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管网的微观水力模型通常将所有水量依据管段的长度分配到各个节点.通过研究这种供水管网传统水力模型,针对该模型忽略节点流量类别直接将总漏失量平均分配到管网中的问题,将传统水力模型中的节点流量分为用户用水量和漏失水量,并运用改进的一致漏损模型将管段的漏失量按管段长度分配,构建漏失水量与压力之间的关系式,建立压力驱动节点的水力模型(PDD).模型形成后,根据实际测压点数据对模型进行校核,以达到模型校核标准.将该模型应用于Y市实际管网,根据Y市实际管网数据得到的平均漏失率,建立计算供水量与实际供水量的适应度函数,计算供水管网模型中的漏失系数,最终实现基于压力驱动节点流量的供水管网漏失模拟.结果表明,校核后的PDD模型与实际供水管网运行压力情况吻合良好,可以进行管网漏失控制研究及评估.  相似文献   

2.
供水水量不足情况下给水管网的水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为了解决供水水量不足时管网的水力计算问题.方法考虑节点流量随节点水压的动态变化,提出一种新的管网水力计算方法.结果 用管网算例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使用性.结论 新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供水水量不足时,管网节点配水量未知情况下的水力计算问题,在计算得到节点水压和管段流量的同时,确定了节点实际配水量.  相似文献   

3.
在预付费IC卡自来水计量限量控制系统中用计算机管理系统管理用户信息,使用用水计量控制器实现用水量计量及限量控制。用水计量控制器采用低功耗单片机和脉冲行程控制阀,全部作业在中断程度中完成,降低了控制器的功耗,达到了对用户用水量的计量及限量控制,代替了传统的手要抄表计量方式。  相似文献   

4.
建立管网平差节点流量的自动采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条环状管网平差设计思想,利用水费管理系统的各用户水量数据,及分区供水加设超声波流量计的瞬时流量。对城市供水管网特点和用户类型作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比分析住宅建筑内采用各种节水器具的用水量,得出住宅内平均每人每天的实际节约水量。在住宅建筑采用节水器具的节水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对原有建筑内安装非节水型卫生器具改为节水型卫生器具的经济评价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实用性和直观性,可以作为建筑节水工作的理论依据和实用技术。并且通过实例分析得出,住宅建筑内冲洗便器用水和沐浴用水占用户用水量的比例很大,很有必要采用节水便器和节水淋浴龙头。  相似文献   

6.
开平市大沙河水库灌溉供水量平衡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开平市大沙河水库农田灌溉用水与城镇供水的情况,计算满足农田灌溉用水后城镇可供用水量,并进行水量平衡复核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城市输配水系统漏失水量的检测分析方法.通过在同一时刻抄读输配水系统的供水端和城市样本用户端的计量装置的数据,分析了城市输配水系统的用水和供水变化规律,并通过确定城市"最小用水时",分析该时刻供水量和用水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计算得到该时刻漏失水量,同时考虑水压、仪表精度等因素的影响,修正该计算值,从而得到城市输配水系统的漏失水量或漏失率.该方法适用于城市输配水系统的供水端和用户端安装有较完善的计量装置情况下的漏水量检测.  相似文献   

8.
为了降低热水集中供热管网泄漏故障率及提高故障点检测效率,应用网络图论理论,建立管网节点泄漏水力工况计算模型。该模型采用供热管网平面拓扑结构,能够对管网节点泄漏工况进行模拟与预测。针对模拟管网水泵定扬程运行方式,分析供回水干管不同泄漏节点、不同泄漏量对管网水力工况的影响。结果发现:供水干管发生泄漏,会导致用户压差及流量减小;而回水干管发生泄漏,则增大。无论供水或回水干管,泄漏点之前各用户离泄漏点越近,变化程度越大;泄漏点之后各用户变化程度相同,且均大于泄漏点之前各用户。  相似文献   

9.
给水管网节点流量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适合给水管网工况动态分析的一种新的节点流量计算方法。该方法以用水量变化规律为基础。利用供水行业的营业收费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节点流量的程序化计算,从而为供水行业的生产运行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现有的一些给水管网水力计算是基于用水量不随水压变化而变化为前提条件进行的,但是当管网水压不足时,实际的节点供水量小于原需水量要求.这种情况下水力计算应该反映出水压不足时的实际用水量受节点水压的影响.根据对二者关系的不同模拟方法,产生出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本文就这一问题的主要计算方法作了一个总结和回顾,并分为显函数法和虚拟水池法两大类,同时对各种方法的特点做了评述,并对不同方法造成的计算结果的差异、收敛性和计算效率做了分析.最后指出,实测数据是提高模型精度的根本,算法的收敛性和效率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1IntroductionTheriversystemisoneofthemostimportantnaturalecosystems,andithasquiteintimaterelationshipwithhumanbeings.Theprimaryriverinefunctions,suchaswatertransfer,sedimenttransportation,floodrelease,self-purification,landscapeforrecreationorasbiologicalhabitats,navigationandsoon,havegivenmuchconveniencetohumanproductiveactivitiesanddailylife.Ontheotherhand,thenaturalriversystemhasbeeninterferedextensivelyinrecentyearsbyhumanactivities,andthustheriverecosystemhasbeendamagedandriverinefunction…  相似文献   

12.
城市给水系统时用水量的几种联合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城市给水系统时用水量的单一预测方法 ,并提出几种联合的预测方法。对各种方法的实际运用结果进行比较 ,发现联合预测的精度要优于单一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需求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国内外在水资源需求预测方面的研究概况。在系统研究水资源需求预测的常用预测方法和模型的基础上,对过去需水量预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需水量预测中长期需水量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误差较大的问题作了深入探讨,认为,对需水量变化规律认识的不足是产生需水量预测误差的主要原因。指出,对水资源需求预测方法及水资源需求量的预测研究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生态需水的概念,指出生态需水量的计算应从水文循环机理入手,以确保流域生态系统维持最基本健康水平.将分布式水文模型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融合在一起,建立了基于流域水文循环过程的生态需水量化方法.该方法以水文循环过程作为联系各种生态系统的纽带,可反映出不同用水量对流域生态系统整体健康状况的影响,克服了传统量化方法计算交叉、重叠的缺点,使计算结果更加合理可信.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南水北调受水区需水计算模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南水北调东线江苏省受水区作为研究区域,对受水区2020规划年用水户进行概化,概化为工业用水户23个、农业用水户92个、生活用水户25个、生态用水户11个和船闸用水户23个.建立研究区需水模型,计算本研究区在3种年型下的需水量.研究表明:2020规划水平年在P=95%、P=75%和P=50%年型下,受水区需水量分别为239.15×10^8m3、195.94×10^8m3和184.76×10^8m3;与参考值相比,文章计算需水量相对误差分别为+12.53%(P=95%)、+2.64%(P=75%)和+6.58%(P=50%),误差不大,说明文章建立的需水模型能较好的模拟研究区的需水量.  相似文献   

16.
台州市供水一期工程、二期工程总设计水量达到了77万m^3/d,但远远不能满足台州市远期区域需水量,上马三期供水工程已时不我待.现对三期供水区域的远期需水量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对三期供水工程的规模进行了具体设计和比选,以达到既能满足远期区域供水需求又能节约投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桂林市桃花江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内涵,即为维护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在时间上不下降所需要的最小水量。结合实地调研对桃花江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运用蒙大拿法(Montana method)等计算方法,计算得出:该流域河道外生态需水量为0.149亿m3,占流域年均径流量的4%;河道内生态需水量为1.098亿m3,占流域年均径流量的30%。本研究为当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了依据,并可为类似地区生态环境需水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文中以河间市水资源现状供需情况为基础,针对各用水户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出规划水平年河间市瀛州湖调蓄工程的用水户净需水量,为调蓄工程的调蓄计算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高层建筑能否立足自救,取决于其内各消火栓处的压力及流量能否满足规范要求,而压力是关键。本文从保证最不利处灭火设施水压要求这一基本前提出发,对我国目前给排水工程设计中常用的稳压泵压、管道泵增压、气压罐增压及变频调速增压等几种方法进行详细的阐述,说明了其各自适用的范围,并对其满足规范要求的安全可靠性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气压罐系统是满足消防要求的最理想增压设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