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糊综合评判法确定水驱油藏的水驱难易程度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在研究影响砂岩油藏水驱难易程度的诸多地质因素基础上,引用模糊数学中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构成了评价水驱难易程度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该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应用于双河油田与玉门鸭儿峡五区表明,这种方法具有所需的数据量少,准确简便等优点。尤其在油田注水之前,研究地层是否适合注水及注水的难易程度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垂向非均质砂岩油藏周期注水机理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给砂岩非均质油藏进一步开展周期注水矿场试验或工业性开采提供依据,利用三维三相黑油模拟器和准两层地质模型进行了垂向非均质砂岩油藏周期注水开采数值模拟研究。通过研究各种地质、开发因素对周期注水效果的影响程度,得出砂岩非均质油藏周期注水的主要作用机理:周期注水增强了层间压差及弹性力的作用,活化了毛细管力和重力的作用,使高、低渗透层之间产生了油水交渗效应,增大了水驱波及系数,提高了水驱采收率。  相似文献   

3.
冲积扇形成的低渗透砾岩油藏,储层岩石成份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平面、纵向非均质性强,常用的注采能力、井网适应性、采收率等指标难以有效评价和对比该类油藏的注水开发效果。根据不同地质因素、开发因素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程度,筛选9类20项开发动态指标,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定量评价不同油藏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岩石矿物、储层物性、油层敏感性和水驱油效果分析,在储层地质研究基础上,评价青平川油田 长2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长2油藏含油砂岩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粘土矿物中绿泥石含量较高。 储层物性差,属于典型的低渗透岩性油藏。水驱油实验结果表明,青平川油田长2油层水驱油效果较好,油田最 终驱油效率可达49.4%。先导性注水试验表明,注水开发可以使青平川油田产量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大幅度提 高,在注水后的第4到第7个月达到产量高峰期,第8个月后进入稳产期。油田注水开发产量递减规律分析表 明初始递减律为0.0191(1/月)。根据青平川长2油藏实际情况,认为注水开发能达到提高采油速度和油田最 终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洲城油田表面活性剂驱提高采收率矿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洲城油田于1995年投入注水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水驱开发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水驱效率及油藏最终采收率,开展了WXS表面活性剂可行性研究.针对洲城油田的油藏条件,对WXS表面活性剂进行了性能评价和驱油效果实验,在此基础上优化出了单井试验方案,并进行了矿场试验.结果表明,WXS表面活性剂对洲城油田提高采收率具有较好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克拉玛依油田一区石炭系油藏属低孔、特低渗透且裂缝发育的非典型双孔介质火山岩油藏。衰竭式开采产量递减大,采收率低。注水开发具有见效反应弱,含水上升快,水驱控制程度低的特征,注水后油藏能量得到补充,递减减缓,采收率提高2倍多,注水开发取得了成功,其开采经验可为此类油藏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巨厚古潜山油藏水平井开发可行性及合理注水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巨厚古潜山油藏水平井开发可行性及合理注水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巨厚古潜山油藏裂缝溶洞发育,采用水平井开发能够获得较高的产能;采用底部注水时,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及重力作用,上部生产层注水难以受效,采用逐层上返注水方式能使注入水均匀向上推进,获得较高的水驱采收率,取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8.
砂岩油藏注水井水驱前缘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2种确定砂岩油藏注水井水驱前缘位置的方法——试井分析法和贝克莱-列维尔特法.运用这2种方法分别对新疆某砂岩油藏注水实例井进行计算,与现场结果对比发现:贝克莱-列维尔特法计算的结果随注水时间的增加偏差越来越大,在注水早期偏差小,注水中后期偏差相对较大;试井分析法计算的结果偏差小,不受注水时间的影响.贝克莱-列维尔特法较试井分析方法计算简单、使用方便.因此,在注水开发早期,推荐使用贝克莱列维尔特法计算水驱前缘,在注水开发中后期,推荐使用试井分析法计算水驱前缘.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特征及注水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低渗透砂岩油藏采收率的新思路、新途径.改变传统开发注水开发思维,发展注气采油、微生物采油、微波采油、超声波采油及各种新型采油技术,来指导我国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0.
聚合物微球是油田广泛应用的一种能够提高水驱采收率的深部调剖剂,为了更好地进行效果分析和调整,针对A油田区块油藏地质与开发特征以及聚合物微球驱后生产动态表现进行了归类分析,考察其油藏适应性及见效特征。主要从地质因素、微球匹配因素、工程因素3个方面对聚合物微球驱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含水率为30%~50%的孔隙裂缝型井组是主要挖潜对象,进行措施方案设计时应考虑微球与油藏孔隙吼道半径和地层水矿化度的匹配关系,段塞用剂的质量浓度和体积需要实验室专门评价。基于低渗透油藏聚合物微球适应性分析建立了油藏筛选标准,地层水矿化度、油藏渗透率、油层厚度等主要地质开发指标给出了具体的筛选指标界限,为待选区块发挥聚合物微球驱最大效果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