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沉沙池泥沙运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沉沙池物理模型试验资料为依据,探讨了沉沙池内悬移质含沙量淤积物粒配的沿程变化规律,给出了淤积百分数与入口含沙量之间的经验关系式,并利用超饱和输沙数学模型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计算,取得了满意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连续冲洗式沉沙池的工作特点,通过水力学模型试验研究初步解决了沿程变量流方程用于连续冲洗式沉沙池计算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求解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工农业生产实践中多采用顺坡平流型沉沙池沉降悬移泥沙,但由于结构形式的限制,顺坡沉沙池很难提高其沉淀效率。针对宁夏扬黄灌区泥沙的特点,采用准静水沉降法和一维超饱和输沙法,对比分析了顺坡沉沙池和逆坡直线边墙渐扩矩形断面沉沙池的泥沙沉降效率。结果表明,逆坡直线边墙渐扩矩形断面沉沙池是一种高效沉沙池。对1 m~3/s流量下沉沙池的设计参数进行优选,提出了适合于宁夏扬黄灌区的合理参数取值:坡度-0.005 0、扩散角9°、池长400 m、出口宽度134.71 m,此时泥沙沉降率为86.87%。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连续冲洗式沉沙池的工作特点,通过水力学模型试验研究初步解决了沿程变量流方程用于连续冲选式沉沙地计算机的养分问题,并提出了求解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河流含沙量的测量是获取水文资料的重要环节之一,众多科学家多年来为实时测量含沙量,研究过多种方法和手段,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仍大量使用由现场取样送入实验室测量的方法.在研究以往采用过的各种含沙量测定技术和装置,比较其优缺点,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后提出采用铯137γ光测含沙量是更好的方法.目前采用小剂量铯137γ光线的仪器,在工程建设中已广泛应用,安全可靠;利用γ光衰减原理测量含沙量,测量精度高,不受泥沙颗粒,泥浆浓度,河流漂浮物等影响,设备易于保护,适合现场实时测量.  相似文献   

6.
含沙水流时水泵汽蚀性能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理论上分析推导了相送含沙水流时泵的汽蚀余量随含沙量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清水泵抽送含沙水流时其临界汽蚀余量增大,使泵提前发生汽蚀,临界汽蚀余量的增值与含沙量成线性关系,其变化趋势与实验资料吻合,从理论上阐述了清水泵抽送含沙水时汽蚀破坏加剧的原因及安装高度的确定原则。  相似文献   

7.
Coca Codo Sinclair水电站的沉沙池结构复杂、特殊,工作流量比较大.基于此,应用大型通用结构分析软件ANSYS对无拉杆和有拉杆两种池箱结构方案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对不同结构的应力和配筋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设置拉杆可有效地减小沉沙池边墙及斜坡板的悬臂效应,改善结构的整体受力状态;通过对有拉杆方案的计算分析得知,在池箱两边墙的外侧、排沙孔周、中墙底部及拉杆部位均出现较大的拉应力,这些部位是沉沙池结构的薄弱部位,应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并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8.
由瓯江及飞云江的水文实测资料分析入手,注意到垂线平均瞬时含沙量变化滞后于垂线平均流速变化的普遍现象,并对影响垂线平均瞬时含沙量变化的可能因素进行了分析.首次对流向及流向变化率与垂线平均瞬时含沙量的响应进行定量讨论,最终认为流向变化率、水深及底沙、悬沙中值粒径为影响垂线平均瞬时含沙量变化滞后现象的主要因素.采用较直观的方式对挟沙力公式进行了改进,以公式结构的不同复杂程度构造了不同的计算垂线平均瞬时含沙量的公式,经过与实测资料的比较,对各计算公式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9.
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黄河下游夹河滩到高村断面河段漫滩洪水含沙量及颗粒级配的沿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各种流量条件下,主槽含沙量沿程增大,但差别较大。(2)漫滩挟沙水流在滩区含沙量沿程衰减,在生产堤内及滩面衰减幅度较大,在二滩衰减幅度较小;同时,漫滩挟沙水流中的泥沙颗粒在落淤过程中有明显的分选作用。(3)二滩沿程含沙量衰减率与大河洪峰流量有关,流量越小,含沙量衰减越快。  相似文献   

10.
含沙量测量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含沙量测量的新进展,并提出了一种可同时测粒径及含沙量的新方法———激光法,旨在对今后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黄河泥沙科学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沙问题是黄河难治的症结,本文系统回顾了黄河泥沙科学的新进展,其中包括水流泥沙运动、黄河水流挟沙力、高含沙水流运动、河床演变规律和减淤措施研究、泥沙数学模型、河工动庆模型试验研究等方面,并提出了有待于今后深入研究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采用控制体积法与SIMPLE算法对一般曲线坐标下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和求解,建立了长江土脑子河段曲线二维动床模型.模型控制方程离散时物理量布置采用非交错网格,避免了采用交错网格时所需的大量插值计算,提高了计算效率.模型较全面地考虑了非均匀悬移质及推移质运动,具有较好的普遍适用性.通过长江土脑子河段三峡水库蓄水以后2004年3~6月实测水沙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合理地反映土脑子河段水沙运动及河床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13.
不同离子浓度下泥沙浓度对絮凝沉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静态沉降实验方法中的移液管法,初步研究了泥沙浓度在不同的水质条件下对絮凝沉降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泥沙浓度的增加,絮凝沉速先增加后减小,变化曲线存在一个最大值.不同的离子浓度条件下,这种变化趋势是相同的,但絮凝沉降所能达到的最大值是不同的,达到最大值时的泥沙浓度也是不同的.随着泥沙浓度增加絮凝沉降速度先增后减的根本原因是絮凝过程的变化,即絮网结构的出现,絮网结构出现是泥沙浓度因素和离子浓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实验观测黏性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过程存在困难的问题,在考虑泥沙絮团分形特性和曲线轨迹碰撞的前提下,建立了静水絮凝-沉降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最后根据模拟试验结果分析了絮团体积分布及絮团平均粒径的时空变化和絮团分形维数对模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深度下,大粒径絮团的体积和絮团的平均粒径均随时间遵循先增后减的规律,但随着深度的增加,絮团体积分布变宽,大粒径絮团所占比重增加,絮团平均粒径的最大值增加且出现时间较早;分形维数越大,竖直方向的泥沙输移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5.
油田采出液中的泥沙除去方法主要有沉降分离法和离心分离法。常用设备主要有沉降罐、沉降池、螺旋离心机及撬装组合式泥沙处理设备等。沉降式设备的工艺流程长,功率较低;离心分离设备及撬装组合式设备效率高、综合成本低,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一维非恒定水流泥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对黄河的“96.8”洪水泥沙输移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模拟,通过对洪水运动过程的水沙要素如断面的水位、数量、含沙量变化、洪水传播时间及河床冲淤等特性的分析表明,本一维非恒定泥沙数学模型在分析模拟洪水泥运动规律可靠性,为江河洪水预报提供一种重要的预测手段。  相似文献   

17.
泥石流颗粒分选效应影响泥石流沿程侵蚀、运动距离、冲击力等运动和动力特性,对于泥石流的工程防治和危险性分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人工配制沙样,共进行了105组室内水槽实验,通过改变沟道物质组成、坡度及流量,研究泥石流颗粒物质分选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泥石流龙头颗粒的分选性随砂粒含量、坡度、流量的上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为了综合考虑各因素的影响,定义分选比(R)为水流功(W)与泥沙颗粒水下重力(G')的函数。实验结果揭示出泥石流龙头颗粒物质的分选性随 上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终建立并验证了描述泥石流龙头分选性的模型。  相似文献   

18.
针对原位覆盖技术在覆盖过程中对底泥扰动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片状土材料作为原位覆盖材料的新方法,并研究了材料在水中沉降的规律.采用堆场淤泥作为材料进行沉降实验,主要关注了材料的沉降速度与其入切角和自身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材料的入切角不会影响材料沉降稳定时的沉降速度;材料沉降稳定时的速度与材料的厚度、密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黄河下游多年实测资料,分析了水流流量、含沙量以及泥沙粒径、河床形态等因素对下游河道输沙能力的影响,探讨了黄河下游河道的输沙规律,并以三门峡水库投入运用后下游实测资料,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并验证了全下游河道输沙率关系式。本文根据黄河下游河道的输沙特性,对小浪底水库的运用方式提出三个方案,分析了不同运用方式对减轻下游河道淤积的作用。结果表明,只要运用得当,减淤效果显著,在水库最初25年运用期内可使下游河道减淤近67亿吨,相当于下游河道17年以上的淤积量,水库拦沙减淤比可达1.1∶1。  相似文献   

20.
平面二维河道水流泥沙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通度概念处理河道不规则边界,用ADI算法求解沿水深平均方程,破开算子法解悬移质不平衡输沙方程及河床变形方程,建立了平面二维河道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并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数学模型进行检验,表明该模型可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