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20)
<正>作物子实类精饲料相对于粗饲料来说,具有溶剂小,粗纤维含量低,可消化养分含量多,营养价值丰富等优点,但作物子实类饲料含有较硬的种皮、颖壳(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木质素)、非淀粉多糖及豆类饼粕中含有抗营养因子,阻碍了动物对饲料中养分的消化利用,因此,必须采用适当的加工调制技术,以提高作物子实类饲料的利用价值。1物理加工1.1粉碎粉碎是子实饲料最普遍使用的一种加工调制方法。整理子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12)
颗粒饲料具有营养均衡、适口性好、易包装运输、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等优点,深受广大养殖者欢迎。为改善饲料加工工艺参数、提高家禽颗粒饲料品质,文章从生产颗粒饲料的粉碎、混合、调质、制粒和冷却等工艺方面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16)
<正>秸秆加工的目的是改变原来的体积和理化性质,便于奶牛的采食,提高适口性,减少饲料浪费,提高其营养价值。到目前为止,行之有效的加工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生物学方法和化学方法。1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指对秸秆进行切断或粉碎、制成颗粒、碾青、热喷等。这种方法一般不能改善秸秆的消化利用率,但可以改善适口性,减少浪费。1.1切短秸秆经切短便于采食和咀嚼,并易于与精料拌匀,防止牛挑食,从而减少饲料浪费,提高采食量。切短的长度一般为1.5~2.5cm。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0)
淀粉糊化度是评价水产饲料加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原料的性质、粉碎、调质、制粒以及膨化等饲料加工环节是影响淀粉糊化度的主要因素。文章就原料性质以及饲料加工各环节对淀粉糊化的影响作以简述。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8)
过瘤胃蛋白指饲料中未被瘤胃微生物降解而直接进入小肠的蛋白质,是反刍动物吸收氨基酸的重要来源。通过降低饲料蛋白质在瘤胃内的降解率,提高蛋白质的过瘤胃率,增加氮在体内的沉积,可提高优质蛋白质饲料的利用率,从而提高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国内外对提高饲料过瘤胃蛋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包括各种热处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物理包被等,文章综述了提高饲料过瘤胃蛋白的技术措施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7)
粗饲料中粗纤维含量高、消化率低,难以被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完全降解,如果增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增加纤维类物质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文章阐述了秸秆类饲料的物理处理方法,通过饲料的切短、粉碎、揉搓、热喷、膨化、碾青、压块、颗粒化等技术,提高饲料的消化率,从而提高秸秆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14)
<正>黑豆蛋白的加工是在提取油脂的基础上利用豆粕在进一步加工。豆粕主要用于饲料和制取蛋白质。其蛋白的种类有浓缩蛋白、分离蛋白、组织蛋白、细粒组织蛋白、蛋白肽等。下面主要介绍浓缩蛋白、分离蛋白和组织状蛋白的生产。1浓缩蛋白的生产从豆粕中除去非蛋白成分的制品叫做大豆浓缩蛋白。浓缩蛋白以干物质计算,其蛋白质含量不低于70%,具有乳化性、吸油性和吸水性。制取黑豆浓缩蛋白的方法有:含水酒精浸提法、稀酸浸提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0)
超微粉碎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加工方法,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文章对超微粉碎加工的基本原理及特点进行了概述,并介绍了超微粉碎技术在食品、农产品及中药等相关行业中的现状、应用概况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12)
<正>饲料的生物加工调制技术是利用生物技术(如生物酶、微生物等)对饲料进行处理,经过生物调制后的饲料可以保存其营养物质,增加家畜采食量,提高消化率,增加适口性等等优点。目前,生物加工调制技术主要包括青贮法、酶解法和微生物处理法,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青贮和微生物处理法。1青贮青贮指的是饲料青贮,指青饲料在密闭的青贮容器内(青贮窖、青贮塔、青贮堆和青贮袋)经乳酸发酵、采用化学制剂调制或降低水分而青贮的饲料。制备青贮饲料的意义很大。第一,青绿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7)
<正>饲料粉碎机的分类:饲料粉碎机主要用来加土饲科(如玉米、高梁、大麦、小麦、蚕豆和88豆等)。饲料粉碎有利于禽育消化与吸收。一、横片式粉碎机1、顿片式粉碎机的结构:锤片式粉碎机主要由进料斗、粉碎和排场输送等部分组成。粉碎部分又称粉碎室,由转子、筛片、齿板、机体上盖及机体下座组成。机盖与机座铰接在一起,是机器的安装骨架。转子位于机体中间。转子铀上固定有三块转盘,转盘四周有四个困儿分别安装四根锤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