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一讲已说明了以矢量表示电磁波状态的方法。为了理解在电磁波上加载信号即进行调制时的状态,与观看时间波形、观察频谱相比,使用矢量去考虑是有用的。尤其,对数字信号调制使用矢量更易理解。在讲座的前部分说明对模拟信号进行调幅(AM)和调频(FM)时电磁波的波形、频谱及矢量的状态。在“技术的展开”中较多地使用了一些数学公式,希望读者根据兴趣去阅读。 相似文献
2.
在以多频道模拟电视为主要服务的有线电视中,与噪声并列的左右质量的因素是放大器系统的失真。本讲阐述线性失真与非线性失真的种类、性质、与频道数的关系等等。特别是关于对质量起支配作用的非线性失真,则较详细地叙述了其等间隔频率频道配置时失真成分的频率分布。 相似文献
3.
上一讲说明了同轴电缆的构造、特性阻抗、衰减常数及其有关的趋肤效应。本讲将阐述如何表示同轴电缆内电波的传输,内容包括简单易懂的基本技术并进行更深刻的考察。本讲内容具有少见的专业化倾向,但由于示出了对作为有线电视基本传输线的同轴电缆的特性采用数学公式处理的思考方法,因此可供有兴趣的读者学习用。 相似文献
4.
本讲之前都是进行有线电视系统传输线即同轴电缆和光缆的解说。从本讲开始介入有关补偿同轴电缆特性的放大器问题。如果因同轴电缆的传输损失而引起信号载波衰减,则噪声将变得引人注目,而补偿电缆的传输损失则是放大器的任务,本讲根据传输与噪声的关系具体考虑放大器的任务,并介绍 相似文献
5.
作为弥补同轴电缆传输损失的干线放大器的任务,本讲阐述了其增益频率特性及输入输出电平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尽可能在整个频带内均匀地传输优质信号,为此,本讲叙述了电平调整的方法及其与随机噪声的关系。另外,还介绍了表示放大器噪声特性的噪声指数的定义及其与实际放大器构成的关系,而且。还解说了噪声温度。 相似文献
6.
前一讲阐述了子系统串联时综合质量特性指标的推定方法。且特别以同轴传输系统串联放大器的特性为中心进行了解说。但由于最近在有线系统中HFC结构已很普遍,因此有必要考虑光纤传输系统与同轴系统的综合特性。为此又必须了解光纤传输的质量劣化情况。本讲主要对模拟多频道光传输的 相似文献
7.
截止到前一讲已经阐述了有线电视系统噪声与失真的特性。在有线电视传输系统中,各种机器串联相接,而信号通过这些机器服务于用户。根据任务的不同,传输系统可分成若干子系统,而子系统 相似文献
8.
直到前一讲都说明作为有线电视系统传输线的同轴电缆和光纤的基本事项。本讲将以传输线的实用为中心,并补足遗漏之处。本讲首先提出同轴电缆的温度特性、电缆供电问题及敷设施工等有关事项。接着又阐述了光纤的缆化技术及敷设施工中最重要的连接作业。最后又解说了传输线的状态监视法。 相似文献
9.
直到前一讲都是对同轴电缆进行一般的解说。本讲提出了光纤,它与同轴电缆并存,并且作为最近的有线电视传输线日益显现其重要性。在近年的大型的有线电视系统中普遍共用光纤与同轴电缆。因而,理解光纤传输对有线电视工作者来说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课题。本讲解说光纤的原理、模式的考虑方法及通常所用单模光纤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有线电视系统的技术革新之中常有惊人之举。在如今这通信与广播相融合的时代,人们又提出了热切关注的多媒体配信系统。在如此的环境之下,有线电视系统的新技术相继问世。而且要求那些从事系统建设与运用的技术人员尽快掌握那些新技术。暂且不谈遥远的将来,起码目前作为传 相似文献
11.
直到前一讲都是解说有线电视中传输载波的形态及其表示方法。如前所述,有线电视系统的基本要素是传输电缆、放大器、分支器。从本讲开始说明传输线。目前在有线 相似文献
12.
上一讲说明了用模拟信号进行AM和FM时电磁波的波形、频谱及矢量的状态。最近,作为新电视广播方式的数字调制方式已经问世。有线电视业界已充分认识到引入数字电视服务的必要性。本讲将解说ASK、FSK、PSK、QAM等各种数字调制方式载波 相似文献
13.
(上接第2期)2专业知识2.1有线电视模拟前端系统2.1.1组成结构有线电视模拟前端如方框图图28所示。图28有线电视模拟前端方框图2.1.2设计计算:载噪比、输出电平、非线性失真对于全频道邻频前端,输入信号(节目源)分为视频V和音频A,需要计算视频载噪比和音频载噪比。一般都计算视频载噪比,只要保持正确的图像伴音电平比V/A,伴音载噪比就可以满足。视频图像载噪比C/N可以从视频信噪比S/N得出,对于PAL-D制式 相似文献
14.
已成为有线电视系统事业中心的办事处也是提供多种服务的中心。全部信息进入中心,经适用于服务的编辑处理后送入电缆。中心不仅向用户送出信息,而且在双方向场合相对应也要接收来自用户的信息。成为送出下行信号、接收上行信号窗口的装置是前端。本讲讲解双方向系统与前端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电缆系统是作为个别地区不能高质量接收广播电波的改善手段而开始出现的。对电缆系统来说,广播电波的再发射是其基本的任务。再发射业务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广播电波的接收技术,接收地点的选定对其也有很大的影响。本讲讲解已成为地面波和卫星电波接收技术基础的电波强度定义、接收地点与广播电波强度的关系、接收天线的方案、接收CN比等问题。另外,附加说明线极化波与圆极化 相似文献
16.
从技术上说,电缆系统的作用就是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信号。最终表现在接收机画面上的图像质量必须能够满足用户的要求。图像质量可通过目测确认,在有问题的时候,必须确认其原因以期加以改善。随着电缆系统业务的多样化及用户住宅内所安装置种类的增加,布线越加复杂化。今后宅内系统的复杂化有可能影响到服务质量。本讲阐述有关用户宅内系统的技术问题。另外,本讲还对用于确认电缆系统性能的测定器进行了若干讲解。 相似文献
17.
电缆系统中服务信号的主体是模拟电视信号,正如前述,在电缆传输过程中其质量会逐渐下降。信号质量与系统中电视信号电平有密切的关系,电平的变化不单表示其强弱,而且也带来噪声和失真的相对变化。在使信号电平变化或使频道间产生偏差的原因中,应主要考虑环境变化、系统构成及设计上的问题等等。本讲对这些技术问题进行一些定量的研究。 19 信号电平与电缆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电缆系统中提供的模拟电视信号随传输通道的加长而产生质量下降。传输质量与系统中电视信号电子有密切相关的关系,对应电子的变化,噪声与失真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而在前一讲已讲述了使信号电平变化并产生频道间偏差的原因。由于HFC的普及,这些问题正在得到改善,但对这种现象的技术理解还是重要的。本讲稍详细地探讨前一讲未及详述的频率特性偏差累积数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关于以分接器作为分支器构成的用户信号分配系统,前一讲已介绍了分支器的原理与特性,讲解了基本的系统构成,而且对信号频率进行了特殊的考虑。本讲将进行以分接器耦合损失的分级问题及分配系统频率特性考察为中心的研究。在16.3和16.4节中将进行前一讲理想化模型的计算举例,并尝试探讨分支系统的极限。 相似文献
20.
前一讲讲解了将在电缆系统中流动的多种信号进行复用的基本技术及成其为中心的中心前端。本讲阐述双向传输系统及其技术问题。电缆系统本来是以分配下行电视信号为目的的,因此双向系统的构成方法因使用上的考虑而有了变化。另外还存在着作为上行传输特有的问题即汇合噪声。本讲介绍这些问题并讲解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