空间的分析比较,进一步强调了离开了人的活动、人的故事和精神,公共空间便失去了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公共空间是城市新区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生活和交往的社会场所。城市公共空间的美学问题不仅体现着城市新区的城市面貌,更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本文从公共空间的美学特征出发,指出城市新区公共空间在形态、环境、意象等方面和谐统一的营建原则与策略,从而提升新区的人居环境建设,满足人们对城市美、生活美、社会美、文化美的美好追求。  相似文献   

19.
李璐 《建筑与文化》2016,(5):156-157
从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开始,“功能”一词就经常在理论界被提及,其同时与空间使用者的需求相关。美国乔恩·朗在所著的《城市设计:美国的经验》中基于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基本的人性化需求增加了认知与审美需求,对建筑及城市空间的功能作出了新的定义。尊重人的行为活动和多样性需求的建筑和城市空间有助于促进公共活动的发生和公共空间活力的建立。基于重新定义的满足认知和审美需求的功能性的城市空间的理论,以及满足人们在日常城市生活中通过功能性的公共空间实现其需求的目标,本文对认知和审美需求和相关的城市设计要素进行解读;同时作者结合丹麦建筑师扬·盖尔提出的城市空间人性化设计手法探讨其中与满足认知和审美需求之间的关系;最后作者探讨了城市空间设计手法和案例来说明如何建立满足认知与审美需求的功能性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20.
消费时代城市公共空间的特点及其理论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空间,是城市物质环境与社会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元素之一。随着当代城市的发展模式由生产驱动向消费驱动的转型,"私有化、商品化、符号化"成为当今消费时代下城市公共空间的三大特点。这些深刻的变化引发了对当代城市公共空间的理论批判与质疑:不少研究者指出公共空间正日益成为"纯粹的消费场所",一方面,其为公众服务的社会功能已明显"失落"了;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者指出当代公共空间仍然具备促进社会"融合"和提升公共生活"多元化"的能力,因此,公共空间并未失落,而是处于"演变"之中。总的来看,这些看似不一致的观点各自揭示了当代城市公共空间真实的一面;因此,采取一种"兼收并蓄"的态度有助于人们更全面地认识消费时代城市公共空间的本质,从而采取更切实有效的策略对公共空间进行设计与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